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药物组合灌注治疗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分析

李盛华;张彦彩;赵奋国;王承祥;柳海平;曾贤武;苏清菊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中西医疗法, 血管灌注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药物组合灌注治疗对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按就诊时间的前后随机将患者分成甲、乙、丙三组各20髋,经皮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患髋股骨头供血动脉旋股内、外、闭孔动脉血管,各分别灌注甲-A组(罂粟碱30-120mg+尿激酶30-60万μ+654-2 20-60mg+丹参注射液30-60mLL)、乙-B组(罂粟碱30-120mg+川芎嗪注射液60-100mL+654-220-60mg+丹参注射液30-60mL+低分子右旋糖苷60-120mL)、丙-C组(罂粟碱30-120mg+红花注射液20-60mL+654-2 20-60mg+路路通注射液20-60mL),每髋灌注治疗2-3次,间隔时间为第二次与第一次间隔两周,第三次与第二次间隔三月,同时外敷消定膏(本院自制药,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内服损伤散(本院自制药,主要功效为舒筋活血、消瘀止痛),跟踪观察6月-2年时间,就患髋疼痛和功能改善、血管数目的变化、X线片病变变化、同位素扫描变化对比分析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三组患髋疼痛和功能受限均得到改善和消失,血管增多,囊变区缩小,骨质修复,但B组明显优于A、C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能提高治疗股骨头坏死优良率.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2003-2004年我院妇科共收治了异位妊娠32例,我们经肌肉注射甲氨蝶呤(MTX)保守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于芹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胃肠内营养的护理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昏迷、严重口腔疾患、经口气管插管等重症患者,不能经口进食,须进行胃肠内营养,供给病人足够的热量,改善胃肠粘膜屏障,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及激素的分泌.我们在工作中做好胃肠内营养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作者:陈英;侯晶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前列腺癌的诊断及MRI表现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的常见恶性肿瘤,病因尚不清楚,由于前腺癌所致的自觉症状变化多端,因人而异且出现较晚,因此早期临床诊断困难,而有关前列腺癌的MRI诊断报道较少,本文对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及MR表现.

    作者:高强;高友富;王清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0.75%碘酊涂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Coxsakie病毒(个别由ECHO)引起,多见于婴幼儿,患儿突然高热,咽痛,咽部出现疱疹,多分布于咽弓,软鄂或悬雍垂上,由于咽痛,病儿常有流涎症状.近2年来,我院儿科采用0.75%碘酊局部涂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65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刘红;邢佑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肋骨骨折首次X线平片检查漏诊原因分析

    在胸部创伤中肋骨骨折为常见,X线平片是检查的首选方法,常因检查部位,投照体位或X线曝光条件选择不当而造成漏诊,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因延误诊断而危及生命,为此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漏诊的原因,来大程度地提高X线平片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

    作者:曲世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新生儿科护理专家早晚查房新举措

    临床护理专家是指在某一特殊或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其职能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护理专家、顾问、研究者、教育者、管理者[1].我院从今年1月份实行临床护理专家早晚查房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影响颇深.总结如下:

    作者:张显英;隋莉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胎儿多囊肾一例分析

    患者34岁女性.因停经29周,于2005年1月10日来我院做产前检查,无恶心、呕吐、无阴道流血,彩超显示羊水量较多,右侧肾脏肿大,肿大的肾脏内有多个独立的囊胞.左侧肾无异常,双侧输尿管及膀胱亦无积水,心、肺、肝、脾等脏器无异常发现.诊断为29周妊娠1侧多囊肾.考虑到产妇为高龄初产,宝贵儿,多囊肾为一侧,对侧肾正常且染色体分析无明显异常,亦无其他脏器畸形,征得产妇及家属同意保留胎儿.

    作者:夏国兰;李月梅;常桂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套管针加三通管在子痫病人输液的应用体会

    子痫是产科的急症、重症.抢救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尽快建立1-2条静脉通路,且具有良好的静脉输液方法,确保急救药物快速、有效、持续地输入.套管针加三通管适合子痫病人输液的特点,且能留置.可明显减少多次静脉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和刺激,有效地控制抽搐,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茂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CT增强检查的护理体会

    材料与方法收集1999年1月-2003年6月我院CT增强检查病人1245例,其中:986例采用离子型造影剂-60%泛影葡胺(A组),268例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300(B组).注射方法采用团注法,造影剂按照1-2mg/kg,具体剂量根据病人情况及诊断需要而定.注射造影剂前常规推注地塞米松10mg,根据需要,采用快速连续扫描、动态扫描及延时扫描,不同部位选用相应的层厚及层距.

    作者:张锡亭;史沛霞;王祥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颌面部皮肤毛母质瘤临床分析

    毛母质瘤又称钙化上皮瘤,常位于皮肤深部,坚实结节,表面皮肤正常或略带红蓝色,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多数患者20岁以下,好发于头面部.我科收治4例,均发生于颌面部.

    作者:梁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胸部创伤的影像学分析

    目的:探讨胸部平片及CT在胸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旨在加强对胸部创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通过对126例肺实质性损伤的回顾性分析,对其主要X线征象的病理基础及发生机制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与CT表现进行了比较.结果:12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部损伤,以下列4种征象为常见:1.肋骨骨折85%;2.肺部创伤和湿肺73%;3.血性气胸43%;4.纵膈及皮下气肿27%.结论:常规胸部平片特别是近来CR及DR对于肺实质的损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CT可早期发现轻度肺实质改变及细微变化.

    作者:杨永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骨化性肌炎的X线诊断

    骨化性肌炎是脂发生于肌肉或其他软组织内的异常骨化性疾病.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和进行性骨化性肌炎.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又可分为外伤性骨化性肌炎和非外伤性骨化性肌炎即职业病所致的骨化性肌炎.其中以外伤性骨化性肌炎较常见,为本文讨论的重点,且本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很重要的原因是骨伤后治疗和活动不当所致.部分外伤性骨化性肌炎因轻微外伤或外伤史不明显,X线表现呈肿瘤样生长,术前常难与某些骨恶性肿瘤相鉴别,故提醒注意并讨论如下.

    作者:高文杰;孙新民;许仁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佳时机的探讨

    本文通过对46例小儿肠套叠实施空气灌肠整复治疗.整复前均经临床拟诊,X线灌肠证实,分别按照套叠后的不同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套叠0-24小时,22例,整复19例;24-36小时20例,整复20例;36-48小时4例;整复2例.文章从小儿肠套叠的病理变化、客观因素以及本组病例的统计分析,阐明了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佳时机应选在24-36小时之间;②严格掌握适应症、熟练的操作技术及正确的方法是整复成功的关键.

    作者:赵存彦;崔慎栋;蔡金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动脉灌注化疗护理体会

    动脉灌注化疗不同于原来静脉内化疗,而是在影像设备的指导下,通过穿刺等方法将器械引入供血血管进行化疗,因此其术中的病情观察及术后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和特殊,我院成立介入放射科多年,以下是我的工作体会.

    作者:王月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DSA介入下带膜食道支架置入护理应用

    目的:DSA介入下配合带膜食道支架置入手术,对食道狭窄、吻合口狭窄、食道气管瘘、吻合口瘘的治疗.方法:对30例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指导、术后健康教育.结果:患者在手术实施过程中,情绪稳定,主动配合,31根支架均一次释放成功,进食困难明显改善,吞咽困难评分从Ⅳ-V级减至Ⅱ级.结论:金属带膜支架是治疗食道梗阻、食管气管瘘及吻合口瘘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做好介入治疗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健康教育,对手术顺利进行及患者恢复至关重要.

    作者:沈湘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着色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一例

    着色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极少见,笔者从医10年来仅见一例,发生于右膝关节,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男,42岁,半年前,右膝关节轻度肿胀,以后呈慢性进行性肿胀,近半月以来关节疼痛明显,伴活动受限,体检:膝关节有积液征,关节外侧可触及结节状肿块.

    作者:陈海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KC-400X线机故障检修

    随着科技的发达X线机的性能也越程控化,但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旧型号的机器继续担负着重要角色,因此有必要掌握这些方面的维修经验,下面介绍检修KC-400的故障经验.

    作者:张锦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介绍简易茎突前后位投照法

    茎突起自颞骨鼓部下方,乳突尖的内上方外耳孔内下约1cm处,由粗渐细如骨刺状.其长短、粗细、形状差异很大,过长者可产生临床症状而就诊,所以提高茎突的摄片质量是很重要的.

    作者:张大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第一产程潜伏期早发减速4例分析

    早发减速在大多数研究者的论文中是无害的,本文对2004年1月-2005年6月,4例第一产程潜伏期胎儿胎心外监护持续早发减速分析如下:

    作者:贾英;赵志磊;孙凤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影像检查(附9例报告)

    目的:探讨钡餐与CT在检查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方面的应用价值及如何选择.方法:对9例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例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8例行CT检查,其中2例行CT增强检查.结果:9例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患者中6例显示为十二指肠内充盈缺损,1例疑为肠壁外压征象,1例由于十二指肠明显扩张而未发现病灶,1例由于病灶较小而未发现.8例行CT检查的患者均显示出病灶.结论:上消化道检查是发现病变主要手段.CT检查除能确定是否存在十二指肠肿瘤外还能对病变进行更准确定位定性诊断.

    作者:袁克文;王志铭;雷振;丁祖虎;王海林;徐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报刊协会

主办:中国医用放射设备企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