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平;吴灵飞
目的:探讨HSV-2感染及其PCNA表达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同一宫颈癌变组织的HSV-2感染及其PCNA表达情况,并与非癌变组织进行比较。结果:①84例宫颈癌组织中HSV-2 DNA阳性率、HSV-2和PCNA表达率分别为48.8%、34.5%和71.4%;②59例非癌变组织中,尖锐湿疣和正常宫颈组织的HSV-2 DNA阳性率、PCNA表达率依次为21.7%和15.4%、37.0%和7.7%;尖锐湿疣的HSV-2表达率为15.2%。结论:汕头地区宫颈癌的发生与较高的HSV-2感染率和PCNA表达率密切有关。
作者:庄坚;林莹;李曼红;谢斌;曾庆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应用显微注射方法生成转基因豚鼠。方法:将外源DNA注射到用人工注射性激素超排卵诱导的豚鼠受精卵内,体外培养数小时后移植到假孕母鼠输卵管中使其体内发育,发育到第7天处死假孕母鼠,回收早期胚胎观察其存活情况。结果:显微注射成功率达85%;早期胚胎存活率低(15个中仅2个存活)。结论:显微注射技术是一种简便、可重复性的好方法。要常规生成转基因豚鼠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夏仁品;陈耿臻;文军;万云乐;沈文律;蒋学武;T.Uchida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抗Sm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核抗体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意义。方法:用免疫印迹法(IBT)、胶体金斑点免疫渗滤法(DIGFA)、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检测抗Sm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核抗体。结果:67例SLE患者中,抗Sm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核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9%、65.7%、82.1%,三者综合阳性率97.0%,明显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9例抗Sm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均为阴性,而抗核抗体为阳性;1例抗双链DNA抗体为阳性,而抗Sm抗体、抗核抗体均为阴性。结论:联合检测可避免因单项检测出现的漏诊情况,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从而提高SLE确诊率的作用。
作者:黄立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测定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来监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的可行性。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术前、术后1周、2周、3周、1个月、2个月、3个月7个时点的凝血酶原时间比值、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并根据PTR<1.4或>1.4将病例分为2组。结果:随着抗凝时间的增加,抗凝强度在逐渐的加强。更高的抗凝强度可以导致血浆D-二聚体水平更快的下降。结论:①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应个体化。②血浆D-二聚体含量可以预测血栓的形成。③机械瓣膜置换术后3个月内抗凝治疗应更加谨慎,抗凝的监测应比较频繁。④国际正常化比值与凝血酶原时间比值相比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作者:曹勇;石应康;王兰兰;董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多地被发现和认识。本文论述了脂蛋白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D/D基因型、高半胱氨酸血症、感染、炎症与冠心病的关系,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及防治方案。
作者:李国平;邱汉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癌变过程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粘膜及切缘正常粘膜上皮的c-myc表达情况。结果: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c-myc蛋白表达水平较高,阳性率分别为62.1%,90.0%及82.2%。癌组织中c-myc表达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c-myc高表达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及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李淳;吴名耀;吴贤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错颌畸形幼儿家长对该病的认识及重视情况。方法:对南山区2?54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筛选出错颌畸形幼儿563名。结果:收回问卷295份。其中29%家长对错颌畸形有了解,40%的家长有治疗倾向。结论:家长对错颌畸形的认识不足,有待进行更多宣传。
作者:李雪琦;陈思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时有发生。1993年4月~2001年4月我科经CT动态观察并手术证实1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伟强;杨应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氟哌啶醇季铵盐衍生物F2和F3在整体条件下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静脉注射(i.v.)垂体后叶素(0.75u/kg)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预先i.v.F2和F3(均为2mg/kg)观察其对T波高度及心率变化的影响。结果:F2和F3可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且有较弱减慢心率的作用。结论:在整体条件下,i.v.F2和F3对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庄学煊;陈少刚;黄展勤;石刚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组织工程学是材料学、生命科学及应用工程学的交叉学科,是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就组织工程化组织所用的细胞外基质、种子细胞(特别是人胚胎干细胞)及目前的开发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谢舜峰;许建衡 刊期: 2001年第03期
P16基因是多肿瘤抑制基因,抑制细胞从G1期向S期转换。其失活机制为缺失、突变及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多数恶性肿瘤中普遍存在P16基因的不同程度失活和P16蛋白的表达低下。P16基因的异常不仅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还关系着肿瘤的进展及复发。对于多种恶性肿瘤,P16基因治疗具有优势且有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孙石磊;沈忠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庚型肝炎病毒E2区的基因异质性。方法:通过半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HGV。对RT-PCR阳性标本直接自动测序或者克隆后测序。结果:通过比较不同时期HGV E2区的核苷酸变化,估计该区每个位点的年突变替换率为3×10-3次。HGV E2区的基因异质性可直接自动测序发现并通过克隆后测序加以证实。该区的基因异质性程度在干扰素治疗后均有下降。结论:基因异质性存在于HGV的E2区,干扰素治疗可减少基因异质性。所测区域是HGV的不保守序列。
作者:刘卫东;波田寿一;东野一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在小鼠和人体正常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理学功能。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小鼠和人的不同组织进行Egr-1检测。结果:Egr-1mRNA和Egr-1蛋白阳性信号呈棕褐色,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组织中生长活跃的细胞可见相对高水平的Egr-1表达。结论:Egr-1mRNA 和Egr-1蛋白的高表达主要在生长活跃的组织并有重要的生理学功能。
作者:庄楚香;吴名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腹腔神经丛阻滞是治疗上腹部癌性疼痛有效而安全的手段。在CT的引导下,定位准确、并发症少、疼痛缓解率高,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几年来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的方法及应用发展予以综述。
作者:程英;刘国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双重标记技术对心肌连接蛋白43进行定量和定位研究的方法。方法:应用罗丹明-麦芽凝集素标记心肌细胞膜,FITC标记连接蛋白43;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检测器1和检测器2同时分别检测连接蛋白43和细胞膜,应用Image-Analysis程序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可以清晰地观察连接蛋白43和细胞膜。应用Image-Analysis程序能对连接蛋白43进行定量研究,连接蛋白43的分布也能同时得到研究。结论:结合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双重标记技术能对连接蛋白43进行精确的定量和定位研究,是一种先进的方法。
作者:林吉进;李玉光;霍霞;陈宋明;王东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明确肺内病变性质,提高CT导引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的精确性,降低并发症。方法:对56例各种形态肺内病变作CT导引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病变刺中率96.4%,1次进针成功率80.4%,诊断准确率87.5%,假阴性率12.5%。并发气胸5.4%,肺出血和咯血7.1%。结论:明确靶点、尽量选择切割针、提高1次进针成功率,获取一定量的有效标本,能提高该技术的准确性,降低并发症。
作者:刘源;陈潮钦;林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膈肌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膈肌损伤的病案资料,其中穿透性损伤23例,闭合性损伤9例,30例合并其它脏器损伤(93.8%)。经胸手术8例,经腹手术22例,胸腹联合切口2例。结果:术前确诊18例(56.3%),全组均手术治疗,治愈28例,死亡4例,病死率12.5%。结论:术前对膈肌损伤的高度警惕和术中对膈肌的探查是避免漏诊的关键。早期手术能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此外根据胸腹部具体伤情选择手术路径。
作者:洪琼川;麻成方;黄兴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免疫学实验是诊断包虫病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免疫学和免疫学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包虫病的免疫学诊断也获得了可喜的进步,用于包虫病免疫学实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就近年来包虫病免疫学实验所用抗原的纯化、特异性抗原的分析和筛选以及各种免疫学实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钟旭光;黄耀光;唐卓润;姜鹏;温武金;傅玉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治疗中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应用。方法:对1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病人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美国BIRD~6400ST型呼吸机辅助通气。结果:抢救成功13例,死亡2例,持续昏迷放弃治疗2例,植物人1例。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病人,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并做好气道管理,正确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陈建永;丁献光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