何青;高卉;陈新宇
目的:观察产科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病特点,提高产科医生对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18例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于产科检查时8例、剖宫产硬膜外麻醉时8例、臀位行外倒转术2例.18例经采取改变体位,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均得以纠正,未出现严重并发症.8例剖宫产的新生儿娩出后有不同程度窒息,经及时抢救后康复.结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处理视其发生时段不同而异,及时改变孕妇体位可纠正此综合征;加深对其认识可减少对母婴的不利.
作者:孙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CT和脑电图(EEG)对癫痫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263例癫痫患者的脑CT和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3例中,CT异常检出率为38.1%,EEG异常检出率为65.5%,CT结合EEG检查对癫痫的检出阳性率为79.2%.以部分性发作患者的CT异常检出率73.8%为高,但全身性发作者的EEG异常检出率则明显高于部分性发作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T结合EEG对癫痫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五年制医学本科生的前四年主要在学校进行理论课学习,学习内容从基础到临床,覆盖面很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以理性认识为主,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后一年进入临床实习,在各科轮转过程中,增加学生对病例的感性认识,掌握基本技能,锻炼临床思维能力,是临床教学的主要任务.本文是采用病例分析方法引入呼吸内科临床教学的尝试.
作者:陈莉延;郭兰萍;周爱莲;吴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应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MPCNL治疗33例单侧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其中5例术后辅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结果:MPCNL术后3d结石清除率为84.8%(28/33),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100%(33/33).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有很高的清除率,联合体外冲击碎石可提高疗效.
作者:李碧君;单炽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作者:《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编辑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乳腺近红外线透照检查在乳腺疾病普查中的作用.方法:在南海西部石油公司女职工健康体检中应用近红外线透照检查技术进行乳腺检查.结果:检查13002人次,查出乳腺癌11例,乳腺增生8859例,其他乳腺疾病46例.结论:乳腺近红外线透照检查具有无创、价廉、高效、高速、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用于女性乳腺疾病初筛、普查的检查方法.
作者:李莹;李逢培;李广宇;陈淑华;王西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程度的华法林抗凝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患者122例,按抗凝程度国际标准比率(INR)不同分为低等抗凝强度组(INR1.5~2.0)73例和标准抗凝强度组(INR2.1~3.0)49例,分别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低等强度抗凝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9.6%;标准抗凝强度组无1例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等抗凝强度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8.2%,标准抗凝强度组为18.4%,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标准抗凝强度华法林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INR2.1~3.0)能明显降低血栓栓塞发生率,安全性好.
作者:苏伟青;沈如晖;余泽琪;李树裕;黄德良;宁晓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带血管蒂髂骨瓣移位加血管束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采用带血管蒂髂骨瓣移位加多条血管束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2例(38髋).结果: 32例经2~7 a随访,优13例,良16例,差3例,有效率90.6%.结论:带血管蒂髂骨瓣移位加血管束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使坏死股骨头重建血运,形成新骨取代死骨使股骨头得以修复,能预防或延缓股骨头的塌陷,对股骨头坏死治疗有效.
作者:何生;李兰泉;谢壮;陈云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作者:《广东药学》编辑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克隆人端粒保护蛋白 (human protection of telomeres 1,pot1)基因cDNA全编码区,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并实现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方法:RT-PCR法扩增出HeLa细胞hpot1基因cDNA编码区全序列,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阳性重组质粒经插入片段测序验证;重组的pcDNA3-hpot1质粒瞬时转染HeLa细胞,RT-PCR和EMSA法(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检测hpot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来自Hela细胞的hpot1基因cDNA编码区全序列构建成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pot1,经测序分析序列和ORF正确;该重组质粒转染在HeLa细胞48h后,hpot1基因表达水平增高.结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pot1构建成功,并实现了hpot1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姜英华;黄迪南;祝其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在医院的护理管理工作中,护士长承担着多种角色,护士长执行力的强弱决定着整个护理组执行力的强弱,要提高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首先要提升护士长.本文从提升护士长的领悟、计划、指挥、控制、协调、授权、决策、创新等八个方面的能力,浅谈提升护士长执行力的体会.
作者:林燕玲;钟美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医学统计学的核心内容是统计分析,而统计分析是由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两个方面组成的.所谓统计描述是用统计指标、统计表和统计图描述资料的分布规律及其数量特征,为科研分析提供初步信息,是统计推断的前提和基础.但长期以来国内医学界和医学统计教育界似乎较为重视统计推断方法,而忽视了统计描述,我们曾就与医学统计学教学内容的改革作过初步的探讨[1].因此,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期刊刊载的临床医学论著中有关统计描述的应用状况和目前医学本科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状况结合笔者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改革建议,仅供医学界和医学统计教育界同仁借鉴与参考.
作者:孔丹莉;丁元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优化体外免疫法制备乙肝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的工艺.方法:采用猪脾细胞与植物血凝素、乙肝疫苗共同培养,收集致敏细胞在组织捣碎机中破碎,用蒸馏水1∶1稀释,-25 ℃反复冻融6次,自来水融化后装入透析袋中,用1∶4的蒸馏水作透析外液,于4 ℃透析48 h,透析液即为乙肝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HBV-STF).结果:本品为黄色澄明液体,多肽含量0.493 g/L,核糖含量0.372 g/L,蛋白质反应阴性,紫外光谱在253 nm有大吸收,E260/E280=2.47.佳PHA剂量为100 mg/L,佳乙肝疫苗剂量为20 μg/L.结论:用体外免疫法制备乙肝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工艺稳定,制备的转移因子符合质量标准,具有对乙肝病毒抗原的特异性.
作者:杨诗杰;苏汝好;倪少凯;项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是一组与妊娠相关的疾病,我国葡萄胎的发病率为1∶1290次妊娠,约有20%完全性葡萄胎发展为侵蚀性葡萄胎或绒癌,约4%部分性葡萄胎发生恶变.目前,在有效地治疗恶性滋养细胞疾病方面已经有较成熟的方案,但如何在葡萄胎恶变前对葡萄胎进行有效治疗意见尚未统一,原因在于未能在初诊时区分出将会恶变的葡萄胎.传统的诊断葡萄胎恶变的方法是宋鸿钊教授提出的通过清宫后随访临床表现和定期检测hCG,随访时间一般2 a.这种诊断方法不尽人意的地方是存在时间滞后性,部分患者在确诊恶变时已经发生远处转移,危及生命,并且给治疗增加了难度.目前尚没有一种预测葡萄胎恶变的可靠方法,现将近年来葡萄胎恶变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黎华文;李英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教学成果是反映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高校教师长期开展教学研究和进行教学改革心血的结晶.我校在进行教学成果培育的同时,积极将教学成果应用于实践.本文就教学成果对教学改革的作用予以初探.
作者:钟遂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 病例女,62岁,于2002年因闭经15 a,阴道不规则出血2 a来院就诊.妇科检查:子宫颈轻度糜烂,宫腔深8.5 cm,内表面凹凸不平,吸出组织50 g送检.病理检查:肉眼观,碎组织一堆,总体积4.5 cm×3.5 cm×2 cm,呈灰黄色,少量为灰白色,质脆,豆渣状,部分切开时有明显砂粒感.镜下见瘤细胞呈立方状、短柱状,明显异形性,胞浆略嗜碱性;核大,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部分呈空泡状、核仁明显,少部分核深染,核分裂相多见;细胞排列呈腺管状、裂隙状、乳头状或实性条索团块状;间质中可见大小不等的团块状新生的透明软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100强阳性.病理诊断:子宫内膜腺癌(Ⅱ级)伴软骨化生.
作者:杨先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加生理盐水稀释静注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疗效是否优于单用肾上腺素静注.方法:58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肾上腺素加生理盐水20 mL稀释,10~20 s快速静注给药;对照组28例单用肾上腺素静注.其它治疗措施两组基本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活动和自主循环恢复情况以及存活率.结果:治疗组有25例(83.3%)患者恢复心电活动,19例(63.3%)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6例(57.1%)和11例(39.3%),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存活14例(46.7%),高于对照组的10例(35.7%),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肾上腺素加生理盐水稀释快速静注对心电活动和自主循环的恢复均优于单用肾上腺素静注.
作者:罗云明;郑伯强;李明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影响尸检组织切片质量的因素和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和实验对比办法.结果与结论:对组织的固定与取材问题,组织的脱水、透明和浸蜡问题,切片和裱片问题,染色不佳褪色问题的四个方面影响因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处理方法,对病理、法医技术工作者和教学人员以及研究生都有参考价值.
作者:李飞虹;陈小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化成为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的过程[1]. 整形外科学是整形美容专业的基础学位课程,在整形美容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做好整形外科学的教学设计,能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打好基础.本文就多媒体网络化环境下的整形外科学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作者:梁杰;罗少军;张培华;曾伟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特别是在高等学校扩大招生,办学规模扩大的情况下,它就更显得重要.现代管理科学告诉我们: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控制与沟通等功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相互约束的,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学管理.教学督导工作是学校全方位加强教学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如何保证教学督导工作的质量,我们对教学督导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及质量效益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调查临床教师65人,问卷调查表的回收率及有效率为100%.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建猷;钟遂平;谢翔天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