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在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陈建永;丁献光

关键词:有机磷, 人工气道, 机械通气
摘要:目的:探讨在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治疗中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应用。方法:对1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病人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美国BIRD~6400ST型呼吸机辅助通气。结果:抢救成功13例,死亡2例,持续昏迷放弃治疗2例,植物人1例。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病人,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并做好气道管理,正确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CT导引经皮肺穿刺活检56例

    目的:明确肺内病变性质,提高CT导引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的精确性,降低并发症。方法:对56例各种形态肺内病变作CT导引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病变刺中率96.4%,1次进针成功率80.4%,诊断准确率87.5%,假阴性率12.5%。并发气胸5.4%,肺出血和咯血7.1%。结论:明确靶点、尽量选择切割针、提高1次进针成功率,获取一定量的有效标本,能提高该技术的准确性,降低并发症。

    作者:刘源;陈潮钦;林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32例膈肌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膈肌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膈肌损伤的病案资料,其中穿透性损伤23例,闭合性损伤9例,30例合并其它脏器损伤(93.8%)。经胸手术8例,经腹手术22例,胸腹联合切口2例。结果:术前确诊18例(56.3%),全组均手术治疗,治愈28例,死亡4例,病死率12.5%。结论:术前对膈肌损伤的高度警惕和术中对膈肌的探查是避免漏诊的关键。早期手术能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此外根据胸腹部具体伤情选择手术路径。

    作者:洪琼川;麻成方;黄兴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在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治疗中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应用。方法:对1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病人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美国BIRD~6400ST型呼吸机辅助通气。结果:抢救成功13例,死亡2例,持续昏迷放弃治疗2例,植物人1例。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病人,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并做好气道管理,正确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陈建永;丁献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Egr-1在小鼠和人体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理学功能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在小鼠和人体正常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理学功能。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小鼠和人的不同组织进行Egr-1检测。结果:Egr-1mRNA和Egr-1蛋白阳性信号呈棕褐色,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组织中生长活跃的细胞可见相对高水平的Egr-1表达。结论:Egr-1mRNA 和Egr-1蛋白的高表达主要在生长活跃的组织并有重要的生理学功能。

    作者:庄楚香;吴名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观察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测定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来监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的可行性。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术前、术后1周、2周、3周、1个月、2个月、3个月7个时点的凝血酶原时间比值、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并根据PTR<1.4或>1.4将病例分为2组。结果:随着抗凝时间的增加,抗凝强度在逐渐的加强。更高的抗凝强度可以导致血浆D-二聚体水平更快的下降。结论:①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应个体化。②血浆D-二聚体含量可以预测血栓的形成。③机械瓣膜置换术后3个月内抗凝治疗应更加谨慎,抗凝的监测应比较频繁。④国际正常化比值与凝血酶原时间比值相比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作者:曹勇;石应康;王兰兰;董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外伤性颈胸段脊髓损伤减压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提高颈胸段脊髓损伤减压手术的麻醉处理水平。方法:为防止颈部过度活动加重损伤对8例颈段脊髓损伤者采用慢诱导麻醉下经鼻盲探插管;对12例胸段脊髓损伤采用常规麻醉诱导插管。结果:经术前充分准备后,病人对麻醉诱导的耐受力仍较差,静脉诱导过程平均动脉压(MAP)平均下降4kPa,部分则出现缓慢心率;探查椎管时出现心率缓慢合并室性早搏4例,室颤致死1例;颈段脊髓损伤者术毕有3例需重新插管机械通气。结论:高位脊髓损伤者呼吸循环等功能已受累,其减压手术的麻醉处理有一定的特殊性,术中、术毕需严密监护。

    作者:张素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新认识的冠心病几个危险因素

    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多地被发现和认识。本文论述了脂蛋白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D/D基因型、高半胱氨酸血症、感染、炎症与冠心病的关系,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及防治方案。

    作者:李国平;邱汉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诱发电位P300的意义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本文对诱发电位P300的意义、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在临床医学与心理学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陈泽钦;陈慎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胸部锐器伤及枪伤140例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胸部锐器伤及枪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胸部锐器伤及枪伤14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130例,剖胸手术32例,剖腹手术38例,先剖腹后剖胸术2例。结果:治愈135例,死亡5例。结论:胸部锐器伤及枪伤易致血气胸、心脏损伤及胸腹联合伤。胸腔闭式引流可治愈大部分血气胸者,进行性血气胸者及时剖胸探查;怀疑心脏损伤者应扩创探查,及时手术;胸腹联合伤确诊后应及时手术。

    作者:黄林生;许哲仪;肖大伟;李绍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我院增6名博导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食管鳞癌癌变过程中c-myc蛋白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癌变过程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粘膜及切缘正常粘膜上皮的c-myc表达情况。结果: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c-myc蛋白表达水平较高,阳性率分别为62.1%,90.0%及82.2%。癌组织中c-myc表达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c-myc高表达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及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李淳;吴名耀;吴贤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庚型肝炎病毒E2区的基因异质性

    目的:检测庚型肝炎病毒E2区的基因异质性。方法:通过半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HGV。对RT-PCR阳性标本直接自动测序或者克隆后测序。结果:通过比较不同时期HGV E2区的核苷酸变化,估计该区每个位点的年突变替换率为3×10-3次。HGV E2区的基因异质性可直接自动测序发现并通过克隆后测序加以证实。该区的基因异质性程度在干扰素治疗后均有下降。结论:基因异质性存在于HGV的E2区,干扰素治疗可减少基因异质性。所测区域是HGV的不保守序列。

    作者:刘卫东;波田寿一;东野一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家长对幼儿错颌畸形的认知情况及心态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错颌畸形幼儿家长对该病的认识及重视情况。方法:对南山区2?54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筛选出错颌畸形幼儿563名。结果:收回问卷295份。其中29%家长对错颌畸形有了解,40%的家长有治疗倾向。结论:家长对错颌畸形的认识不足,有待进行更多宣传。

    作者:李雪琦;陈思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447例14C-尿素呼气试验分析

    目的:建立14C-尿素呼气试验,探讨该方法对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及其它检测对象436人,477例次(治疗后复查11例)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受检436人,首次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41.9%。11例阳性者根除Hp治疗后复查,仍有2例阳性。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对确定患者的Hp感染状态和根除治疗后观察疗效是一种无创、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

    作者:李国平;吴灵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前列腺增生症的尿动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致膀胱出口梗阻(BOO)及膀胱功能改变的相关问题。方法:对59例BPH患者进行必要的尿动力学检查,膀胱等容收缩试验测大逼尿肌等容收缩压(Piso),排尿期尿道测压(MUPP )诊断BOO,以压力下降梯度(MUPPG)计算梗阻程度,另外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经腹壁B超测前列腺体积(V)。结果:其中43例BPH中38例存在BOO(88%),梗阻位于膀胱颈部28例(77%);MUPPG与IPSS、V、Piso呈正相关(r分别为0.508, 0.447, 0.887);V与IPSS也呈正相关(r=0.365);Piso随膀胱充盈量增加而显著下降(P<0.001);当残余尿量≥100mL ,逼尿肌储能显著下降(P<0.001);不稳定膀胱组的Piso显著高于稳定膀胱组(P<0.01)。结论:BOO和不稳定膀胱是BPH的病理基础,临床症状、逼尿肌代偿与其相关;膀胱等容收缩试验和 MUPP应用于BPH患者很有临床价值。

    作者:章振保;张时纯;齐范;周芳坚;纪印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HSV-2感染及其PCNA表达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HSV-2感染及其PCNA表达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同一宫颈癌变组织的HSV-2感染及其PCNA表达情况,并与非癌变组织进行比较。结果:①84例宫颈癌组织中HSV-2 DNA阳性率、HSV-2和PCNA表达率分别为48.8%、34.5%和71.4%;②59例非癌变组织中,尖锐湿疣和正常宫颈组织的HSV-2 DNA阳性率、PCNA表达率依次为21.7%和15.4%、37.0%和7.7%;尖锐湿疣的HSV-2表达率为15.2%。结论:汕头地区宫颈癌的发生与较高的HSV-2感染率和PCNA表达率密切有关。

    作者:庄坚;林莹;李曼红;谢斌;曾庆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显微注射技术制备转基因豚鼠早期胚胎的初步探讨

    目的:应用显微注射方法生成转基因豚鼠。方法:将外源DNA注射到用人工注射性激素超排卵诱导的豚鼠受精卵内,体外培养数小时后移植到假孕母鼠输卵管中使其体内发育,发育到第7天处死假孕母鼠,回收早期胚胎观察其存活情况。结果:显微注射成功率达85%;早期胚胎存活率低(15个中仅2个存活)。结论:显微注射技术是一种简便、可重复性的好方法。要常规生成转基因豚鼠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夏仁品;陈耿臻;文军;万云乐;沈文律;蒋学武;T.Uchida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P16基因治疗与肿瘤

    P16基因是多肿瘤抑制基因,抑制细胞从G1期向S期转换。其失活机制为缺失、突变及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多数恶性肿瘤中普遍存在P16基因的不同程度失活和P16蛋白的表达低下。P16基因的异常不仅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还关系着肿瘤的进展及复发。对于多种恶性肿瘤,P16基因治疗具有优势且有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孙石磊;沈忠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0例

    1995年2月~1998年2月我院门诊中西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①随机分A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5~55岁,平均35岁;用中药治疗)和B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18~58岁,平均38岁;用中西药结合治疗)。②发病诱因:发病前1个月内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病时间:以春秋季较高。③皮损部位:胸胁区38例,颜面区12例,散发性分布下肢区10例。⑤皮损类型:寻常型42例,大疱型18例。⑥神经痛情况: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先出现神经痛后起皮疹者多见。患者1~5天到门诊就诊。两组无显著差异。

    作者:陈平定;邱卫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气相色谱法鉴别人胃内螺杆菌和弯曲菌

    目的:鉴别人胃内各种螺杆菌和弯曲菌。方法:采取微需氧培养法从人胃窦部大弯侧粘膜培养螺杆菌和弯曲菌,通过全细胞脂肪酸气相色谱法检测脂肪酸含量。结果:培养出35株螺杆菌和弯曲菌。经常规鉴定为幽门螺杆菌30株、人胃螺旋菌2株、空肠弯曲菌3株;经全细胞脂肪酸气相色谱法检测,后确定为幽门螺杆菌32株、空肠弯曲菌多伊尔亚种2株、唾液弯曲菌1株。结论:人胃内存在多种螺杆菌和弯曲菌,气相色谱法是鉴别这些细菌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刘卫东;沈宝铨;周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杂志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汕头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