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第一产程潜伏期早发减速4例分析

贾英;赵志磊;孙凤霞

关键词:
摘要:早发减速在大多数研究者的论文中是无害的,本文对2004年1月-2005年6月,4例第一产程潜伏期胎儿胎心外监护持续早发减速分析如下: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各自疗效并进行评估.方法:60例择期经膀胱前列腺摘除病人,随机分R、B两组各30例.术中均采取L2-3硬膜外阻滞麻醉,给0.75%罗哌卡因和2%利多卡因对半混合液,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术毕两组均给负荷量罗利对半混合液5ml,背景输入2ml/h,PCA量0.5ml,锁定时间15min.PCA药液R组0.15%罗哌卡因+芬太尼3ug/ml+地塞米松0.1mg/ml+Ns共100ml,B组0.15%布比卡因+芬太尼3ug/ml+地塞米松0.1mg Al+NS共100ml.术后6、12、24、48h分别观察BP、HR、RR、SpO2、疼痛评分(VAS)、恶心、呕吐及下肢麻木.结果:两组病人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也无差异(P>0.05),下肢麻木的发生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PCEA不但与布比卡因有相同的疗效,而且优于布比卡因.

    作者:张显平;王开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家长对小儿腹泻认知和处理的调查

    目的:了解家长对小儿腹泻的认知和处理方法.方法:(1)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2)组织对小儿腹泻认知和处理的座谈会.结果:20%的家长认为小儿腹泻没有什么大碍;60%的家长认为应提高警惕;30%的家长认为非常紧张.其中70%的家长会带孩子看医生,了解腹泻的原因,20%的家长自行到药店买止泻药让小儿服用,10%的家长不大注意.两次座谈会的结果表明,60%的家长缺乏防治小儿腹泻的知识,70%的家长不知处理小儿腹泻的方法,40%的家长不知腹泻会有全身症状.结论:宣传科学的用药知识,培养家长护理患儿的能力.

    作者:赵全国;王宜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子宫残角妊娠破裂1例报告

    患者女25岁.停经3+个月,阵发性腹疼4天,于2005年9月6日9am入院.入院诊断:3+个月妊娠先兆流产.查体:T36.9℃,P80次份,R18次/分,BP14/9KPa,一般情况可,神志清,精神可,心肺无异常,腹平软,下腹压疼,无反跳疼,耻上三指扪及宫底,多普勒探及规律胎心搏动,脊柱、四肢无畸形,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9.7×109/L、N71.6%、L25%、HB103g/L,尿常规:KET++,余(-).入院后给保胎治疗.腹痛于用药半小时后减轻,夜间微感腹疼,持续1%GS500ml+25%硫酸镁30ml每分钟30滴静滴,腹痛消失.

    作者:孙凤桂;王翠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GE ProSpeed系列CT故障1例

    故障现象扫描床不能降但能升,操作台显示器上无任何错误代码.

    作者:张明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32例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CT表现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临床上并不少见,因其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颇似恶性肿瘤,常易发生误诊.本文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32例,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罗才旭;任忠怀;胡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用胸正位摄影方法拍肩胛骨

    肩胛骨投照方法有正位、侧位,外展位等.这几种方法投照的肩胛骨显示均不够理想.部分肩胛骨与肋骨及肺组织,软组织重叠,从而影响各种疾病及外伤的诊断.我们在进行胸部正位拍片时发现,患者两肩胛骨往往显示特别清楚,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胸部正位投照时,双手掐住双髂骨上方,虎口向下.上臂及肘部内旋.将肩胛骨移向外侧.使两侧肩胛骨大限度向外侧分离.所以显示良好,而且不与其它组织重叠.

    作者:王文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在肺结核基础上伴发肺癌有用的CT征象

    在边远县市肺结核病人近年来有上升趋势,而肺结核病人的肺癌发生率也比一般健康居民高.作者就我院近年住院治疗的43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其中19人并发肺癌.由于有肺结核病灶的存在,常遮盖肺癌的临床症状及CT表现而延误肺癌的诊断与治疗.作者分析并复习了这些病史及CT片,认为如果有下述征象之一出现时,要高度怀疑在肺结核病上并存肺癌的可能.以免延误诊断与治疗,给病人及自己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作者:王兴标;张万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影像诊断探讨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在临床上为常见病,且越来越多见.早期诊断有助于早期治疗,维持关节功能.影像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回顾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9例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就其X线、CT、MRI影像学诊断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霍贤海;孟庆东;李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约80%的病人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缓解或治愈.但仍然有20%左右的病人要经过手术(包括椎板开窗、椎板切除、侧隐窝扩大等)治疗;这些病人的术后护理对于其功能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保证手术效果起到重要作用.现将收集的2000年9月-2005年9月经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孟丽娜;窦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心电监护在心律失常中的应中价值

    心电监护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我院自1997年购进心电监护以来,对心律失常尤其是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患者能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处理,凭借心电监护成功纠正了近百例患者的心律失常,其中包括典型心律失常近20例,成功挽救了5例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生命.

    作者:项仁剑;周亚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在大肠癌定量诊断方面的研究

    大肠癌目前定性诊断为理想的方法仍是纤维结肠镜和X线气钡双对比灌肠检查,上述两种方法可清晰显示结肠粘膜面的改变,肠腔狭窄及病变形态(定性诊断).对肿瘤突破浆膜向外侵犯的深度、肠壁的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定量诊断)均不能显示.而多层CT在此方面却显示出优越性.此种检查方法通过容积扫描后进行后处理重建技术,可清晰的显示肠腔内、外及周围脏器情况对直结肠癌的定性及定量诊断的价值,得到临床广泛认同,现将我院的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志宏;陈晓林;刘晓华;王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食管狭窄支架置入后影像学观察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食管狭窄支架置入后影像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2例经内镜法置入法置入22个食管支架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全部支架置入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2例中影像学检查发现2例置入支架移位,占9.09%.结论:食道支架治疗食道狭窄安全有效、方便快捷,为目前改善晚期食管癌性狭窄先进的治疗方法之一.而影像学检查有利于对置入支架位置及其部分并发症的观察,较其它检查方法更具临床意义.

    作者:周鹏;陈进;高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不同药物组合灌注治疗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不同药物组合灌注治疗对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按就诊时间的前后随机将患者分成甲、乙、丙三组各20髋,经皮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患髋股骨头供血动脉旋股内、外、闭孔动脉血管,各分别灌注甲-A组(罂粟碱30-120mg+尿激酶30-60万μ+654-2 20-60mg+丹参注射液30-60mLL)、乙-B组(罂粟碱30-120mg+川芎嗪注射液60-100mL+654-220-60mg+丹参注射液30-60mL+低分子右旋糖苷60-120mL)、丙-C组(罂粟碱30-120mg+红花注射液20-60mL+654-2 20-60mg+路路通注射液20-60mL),每髋灌注治疗2-3次,间隔时间为第二次与第一次间隔两周,第三次与第二次间隔三月,同时外敷消定膏(本院自制药,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内服损伤散(本院自制药,主要功效为舒筋活血、消瘀止痛),跟踪观察6月-2年时间,就患髋疼痛和功能改善、血管数目的变化、X线片病变变化、同位素扫描变化对比分析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三组患髋疼痛和功能受限均得到改善和消失,血管增多,囊变区缩小,骨质修复,但B组明显优于A、C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能提高治疗股骨头坏死优良率.

    作者:李盛华;张彦彩;赵奋国;王承祥;柳海平;曾贤武;苏清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传统X线与CR两种成像技术应用价值的探讨

    本世纪X线影像的数字化是医学影像技术中新、热门也是重要的技术进展.目前数字化影像设备如CT、MR、DSA、SPECT、数字胃肠以及数字乳腺等大量数字化影像设备,已形成数字化影像的发展趋势,使影像科室的数字化建设得到飞速的发展.时至今日,在医院中应用广泛、约占整个影像诊断成像来源70%的传统X线摄影,却尚未完全进入数字化成像家族.如何使这一由伦琴发现X线以来古老的传统摄影方法,尽快进入医学影像数字化的大家庭,已成为影像科室数字化发展进程的首要课题.

    作者:朱佃刚;徐传辉;李维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改进肾囊肿抽吸硬化术的临床应用

    肾囊肿是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囊肿较小时对机体器官功能无明显影响,一般不产生临床症状,当囊肿长大到一定程度压迫临近器官时,可产生食后饱胀、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继发感染出血时,可有畏寒、发热、急腹症表现[1].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开腹手术,腹腔镜下手术及经皮穿刺抽吸无水酒精硬化术,随着微创治疗理念的进展,我们认为经皮穿刺抽吸硬化术是简便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的方法.通过对57例肾囊肿行改进肾囊肿抽吸硬化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汪小舟;周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髓着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脑缺血研究中的深入,人们对其在早期脑缺血临床应用方面的认识日趋完善.此外,弥散成像在神经系统其它疾病的诊断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弥散成像的原理与技术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和进展进行综述,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合理的应用弥散成像,加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宋建勋;李静;何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浅谈如何挑选神经外科手术器械

    总结15年脑外科手术器械的用途,使用方法及保养.使医务人员工作起来得心应手,配合灵活,主动.节省手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宫万利;魏润芝;张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上颌窦瓦氏位立位投照的体会

    上颌窦X线摄影常用的位置是瓦氏位投照,以前我们一直按原来的方法.让患者俯卧于台面,按标准的瓦氏位进行投照,从而对上颌窦内各种疾病及面部外伤进行诊断.然而卧位投照对于上颌窦腔内的液体不能正确显示,因此影响了上颌窦疾病以及外伤的区别与诊断.

    作者:王文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使用低剂量薄层胸部螺旋CT图像重建对普查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探讨

    使用低剂量胸部螺旋CT普查早期肺癌的文章及综述均有报道,使用低剂量胸部螺旋CT检查,对提高早期发现肺癌有一定帮助,肺癌是危害身体健康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它具有转移快、病死率高的特点,5年存活率仅为13.9%,关键是由于早期机器设备限制,造成对肺癌早期发现困难,以及肺癌病灶特点是发展快,转移快,晚期病人很难治愈等综合原因所致.

    作者:许金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东芝DFW-10B500mAX线机故障检修1例

    故障现象东芝500mAX线机横分格出现时好时坏现象,一段时间后横分格停止不运动,竖分格正常.

    作者:王宗定;李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报刊协会

主办:中国医用放射设备企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