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洪敏;李红霞;孙文英
冯玉娟自1974年成为注册护士至今,忠诚投入护理事业已逾30年.她专业发展路途覆盖很全面,包括临床、教育和管理.
作者:中国护理管理编辑部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院1985~2004年先后有57名男护士从事护理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男护士调离护理岗位.通过对离岗原因、岗位流向及离岗率统计分析,提出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减少男护士的转岗流失.
作者:白洪敏;李红霞;孙文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其护理发展倍受国内外护理界的关注.2003年下半年,受北京市卫生局委托,北京护理学会成立了北京地区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委员会,开始实施在京ICU护理人员的资格认证工作.整个过程历时三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
作者:应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社区护理,既要熟悉少数民族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还要掌握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特点.要了解民族群众的饮食习惯,灵活掌握民族地区群众生活的季节规律.培养专职的社区护士以适应民族地区社区护理工作的多元文化性.可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逐步建立较为系统、完善的社区护理体系来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服务.
作者:张琼;刘红;尹照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21世纪经济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观念的变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程度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护理专业也因此受到巨大的冲击,新的形势及变化将对护理专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向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将是护理同仁值得思索的问题.本文对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提出几点建议.
作者:王少冰;卢锡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级管理模式病房与普通病房护士工作满意度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Mueller Mccloskey满意度量表(MMSS)对三级甲等医院3个模式病房护士和3个普通病房护士发放调查问卷,数据采用f-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级管理模式病房的护士总体满意度与普通病房有显著差异,在自主性和胜任感方面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其中,模式病房与普通病房执行护士的满意度差异尤为显著.降低了陪床率(包括护工的使用率).结论:分级管理模式明确了护理专业性定位,体现出护士工作的知识性、技术性.因此,有效应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能够确保病人生活质量及护士对病人病情的及时观察和护理,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张洪君;潘玉芹;孙宏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通过健全科室组织管理体系,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体系,全面控制,应用ISO9000族标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PDCA循环工作方法,实施单项奖惩与双因素激励相结合,并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使主要整体护理质量指标达到基本现代化医院评审标准要求.
作者:沈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为一名护士,我们有自己施展才能的空间,有体现自我价值的舞台.人生价值的体现不在于他人的口碑和鉴赏眼光,我不需要光环和赞美的言辞,我每一天努力工作在救死扶伤的神圣岗位上.护士承担着拯救生命的重大责任,我们不但应该具备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品质,而且必须具备娴熟的技术、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无私的牺牲精神.
作者:向智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护理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激活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潜能.双因素理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探讨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在护理工作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提出:作为护理管理者,不仅要妥善处理保健因素,维持护士工作时一定的士气,更应当学会有效引导和发挥激励作用,充分调动激励因素,大限度地发挥护士的潜能.
作者:王佳琳;李继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职业性损伤(Occupational Injuries,OI)是指工作中某些职业性危害因素导致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包括职业性危害因素导致的损伤和与工作有关的疾病[1].手术室是医院重要部门之一,是外科系统手术患者聚集的场所,也是各种病原体集中的场所.工作紧张繁忙,存在许多不利于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的生理、心理、生物、理化及社会因素,护士防护不当容易造成职业损伤[2,3].为了减少手术室护士的职业伤害,有效进行防护,引起对护士职业损伤的足够重视,本文对近年来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
作者:魏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ICU和CCU中的护士将近20%持有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护理学会颁发的北京市ICU专科护士证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专科护士的使用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刊记者采访了护理部主任张洪君,张主任介绍了在专科护士的选拔、培养、使用中的经验.
作者:刘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层级全责护理排班方式及其对降低护理人力成本的作用.方法:对原功能制护理的排班方式进行调整,对全责护士、辅助护士以及夜班护士重新编排班表.以护理服务能力作为成本测算依据.比较2种不同护理模式下对护理人力的设置和护理服务效能的影响.结果:新的排班表上/下午平均护理人力配置为7.9人/5.8人,被调查的5个护理项目反映出服务效能呈上升趋势.结论:新的排班方式下护理人力的配置较均衡,有助于较好地控制成本而提供较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李美华;谭惠仪;周琼;黄雪仪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更高了.护理工作不只是遵照医嘱打针送药,而是对病人进行整体的、身心的、人文的护理.护理质量的优劣决定于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但是,乡镇医院条件差,人员文化知识水平偏低,领导不重视护理,导致护理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
作者:刘翻月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护士长是医院基层科室护理工作具体的管理者、组织者、指挥者和实践者,其操作能力、领导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苏丽;赵军波;赵改芬;周文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2005年7月12日,是冯玉娟职业生涯中重要、光辉的日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亲自向她颁发了第四十届南丁格尔奖章,这是对她几十年来在护理事业上孜孜以求,在护理临床、教育、管理工作中拼搏奋进的肯定和褒奖.获奖后的冯玉娟,激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从她与记者交谈时那专注的表情中,就能感受到她是一个执着、认真的人;从她那坦率、简洁的话语中,就能感受到她的真诚与精干.
作者:张立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鉴于目前医院护士编制不足,护理人员一般难以包揽所有病人的全部护理,尤其是生活护理、情感支持等等.有调查表明,90%以上的住院病人希望有人陪护,陪护人员给病人带来的情感满足、生活方便、安全感有时是医务人员无法替代的.可见,陪护人员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快,竞争激烈,绝大部分的病人家属难以日夜陪护,只得雇请社会或农村非专业人员.这样,既造成了安全隐患,又使得陪护质量难以保证.为了满足广大病人的需求,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解除病人家属的后顾之忧,我院于2001年3月成立了陪护中心,对陪护员进行规范化培训与管理,为病人提供24小时专职陪护,受到了病人、家属及社会的赞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袁芳;梁凤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为制定<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1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对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实地调研.结果:仅30.0%的被调查单位的社区护理管理工作由护士长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平均占卫生技术人员的31.2%,医护比例为1.6:1;社区卫生服务站护士平均占卫生技术人员的33.3%,医护比例为1.5:1.结论:社区护理管理体制不健全、社区护士人力配置严重不足、社区护士素质亟待提高等是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者:侯淑肖;尚少梅;巩玉秀;么莉;郑修霞;刘宇;赵红;胡斌春;包家明;岳鹏;王荣梅;柳秋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社区护理管理的目的是确保服务对象医疗和护理安全,逐步完善各项护理制度,为社区护理服务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质量保证.我院在创建北京市星级中医示范社区站工作中,加强护理管理,注重社区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及中医诊疗项目的院感控制管理,我院民康社区站被评为北京市星级中医示范社区站.具体做法如下.
作者:李峨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国专科护士发展的现状及医务人员对我国发展专科护理领域的意见,为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专科护理发展领域提供依据,为我国专科护士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与规范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已经取得资格的81名专科护士及近10所三甲医院的637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99.7%的人认为我国需要设立专科护士,我国今后5年内应优先开展的专科护理领域依次是:急诊急救、糖尿病、感染管理、手术室、肿瘤化疗、社区专科.结论:我国应加紧开展专科护士队伍建设,尽快建立和健全专科护士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办法.
作者:李秀华;高敏;郭敬霞;刘玉芬;许春娟;邬巧玲;刘丽平;龚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用人制度的变革和北京地区对护理人员需求的增加,除本市护生外,一些外地院校的护生也大批涌入北京市内医院进行临床实习.我院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共接受208名实习护生,均为女性,年龄17~24岁,分别来自11所院校,包括大专、中专护生,每批护生均有被本院聘用的合同制护士,尤其是2004~2005年度实习护生54名中29名护生通过理论、操作考试及面试被聘为本院合同制护士,聘用率为53%.由于这些护生来自不同的院校,具有文化层次不同、教学质量和师资不同、外地同学多等特点,带教中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在护理教学和临床带教上就要改变过去较为单一的思路和方式,如何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的护理人才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下面将我院在护生临床带教方面的情况向同行做一简单的介绍,以便与同行进行交流,从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陈淑苹;张继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