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理护理研究

王海花

关键词:中年,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中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中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情绪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黄芪注射液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27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3组:阿奇霉素组、红霉素组和联合组(黄芪注射液联用红霉素),每组90例.比较3组临床疗效、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联合组痊愈率(77.8%)、总有效率(95.6%)高于红霉素组和阿奇霉素组的44.4%、82.2%和64.4%、92.2%(P<0.05);联合组症状体征缓解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红霉素组和阿奇霉素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率发生率低(3.3%),其次为阿奇霉素组(11.1%),红霉素组高(27.8%).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肯定,可缩短病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卢莉敏;林俊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强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研究组行系统强化健康教育,每2周1次、持续6个月;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值为(6.94±0.50) mmol/L,低于对照组的(7.10±0.66)mmol/L(P<0.05);研究组自我管理达标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86.4%(P<0.05).结论:血糖控制与自我管理强度呈正比.应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作者:童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间苯三酚在急诊科治疗急性腹痛的应用探讨

    目的:通过对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腹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观察,探讨间苯三酚的应用范围.方法:对各种急性腹痛患者随机分组,使用间苯三酚进行治疗,观察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疼痛解除29例,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9.23%.结论:间苯三酚可用于急性腹痛的早期明确诊断及治疗措施,提高诊断率及患者医从性.

    作者:柳建茹;单志刚;韩智群;刘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惠州城区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症状的调查

    目的:探讨惠州城区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症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惠州城区具有代表性的3所小学的1 200例6~13岁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根据注意力缺陷及多动症状诊断标准改编的调查表,对儿童ADHD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注意力缺陷症状阳性率高于多动症状阳性率(P<0.05);②随年龄增长,症状阳性率逐渐下降(P<0.05);症状阳性率高的年龄段集中于6~7岁;③男性症状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④不同母亲文化程度和家庭状况的儿童症状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不同家庭收入的儿童,问卷中1、2个症状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16个症状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意力缺陷症状阳性率一般高于多动症状,症状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提高母亲的文化程度和修养,建立和谐家庭有助于降低ADHD症状阳性率.

    作者:何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连续性助产士产前门诊对围产分娩的影响

    目的:探讨助产士连续性产前门诊对围产分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并进行分娩的低危孕产妇800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在医生处接受常规产前门诊,试验组除常规产前门诊的同时还接受助产士的产前门诊,建立孕期互信关系,个体化的分娩计划和分娩期指导等.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顺产率(或剖宫产率)、总产程(min)、分娩前的焦虑水平、妊娠期疾病的发生率(如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孕妇的顺产率89%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研究组孕妇产前的焦虑水平为38.50±11.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77±12.35,P<0.05,两组孕妇之间的总产程、妊娠期疾病的发生率和新生儿的Apgar评分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产前门诊不仅可以增加孕妇的自然分娩率,还可以降低孕产妇的产前恐惧和焦虑情绪,对母婴安全及健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冯玉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采用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的护理要点和效果.方法:将在NICU住院6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随机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患儿出生24 h后采用常规胃管喂养法,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出生后24 h内给予间歇持续微量喂养,采用微量输液泵通过胃管持续间断泵入每天奶量,时间2 h喂1次,滴入2 h后暂停2 h,当VLBWI每次奶量增加至15~20 mL/kg体重时将2 h喂养1次改为3 h喂1次.停止鼻饲后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率分别为6.6%、3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每日体质量增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达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真细致地执行间歇持续微量喂养方案,有利于VLBWI的生长发育,可大大提高极VLBWI的生存率及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曾玉友;韩芳;黄荣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早期乳酸清除率与PSI评分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68例重症CAP患者,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6h乳酸清除率、PSI评分.以6h乳酸清除率10%为标准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存活组的早期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PSI评分与血乳酸清除率呈显著负相关(r=-0.863,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联合PSI评分在评估重症CAP患者预后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邓斌;吴凯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1例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例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分为缺血组(有心肌缺血表现,18例)和无缺血组(无心肌缺血表现,13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随访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成功30例(96.8%);治疗后患者的LVEF、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LVEDD、LVESD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缺血组术后LVEF、LVESD改善较无缺血组明显(P<0.05),随访12个月,30例介入成功者共存活28例,死亡2例;17例(54.8%)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缺血组生存率高于无缺血组(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对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有较好疗效,有心肌缺血表现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于无缺血表现的患者.

    作者:王涛;陆东风;曾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加贝酯对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贝酯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拟行ERCP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加贝酯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统计两组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率、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术后胰腺炎发生率.结果:加贝酯组和对照组患者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率、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93%(43/46)和85%(34/40)、7% (3/46)和12% (5/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贝酯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7%(8/46)和38%(1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术前使用加贝酯不能提高胆总管结石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率,也不能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但可降低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作者:陆永高;王庆华;杨莉芳;沈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髌骨骨折张力带内固定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张力带内固定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行张力带内固定术的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缩短骨愈合时间及伤肢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3~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2~3个月均完全骨性愈合.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优4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的早期功能锻炼可能使髌骨骨折愈合时间缩短,促进伤肢功能尽快恢复,值得在护理工作中应用.

    作者:张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丙酮酸乙酯对急性胰腺炎组织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对急性胰腺炎(AP)组织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3组:A组(AP模型+REPS复苏组,20只)、B组(AP模型+RLS复苏组,20只)和C组(假手术组,20只).采用向胆胰管内加压注入4%牛磺胆酸钠溶液的方法制作AP模型,术后24 h获取胰腺线粒体标本.检测Na+K+-ATP酶、Ca2+Mg2+-ATP酶、总ATP酶活性、线粒体微黏度、线粒体膜脂质堆积密度.结果:3组大鼠胰腺线粒体Na+K+-ATP酶、Ca2+Mg2+-ATP酶及总ATP酶活性、线粒体微黏度、线粒体膜脂质堆积密度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效果显著(P<0.05).结论:丙酮酸乙酯可以有效改善AP模型胰腺线粒体功能、缓解线粒体损伤、保护线粒体膜正常结构.

    作者:陈雷;王丽纯;张晓菲;胡文利;欧海燕;寇秋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泼尼松对结核性胸膜炎ADA及细胞因子IL-6和IFN-γ的影响

    目的:观察泼尼松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腺苷脱氢酶(ADA)及细胞因子IL-6和IFN-γ表达水平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抗结核化学治疗,激素治疗组加用泼尼松30 mg/d,连用7 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7、14 d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胸腔积液中IL-6和IFN-γ表达水平,酶比色法测定ADA水平.结果:40例患者经治疗后胸腔积液ADA、IL-6和IFN-γ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激素组降低程度均大于常规组(P<0.05).治疗6个月后,激素组完全有效13例、部分有效5例、无效2例;常规组完全有效10例、部分有效7例、无效3例;激素组疗效好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胸膜厚度为(1.43±0.20) mm,粘连7例;激素组胸膜厚度为(1.09±0.13) mm,粘连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增加激素治疗能有效降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IL-6、IFN-γ、ADA水平,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温业良;李敏菁;吉圣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及临床用药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社区感染性肺炎(CAP)的病原菌分布、细菌耐药性及用药情况.方法:对2011 年1 月至 2012 年10 月收治的126例新生儿CAP患儿行痰标本病原菌检测和药敏分析.结果:126例痰培养中,共检出92株(73.0%)致病菌.革兰阳性菌41株(44.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9株(70 7%)多见;革兰阴性菌51株(55.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6株(51%)多见.不同性别和白细胞水平患儿感染的病原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验性单一用药、联合用药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有效率分别为56.5%、74.1%和45.0%、55.0%,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新生儿CAP患儿,应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羊玲;钟丽花;林秋玉;张娅琴;黄育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唑来磷酸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TEC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武汉市汉口医院收治的66例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TEC)18例、唑来膦酸组22例、联合组(唑来膦酸+TEC)26例,观察VAS评分和ECOG评分变化,评估骨转移病灶疗效.结果:唑来膦酸组与联合组VAS评分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镇痛药使用比例低于唑来磷酸组和化疗组(P<0.05).化疗组、唑来膦酸组、联合组骨转移灶的缓解有效率分别是16.7%、31.8%、57.7%,联合组明显高于化疗组和唑来膦酸组(P<0.05).结论:唑来磷酸联合TEC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EC化疗和唑来磷酸治疗.

    作者:刘晓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改善阿尔茨海默小鼠认知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rPAF-AH)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认知功能的改善.方法:取昆明小鼠8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rPAF-AH用药组和金纳多治疗组(每组20只),通过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制备出AD小鼠模型,尾静脉注射rPAF-AH 7 d后观测AD小鼠水迷宫神经行为学的改变,采用 Western blotting研究小鼠大脑海马Aβ的表达及活性,同时与金纳多注射液及假手术对照组比较.结果:水迷宫试验显示,rPAF-AH处理组小鼠60s内跨越平台的次数和在目标象限的探索时间均明显增加(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rPAF-AH处理可降低小鼠大脑海马Aβ的表达及活性水平(P<0.05).结论:重组人PAF-AH处理对AD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可能得益于其抑制了Aβ蛋白的高表达.

    作者:吴宜娟;吴卓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早期异位妊娠诊断方法的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方法.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月收治的200例疑似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无痛诊刮术前24 h及诊刮后72 h测定血清β-HCG定量、孕酮值并配合阴道彩超检查.结果:200例疑似异位妊娠患者中诊刮术后血β-HCG定量及孕酮值下降迅速者15例(考虑为宫内妊娠),其中4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输卵管妊娠.血β-HCG定量及孕酮值下降不显著或上升者185例(拟诊为异位妊娠),行腹腔镜或剖腹手术后确诊.终确诊异位妊娠189例、宫内妊娠11例.四项指标联合应用诊断符合率达94.5%.异位妊娠患者β-HCG定量、孕酮值明显低于宫内妊娠者(P<0 01).结论:无痛诊刮术前后测定血β-HCG及孕酮值,配合阴道彩超检查可以作为早期异位妊娠诊断指标,四者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符合率.

    作者:谢艳芬;林新容;熊彩珍;黄水珍;李定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急性阑尾炎误诊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误诊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施行的l 826例阑尾切除病例资料.结果:发现58例其他疾病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而误手术,总误诊率为3.18%.术中即刻明确为误诊的共51例,术后才明确为误诊的共7例.结论:误诊原因分三大类:(1)疾病本身的因素,如阑尾位置变异、异位;(2)医生的因素,多数是由于病史采集不全面、体格检查不全面、不细致、临床经验不足所致;(3)患者的因素;(4)过于依赖模棱两可的辅助检查结果如彩超.预防误诊的主要措施包括:(1)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细致的体检和相关的辅助检查,同时尽可能让辅助检查与临床表现一致;(2)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临床诊疗水平;(3)对于孕妇、老年人、小儿临床不典型者,应注意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请专科医师会诊,以免漏诊或误诊;(4)抓好术前再诊断和手术适应证.

    作者:董天雄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在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42例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观察组),并与2009年1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42例未进行优质护理的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患者分别为30例(71.43%)、8例(19.05%)、4例(9.52%)和17例(40.48%)、15例(35.71%)、10例(2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操作、并发症认知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宫颈癌放疗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减少放疗并发症的发生,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秀玲;段磊;王学涛;陈浪;欧阳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白藜芦醇对过氧化氢诱导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在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20、100、500 μmol/L)H2O2处理24 h,建立动脉平滑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不同终浓度(2、10、50 μmol/L)的Res单纯作用或分别与100 μmol/L H2O2共同作用于动脉平滑肌细胞24 h.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簇(ROS)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20、100、500 μmol/L H2O2处理人动脉平滑肌细胞24 h后,动脉平滑肌细胞存活率和培养基上清液SOD活力均呈剂量依赖性地下降,细胞蛋白裂解液MDA含量活性则呈剂量依赖性地升高(P<0.05).2、10和50 μmol/L Res与100 μmol/L H2O2共同作用动脉平滑肌细胞24 h后,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2O2诱导的细胞存活率、SOD活力的下降以及MDA含量的升高,其中10和50 μmol/L Res+100 μmol/L H2O2处理组与100 μmol/L H2O2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0和50 μmol/L Res+100 μmol/L H2O2处理组DCF荧光强度均显著低于100 μmol/L H2O2模型组(P均<0.05).10和50 μmol/L Res+100 μmol/L H2O2处理组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0.7±3.0)%和(13.2±1.5)%,均显著低于100 μmol/L H2O2模型组的(27.2±3.6)%(均P<0.05).结论:Res可对抗H2O2诱导的动脉平滑肌细胞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ROS生成以及降低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率有关.

    作者:胡洵;庄晓东;周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恩替卡韦优化治疗阿德福韦酯疗效欠佳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V)疗效欠佳患者继续采取ADV治疗与换用恩替卡韦(ETV)优化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52例服用ADV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纳入研究,将ADV治疗48周疗效欠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继续ADV治疗)和优化组(联合ETV治疗),治疗48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521例患者中ADV疗效欠佳者170例,其中34例继续ADV治疗(对照组)、43例联合ETV优化治疗(优化组).继续治疗48周时,两组患者生化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ALT复常率均较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组HBV DNA降幅、HBV DNA阴转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对照组3例、优化组4例)出现磷酸肌酸激酶升高.结论:对ADA疗效欠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换用ETV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优化治疗方案.

    作者:罗贤鑫;李向永;尤旭;叶志典;莫思柏;崇雨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州医科大学

主办:广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