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

黄霞

关键词:桥小脑角区, 肿瘤, MRI
摘要: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MRI的表现及特征.材料和方法:分析297例资料完整、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脑角区肿瘤.其中听神经瘤184例,三叉神经瘤39例,脑膜瘤27例,胆脂瘤13例,蛛网膜囊肿4例,动脉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6例,脉络丛乳头状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转移瘤3例,脊索瘤3例.结果桥小脑角区肿瘤中,脑外肿瘤93.8%,脑内肿瘤6.2%,发生于桥小脑角区的前三位肿瘤分别为听神经瘤63.6%,三叉神经瘤13.3%,脑膜瘤9.2%.该区肿瘤大部分具有特征性MRI表现.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96.4%.结论:MRI是检查桥脑角区肿瘤的首选方法,对桥小脑角区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CR在乳腺钼靶X线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R在乳腺钼靶X线检查中的优越性.方法:对350例来我科作乳腺检查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有56人和294人,作普通钼靶和经CR处理的数字化乳腺摄影,对其照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普通钼靶摄影组的满意率、重摄率、阳性率分别为73.2%、26.8%和75%;数字化乳腺摄影组的满意率、重摄率、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83%.结论:现有普通钼靶X线机及CR系统的结合实现了乳腺检查的数字化,在乳腺疾病的检查中,其满意率、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钼靶摄影,而重摄率明显低于普通钼靶摄影,其在现阶段的应用,不失为提高乳腺摄片质量、节约成本的一项良策.

    作者:汪秀玲;宋强;赵洪兰;吴笑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浅谈X线增感屏及其对X线防护的意义

    在X线摄影中,穿过人体的X线直接引起的胶片感光只占5%-10%,胶片感光效应的90%-95%都由X线增感屏所起的作用.因此增感屏能够达到增加感光度的作用,从而极大的减少了X线的投照剂量.

    作者:王卫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造影剂过敏预防及处理病例总结

    造影剂过敏是影像科室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其表现在不同病人间差异很大,严重的可危及生命,因此不能等闲视之.我们总结了自1999年以来静脉肾孟造影和血管介入手术的碘过敏病例,结果如下:

    作者:张丽英;乔惠萍;李启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33例

    溶栓治疗被认为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的一次革命[1],尤其是静脉溶栓现以作为AMI病人的常规治疗.该疗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仅明显降低了病死率,更实用于院前急救和基层医院的应用.2000年以来,我院应用静脉溶栓疗法救治AMI病人3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投照体位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临床资料本组资料46例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大72岁,小15岁.都是外伤即刻入院,有明显的胸背部疼痛.

    作者:张中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SIEMENS Emotion螺旋CT的扫描模式及其应用

    在螺旋CT组成部件中,与扫描模式有关的部件是机架的旋转架、病人检查床和检测器的排数.在数据采样的扫描过程中,转架围绕着病人做顺时针单向连续高速旋转,同时检查床在机架扫描孔中做进或出的连续匀速或断续非匀速的运动.SIEMENS Emotion单排螺旋CT,根据采样时的转架旋转圈数多少和检查床的运动方式,其扫描模式分为:普通扫描模式、快速扫描模式、多扫描模式、螺旋扫描模式、动态普通模式和动态多扫描模式等,这些扫描模式分别应用于不同的检查部位、病变机理和诊断需要.

    作者:张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特殊病人的摄片方法

    特殊病人是指:(1)不易过多搬动,搬动会加重病情的病人;(2)搬动给病人带来过多痛苦的病人;(3)无陪人的外急症病人,工作人员少,搬不动的病人.

    作者:吴瑜;杨金亮;赵先堂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CT对眼球破裂伤的诊断30例分析

    回顾分析30例眼球破裂伤,分析眼球破裂伤的CT征象、原因和特点,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胡长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颅内结核瘤的CT及MRI诊断

    目的:通过总结36例脑结核瘤的CT与表现,分析并讨论了颅内结核瘤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以便于帮助影像医师提高脑结核瘤诊断准确率.方法:本文共收集颅内结核瘤36例,男12例,女24例,检查采用PHILIPS公司生产的Aura全身螺旋CT机及安科公司Open Mark2000核磁共振机.结果:病变位于顶叶及顶枕交界区16例,颞叶13例,小脑及脑干5例,垂体2例,1例病灶伴出血,10例病灶周围伴点状钙化,其中多发8例,单发28例.颅内共有52个病灶,本组中结核瘤位于幕上38个,幕下12个,垂体2个.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病灶,部分可见略高密度及钙化影,病灶周围可有明显低密度水肿带,可呈现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后呈环状或结节样强化.MRI上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32例),T2WI为高或等信号(30例),增强后病灶呈均匀结节样或花环状强化,其中19例中心可见液化坏死区,T2WI表现为病灶中心为高信号,外围可见低信号环.结论:颅内结核瘤影像学有一定的特异性表现,较好的应用影像学手段并有效的结合临床,可以提高术前确诊率,为临床提供正确诊断并使病人得到早期治疗.

    作者:王宇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高压注射器注射含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

    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含碘造影剂广泛应用于CT增强的扫描检查、介入诊断及治疗.下面将我科近年来应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含碘造影剂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葛婷;郝娟芝;肖春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浅谈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与护理

    新生儿泪囊炎是婴幼儿常见的眼病,约占新生儿的5%-6%,主要表现为出生后不久,患眼出现泪溢、分沁物多.对造成新生儿泪道阻塞的常见原因有:①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残膜没有退化,阻塞鼻泪管下端而致阻塞;②泪道内脱落的上皮残屑导致的阻塞:③骨性狭窄.

    作者:袁永娥;唐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CT诊断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CT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5例肺硬化性血管瘤CT征象.结果:肿块67%于右肺孤立块影,60%于下肺,边缘光滑、清晰,增强扫描80%呈均匀强化.结论:CT检查是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重要影像学手段.

    作者:代显会;冯代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导引下经皮孤立性肺结节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目的:多层螺旋CT导引下经皮孤立性肺结节穿刺活检术的准确性,并发症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57例多层螺旋CT导引下经皮孤立性肺结节穿刺活检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统计准确性,特异性,假阴性及并发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57例穿刺,病灶一次刺中率为100%,其中43例穿刺确诊为恶性肿瘤,穿刺未发现癌细胞者1例,后经手术证实,穿刺14例为良性病变,并经手术和随访证实,总的穿刺确诊率为98.1%(56/57),假阴性率为1.8%(1/57),无假阳性.5例轻微并发症无需特殊处理.结论:多层螺旋CT导引下经皮孤立性肺结节穿刺活检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临床应用价值大.

    作者:唐垂祥;周定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用可调支气管作选择支气管造影

    可调支气管导管是一种新型的导管,具有任意调整方向的特点.配合单曲导管使用可作肺叶及肺段支气管造影.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并可同时用支气管刷作脱落细胞学检查,作出病理诊断.我们选择15例作支气管造影检查,其中4例伴有肺不张,经造影检查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症.

    作者:郑重良;敖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X线机的定期检修保养

    为了放射科工作的正常运转,我们技术人员应定期对X线机进行保养检修.

    作者:张凯;何京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再谈婴幼儿肺炎的X线诊断

    婴幼儿肺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若诊疗不及时,易引起较严重的并发症,有时可危及患儿生命,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正确检查,早期诊断,本文收集我院近几年的住院病例,对资料完整的316例婴幼儿肺炎进行X线分析.

    作者:邢同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CR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数字化的日益普及,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computed radiography,CR)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我院影像中心于2001年引进FujiFCR5000和FujiFCR5501(立式)系统,以出色的影像质量,优化的工作流程,稳定可靠的技术性能,为我院临床医疗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作者:刘晓纲;朱灵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用普通X线机摄下颌骨全景片的方法

    教科书中投照下颌骨常规都采用后前位及侧位的投照方法.在后前位片中有些部位被颈椎相重叠,效果常常不尽人意,近年来我们在没有先进的全景牙科断层摄影机的情况下,总结了使用普通X线机拍摄下颌骨全景片的方法如下:

    作者:陈金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护理

    子宫输卵管造影是诊断子宫输卵管疾病,如:炎症、结核、肿瘤及发育畸形等,特别是诊断不孕症、查找不孕原因的重要方法之一.对继发性不孕症,看输卵管有无粘连、堵塞等原因,能直观可靠的做出诊断.个别患者造影后,可使原输卵管阻塞变通畅而达到治疗目的,对多次刮宫后引起的宫腔粘连造影还有分离粘连的作用,是目前生殖医学检查常用的方法.而做好术前术后护理,保证检查顺利进行,避免交叉感染,减轻造影药物等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2000年以来50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朱爱英;刘芳;朱继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CT导向阻断腹腔神经丛治疗癌痛12例分析

    腹腔神经丛阻断破损术对上腹顽固性癌痛的治疗效果较好,由于透视导引难以精确了解穿刺的针尖部位与周围结构的组织关系和神经阻断剂在腹膜后的扩散情况,盲目性较大,而在CT导向下施术提高了准确性和成功率[1,2].我院自1999年来行本术12例,效果理想,报道如下.

    作者:孙玉银;孙树波;吕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报刊协会

主办:中国医用放射设备企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