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扩招后教育质量的调查与分析

黄耀宁;刘卫燕

关键词:医学教育质量, 教育大众化, 质量调查, 医学院校, 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 办学条件, 在校生, 学校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不少医学院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人们对当前医学教育质量日益关注.开展教育质量调查是对教育质量正确认识的依据,有利于学校加强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以下为我院当前教育质量的调查与分析.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33例

    目的:观察应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MPCNL治疗33例单侧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其中5例术后辅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结果:MPCNL术后3d结石清除率为84.8%(28/33),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100%(33/33).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有很高的清除率,联合体外冲击碎石可提高疗效.

    作者:李碧君;单炽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三七总皂甙对TGF-β1诱导的HK-2细胞总胶原分泌及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PNS)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总胶原分泌及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消化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羟脯氨酸的含量,换算成总胶原分泌量;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PNS对TGF-β1诱导的HK-2细胞周期、细胞增殖指数(PI)的影响.结果:消化法示:TGF-β1组羟脯氨酸的含量及总胶原分泌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NS 200~800 mg/L可降低细胞培养上清中羟脯氨酸的含量及总胶原分泌量,且随着PNS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0.01);流式细胞仪(FCM)示: TGF-β1组G1期细胞低于正常对照组,PI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NS 400~800 mg/L使G1期细胞显著升高,PI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PNS可通过抑制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总胶原分泌及细胞增殖,从而参与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改善肾脏功能.

    作者:张毅;陈孝文;吴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吖啶橙标记大肠杆菌的用量问题

    目的:观察吖啶橙标记大肠杆菌作指示菌的用量.方法:用大肠杆菌(ATCC25922)接种于LB培养基后加入1×10-3、1×10-4、1×10-5 g/mL的吖啶橙(培养基的终质量浓度),在水浴恒温中振荡培养过夜;菌液含菌量采用Brown氏标准比浊管测定;后用荧光显微镜检查标记效果.结果:培养基中吖啶橙终质量浓度:1×10-3g/mL时含菌量为1亿/mL,1×10-4g/mL时含菌量为6亿/mL,1×10-5g/mL时含菌量为40亿/mL.结论:用吖啶橙标记大肠杆菌做指示菌,LB培养基中的质量浓度以1×10-5g/mL为佳,菌液含菌量多(菌数达2×109/mL),细菌生长旺盛,且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绿色,易观察.

    作者:黄霞云;杨锦荣;刘晶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影响尸检组织切片质量因素的分析及处理方法

    目的:分析影响尸检组织切片质量的因素和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和实验对比办法.结果与结论:对组织的固定与取材问题,组织的脱水、透明和浸蜡问题,切片和裱片问题,染色不佳褪色问题的四个方面影响因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处理方法,对病理、法医技术工作者和教学人员以及研究生都有参考价值.

    作者:李飞虹;陈小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我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设置《生物医学仪器》课程的意义和建议

    我院自2000年筹办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专业以来,主要目标是培养能将工程技术与医学密切结合,能为医疗和医学研究部门进行工程技术服务,能从事医院仪器设备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的高级医学工程技术人员[1].如何根据我院的特点,办好BME专业,首先必须解决BME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因为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制定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为此,本文从BME专业的特点入手,就开设生物医学仪器课程进行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作者:赵佐民;周克元;冯天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加入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声明

    作者:广东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子宫内膜腺癌伴软骨化生1例

    1 病例女,62岁,于2002年因闭经15 a,阴道不规则出血2 a来院就诊.妇科检查:子宫颈轻度糜烂,宫腔深8.5 cm,内表面凹凸不平,吸出组织50 g送检.病理检查:肉眼观,碎组织一堆,总体积4.5 cm×3.5 cm×2 cm,呈灰黄色,少量为灰白色,质脆,豆渣状,部分切开时有明显砂粒感.镜下见瘤细胞呈立方状、短柱状,明显异形性,胞浆略嗜碱性;核大,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部分呈空泡状、核仁明显,少部分核深染,核分裂相多见;细胞排列呈腺管状、裂隙状、乳头状或实性条索团块状;间质中可见大小不等的团块状新生的透明软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100强阳性.病理诊断:子宫内膜腺癌(Ⅱ级)伴软骨化生.

    作者:杨先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克隆鼻咽癌转移调控基因

    目的:分离并鉴定高低转移表型不同的人鼻咽癌细胞株差异表达cDNA序列,了解鼻咽癌转移抑制基因或具有抑制活性的核苷酸序列.方法:以具有高低转移潜能不同的人鼻咽癌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和T/A克隆法构建差异表达cDNA消减文库,对差异表达的cDNA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人鼻咽癌细胞克隆株差异表达cDNA消减文库,从随机测序10个克隆中获得6个在低转移鼻咽癌细胞株中高表达cDNA序列,它们都与已知的人类基因片段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从一对具有高低转移表型差异的鼻咽癌细胞株中获得6条可能与肿瘤转移抑制相关的cDNA序列,它们可能在维持肿瘤细胞的稳定和抑制肿瘤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陆元志;姚运红;黄剑;唐慰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浅谈如何提升护士长执行力

    在医院的护理管理工作中,护士长承担着多种角色,护士长执行力的强弱决定着整个护理组执行力的强弱,要提高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首先要提升护士长.本文从提升护士长的领悟、计划、指挥、控制、协调、授权、决策、创新等八个方面的能力,浅谈提升护士长执行力的体会.

    作者:林燕玲;钟美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带血管蒂髂骨瓣移位加血管束植入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目的:观察带血管蒂髂骨瓣移位加血管束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采用带血管蒂髂骨瓣移位加多条血管束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2例(38髋).结果: 32例经2~7 a随访,优13例,良16例,差3例,有效率90.6%.结论:带血管蒂髂骨瓣移位加血管束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使坏死股骨头重建血运,形成新骨取代死骨使股骨头得以修复,能预防或延缓股骨头的塌陷,对股骨头坏死治疗有效.

    作者:何生;李兰泉;谢壮;陈云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临床医学论著中统计描述的应用状况与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改革再论

    医学统计学的核心内容是统计分析,而统计分析是由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两个方面组成的.所谓统计描述是用统计指标、统计表和统计图描述资料的分布规律及其数量特征,为科研分析提供初步信息,是统计推断的前提和基础.但长期以来国内医学界和医学统计教育界似乎较为重视统计推断方法,而忽视了统计描述,我们曾就与医学统计学教学内容的改革作过初步的探讨[1].因此,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期刊刊载的临床医学论著中有关统计描述的应用状况和目前医学本科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状况结合笔者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改革建议,仅供医学界和医学统计教育界同仁借鉴与参考.

    作者:孔丹莉;丁元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人pot1基因cDNA的克隆及其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克隆人端粒保护蛋白 (human protection of telomeres 1,pot1)基因cDNA全编码区,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并实现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方法:RT-PCR法扩增出HeLa细胞hpot1基因cDNA编码区全序列,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阳性重组质粒经插入片段测序验证;重组的pcDNA3-hpot1质粒瞬时转染HeLa细胞,RT-PCR和EMSA法(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检测hpot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来自Hela细胞的hpot1基因cDNA编码区全序列构建成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pot1,经测序分析序列和ORF正确;该重组质粒转染在HeLa细胞48h后,hpot1基因表达水平增高.结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pot1构建成功,并实现了hpot1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姜英华;黄迪南;祝其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联苯双酯抗大鼠四氯化碳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联苯双酯(DDB)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结合文献复习,对DDB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再评价.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肝损伤模型组(简称模型组)、DDB治疗组(简称DDB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DDB组分别用CCl4造成大鼠急性实验性肝损伤,DDB组加用DDB滴丸(5 mg*kg-1)灌胃,每天1次,共14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天用生理盐水(20 mL*kg-1)灌胃.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含量,并取肝脏做病理组织检查.结果:DDB组血清ALT、AST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DDB组大鼠肝组织切片中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细胞浸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且肝组织中无明显纤维增生.结论:DDB能显著降低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水平, 对CCl4所致大鼠的肝损伤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作者:龙尧;邹丽宜;唐利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我院扩招后教育质量的调查与分析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不少医学院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人们对当前医学教育质量日益关注.开展教育质量调查是对教育质量正确认识的依据,有利于学校加强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以下为我院当前教育质量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黄耀宁;刘卫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欢迎订阅2006年《广东医学院学报》

    作者:广东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Tyrphostin AG555对重组人肌醇磷脂3-激酶p110β催化亚基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tyrphostin AG555对重组人肌醇磷脂3-激酶(PI3-K)p110β催化亚基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PI3-K p110β催化亚基; 用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 [γ-32P]ATP与重组 PI3-K p110β催化亚基一起保温的方法测定PI3-K的活性; 用氯仿和甲醇抽提32P标记的磷脂,并以硅胶板薄层层析和放射自显影来进行分析.结果:AG555 (2.5~20 μmol/L)对重组人 PI3-K p110β催化亚基有抑制作用.结论:tyrphostin AG555是一种重组人PI3-Kp110β抑制剂.重组人PI3-K p110β催化亚基可作为一种较为简便的筛选有效的PI3-K抑制剂的反应物.

    作者:刘文;梁念慈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生理盐水稀释的肾上腺素静注在心脏骤停抢救中的疗效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加生理盐水稀释静注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疗效是否优于单用肾上腺素静注.方法:58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肾上腺素加生理盐水20 mL稀释,10~20 s快速静注给药;对照组28例单用肾上腺素静注.其它治疗措施两组基本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活动和自主循环恢复情况以及存活率.结果:治疗组有25例(83.3%)患者恢复心电活动,19例(63.3%)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6例(57.1%)和11例(39.3%),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存活14例(46.7%),高于对照组的10例(35.7%),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肾上腺素加生理盐水稀释快速静注对心电活动和自主循环的恢复均优于单用肾上腺素静注.

    作者:罗云明;郑伯强;李明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葡萄胎恶变的研究进展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是一组与妊娠相关的疾病,我国葡萄胎的发病率为1∶1290次妊娠,约有20%完全性葡萄胎发展为侵蚀性葡萄胎或绒癌,约4%部分性葡萄胎发生恶变.目前,在有效地治疗恶性滋养细胞疾病方面已经有较成熟的方案,但如何在葡萄胎恶变前对葡萄胎进行有效治疗意见尚未统一,原因在于未能在初诊时区分出将会恶变的葡萄胎.传统的诊断葡萄胎恶变的方法是宋鸿钊教授提出的通过清宫后随访临床表现和定期检测hCG,随访时间一般2 a.这种诊断方法不尽人意的地方是存在时间滞后性,部分患者在确诊恶变时已经发生远处转移,危及生命,并且给治疗增加了难度.目前尚没有一种预测葡萄胎恶变的可靠方法,现将近年来葡萄胎恶变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黎华文;李英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263例癫痫患者的CT与脑电图分析

    目的:总结CT和脑电图(EEG)对癫痫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263例癫痫患者的脑CT和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3例中,CT异常检出率为38.1%,EEG异常检出率为65.5%,CT结合EEG检查对癫痫的检出阳性率为79.2%.以部分性发作患者的CT异常检出率73.8%为高,但全身性发作者的EEG异常检出率则明显高于部分性发作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T结合EEG对癫痫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机械通气在小儿急性肺水肿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对治疗小儿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经一般治疗后症状未改善的急性肺水肿患儿,应用人工机械通气,通气前后检测血气分析及观察临床表现.结果:38例患儿通气12h后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体征较通气前明显改善(P<0.01),36例抢救成功顺利脱机,2例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4.7%.结论:机械通气能较迅速改善小儿急性肺水肿临床症状和改善低氧血症,可作为抢救小儿急性肺水肿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张奕威;文学;林志滔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