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CT诊断

张福泉;王文华;刘中刚;马延玉

关键词:
摘要: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我们CT室医生工作中遇到的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发病突然,危害大.如果在6小时内溶栓治疗其疗效往往比较显著,溶栓越早效果越好,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再行溶栓,可能会引起再灌注损伤和继发性脑水肿,脑出血.因此,如何早期诊断缺血性脑梗死一直是我们临床工作中大的难点,本文综述,非增强CT(NC-CT),CT血管造影(CTA)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手术麻醉处理31例体会

    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是由于胆管梗阻和细菌感染,导致病人脓毒败血症和胆汁性腹膜炎,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常继发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必须24小时内尽快手术.这种病人病情复杂危重,术中死亡率高,麻醉风险大.我院自1996年至今共行此例手术31例,无一例因术中麻醉意外死亡,现将麻醉处理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朱坤;李玉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MRI的表现及特征.材料和方法:分析297例资料完整、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脑角区肿瘤.其中听神经瘤184例,三叉神经瘤39例,脑膜瘤27例,胆脂瘤13例,蛛网膜囊肿4例,动脉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6例,脉络丛乳头状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转移瘤3例,脊索瘤3例.结果桥小脑角区肿瘤中,脑外肿瘤93.8%,脑内肿瘤6.2%,发生于桥小脑角区的前三位肿瘤分别为听神经瘤63.6%,三叉神经瘤13.3%,脑膜瘤9.2%.该区肿瘤大部分具有特征性MRI表现.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96.4%.结论:MRI是检查桥脑角区肿瘤的首选方法,对桥小脑角区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患儿腺样体肥大49例报告

    患儿腺样体肥大在小儿属正常生理改变,儿童6-7岁腺样体发育大,一般12岁青春期后逐渐萎缩、退化、但个别患儿由于毗邻部位或自身炎症的反复刺激,使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使鼻咽部气道狭窄,导致小儿运动、睡眠、生理、智力等多方面受到影响,如不及时诊治,对小儿发育影响极大,近来笔者对2000-2004年间3-8岁患儿腺样体肥大出现症状,手术切除证实的49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振字;张小广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薄层CT扫描对小叶间裂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薄层CT扫描对小叶间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通过对30例患者进行扫描比较,设备采用日立PRATICO螺旋CT扫描仪,常规CT扫描自肺尖至肺底,采用10mm层厚,层间距10mm;常规CT扫描后,在右肺中间段支气管水平加扫薄层CT,6-8层,采用1、2、3、5mm层厚,层间距≤3mm,所有扫描照相条件肺窗为窗宽1000HU,窗位-550HU.结果:30例患者经常规CT扫描(层厚10mm)显示小叶间裂之形态、宽度与薄层(1、2、3、5mm)扫描比较有显著差异.常规扫描肺窗图象中,小叶间裂显示三角形、片状少血管区占80%,余20%显示不清;而薄层CT显示为弧带状(59%)、C形(32%)或线状(9%)较清晰之稍高或高密度影,未发现一例呈低密度少血管区.结论:薄层CT扫描对了解小叶间裂的正常解剖形态及变异,以及微小病灶在右肺叶的准确定位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庆生;梁广路;赵翔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术后镇痛致椎体外系反应1例

    患儿男8岁.17kg.ASA Ⅰ级.诊断:腹股沟斜疝.术前无神经精神病史,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前常规用药阿托品0.25mg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05g肌肉注射,硬膜外用药为1%利多卡因,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术毕接(上海怡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止痛注液泵,配方为:芬太0.2mg加布比卡因125mg加氟哌利多3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注速为每小时2ml,术后镇疼效果良好.在术后20分钟,患儿出现静坐不安,斜视,烦躁,下肢轻度抽搐,呼吸困难,语言障碍,迅速请神经科会诊确诊为药物性椎体外系反应,停止硬膜外镇疼,肌注东莨菪碱并吸氧,2小时后恢复正常,术后8天,痊愈出院.

    作者:任凤萍;王金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婴儿-儿童胸部摄影的探讨

    婴儿-儿童胸部摄影,由于病人的特殊性,又要保证影象质量是每个从事放射技术工作的人要面临的难题,其中位置摆法及摄影条件为摄影工作的关键,经过不断总结,我提出几个观点和方法供同仁参考.

    作者:陈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椎管内硬膜内脊髓外脂肪瘤1例

    患者女性28岁.因双足不能背屈,足背皮肤感觉减弱来我院检查.在作腰椎间盘CT扫描时发现:L3/4椎问盘水平椎管内有类圆形脂肪密度影,于是以L3/4间盘为中心向足侧及头侧不间断扫描,层厚4mm,摄片时取软组织窗及骨窗.CT平扫:平L3至L4椎体椎管内示一大截面约1.4cm×1.5cm,长度约2.0cm的脂肪密度灶,密度均匀,边缘清晰、光滑,CT值约-140HU;周围骨质无压迹及破坏征象.诊断结果:椎管内脂肪瘤(平L3、L4椎体).后患者在上级医院MRI检查证实为髓外硬膜内脂肪瘤.

    作者:赵广勇;孙爱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青年人胃癌的临床及X线检查特点

    临床上胃癌的发病年龄以40-60岁多见,30岁以下的青年人胃癌一般少见.本文笔者收集了我院经X线检查、临床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41例青年人胃癌病例,并对其临床及X线检查进行了分析、现将其临床及X线特点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作者:宋玉莲;王成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听骨链螺旋CT仿真内镜的临床应用探讨

    近年来螺旋CT仿真内镜(CTVE)成像技术已在临床获得广泛应用,如在气管、支气管、喉部、结肠、膀胱、血管等部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3],但中耳结构应用报道较少.本文对78例病人双耳(156只耳)听骨链进行CT仿真内镜研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邵长清;李鲁宁;王希高;李家德;李晓东;刘元法;张玉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胸部CT平扫的几种特殊检查方法

    随着CT机(特别是螺旋CT机)的普及应用,胸部CT检查在临床中的重要价值逐渐被医护人员和患者认可.如何成功完成胸部的CT检查,是摆在我们CT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所谓成功的胸部CT检查应包括:伪影相对少、解剖结构显示佳、尽可能显示更多有诊断价值的信息、同时要尽可能减少患者放射剂量的照射.我们通过十二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胸部CT扫描几种特殊的检查方法,现介绍给同行,旨在提高胸部CT的检查质量.

    作者:李吉臣;方继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关于茎突的摄影与诊断的探讨

    一、解剖茎突位于茎乳孔前方,为颞骨的一部分.茎突舌骨韧带连接于舌骨小角至茎突之间,可发生部分或全部骨化,茎突尖位于颈内.外动脉之间,吞咽神经行于茎突根部内侧,茎突长短不一,平均为2.5-3cm可发生变异,若茎突过长;过粗或过度向内倾斜,可压迫神经和血管.

    作者:陈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CT导引下经皮肺部穿刺活检的护理

    1.临床资料本组46例,男38例,女8例.年龄24-69岁,平均45岁;肺功能检查:36例正常,轻度阻塞性通气障碍6例,2例中度阻塞性通气障碍,2例混合性通气障碍.病变部位,肺外周部33例,肺中内带13例(深距穿刺点11.5cm).术前拟诊周围型肺癌37例,肺结核5例,炎性病变3例,错构瘤1例.

    作者:王国香;李桂英;江志勇;田维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加速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影像技术较传统的放射技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了促进医学影像事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必须加速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养出优秀的影像技术人才.

    作者:谭一清;余成新;张晓磷;谭光喜;王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门静脉间接DSA对肝癌血供的研究

    肝癌化疗(TAI)、栓塞(TAE)和化疗栓塞(TACE)已被公认是肝癌尤其是中晚期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总体远期疗效并不理想.究其原因,肝癌血供的多重性和介入治疗后血供改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作者:朱甲峰;匡立山;李凤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CT对颅脑外伤性气颅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T在颅脑外伤性气颅诊断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外伤性气颅的病例资料,患者男46例,女18例,临床表现为外伤后头痛、呕吐、双侧瞳孔不对称、项强等症状.结果: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硬膜外血肿内、脑室、脑池及脑内CT值呈气体密度的过度透光区,分为:(1)单纯性气颅;(2)并存性气颅;(3)张力性气颅.结论:CT的密度分辨率高,能显示所有的颅内积气,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并指导治疗.颅内积气部位和骨折部位具有相关性,硬膜下张力性积气应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作者:邹鸿燕;吴超;单峰芝;徐秀;刘忠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PACS系统在影像科的初步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计算机在医学影像的运用,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PACS系统在我院的应用,放射科的存档也初步实现了数字化.

    作者:李伟;相法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9例小儿恶性实体瘤诊断分析

    1984年-2004年,我科诊断19例小儿恶性实体瘤,现将诊断情况总结如下:临床资料男11例,女8例,年龄<1岁2例,-3岁6例,-6岁6例,>6岁5例.

    作者:王景山;刘兴海;韩佩孚;孙桂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在腹部闭合伤中,脾破裂为常见,而非手术治疗脾破裂已成为保留脾脏的重要治疗方法.我院自1996年至2003年共收治此类病人46例,现将其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晓云;王永秀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CT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CT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价值.方法:37例患者接受乳房CT扫描和钼靶摄片检查,对比分析这两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定位和定性准确性.结果:CT对乳腺癌有明确诊断作用,特别对乳腺深部病灶的发现优于钼靶摄影.两者比较,其定位准确率和定性准确率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T扫描对乳腺癌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均高于钼靶摄片检查.

    作者:孙国祖;秦德宝;开国花;曲洪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X线诊断评价与临床误诊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为临床常见病,约70%以上患者在婴幼儿期或学龄前期即可得到诊治,约25%患者因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体症可延续至成人.但可因多种原因误诊为各种获得性心脏病而进行长期误治,延误和加重患者病情及经济负担.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7年2004年经X线或彩超、手术证实的27例误诊病例.旨在提高和重视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作者:赵发忠;刘新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报刊协会

主办:中国医用放射设备企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