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薇;杨棉华;蔡绍先
<医学美学>是一门新生的学科,也是一门跨学科、边缘交叉性科学.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都面临着内容的更新和范围的拓展.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使得医疗保健工作在充分汲取和运用美学知识上显得更为必要.医疗保健人员的美学素养高低,直接影响着疾病防治的质量.21世纪的医学教育模式将是全面发展的创造型高素质医学人才教育模式,在高等医学院校开设<医学美学>选修课程,对医学生实施医学审美教育,有助于引导医学生在医学实践中掌握医学美学知识,正确运用医学审美观点,发挥美的创造力,改善和创设医学美的条件,提高医学人才的社会价值.
作者:郑晓;方燕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教材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教改的背景就没有教材建设.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现状来看,学生获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主要是通过教材,医学学科的前沿及新进展、新理论,大多也是通过教材传授的.因此教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朱俐煌;陈达和;蔡琮;王荔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传统的临床学科教学都是根据教材中编排的顺序进行,如果教师照搬照讲,则课堂教学气氛枯燥乏味,学生靠死记硬背,思维方法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僵固,接触临床实际病例常感心虚,不知从何下手,甚或毕业后当了医生仍手足无措.笔者在多次的学与教的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是神经外科的理论课、临床带教及指导实习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体会到了传统的临床学科教学的缺陷,总结出了从剖析临床教学病例的教学方式改革入手来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并将此新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对我院的实习生小讲课,取得一些效果.课后对学生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反映好.从而认识到临床课教学或实习过程中努力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式,帮助他们尽快进入做医生的角色,在高度竞争的今日社会里,尤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庄明华;蔡绍先;杨棉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医疗纠纷是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的特殊的民事纠纷,一经构成,均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医患双方的权益问题,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的运作.因此,处理医疗纠纷是各级医政管理者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从我院先后处理几例医疗纠纷的事例分析,证实只有运用法律解决医疗纠纷,医患双方的利益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作者:刘文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免疫学检测方法有高度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临床上常用作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及很多基础学科的研究.ELISA一步法(即待测样本与酶标记物同时加入反应系统)方便、快捷、可定性,并能通过酶标仪进行定量分析,所以是当前应用广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之一.但在ELISA一步法的检测中会偶而出现这种现象:如在AFP测定时,ELISA定性为阴性,磁酶免定量浓度很高,同时将病人的血清稀释后再用ELISA定性则为AFP阳性.而在检测HBsAg等其他项目中同样会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待测物中抗原浓度过高时,ELISA结果中出现了假阴性.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根据我们实际工作经验,具体分析如下.
作者:廖奔兵;叶琳;叶妙琴;刘少刚;杨棉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21世纪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时代,把多媒体技术引入高等院校教学中,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1].本次医学统计学英语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多功能教学仪辅助教学,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形式的更新,学生听课过程及课后复习掌握所学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庆英;林昆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科研档案是科研活动过程的真实反映和记载,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科研档案工作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笔者作为科研管理人员同时又作为兼职科研档案人员对我院科研档案的收集、管理有些认识,下面就谈几点体会.
作者:朱远锋;朱俐煌;郑少燕;曾旸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人们对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长达1 300年的科举制度的评价,可为褒贬不一.这种强烈的反差是由于考察的角度和距离不同.但无论怎样,科举制度所遗留下来的文化传统对现代教育考试的影响却是古代其他考试制度之.下面要谈的是科举制度对应试教育与公平竞争对现代教育考试的影响.
作者:曾旸;蔡树深;王荔;林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了促进医学教育改革,培养21世纪高质量的医学人材,汕头大学医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在1999~2000年暑期连续组织了两届大学生病理教学交流活动.我院共有39名学生与3名病理教师参加了这一活动.在交流活动中,我院学生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学生一起上理论课、实验课,观看尸体解剖,参观医检取材、病理诊断及癌症中心等部门.通过此项活动,学生有了很大的收获,而作为病理学教师,我们亦对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病理学教学在教学目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授课时数、授课方式、教学改革、授课语言等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亲身的体会.现就两院校有关病理学教学进行比较,结合我们现行的病理学教学特点,提出一些改革设想与同道们共商榷.
作者:田东萍;苏敏;陈茂怀;吴浩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及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为了培养当今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各地高校纷纷推出本科生科研兴趣活动导师制.考虑到本科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选题至关重要,设计的兴趣题目不宜过难过深,以免影响他们对科研的热情和兴趣,挫伤积极性.但也不宜太简单太容易,使他们易于满足,对科研产生一种偏见,失去渴望探索未知的动力和进取心.通过一次科研兴趣活动,指导他们做出一篇合格的科研论文,掌握一点科研的思路,丰富和提高实践的技能,开拓探索未知的思维,无疑,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或者读研究生,不无启迪和裨益.对大学本科学生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去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作者:张源;李慧;罗文鸿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仪器分析是从分析化学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在研究生命过程化学、生物工程、生物医学中,对于揭示生命起源、生命过程、疾病及遗传奥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仪器分析与生物医学的结合,在医学科学中,医药分析在药物成分含量、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代谢与分解、药物动力学、疾病诊断以及滥用药物等的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仪器分析不仅是重要的分析测试方法,而且也是强有力的科学研究手段[1,2].研究生通过仪器分析课的学习,不但可获得理论知识,掌握科研方法及思路,培养科研分析能力,而且通过实验课的实际操作,可熟悉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但是仪器分析实验课,往往由于每次实验课可供操作的大型精密仪器只有一台,要做的实验步骤多时间长,涉及的操作技能多,实验课时间有限,如果没有精心地组织和准备,就会使学生在实验课中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将全体学生充分调动起来,既分工又合作,既明确每一个步骤的操作和意义,又要人人动手提高操作技能.
作者:李慧;张源;罗文鸿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解决传统儿科课堂教学中形式单调、课堂讲授与见习脱节及教学效率较低等问题,我们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多样化表达及交互性强的特点,制作了<儿科学>CAI课件,使课堂教学的空间直接延伸至临床第一线,在有限的时间内及时向学生提供了更多、针对性更强的病例、体征和操作方法.应用结果表明,本CAI课件提高了<儿科学>教学质量,促进了总体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使病例资源和多媒体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也存在师生课堂情感交流不足的局限性.
作者:林悦理;许加宾;苏健煌;周斌;骆郁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近年来,继续医学教育在我国发展很快,随之其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确保继续医学教育质量,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等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也是目前我国医学教育界所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去年,我们承办了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肿瘤核基质结构和功能理论与实验技术研讨班>(批准号:99350202001)获得了较为圆满的成功,从中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1].本文结合我们的体会,就如何确保继续医学教育质量问题谈几点看法.
作者:李恩民;温博贵;许丽艳;陈玮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医学基础化学>内容繁多,而理论课授课时间不断减少(我院1996年为68小时,1999年为50小时),这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但笔者认为不管学时多紧,总要挤时间推荐复习法,帮助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复习.总复习方法是:抓住主线,系统复习;抓纲挈领,总结归纳;纵横连贯,联系对比;弄清概念,灵活应用.复习时将课程内容归纳为五条主线,即溶液及其性质(包括稀溶液通性、电解质溶液、缓冲溶液等);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含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反应方向、限度和反应速率);结构化学(含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胶体化学;定量分析(含滴定分析法、仪器分析法).
作者:李嘉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医学是一门艺术和一门应用科学.它运用科学制定出诊断、治疗、预后的指南,为人类健康提供有力保障[1].未来医学是分子医学和遗传医学,未来药物是基因药物,未来保健是遗传保健.现代医学正向个体化医学发展,这一趋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作者:刘鸿禧;黄建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1997年至今,我一直从事组织学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工作,虽然只有短短三年,我却深深热爱上了它.每当我在学生的起立声中开始了一堂课,每当我看到学生们求知的目光,专注的神情,每当我在热烈的掌声中讲完结束语的时候,我都有着深深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对的起这个光荣的称号,而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对于年轻教师,缺乏丰富的经验,就更难.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三年来教学的体会.
作者:申延琴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廉价PC的兴起,高等学校的教师与教辅人员制作或开发了各种层次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但其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效果有相当大的差别,提高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质量成了教师与同学的共同呼声.下面结合近3年来我们开发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经验和教训与大家共同探讨.
作者:王开颜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了适应医学教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医学人材,我们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尝试着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探索.在我院97级本科生病理选修课的考试中采用了和谐式、开放式考试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作者:苏敏;田东萍;杨棉华;李晓昀;董红梅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