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传统剥除术与腹腔镜下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对比分析

韩秀梅

关键词:传统剥除术, 腹腔镜术, 子宫肌瘤
摘要:目的 对子宫肌瘤传统剥除术和腹腔镜下剥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对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妇科诊治的97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依照患者手术意愿分成探究组(57例)和对比组(40例),对比组采取传统剥除术,探究组采取腹腔镜下剥除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探究组手术总有效率为93.0%,对比组为92.5%,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探究组手术时间相对长于对比组,但术后出血量、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子宫肌瘤手术治疗中,传统剥除术和腹腔镜下剥除术均有良好效果,但后者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优势更显著.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女大学生性行为及妇科炎症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女大学生性行为及妇科炎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在妇科疾病患者资料,患者均为在校女大学生,对其妇科疾病与性行为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女大学生妇科疾病患者中,性行为发生率为62.00%,无性行为发生率为3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且为独生子女的性行为发生率(42.00%、66.00%),要明显的高于农村且为非独生子女的患者(18.00%、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女大学生对于安全套、避孕药的应答率相对较高,但是对于紧急避孕等知识明显匮乏.结论 当前高校性教育并不开放,使得女大学生性知识掌握情况相对缺乏,导致学生婚前性行为数量逐渐增加,作为引发妇科疾病的关键因素,加强高校性教育,控制与性行为有关的妇科疾病发病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吴小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传统剥除术与腹腔镜下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对子宫肌瘤传统剥除术和腹腔镜下剥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对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妇科诊治的97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依照患者手术意愿分成探究组(57例)和对比组(40例),对比组采取传统剥除术,探究组采取腹腔镜下剥除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探究组手术总有效率为93.0%,对比组为92.5%,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探究组手术时间相对长于对比组,但术后出血量、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子宫肌瘤手术治疗中,传统剥除术和腹腔镜下剥除术均有良好效果,但后者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优势更显著.

    作者:韩秀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35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及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高伟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而引起的病变.以往多采用消炎痛及孕激素治疗子宫腺肌瘤,但效果不理想,为寻求一种免于切除子宫且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愿望,作者自2012年开始将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明显,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耿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细菌性阴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细菌性阴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0例细菌性阴道感染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15例,甲组进行常规护理,乙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SDS、SAS评分.结果 相对于甲组的满意度,乙组更高;相对于甲组的SDS、SAS评分,乙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细菌性阴道感染患者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满意度较好,心理改善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吕海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腹腔镜下良性卵巢囊肿剥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 研究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0年3月~2016年11月妇科收治的114例良性卵巢囊肿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76)和传统手术组(n=38),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记录术后并发症(穿刺部位渗血、皮下胀气、恶心呕吐).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传统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良性卵巢囊肿剔除术是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的有效术式,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康复快的优点,较传统开放手术更有优势.

    作者:兰春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患有子宫腺肌病的患者80例,将这80例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术后1组,术后2组,术后3组和术后4组,所有患者在月经期4~7 d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进行治疗,术后1组在术后进行观察,术后2组在术后1个月进行观察,术后3组在术后3个月进行观察,术后4组在术后6个月进行观察.观察患者术后不同时期患者的痛经程度、子宫大小、月经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4组患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进行治疗后,观察放置后不同时期患者的临床表现,均有明显的效果,痛经情况有所缓解,月经量减少,子宫体积减小.结论 针对患有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在月经周期4~7天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痛经程度、子宫大小和月经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宋艳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究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提高的相关问题.方法 文章在研究中选择了本院2015年到4月~2016年9月的94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4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了心理护理干预技术,通过对比分析对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化疗期间治疗依从性的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化疗期间心理状态对比的分析,发现观察组在心理干预护理中,其心理状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强化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化疗依从率,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到有效推广.

    作者:迟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一例妊娠合并红斑狼疮患者的产后护理

    对1例妊娠合并红斑狼疮进行剖宫产治疗的患者,做好产后的病情观察,加强产后各项护理.终母婴安全出院.

    作者:白贝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CHG抗菌透明敷料用于PICC穿刺点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CHG抗菌透明敷料用于PICC穿刺点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7例PICC穿刺点感染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使用CHG抗菌透明敷料固定.每周进行导管维护更换敷料一次.结果 17例PICC穿刺点感染的患者使用CHG敷料一周后16例患者痊愈,1例使用2周后对该敷料过敏停止使用.总的治愈率为94.1%.结论 PICC穿刺点感染应用CHG抗菌透明敷料可有效促进感染伤口的愈合,减少换药的频率,减轻护理时数,提高导管留置的安全性.

    作者:甘淑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妇产科感染管理的讨论与对策

    医院出现感染现象不光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好的影响,对与社会来讲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医疗卫生治疗的提升直接影响着医院感染的情况,怎样才可以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问题是现在医院管理阶层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医院中重要的科室就包括妇产科,妇产科感染的发生率和其它科室相比较,出现的概率非常比较高.就基层三级综合医院来讲,他们的医疗设备都是比较落后的,资源也相对薄弱,没有相对的管理体系,这就造成基层医院的妇产科医院感染情况比较多,这就需要医院不断提高感染的管理水平.

    作者:刘志巧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人性化护理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索人性化护理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乳腺癌患者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化分组(每组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个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物质生活评分、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乳腺癌患者中效果显著.

    作者:邵金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鼠卵巢早衰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 探究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鼠卵巢早衰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 取足月剖腹产胎儿的胎盘,分离纯化得到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将20只C57卵巢早衰小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注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悬液,连续注射10 d,检测Zcchc11,Angpt 1,Cxcr4种卵巢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CD29、CD44、CD90呈阳性表达,CD45、HLA-DR呈阴性表达.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Zcchc11和Angpt1基因的表达上升,Cxcr4基因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调节卵巢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对治疗卵巢早衰有重要作用.

    作者:孙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一例妊娠合并鲁登巴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对1例妊娠合并鲁登巴赫综合征患者进行剖宫产,行补液,预防感染等治疗,做好围产期的病情观察,加强围产期各项护理.患者顺利剖宫产,分娩一男婴.终母婴安全出院.

    作者:王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医药治疗高龄流产病案分析——广东省名中医龙倩玲治疗举偶

    本文通过介绍龙倩玲老师辨证治疗2例高龄孕妇流产后的诊疗病案,整理及分析龙师的临床诊疗思路,对同一个疾病而不同症候群的病例,采取不同的理法方药的选择;除了服用中药汤剂外,案例2患者配合加予艾灸穴位,协同治疗,并根据病情的转归选取不同的穴位;同时总结治疗流产后瘀血内滞所致阴道流血的宝贵经验.

    作者:黎敏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72例瘢痕子宫再次分娩分析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合理分娩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72例瘢痕子宫第二次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直接选择第二次剖宫产,38例经阴道试产,27例阴道试产成功,经阴道分娩率为37.55%.结论 产科医师应综合分析孕妇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孕妇的意愿,尽量做出安全合理的分娩方式.

    作者:张婷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大黄芒硝外敷治疗盆腔炎疗效观察

    目的 对盆腔炎患者采用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选用我院妇科于2016年4月~2016年4月所收治的136例盆腔炎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是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研究组在这一基础上结合大黄芒硝外敷患者下腹部的方法,对这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实验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比对照组低.结论 大黄芒硝对盆腔炎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陈红菊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治疗性沟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希望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夏邑县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治疗性沟通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我管理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自我管理评分及希望水平评分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治疗性沟通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及希望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玖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卵巢早衰治疗的临床前研究进展

    卵巢早衰是一种妇科的常见疾病,也是不孕不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发病原因复杂,发病率逐年升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关于对卵巢早衰的治疗目前主要停留在激素维持治疗的阶段,尚无根治该病的方法.拥有可再生功能的干细胞目前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卵巢早衰临床前的实验研究,且取得了不错的进展.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干细胞家族的重要分支,有望成为卵巢早衰治疗的重要材料.本文基于总结近年来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卵巢早衰方面的临床前研究成果,提出其在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希望对卵巢早衰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孙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

    目的 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3例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1)和研究组(n=32),比较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1%低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患者的护理中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陈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