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新
胆管癌是发生在胆管特殊部位的腺癌,近年来发病率较高,发生于胆总管尚未累及左右肝管的可行手术切除,但发生于肝内胆管或胆总管累及到肝内胆管的手术切除困难,手术创伤大,术中及术后死亡率高达20%,且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我院自2000年至今其收治胆管癌56例,分别行胆管支架置入术及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取得-些效果,解除了黄疸,减轻肝脏损害,改善了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命.
作者:车明;柴文晓;冯凡;王江业;水新富;何天伟;叶莹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毛母质瘤又称钙化上皮瘤,常位于皮肤深部,坚实结节,表面皮肤正常或略带红蓝色,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多数患者20岁以下,好发于头面部.我科收治4例,均发生于颌面部.
作者:梁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激光照相机是集机械,电子,光学,计算机等学科相结合的精密仪器,它主要特点是性能优越,图像清晰.我院自1999年购进Konica Li-10A激光照相机,通过我们精心维护及保养,至今工作良好.下面就Konica Li-10A激光照相机介绍三种常见故障及维修.
作者:黄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本组11例膈疝(不包括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临床表现及X线征象分析总结,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减少对本病的误诊率.方法:本组11例均摄取患侧部分正侧位片.结果:膈疝其X线表现复杂多样,所以在对本病进行诊断中,应临床与X线相结合,需要钡餐造影的再结合造影检查.认真分析总结,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正确率.结论:通过对本病的X线征象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聂庆光;李辉;林德政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临床上并不少见,因其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颇似恶性肿瘤,常易发生误诊.本文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32例,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罗才旭;任忠怀;胡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一、临床资料83例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在36-80岁之间,平均58岁.其中66例有胸部平片X线检查,75例接受CT检查,临床症状咳嗽56例,多为刺激性干咳,痰血29例,以血丝样痰为主,胸痛22例,其他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呼吸困难胸闷等.因颈部淋巴结肿大而就诊者2例,无症状查体发现1例.
作者:耿学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螺旋CT作为一种日趋普及的先进医学检查设备,正以其连续快速扫描、容积数据采集、优良的多轴面和三维重建图像等超越常规CT的诸多优越性能而被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认可,同时也为临床诊断、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但由于其检查的特殊性及其相对其它检查的高额费用,也给螺旋CT检查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检查中大限度的发挥螺旋CT的优点并在相对短的扫描时间内为患者进行高质量的CT扫描,成为每一位CT技师首要任务.
作者:吕卫民;朱元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DR与传统X线机摄片方法的比较,探讨分析DR在影像技术工作中的优势.方法:DR摄片检查与传统X线摄片检查,从影像质量、材料损耗、废片率、工作效益、工作负荷、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DR检查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高、曝光时间短、图像采集快、对比度范围大、工作效率高、病变检出率高.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论:DR比传统X线摄片有着强大的优势,不久数字化X线机将替代传统X线机.
作者:曹恒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儿男,7天,系G1P1,足月顺产,新法接生,生后哭声反应良好,阿氏评分10分.体重3800g,生后母乳喂养,量足.生后患儿即被发现右侧上下肢明显粗长于左侧.患儿母亲健康,其父嗜酒成性.查体患儿神志清,精神好,呼吸心跳平稳,口唇面色红润,心肺无明显异常.患儿右侧面颊突出;左侧较瘦小,右侧上下肢较左侧粗长,右手6指,患儿尾骨处皮肤破溃,有骨性物露出,四肢活动自如.辅助检查:四肢拍片示右侧骨骼粗于左侧、骶尾骨拍片示尾骨呈弧形向背面生长,并穿透皮肤.腹部B超示肝胆胰脾双肾无异常.诊断:①先天性一侧肥大症.②多指畸形.③尾骨畸形.
作者:杜丕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约80%的病人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缓解或治愈.但仍然有20%左右的病人要经过手术(包括椎板开窗、椎板切除、侧隐窝扩大等)治疗;这些病人的术后护理对于其功能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保证手术效果起到重要作用.现将收集的2000年9月-2005年9月经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孟丽娜;窦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放射科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QA/QC)工作在我院已经开展多年,它主要涉及人员素质、机器设备及胶片等消耗材料三大要素.后两者相对容易改善,而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难点,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在这里就如何提高质量控制中的自我管理进行探讨.
作者:任至新;王世德;曾小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胸部平片及CT在胸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旨在加强对胸部创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通过对126例肺实质性损伤的回顾性分析,对其主要X线征象的病理基础及发生机制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与CT表现进行了比较.结果:12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部损伤,以下列4种征象为常见:1.肋骨骨折85%;2.肺部创伤和湿肺73%;3.血性气胸43%;4.纵膈及皮下气肿27%.结论:常规胸部平片特别是近来CR及DR对于肺实质的损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CT可早期发现轻度肺实质改变及细微变化.
作者:杨永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血管阻塞性疾病,其中常见于动脉血管,1.由于脑动脉硬化及小动脉硬化引起的血栓,其中脑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型引起的血栓,感染或非感染性动脉炎及脑血管痉挛等常见.2.外来栓子如气体、脂肪栓子经血液循环进入脑血管.3.低血压或凝血状态等原因致使动脉血管堵塞而致所支配脑组织出现缺血性改变,其CT表现一般2天以后可出现典型的低密度缺血性改变,但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后;临床症状明显,但CT表现甚不典型,以前对此病认识不足,且易漏诊或误诊,笔者就2000年-2005年5月经历筛查的28例静脉窦血栓形成(后经MRI证实)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振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由外伤(如摔倒、身体扭转)造成的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为股骨颈骨折[1].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首选方法.2002-01-2004-05我们对54例患者实施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燕;韩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在气管插管前,对病人测量几种重要数据,对困难插管者做出预测,选择合适的操作者,准备好设备和急救措施,是保证麻醉成功、避免发生意外的前提.今就近年来我院86例按cormsch和kehane[1法分级Ⅲ、Ⅳ级困难插管者的预测与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石凌;针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Coxsakie病毒(个别由ECHO)引起,多见于婴幼儿,患儿突然高热,咽痛,咽部出现疱疹,多分布于咽弓,软鄂或悬雍垂上,由于咽痛,病儿常有流涎症状.近2年来,我院儿科采用0.75%碘酊局部涂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65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刘红;邢佑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故障曝光报故障.检修过程第一次曝光即报故障.进入维修状态,曝光报Err6.将mAs表串进M端,调SIGN板R32,使曝光不报故障.曝光发现实际mA超出设定值一半.检查灯丝加热电阻R6,发现滑动触头位置不对.原来该机曾周磁饱和稳压器谐振电容容量下降而实际mA减小,有人调过R6.后来更换电容,mA增大,而R6未恢复.将R6恢复,用mAs表校正各mA档.调SIGN板R34,使TP8偏置小于40mV.然后调R32,使维修状态下实际mA显示准确.发现实际mA显示忽高忽低,经常出现曝光报故障.而外接mAs表监测毫安稳定,用数字万用表监测SIGN板TP8(100mA,125S)的值也稳定.说明CPU板监测mA的AD转换电路有问题.鉴于不想更换CPU板,所以在校准各档实际mA之后,考虑通过调整SIGN板,消除假报警.调R34,使TP8偏置为0.5V;调R32,使100mA曝光时,TP8为1.2V.各毫安档曝光都不报警.用各常用条件曝光,仍不报警.此后两天未报故障.
作者:张居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肺结核是呼吸系统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现在仍比较常见.临床诊断肺结核,痰中查到结核杆菌为确诊依据,但化验检查一般都为阴性,阳性率大约10-30%,X线检查为临床诊断肺结核的主要检查方法,其检查结果成了临床诊断与治疗肺结核的主要依据.CT、纤支镜也可用于检查肺结核,但不常用.各型肺结核都有比较典型或明显的X线征象,根据X线征象与临床表现,容易作出肺结核的诊断.然而,对于发病部位少见,X线表现不典型的肺结核诊断,X线容易误诊,因而应提高非典型表现肺结核的X线认识.
作者:陈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在以往的屏片体系技术向数字化技术发展过程中,CR作为一种过渡性技术已应用很广泛.在得到一优质CR图像时,首先要考虑IP板及摄影条件在信息采集、读取及后处理与记录三部分的重要性.
作者:许树明;吴凡;韩闽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在临床上为常见病,且越来越多见.早期诊断有助于早期治疗,维持关节功能.影像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回顾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9例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就其X线、CT、MRI影像学诊断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霍贤海;孟庆东;李娜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