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家长对幼儿错颌畸形的认知情况及心态的调查分析

李雪琦;陈思韩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错颌畸形调查, 家长心态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错颌畸形幼儿家长对该病的认识及重视情况。方法:对南山区2?54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筛选出错颌畸形幼儿563名。结果:收回问卷295份。其中29%家长对错颌畸形有了解,40%的家长有治疗倾向。结论:家长对错颌畸形的认识不足,有待进行更多宣传。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鳞癌癌变过程中c-myc蛋白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癌变过程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粘膜及切缘正常粘膜上皮的c-myc表达情况。结果: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c-myc蛋白表达水平较高,阳性率分别为62.1%,90.0%及82.2%。癌组织中c-myc表达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c-myc高表达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及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李淳;吴名耀;吴贤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CT导引经皮肺穿刺活检56例

    目的:明确肺内病变性质,提高CT导引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的精确性,降低并发症。方法:对56例各种形态肺内病变作CT导引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病变刺中率96.4%,1次进针成功率80.4%,诊断准确率87.5%,假阴性率12.5%。并发气胸5.4%,肺出血和咯血7.1%。结论:明确靶点、尽量选择切割针、提高1次进针成功率,获取一定量的有效标本,能提高该技术的准确性,降低并发症。

    作者:刘源;陈潮钦;林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双重标记连接蛋白4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方法的研究

    目的:探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双重标记技术对心肌连接蛋白43进行定量和定位研究的方法。方法:应用罗丹明-麦芽凝集素标记心肌细胞膜,FITC标记连接蛋白43;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检测器1和检测器2同时分别检测连接蛋白43和细胞膜,应用Image-Analysis程序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可以清晰地观察连接蛋白43和细胞膜。应用Image-Analysis程序能对连接蛋白43进行定量研究,连接蛋白43的分布也能同时得到研究。结论:结合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双重标记技术能对连接蛋白43进行精确的定量和定位研究,是一种先进的方法。

    作者:林吉进;李玉光;霍霞;陈宋明;王东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分析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时有发生。1993年4月~2001年4月我科经CT动态观察并手术证实1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伟强;杨应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HSV-2感染及其PCNA表达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HSV-2感染及其PCNA表达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同一宫颈癌变组织的HSV-2感染及其PCNA表达情况,并与非癌变组织进行比较。结果:①84例宫颈癌组织中HSV-2 DNA阳性率、HSV-2和PCNA表达率分别为48.8%、34.5%和71.4%;②59例非癌变组织中,尖锐湿疣和正常宫颈组织的HSV-2 DNA阳性率、PCNA表达率依次为21.7%和15.4%、37.0%和7.7%;尖锐湿疣的HSV-2表达率为15.2%。结论:汕头地区宫颈癌的发生与较高的HSV-2感染率和PCNA表达率密切有关。

    作者:庄坚;林莹;李曼红;谢斌;曾庆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前列腺增生症的尿动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致膀胱出口梗阻(BOO)及膀胱功能改变的相关问题。方法:对59例BPH患者进行必要的尿动力学检查,膀胱等容收缩试验测大逼尿肌等容收缩压(Piso),排尿期尿道测压(MUPP )诊断BOO,以压力下降梯度(MUPPG)计算梗阻程度,另外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经腹壁B超测前列腺体积(V)。结果:其中43例BPH中38例存在BOO(88%),梗阻位于膀胱颈部28例(77%);MUPPG与IPSS、V、Piso呈正相关(r分别为0.508, 0.447, 0.887);V与IPSS也呈正相关(r=0.365);Piso随膀胱充盈量增加而显著下降(P<0.001);当残余尿量≥100mL ,逼尿肌储能显著下降(P<0.001);不稳定膀胱组的Piso显著高于稳定膀胱组(P<0.01)。结论:BOO和不稳定膀胱是BPH的病理基础,临床症状、逼尿肌代偿与其相关;膀胱等容收缩试验和 MUPP应用于BPH患者很有临床价值。

    作者:章振保;张时纯;齐范;周芳坚;纪印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汕头大学医学院2000年院外发表论文题录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Egr-1在小鼠和人体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理学功能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在小鼠和人体正常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理学功能。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小鼠和人的不同组织进行Egr-1检测。结果:Egr-1mRNA和Egr-1蛋白阳性信号呈棕褐色,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组织中生长活跃的细胞可见相对高水平的Egr-1表达。结论:Egr-1mRNA 和Egr-1蛋白的高表达主要在生长活跃的组织并有重要的生理学功能。

    作者:庄楚香;吴名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殖孔绦虫与中殖孔绦虫病研究概况

    自中殖孔绦虫发现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然而因人体感染病例很少,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其生活史还未完全清楚,形态学分类仍较混乱,生态学、宿主情况、流行情况以及致病机理研究都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其分类、生活史和流行病学概况做一综述。

    作者:金立群;许世锷;陆秀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胸部锐器伤及枪伤140例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胸部锐器伤及枪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胸部锐器伤及枪伤14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130例,剖胸手术32例,剖腹手术38例,先剖腹后剖胸术2例。结果:治愈135例,死亡5例。结论:胸部锐器伤及枪伤易致血气胸、心脏损伤及胸腹联合伤。胸腔闭式引流可治愈大部分血气胸者,进行性血气胸者及时剖胸探查;怀疑心脏损伤者应扩创探查,及时手术;胸腹联合伤确诊后应及时手术。

    作者:黄林生;许哲仪;肖大伟;李绍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家长对幼儿错颌畸形的认知情况及心态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错颌畸形幼儿家长对该病的认识及重视情况。方法:对南山区2?54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筛选出错颌畸形幼儿563名。结果:收回问卷295份。其中29%家长对错颌畸形有了解,40%的家长有治疗倾向。结论:家长对错颌畸形的认识不足,有待进行更多宣传。

    作者:李雪琦;陈思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观察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测定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来监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的可行性。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术前、术后1周、2周、3周、1个月、2个月、3个月7个时点的凝血酶原时间比值、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并根据PTR<1.4或>1.4将病例分为2组。结果:随着抗凝时间的增加,抗凝强度在逐渐的加强。更高的抗凝强度可以导致血浆D-二聚体水平更快的下降。结论:①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应个体化。②血浆D-二聚体含量可以预测血栓的形成。③机械瓣膜置换术后3个月内抗凝治疗应更加谨慎,抗凝的监测应比较频繁。④国际正常化比值与凝血酶原时间比值相比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作者:曹勇;石应康;王兰兰;董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肝癌细胞纤维肌动蛋白的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光学切片观察

    目的:建立培养细胞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光学切片的方法,探讨肝癌细胞纤维肌动蛋白(F_actin)的空间结构。方法: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光学切片技术结合异硫酸氢荧光素_鬼笔环肽(FITC_phalloidin)标记纤维肌动蛋白和碘化丙啶(PI)标记细胞核的荧光探针双重标记技术对肝癌细胞纤维肌动蛋白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肝癌细胞内纤维肌动蛋白微丝形成束状纤维,粗壮而密集,平行排列或纵横交错成网状贯穿整个细胞和细胞突起。结论:①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的光学切片技术结合FITC-phalloidin和PI荧光探针双重标记技术是观察和分析细胞骨架系统三维立体结构的良好方法;②肝癌细胞内纤维肌动蛋白微丝粗壮、形成束状或网状结构。

    作者:霍霞;徐锡金;陈耀文;林珏龙;许险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显微注射技术制备转基因豚鼠早期胚胎的初步探讨

    目的:应用显微注射方法生成转基因豚鼠。方法:将外源DNA注射到用人工注射性激素超排卵诱导的豚鼠受精卵内,体外培养数小时后移植到假孕母鼠输卵管中使其体内发育,发育到第7天处死假孕母鼠,回收早期胚胎观察其存活情况。结果:显微注射成功率达85%;早期胚胎存活率低(15个中仅2个存活)。结论:显微注射技术是一种简便、可重复性的好方法。要常规生成转基因豚鼠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夏仁品;陈耿臻;文军;万云乐;沈文律;蒋学武;T.Uchida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合并法洛四联症1例

    【病例】男性,10岁。因“发现心脏杂音9年”并在当地彩超检查示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而来我院就诊。病史中无蹲踞现象。查体:发育稍差,无明显Down氏面容,口唇轻度发绀,杵状指,心界稍大,胸骨左缘第2至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Ⅲ级,无传导,P2亢进。

    作者:林慧;陆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0例

    1995年2月~1998年2月我院门诊中西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①随机分A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5~55岁,平均35岁;用中药治疗)和B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18~58岁,平均38岁;用中西药结合治疗)。②发病诱因:发病前1个月内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病时间:以春秋季较高。③皮损部位:胸胁区38例,颜面区12例,散发性分布下肢区10例。⑤皮损类型:寻常型42例,大疱型18例。⑥神经痛情况: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先出现神经痛后起皮疹者多见。患者1~5天到门诊就诊。两组无显著差异。

    作者:陈平定;邱卫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包虫病的免疫学诊断

    免疫学实验是诊断包虫病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免疫学和免疫学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包虫病的免疫学诊断也获得了可喜的进步,用于包虫病免疫学实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就近年来包虫病免疫学实验所用抗原的纯化、特异性抗原的分析和筛选以及各种免疫学实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钟旭光;黄耀光;唐卓润;姜鹏;温武金;傅玉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在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治疗中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应用。方法:对1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病人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美国BIRD~6400ST型呼吸机辅助通气。结果:抢救成功13例,死亡2例,持续昏迷放弃治疗2例,植物人1例。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病人,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并做好气道管理,正确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陈建永;丁献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外伤性颈胸段脊髓损伤减压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提高颈胸段脊髓损伤减压手术的麻醉处理水平。方法:为防止颈部过度活动加重损伤对8例颈段脊髓损伤者采用慢诱导麻醉下经鼻盲探插管;对12例胸段脊髓损伤采用常规麻醉诱导插管。结果:经术前充分准备后,病人对麻醉诱导的耐受力仍较差,静脉诱导过程平均动脉压(MAP)平均下降4kPa,部分则出现缓慢心率;探查椎管时出现心率缓慢合并室性早搏4例,室颤致死1例;颈段脊髓损伤者术毕有3例需重新插管机械通气。结论:高位脊髓损伤者呼吸循环等功能已受累,其减压手术的麻醉处理有一定的特殊性,术中、术毕需严密监护。

    作者:张素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32例膈肌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膈肌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膈肌损伤的病案资料,其中穿透性损伤23例,闭合性损伤9例,30例合并其它脏器损伤(93.8%)。经胸手术8例,经腹手术22例,胸腹联合切口2例。结果:术前确诊18例(56.3%),全组均手术治疗,治愈28例,死亡4例,病死率12.5%。结论:术前对膈肌损伤的高度警惕和术中对膈肌的探查是避免漏诊的关键。早期手术能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此外根据胸腹部具体伤情选择手术路径。

    作者:洪琼川;麻成方;黄兴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杂志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汕头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