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桦;杨斌;赵杰
目的:探讨加味酸枣仁汤对安眠药依赖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医馆收治的安眠药依赖性失眠症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6%,对照组为64.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酸枣仁汤是治疗安眠药依赖性失眠症的有效方法,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被推广应用.
作者:付桂玲;刘颖;于翔;刚丽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Obs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程度与高血压分级相关性.方法:筛选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合并高血压患者,予以多导睡眠仪监测,对OSAHS程度与高血压分级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严重程度与高血压分级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257,P<0.05).结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严重程度与高血压分级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马焱;何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及其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随皮肤瘙痒及失眠患者88例,以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以常规方式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给予加巴喷丁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72%,对照组为79.54%,观察组治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为(4.13±0.98)分,对照组为(6.21±1.25)分,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加巴喷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及睡眠质量,具有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马风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模式用于中医保守治疗的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山东省冠县中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采取中医保守治疗的方法,前者提供常规护理,后者提供中医护理模式,比较2组睡眠质量、生命质量的差异.结果:护理后,2组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均优于护理前,组间比较观察组改善的幅度更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模式应用在中医保守治疗的肺癌患者中效果可靠,不仅能改善睡眠质量,还有利于提高生命质量,值得普及.
作者:任红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心理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对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为(21.56±2.42),睡眠质量评分为(8.53±2.64)分,对照组对应分值分别为(31.53±3.34)分、(13.87±3.25)分,观察组两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及睡眠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米氮平在治疗抑郁障碍中对患者睡眠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石家庄市第八医院收治的以失眠为主诉伴抑郁障碍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舍曲林,观察组患者给予米氮平,共治疗8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HAMD-17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PSQI、HAMD-17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SQI、HAMD-17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氮平可有效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睡眠状况,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艳;郝俊;李军涛;孙小燕;邢字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鼻部因素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接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鼻中隔偏曲情况,分为A组(临床鼻中隔偏曲,n=31)、B组(解剖鼻中隔偏曲,n=32)和C组(鼻中隔无偏曲,n=36).再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变应性鼻炎将其分为D组(无变应性鼻炎)和E组(变应性鼻炎).通过各组患者相关睡眠指标比较分析鼻部因素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影响作用.结果:鼻中隔偏曲情况对患者低血氧饱和度、睡眠呼吸紊乱指数无明显影响作用;变应性鼻炎的有无对患者睡眠呼吸紊乱指数有明显影响作用.结论:变应性鼻炎的有无对患者睡眠呼吸紊乱指数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作者:熊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睡眠综合征护理干预对哮喘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泉州市第一医院东街院区ICU病房收治的住院治疗时间较长的哮喘患者10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在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中,观察组在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方面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哮喘患者实施睡眠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康复,从而提高护理效率.
作者:施荣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方法对鼾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免疫状态的改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莒县中医医院收治的鼾症患者120例,按照患者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给予不同治疗方法前后的睡眠质量及免疫状态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1)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项睡眠质量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睡眠质量指标评分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睡眠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项免疫状态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免疫状态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免疫状态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比较,采用手术治疗后鼾症患者的术后睡眠质量提示更明显,患者的免疫状态改善效果更佳,手术方法是临床治疗鼾症的可靠方案之一.
作者:张丽;孙芳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中医药治疗失眠有数千年的历史,其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在失眠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黄帝内经》记载神、魂、意、魄、志分属五脏所藏,五神安舍五脏则寤寐有常.笔者认为不寐的临床辨证论治当从五脏入手,并以心肝为主.
作者:李非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随着老龄化的到来,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慢性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很多慢性疾病多与睡眠障碍伴发,互为因果.常见的慢性病伴发睡眠障碍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除了慢性病的病因病机影响睡眠以外,很多慢性病的治疗同样也影响患者的睡眠健康.因此慢性病伴随睡眠障碍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该综合考虑慢性病与睡眠障碍的综合治疗方案,以期控制病情,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艳骄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表达性艺术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抗抑郁剂米那普仑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抗抑郁剂米那普仑治疗的同时联合表达性艺术治疗.干预4周后,比较2组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表达性艺术治疗有助于缓解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作者:高丽红;路光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睡眠护理干预在原发性肝癌术后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术后睡眠障碍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护理干预组和睡眠护理干预组,传统护理干预组予简单护理,予睡眠护理干预,比较结果.结果:睡眠护理干预组原发性肝癌术后睡眠障碍患者满意率、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各个项目的得分、患者对睡眠障碍发生原因的认知、遵医行为程度方面相较于传统护理干预组,体现出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睡眠护理干预在原发性肝癌术后睡眠障碍护理中的干预结果良好.
作者:黄幼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针对ICU患者睡眠障碍问题,采用集束化护理方式,并观察这种护理方式对于改善睡眠障碍产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ICU重症患者310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普通护理与集束化护理相结合的方式,对照组只采用普通护理方式.借助于SRSS评价量表对2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对照组SRSS量表分数显著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普通护理为基础的集束化护理方式,有助于ICU患者克服睡眠障碍,可以较好地提升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吴小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与探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肺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11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68例为观察组,同时期的健康儿童68名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肺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者的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均差于对照组,观察组中重度患儿的肺功能指标均低于轻度及中度患儿,中度患儿的检测结果则低于轻度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肺功能相对较差,且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差异明显,因此应注意对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进行肺功能的监测与调控.
作者:徐丽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后昏迷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盐酸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醒脑静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血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昏迷持续时间(7.4±3.1)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3.3±3.6)d(P<0.05).质量后观察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出血后昏迷患者中应用醒脑静联合盐酸洛纳酮治疗效果显著,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齐宏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针对ICU重症患者存在的睡眠障碍问题,采用集束化护理方式进行有效解决,从而提升其睡眠质量.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ICU收治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护理方式为:普通护理+睡眠知识灌输;观察组则以此为基础,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方式,后对产生的护理效果做出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SQI评分较低,因此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患者而言,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睡眠质量,有助于促进身体康复.
作者:江金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与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睡眠障碍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期间四川省射洪县中医院收治的睡眠障碍老年脊柱手术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麻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失眠严重指数量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结果.结果:术前2组的失眠严重指数量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失眠严重指数量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睡眠障碍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更为积极,因此在睡眠障碍老年脊柱手术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杜凤英;何高鹰;陈晓燕;崔秀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对患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在本院进行优质护理以后,对该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收治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的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率、护理前后生命质量的改善情况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在本院进行优质护理以后,能够使患者的嗜睡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使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有效缓解患者的各项症状,并提高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
作者:彭静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重量持续牵引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夜间疼痛导致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陵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颈椎优值牵引,观察组患者实施小重量持续牵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与睡眠障碍评分.结果: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评分与睡眠障碍评分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与睡眠障碍评分发现,2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其各项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评分降低更显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过程中加用小重量持续牵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还能降低其睡眠障碍评分,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崔建国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