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荣
目的:探讨激光鼓膜造孔对听力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功率密度的CO2激光或Nd:YAG激光照射豚鼠鼓膜不同时间后,观察中耳和耳蜗结构的变化.结果:以功率密度1.53 W/mm2的CO2激光照射豚鼠鼓膜2 s,或以相同功率密度的Nd:YAG激光照射豚鼠鼓膜10 s,可引起鼓膜穿孔,听骨链和耳蜗凝固或点状炭化,凝固和炭化处柯蒂氏器官均明显破坏或变化.激光输出功率密度愈大,损伤听骨和耳蜗所需的照射时间愈短.中耳腔内注水可避免或明显减轻CO2激光对听骨和耳蜗的损伤,但对Nd:YAG激光无效.结论:激光鼓膜造孔应严格控制激光功率密度和照射时间,以免损伤听力.用CO2激光造孔时,中耳腔内注水可避免或减轻激光对听骨和耳蜗的损伤.
作者:周素珍;江新;蔡昌松;蔡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外阴白色病变是妇科门诊的常见病,至今仍无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我们对单用He-Ne激光照射、单用5-氟尿嘧啶(5-Fu)局部注射和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学红;宋玉芬;王玉兰;陆宏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资料:症状较重的慢性肥厚性咽炎患者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22~45岁,平均32岁.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呈粒状者38例,融合成片者22例,伴咽侧索肥厚者15例;病程1~10年,平均4年.
作者:周建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资料:30例病人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18~45岁;单、双侧发病各15例.
作者:刘文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我院自1993年1月开始,用YAG倍频激光治疗鲜红斑痣及色素性皮肤病.现将随访资料完整的52例患者的疗效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淡明斌;刘正光;陈南琴;曹长远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上较棘手.我院自1994年2月至1998年1月,采用接触式Nd:YAG激光治疗腺性膀胱炎1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德厚;陈仕平;林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随着激光器械、内镜、光敏剂研究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激光在咽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使许多过去传统疗法疗效不佳的问题得到解决.现结合我们多年来应用Nd:YAG激光结合光动力学疗法治疗放疗后复发或残留的鼻咽癌,在纤维内镜下应用Nd:YAG激光治疗早期声门癌、声带息肉、喉乳头状瘤、喉血管瘤、淀粉样瘤、喉狭窄等咽喉疾病的体会,谈一谈激光在治疗咽喉疾病中的作用,希望能有助于激光疗法在这一领域中的推广应用.
作者:赖金平;肖健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我科应用激光汽化联合光动力学疗法(PDT)对失去手术机会以及经过手术或放疗、化疗后再复发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光荣;郭生玉;郭涛;陈晓秋;尚钧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988年9月至1998年9月,我们应用CO2激光和He-Ne激光治疗皮肤慢性溃疡7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俞慧侠;刘素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资料:100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66例;年龄14~69岁.病程短的1个月,长的20余年.
作者:冯瑞琴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严重后鼻孔出血是耳鼻咽喉科急重症之一,目前国内外在治疗上仍多采用后鼻孔填塞和动脉结扎术.我们根据蝶腭动脉在鼻腔内的分布情况,采用Nd:YAG激光对中鼻道后方粘膜及粘膜下的下鼻甲动脉进行照射封闭,治疗严重后鼻孔出血25例,效果比较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倪爱民;陈小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近年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显示出间质内热疗对于脑肿瘤的重要治疗作用和潜力.激光间质内热疗是一种微侵袭手术方法,借助立体定向技术将激光头准确定位于肿瘤组织中,利用激光的热效应起到杀伤肿瘤组织的作用,而对周围正常组织则损伤较轻微.这一疗法提高了脑肿瘤的治愈率,降低了致残率和病死率,尤其为部位深在或位于重要功能区附近的肿瘤、肿瘤术后复发及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魏东光;焦力群;朱树干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对比观察激光焊接法、皮内缝合法及结节缝合法修复的人体皮肤切口愈合情况,阐明激光修复皮肤切口的优越性.方法:对17例不同疾病的人体皮肤切口进行CO2激光焊接,焊接功率1.0 W±0.2 W,并随机选择皮内缝合(5例)和结节缝合(5例)修复的人体皮肤切口作对照.术后3、7天和4周,观察皮肤切口的愈合情况.结果:激光焊接法修复的皮肤切口愈合快,切线痕迹细、平整,瘢痕不明显.结论:激光焊接皮肤切口是一种较理想的组织修复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铜军;谭毓铨;袁庆华;于惠秋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方法:对近视度数在-1.50~-16.00 D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130例211眼采用扫描式准分子激光进行治疗.患眼按术前屈光度分为3组: 低中度组:-1.50~ -6.00 D,75眼;高度组:-6.25~-9.00D,84眼;超高度组:-9.25~-16.00 D,52眼.术后随访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与角膜地形图.结果:术后1年,低中度、高度、超高度近视3组裸眼视力在0.5以上者分别为 97.3%、84.5%、53.8%,在1.0以上者分别为93.3%、64.3%、34.6%,屈光度在±0.50 D以内者分别为88.0%、64.3%、25.0%,在±1.00 D以内者分别为 94.7%、81.0%、28.2%.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屈光回退和激素性高眼压是主要的术后并发症,而且矫正的度数越高,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术后角膜地形图主要为均匀圆形者占60.2%,钥匙孔或半圆形占12.3%,规则领结形占23.7%,不规则形占3.8%.结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低、中、高度近视散光效果较好,对于超高度近视的治疗有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差.
作者:赫天耕;史秀茹;王力军;吴世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资料:185例患者年龄19~48岁,平均33岁;病程1~12个月.病损单发于小阴唇者75例、阴道前庭50例、阴道壁44例、宫颈部11例,以上部位同时发病者5例.形态分为粟粒丘疹型、小乳头型、团块型及菜花型.均经病理活检确诊.
作者:白凤翔;郑玉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Nd:YAG激光在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治疗方面的临床适用性.方法:应用连续Nd:YAG激光对新鲜离体牙进行不同能量及方式的照射,结合微渗漏实验和扫描电镜分析,对激光照射后的牙体根尖封闭效应进行评估.结果:Nd:YAG激光无论经根管外还是于根管内照射根尖孔,均可熔融玷污层和牙本质,形成栓塞物,封闭根尖孔.结论:Nd:YAG激光对于促进根尖封闭有显著效果,为探讨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新疗法提供了理论与实验依据.
作者:邹朝晖;王正坤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Nd:YAG激光解除瞳孔膜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Nd:YAG激光对13例(13眼)前葡萄膜炎(活动性7例,陈旧性6例,其中复发者1例)并发瞳孔膜闭者行瞳孔膜切开术.自上方瞳孔缘作切口,借瞳孔扩大肌收缩力撕破瞳孔膜,扩大切口至瞳孔膜卷缩于前房内.术后抗炎、扩瞳、控制眼压、随诊.结果:术后1周视力0.5~1.2,平均0.77±0.11(±s,下同),活动性炎症明显缓解,6例眼压异常者中4例恢复正常.术后1个月视力0.6~1.2(0.83±0.15),眼压全部正常.7例活动性炎症者中6例术后1个月炎症消失,1例术后2个月痊愈.除1例晶体遗留限局性击痕斑、4例出现短暂轻度眼压升高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对强效扩瞳剂无法撕开的瞳孔膜行Nd:YAG激光切开术,既能改善活动性前葡萄膜炎症状,减少并发症,又可显著改善患眼视力,经济、简便、快速、准确、安全有效,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万金方;邢怡桥;杜立芳;艾明;蔡明高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SMC)对光敏剂血啉甲醚(HMME)的吸收特点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光动力治疗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培养兔主动脉SMC并接种至96孔培养板.首先,培养液中分别加入HMME和血卟啉衍生物(HpD),浓度分别为20、40、60、80、100 μg/ml,孵育时间分别为0、15、30、60、120、180、240 min,采用荧光分析法测定细胞内光敏剂含量,绘制SMC吸收光敏剂的浓度-含量和时间-含量关系曲线.其次,将SMC分成血小板生长因子组、胎牛血清组和对照组,前两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0 ng/ml血小板生长因子或10%胎牛血清,12 h后进行光敏剂含量测定、细胞计数,并用MTT比色法测定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结果:SMC对HMME和HpD的吸收量随孵育浓度的增高和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HMME的曲线上升斜率明显大于HpD.SMC对HMME的吸收量可较HpD高130%~170%(P<0.05).血小板生长因子或胎牛血清作用12 h后,两组SMC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SMC琥珀酸脱氢酶活性血小板生长因子组较对照组增加62.1%(P<0.05),胎牛血清组较对照组增加119.4%(P<0.05);同时,SMC吸收HMME的浓度-含量和时间-含量关系曲线均明显上移,其关系为胎牛血清组>血小板生长因子组>对照组(P<0.05).结论:SMC对HMME的摄取量呈孵育浓度和孵育时间依赖性,并显著高于HpD;SMC代谢状态影响其对IMME的吸收.
作者:顾瑛;刘凡光;富秋涛;潘玉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资料:宫颈糜烂患者50例,年龄26~46岁.Ⅰ度糜烂16例,Ⅱ度糜烂22例,Ⅲ度糜烂12例.病程3个月至10年.
作者:贾爱莲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资料:50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12~45岁.均为单侧发病,病程3~60天.
作者:陈彤;胡德芳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