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毅;郭沈昌
21世纪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时代,把多媒体技术引入高等院校教学中,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1].本次医学统计学英语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多功能教学仪辅助教学,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形式的更新,学生听课过程及课后复习掌握所学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庆英;林昆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生化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与理论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又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系统,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实践能力和观察、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中,实验课教学如何结合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试从实验课内容的选择安排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生化实验课的教学改革作一探讨.
作者:李伟明;陈玮莹;吴健谊;陈爱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自古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对服务于教学、科研任务的医学院校生物化学实验室来说,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保持仪器设备状态的高完好率,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是提高科研和实验课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基本保证.
作者:吴健谊;李伟明;陈爱云;陈玮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图书借阅率的高低是评估图书馆的藏书质量,衡量图书馆读者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及读者利用图书馆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在新信息环境下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借阅率,值得我们探讨.
作者:陆佳锋;郑松辉;张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继续医学教育自1996年被国家正式纳入政府工作,实行行业管理以来,其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十分迅速.而与此同时,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这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的划分越来越细,不断涌现出新的分支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以及横向学科,使得相关知识以几何倍数增长.在这样的新形势面前,如何充分利用继续医学教育传播医学科学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职能,使继续医学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本文结合我们承办继续医学教育的经验和体会,对关系到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诸因素进行了讨论.
作者:李恩民;卢仁仁;许丽艳;吴键谊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人们对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长达1 300年的科举制度的评价,可为褒贬不一.这种强烈的反差是由于考察的角度和距离不同.但无论怎样,科举制度所遗留下来的文化传统对现代教育考试的影响却是古代其他考试制度之.下面要谈的是科举制度对应试教育与公平竞争对现代教育考试的影响.
作者:曾旸;蔡树深;王荔;林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电位滴定法和一般滴定分析的区别在于指示滴定终点的方法不同,它是用电极电位的突跃代替一般滴定指示剂的变色来指示滴定终点,具有一般滴定所不能做到的优点(用于浑浊或有色溶液的滴定,缺乏合适指示剂的滴定,和设计自动滴定装置).利用电信号显示终点,不但客观,而且准确,从而避免了主观误差.电位滴定法不仅用于科研单位,医学检验和生产分析化验,还用于中和,沉淀,螯合,氧化还原以及非水溶液等各种滴定分析.
作者:张鲁勉;何小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改变了通常讲课形式单调,受时空限制以致教学效率不高的状况,但相应又出现一些弊端.作者根据自身制作和应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体会,提出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必须注意防止的弊端,以便更好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黎妙娟;林悦理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仪器分析是从分析化学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在研究生命过程化学、生物工程、生物医学中,对于揭示生命起源、生命过程、疾病及遗传奥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仪器分析与生物医学的结合,在医学科学中,医药分析在药物成分含量、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代谢与分解、药物动力学、疾病诊断以及滥用药物等的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仪器分析不仅是重要的分析测试方法,而且也是强有力的科学研究手段[1,2].研究生通过仪器分析课的学习,不但可获得理论知识,掌握科研方法及思路,培养科研分析能力,而且通过实验课的实际操作,可熟悉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但是仪器分析实验课,往往由于每次实验课可供操作的大型精密仪器只有一台,要做的实验步骤多时间长,涉及的操作技能多,实验课时间有限,如果没有精心地组织和准备,就会使学生在实验课中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将全体学生充分调动起来,既分工又合作,既明确每一个步骤的操作和意义,又要人人动手提高操作技能.
作者:李慧;张源;罗文鸿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医学美学>是一门新生的学科,也是一门跨学科、边缘交叉性科学.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都面临着内容的更新和范围的拓展.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使得医疗保健工作在充分汲取和运用美学知识上显得更为必要.医疗保健人员的美学素养高低,直接影响着疾病防治的质量.21世纪的医学教育模式将是全面发展的创造型高素质医学人才教育模式,在高等医学院校开设<医学美学>选修课程,对医学生实施医学审美教育,有助于引导医学生在医学实践中掌握医学美学知识,正确运用医学审美观点,发挥美的创造力,改善和创设医学美的条件,提高医学人才的社会价值.
作者:郑晓;方燕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在网络信息时代,全国许多医学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如何协调优化院本部与附属医院之间的文献资源,有效使用经费,开发文献信息资源与共享、提高文献保障率和利用率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学院系统医院图书馆(室)外文文献信息资源的调查与分析,结合我院的具体做法,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
作者:郑松辉;杨红珊;张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医疗纠纷是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的特殊的民事纠纷,一经构成,均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医患双方的权益问题,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的运作.因此,处理医疗纠纷是各级医政管理者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从我院先后处理几例医疗纠纷的事例分析,证实只有运用法律解决医疗纠纷,医患双方的利益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作者:刘文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教学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的三大领域之一,许多高校都把教学评价作为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有力的杠杆.教学评价具有价值判断和信息反馈的功能,是改进和控制教学过程的有力工具和有效手段[1].在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下,我院教学管理部门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评价标准,加强了教学评价力度.采取校领导听课制度、组织评估专家听课、学生调查问卷、学期末学生骨干评教、学生座谈会和评选优秀教学奖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认真开展教学质量调查监控工作,及时把教与学的信息进行反馈,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使他们能高质量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本文通过对1999年度临床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抽样调查问卷评价及收集到的其他评教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进一步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作者:林若薇;杨棉华;蔡绍先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人才结构的调整,进入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主系列的人员学历要求越来越高(硕士学历以上).而临床第一线却需要大量的医生、护士,那这些人员就只能作为医院的合同工了.现在中心的合同人员为在编职工的三分之一(大多是年轻医生、护士和护工).他们进入医院行列,既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如何做好这些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合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医院领导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作者:朱少毅;郭沈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医学是直接为人的生存发展,为战胜危害人的疾病、维护人的健康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医学和组成社会的人,始终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而研究人类各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一切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应当学习的学问,作为社会工作者,医学工作者那就更不可不学习之.本文仅主要讲讲医学院校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问题,并证明这实际上也是医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作者:黄自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随着心理学、认知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EFL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过程、影响听力理解因素以及学习者怎样运用策略进行理解等的研究也逐步引向深入.在语言教学中,教学材料的设计水平是直接影响EFL学习者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任何一种听力理解教材以及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法反映了听的本质及其所涉及的过程.本文尝试通过阐述听力理解过程的本质特征以及听力目的所涉及的两种语言运用模式(互动式和传达式),探讨有关听力的课堂教学和教学材料的设计问题.
作者:陈荣歆;陈蔓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及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为了培养当今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各地高校纷纷推出本科生科研兴趣活动导师制.考虑到本科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选题至关重要,设计的兴趣题目不宜过难过深,以免影响他们对科研的热情和兴趣,挫伤积极性.但也不宜太简单太容易,使他们易于满足,对科研产生一种偏见,失去渴望探索未知的动力和进取心.通过一次科研兴趣活动,指导他们做出一篇合格的科研论文,掌握一点科研的思路,丰富和提高实践的技能,开拓探索未知的思维,无疑,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或者读研究生,不无启迪和裨益.对大学本科学生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去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作者:张源;李慧;罗文鸿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传统的临床学科教学都是根据教材中编排的顺序进行,如果教师照搬照讲,则课堂教学气氛枯燥乏味,学生靠死记硬背,思维方法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僵固,接触临床实际病例常感心虚,不知从何下手,甚或毕业后当了医生仍手足无措.笔者在多次的学与教的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是神经外科的理论课、临床带教及指导实习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体会到了传统的临床学科教学的缺陷,总结出了从剖析临床教学病例的教学方式改革入手来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并将此新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对我院的实习生小讲课,取得一些效果.课后对学生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反映好.从而认识到临床课教学或实习过程中努力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式,帮助他们尽快进入做医生的角色,在高度竞争的今日社会里,尤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庄明华;蔡绍先;杨棉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