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东省2005-2013年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血清学分型

杨彤;李柏生;柯碧霞;曾洪辉;彭拓华;柯昌文;王洁君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 血清学分型, 分布
摘要:目的:了解广东省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别分布特征,为确立当地肺炎链球菌菌苗的组成和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7个地区14家监测医院临床分离的383株肺炎链球菌,以荚膜肿胀实验结果为标准进行血清学分型研究。结果383株肺炎链球菌主要来自痰、血液、脑脊液和其他标本(如眼分泌物、咽拭子等),共分出21个血清群,其中以19型常见(47.8%),其次为6型(13.1%)、23型(10.7%)、14型(5.7%)、3型(5.5%)、15型(4.4%)。目前市面上使用的PVC7、PVC11和PCV23疫苗的覆盖率分布达到76.18%、82.35%和95.00%。结论广东省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别多样,主要流行型别为19F、6、19A、23F、14、3和15型,目前所使用的疫苗在我省具有很高的覆盖率。
广东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麻诱导期间两次发生严重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女,53岁。因反复头痛3年,加重7 d于2014年10月14日入院,诊断:右侧大脑镰旁脑膜瘤,拟在全麻下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既往无过敏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头孢呋辛钠皮试阴性。入室后开放静脉,行股静脉及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 BP 126/73 mmHg, HR 81次/min, SpO299%, RR 12次/min。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丙泊酚80 mg,维库溴铵6 mg,面罩加压辅助呼吸,3 min后肌松完善行气管插管。听诊两肺呼吸音清。行IPPV, VT 10 mL/kg, RR 12次/min,气道压力12 cmH2 O,PET CO232 mmHg。1%丙泊酚3μg/kg+0.001%瑞芬太尼3 ng/kg持续靶控输注维持麻醉。插管后5 min开始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1.5 g(溶于0.9%生理盐水100 mL中),5 min后HR由82次/min上升至128次/min,BP由121/91 mmHg下降至90/57 mmHg,予羟乙基淀粉6%HES130/0.4氯化钠注射液500 mL扩容,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肾上腺素0.1 mg,BP持续下降至50/23 mmHg, HR 上升至147次/min,气道压力由12 cmH2 O 逐渐升至23 cmH2 O,PET CO2为24 mmHg并逐渐下降。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全身皮肤潮红,呈象皮样水肿,眼结膜充血水肿,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哮鸣音和湿啰音,诊断过敏性休克。立即加速输液,肾上腺素0.2 mg静脉注射,共6次,甲强龙80 mg静脉注射,15 min后气道压降至12 cmH2 O, BP升至72/38 mmHg,静脉注射异丙嗪25 mg,葡萄糖酸钙1 g,5 min 后 BP 维持在105/66 mmHg,HR降至110次/min。血气分析提示呼吸性酸中毒、低钾和低钙,予对症处理。15 min 后皮肤过敏症状减轻, BP、HR维持在正常范围。放弃手术,转恢复室治疗,24 h后回访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江帆;蓝雨雁;刘敬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Chn1基因缺陷性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株的构建和鉴定

    目的:通过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构建趋化素基因Chn1的小分子干扰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Chn1基因缺陷性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株,为下一步采用该细胞株研究趋化素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关系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小鼠Chn1基因mRNA序列作为干扰靶点,设计3组靶向Chn1的shRNA序列,构建慢病毒载体,并筛选出干扰佳的shRNA,在293T细胞对慢病毒进行包装和滴度测定。体外培养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转染慢病毒形成Chn1基因缺陷性血管平滑肌细胞株,用实时定量荧光( real time) PCR检测感染慢病毒后细胞中Chn1 mRNA水平。结果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慢病毒的滴度约为7.4×106TU/mL。3个pLVX-shRNA均能下调Chn1 mRNA,其中pLVX-shRNA3的沉默效果明显(P<0.01)。将干扰效果佳的慢病毒载体pLVX-shRNA3包装慢病毒并转染至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形成基因缺陷细胞株,用real time PCR血管平滑肌细胞中Chn1 mRNA水平,该细胞株中Chn1 mRNA水平显著下降( P<0.01)。结论慢病毒介导的siRNA可有效沉默血管平滑肌细胞中Chn1基因的表达。

    作者:熊玮;董少红;张键;李江华;吴美善;廖碧红;庞新利;罗林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宫颈癌患者放疗过程中靶区体积及位移变化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放疗过程中靶区体积、位置的改变。方法选择20例行宫颈癌放疗的患者,比较放疗前与放疗中期GTV、膀胱和直肠体积,以及三者边界在左、右、腹、背、头和脚6个方向上的位置变化。结果与放疗前相比,放疗中期20例患者GTV体积均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膀胱和直肠体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中与放疗前GTV、膀胱、直肠的体积比≥70%,三者的空间重复体积比≤50%。GTV在左、右、头侧位移大,膀胱在头、脚、腹侧位移大,直肠在头、脚、背侧位移大;放疗前与放疗中三者在6个方向上的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放疗过程中膀胱、直肠体积均有变化,但无规律可言,加之靶区及正常组织的移动,放疗中期重新计划或自适应放疗是必要的。

    作者:雷怀宇;张书旭;张国前;彭莹莹;王锐濠;蒋绍惠;周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登革热患者中异型淋巴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登革热患者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及形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5例登革热患者(观察组)治疗前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治疗前、治愈后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以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对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与治愈后血涂片中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t=8.081, P<0.05);观察组治疗前和治愈后异型淋巴细胞阳性检出率为73.3%(33/45)、4.4%(2/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外周血涂片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可作为登革热患者早期诊断及治愈与否的重要筛查手段。

    作者:许秀妆;章金灿;陈小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胆道系统的损伤及修复方式研究进展

    肝脏胆道系统是胆汁下行的唯一途径,一旦受损将影响肝脏功能,危及生命。由于肝外胆道系统解剖变异的特殊性,以及腹腔镜技术发展后带来的新问题,尽管肝胆外科经过上百年的发展,目前医源性的胆管损伤仍是肝胆外科难以避免的技术难题,目前该类损伤的发病率仍保持在0.5%~1%[1]。此外,外伤、战伤以及肿瘤致病理性损伤都可导致严重的胆道损伤,而迄今为止,肝脏胆道系统损伤的修复仍是肝胆外科棘手的手术之一。正常肝胆管直径细小,手术修复困难,且常改变生理途径,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因此,除了积极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外,寻找有效、安全、简便的胆管修复方式,一直是肝胆外科医疗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本文就胆道系统损伤的相关病因及修复方式的特点予以综述。

    作者:罗程;陈琪;李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 CO)中毒后发生迟发性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急性CO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选者划分成观察组(迟发性脑病)21例和对照组(非迟发性脑病)7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既往病史、临床特征以及检查、治疗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CO接触时间、昏迷时间、合并贫血比例、C反应蛋白( CRP)水平以及心肌酶异常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性别分布、体质指数、饮酒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使用脱水降颅内压比例、高压氧的治疗时间以及头颅CT、MRI检查出的正常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引发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相关因素较为复杂,针对上述这些影响因子,应给予高度地关注,采取积极有效的相应措施预防该病的发生。

    作者:张显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海口市6~8岁儿童第二性征早发育调查

    目的:调查海口市6~8岁儿童第二性征发育情况,了解海口市儿童青春发育的现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海口市4个区16所小学共2223名6~8岁儿童进行体格检查,采用现况法(乳房触诊、阴毛视诊、睾丸测量)获取第二性征发育数据,按Tanner分期标准进行评价;发放调查表,由家长协助填写问卷调查表。结果2223名儿童中正常发育2029例,第二性征发育194例,两者年龄、身高、体重及性别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关暴露因素,如饮食、睡眠、运动、电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及身高、体重4个因素为第二性征早发育的影响因素。结论性早熟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营养状况是影响性发育的重要因素。性的早发育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社会心理健康,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更多的关注及干预。

    作者:任翼;石霖;陆桂香;谭志团;周旋;陈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副拇长伸肌腱1例

    患者,男,22岁,因右腕背刀砍伤2h于2015年1月17日入院。体格检查:右腕背桡侧斜行约3.5 cm左右伤口,边缘整齐,轻度污染,肌腱断端外露。拇指掌指关节活动稍受限,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无异常,外展功能稍限。手背桡侧和桡侧2个半手指背侧指间关节近端的皮肤感觉麻木。桡动脉搏动良好,其余各指运动及感觉功能无异常。各指末梢血运充盈良好。

    作者:苗立帅;付强;傅小宽;谭周永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长链非编码 RNA H19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肿瘤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来备受关注[1-2]。 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 bp的不具有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分子总称,其转录过程与mRNA类似,大多由RNA聚合酶Ⅱ转录后经加帽、剪接及多聚腺苷酸化等修饰而成[3]。 LncRNA可通过表观遗传学、转录和转录后调控等多种层面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等病理过程[4-5]。其中,H19基因是Ln-cRNA中研究较多且与肿瘤关系密切的基因[6],与食管癌[7]、胃癌[8]、结直肠癌[9]、肝癌[10]、胰腺癌[11]等消化系统肿瘤的病理过程有关。因此,本文主要对LncRNA H19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邓颖;郭灿璨;叶华;朱宇珍;郑学宝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白藜芦醇对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血清 TNF -α和 IL -8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肺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为女性COPD的治疗找到新的突破。方法将160例女性COPD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白藜芦醇(由白藜芦醇、乳糖、预胶化淀粉、硬脂酸镁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片剂0.4g/片,每100 g含白藜芦醇1.88 g),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成分为乳糖和淀粉),疗程同观察组。8个月后测定两组的血清TNF-α、IL-8。结果观察组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用力肺活量、1秒率肺功能和大通气量、残气占肺总量的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血清TNF-α和IL-8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女性COPD患者长期口服白藜芦醇可有效改善肺功能,并能够降低血清TNF-α和IL-8含量。

    作者:刘志敏;桑丽丽;孙鹏;刘哲慧;胥庆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乳腺癌肾上腺转移1例

    患者,女,69岁,因右乳癌术后2年,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10 d于2014年8月15日入院。患者因发现右乳肿块19 d至外院诊治,行胸部CT提示肺部小结节,临床诊断考虑乳腺癌肺部转移可能,于2012年6月21日行右乳肿块切除术,术后石蜡病理结果示:右乳腺浸润性癌,考虑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免疫组化示:ER、PR、CerbB -2、CK5/6、p53均阴性, Ki6760%, EGFR (+)20%。术后至我院进一步治疗,请胸外科会诊示肺部结节不能定性,故给以GT方案新辅助化疗4次。4个疗程结束后,复查胸部CT,肺部结节无明显改变,于2012年9月18日在全麻下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转移为2/9。术后完成2个疗程的GT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患者拒绝行放疗。术后患者定期复查。2013年10月10日行上、中腹部MRI平扫结果提示左侧肾上腺内见类圆形结节,前后径约2.5 cm,左右径2.2 cm,上下径4.4 cm,结合病史,考虑肾上腺转移,见图1。请泌尿外科会诊后建议暂不予特殊处理。2014年8月15日来我院复查,行胸部CT提示左侧锁骨上见肿大淋巴结,拟为转移瘤;左侧肾上腺区见一直径约6.6 cm肿块影,拟为转移瘤。见图2。入院后于8月19日在全麻下行左锁骨上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石蜡病理结果示:(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低分化腺癌,结合病史,倾向来源于乳腺癌。为排除其他来源的恶性肿瘤,予完善全腹CT及电子胃镜检查。胃镜未见明显异常,全腹部CT扫描示:左肾上腺区见类圆形软组织影,大小约6.7cm ×7.0 cm,边界尚清,密度不均,周围结构受压推移改变,腹膜后见多发增大、肿大淋巴结,大者短径约1.3 cm。结合患者检查结果及病史,考虑乳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肾上腺转移,患者拒绝静脉化疗,给以卡培他滨口服化疗。

    作者:何龙波;金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前列腺癌纤维束的显示能力。方法对3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作对照。结果前列腺癌的纤维束走形紊乱,癌区可见纤维束中断、消失;前列腺癌的ADC值为(0.974±0.195)×10-3 mm2/s,显著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1.418±0.358)×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前列腺癌的FA值为0.298±0.051,显著性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0.233±0.057(P<0.05)。结论扩散张量成像能够敏感地显示前列腺癌纤维束改变的特点,ADC值及FA值能够提供前列腺癌微观结构的定量信息,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

    作者:郝金钢;张宏江;王家平;袁曙光;刘建兴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全身照射螺旋断层放疗剂量验证与分析

    目的:初步探讨Arc check调强剂量验证系统在全身照射( TBI)螺旋断层放射治疗剂量验证中的意义。方法将9例TBI患者的螺旋断层放疗计划移植到Arc check调强剂量验证系统和螺旋断层放疗系统标配的Cheese Phantom二维剂量验证系统上进行点剂量及γ通过率的剂量验证。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检验两个验证系统点剂量与γ通过率的相关性,并用配对t检验方法检验其优劣性。结果 Arc check剂量验证系统和Cheese Phantom二维剂量验证系统的点剂量测量值与计算结果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5%和1.7%。采用3%/3 mm标准的平均γ通过率分别为97.7%和95.2%。两个验证系统点剂量的R2值为0.896(P<0.01),γ通过率的R2值为0.832( P<0.01),且两个验证系统的验证结果呈正相关。但两个验证系统的验证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32,P=0.085)。结论 Arc check能很好地用于TBI螺旋断层放疗剂量验证工作,为以后的TBI剂量验证提供准确的临床质量保证。

    作者:文婷;黎静;张晋建;叶柳清;李志强;侯友贤;贾峻嵩;陈静;王彦;钟毓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高迁移率族蛋白 B1对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对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以及HMGB1受体( RAGE)和p38 MAPK通路在此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HMGB1(200 ng/mL)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分别在体外共同培养0、3、6、12和24 h,以0 h为对照检测HMGB1诱导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Pd改变的时间效应;用电阻法分别在0、3、6、12和24 h测量正常空白对照组(单纯培养基)和HMGB1组(200 ng/mL)的单层内皮细胞电阻值TER,比较两组间在相同时间点电阻值的差别;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25μmol/L)预先作用1 h,继以HMGB1(200 ng/mL)作用12h,比较不同组间细胞通透性的变化;以HMGB1(200 ng/mL)分别作用0、10、20、30、60 min后观察细胞内p38蛋白表达及磷酸化p38表达的时间效应;转染siRNA下调RAGE表达,或以原代培养野生型和RAGE(-/-)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并继以HMGB1刺激,比较各组细胞内磷酸化p38蛋白表达的变化。通透性检测采用FITC荧光标记右旋糖酐漏出法及跨内皮电阻( TER)测定法,蛋白表达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 HMGB1以时间依赖的方式引起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Pd的升高,12 h与0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可使跨细胞电阻TER降低,在12 h与空白对照组相应时间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也可引发p38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升高,与0 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SB203580预处理再以HMGB1刺激后细胞通透性明显降低,与HMGB1单纯刺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GE siRNA转染后以HMGB1刺激细胞p38磷酸化水平显著下调,与HMGB1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HMGB1刺激野生型小鼠PMVECs可诱导p38磷酸化,而RAGE(-/-)小鼠PMVECs则无此效应( P<0.05)。结论 HMGB1通过结合RAGE来激活p38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增高。

    作者:郭晓华;吴洁;翁洁;张伟金;周晓燕;王伟菊;黄巧冰;姜勇;徐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必净对新生儿脓毒血症的疗效及对C 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新生儿脓毒血症的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 CRP )、降钙素原( PCT )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脓毒血症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传统的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方法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记录两组的死亡情况与死亡患儿的生存时间;观察所有患者第1、3、7、10天静脉血中CRP与PCT含量。结果在进行治疗的10 d内,观察组病死率为3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0%(χ2=4.89,P<0.05);观察组死亡患儿的生存时间也明显长于对照组( t=7.72,P<0.001)。观察组经过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后,从第3天开始,CRP水平下降明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CT水平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脓毒血症能取得显著的效果,能使新生儿病情迅速好转,大幅度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高树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经支气管镜不同取材方式活检对胸内结节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不同取材方式对胸内结节病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组织病理学确诊的76例胸内结节病患者的诊断方法,分析经支气管镜不同取材方式的阳性率。结果(1)采用经支气管镜检查56例(56/76,73.7%),支气管镜总的诊断阳性率为89.3%(50/56),其中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阳性率为95.7%。(2)镜下气道黏膜有病变者,经支气管镜黏膜活检阳性率为60%,正常者为18.2%。(3)对于Ⅰ、Ⅱ期结节病患者,EBUS-TBNA的阳性率为95.7%(22/23),EBUS-TBNA联合经支气管镜肺活检( TBLB)检查对阳性率无影响。所有经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均未出现需要特别处理的并发症。结论经支气管镜活检是诊断胸内结节病重要的手段,阳性率高,安全性好。其中 EBUS-TBNA单独应用对Ⅰ、Ⅱ期结节病就可获得较高的阳性率,联合TBLB不能进一步提高阳性率。

    作者:李玉华;郭文亮;李时悦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调强适形放疗同步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复发和局部晚期直肠癌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疗( IMRT)联合同步化疗及内生场热疗治疗复发和局部晚期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均为经病理证实的复发或局部晚期直肠癌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的A组(n=30)和同步放化疗治疗的B组(n=30)。两组放疗方式和化疗方法均相同,A组于放疗后1 h内加用NRL-004型内生场肿瘤热疗系统热疗。治疗结束后3个月评估近期疗效和近期不良反应,随访评估远期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90.0%)高于B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P<0.05)。两组疾病控制率均为100%。 KPS评分、局部疼痛缓解率及各类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MRT同步Ca-peOX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复发和局部晚期直肠癌可有效提高近期疗效、改善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莫凯岚;陈斯泽;钟毓平;王希成;丁颖;商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多学科诊治肺多原发癌1例

    患者,男,59岁,因咳嗽7个月,加重伴胸闷1个月于2013年11月27日首次就诊我院。吸烟指数600年支,PS评分1分。查胸部CT发现右肺门肺癌,伴阻塞性炎症,左肺尖肿物。行支气管镜,刷片示找到癌细胞,镜检病理免疫组化:TTF -1(+), CD56(+), CgA (+), Syn (+), Ckpan (+), P63(-),Ki-67(+95%)。病理诊断:肺小细胞癌。查腹部、头颅及骨未见转移征象,诊断为右肺小细胞癌Ⅳ期( cT2a N0 M1)。于2013年12月12日至2014年4月5日给予EC方案(依托泊苷200 mg静脉滴注,第1~3天;卡铂500 mg静脉滴注,第1天,每3周1个周期)化疗6周期。2、4周期后复查疗效评价部分缓解(PR),其中右肺病灶化疗4周期后完全消失,左肺病灶无明显变化,6周期后复查左肺尖肿物较前增大,疗效评价疾病进展。为除外第二原发癌行左肺占位CT引导下穿刺,组织病理示:鳞状细胞癌。修正诊断为:(1)右肺小细胞癌ⅠB期( cT2a N0 M0)化疗后;(2)左肺鳞癌ⅠB期( cT2a N0 M0)化疗后。患者拒绝手术治疗,给予左肺病变调强放疗,处方剂量66 Gy/33次,放疗结束时间2014年6月23日。同期给予依托泊苷软胶囊化疗1周期(50 mg/次,2次/d,第1~10天),放疗后复查疗效评价PR。针对后续治疗问题进行了多学科综合治疗讨论。针对右肺病变,放疗科医生考虑为小细胞肺癌局限期,对侧肺已行局部放疗,在充分评估肺功能情况后仍可行右肺病变局部放疗,并于后续行预防性脑照射。胸外科医生考虑小细胞肺癌恶性度高,以治疗该病为主,左肺病变放疗后结合患者意愿可不再行手术治疗。肿瘤内科医生考虑左肺病变属于治疗后进展,后续仍可行全身化疗,可选择二线单药多西他赛治疗,建议右肺病变治疗结束后进行。综合讨论结果,建议患者行右肺病变局部放疗。患者拒绝放疗,给予化疗3周期,左肺病灶达PR,后出现颅内转移,给予颅脑放疗。放疗后左肺病灶进展,患者一般情况差,给予佳支持治疗。末次随访日期2015年3月17日,总生存期已达16个月。

    作者:孔雁;荆丽;王玉栋;左静;董倩;崔彦芝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外周血 Survivin mRNA 与宫颈鳞癌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外周血Survivin mRNA在宫颈鳞癌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RT-PCR检测52例宫颈鳞癌患者外周血Survivin mRNA,结合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统计分析其对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同时取15例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52例宫颈鳞癌患者外周血Survivin mRNA的表达38例(73.08%),对照组均阴性表达。 Survivin mRNA均与分期(P=0.002)、肿瘤侵犯深度(P=0.048)、肿瘤大小(P=0.030)、组织分级(P=0.037)和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 P=0.008)明显相关。宫颈鳞癌患者中,Survivin mRNA表达者无瘤生存时间( DFS)和总生存时间( OS)均较Survivin mRNA不表达者短( 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分期晚、肿瘤大径≥4 cm、淋巴结发生转移和Survivin mRNA均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P=0.031)和Survivin mRNA(P=0.000)是DFS的影响因素,临床分期(P=0.013)和Survivin mRNA(P=0.009)是OS的影响因素。结论外周血Survivin mRNA可为临床预测宫颈癌根治术预后提供一个新的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对预后评估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杨军文;吴玲玲;俞方明;何莲芝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汉族儿童肿瘤坏死因子多态性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βNcoⅠ位点及TNFα-308位点多态性在花都地区汉族儿童中的分布特征,以及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481例花都地区汉族健康儿童(对照组)及230例SIRS患儿(病例组),分别采用PCR-RFLP及PCR-AMRS对TNFβNcoⅠ位点及TNFα-308位点进行基因水平多态性分析。结果花都地区汉族健康儿童群体TNFβNcoⅠ位点有3种基因型:TNFB1*1、TNFB1*2、TNFB2*2,频率分别为24.7%、49.7%和25.6%,TNFB1等位基因频率较欧美白种人高(P<0.05);病例组TNFβNcoⅠ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B1等位基因不是SIRS的危险因子(OR=0.76,95%CI 0.43~1.32)。 TNFα-308位点有3种基因型:GG、GA、AA,健康儿童群体频率分别为65.6%、33.6%、0.8%,G、A 2种等位基因的频率与美国白人和亚欧人群相似;病例组TNFα-308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等位基因不是SIRS的危险因子(OR=1.13,95%CI 0.71~1.26)。两群体样本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花都地区汉族人群TNFβNcoⅠ位点多态性普遍存在,其基因型分布特征与白种人存在差异;TNFα-308位点多态性以G等位基因为主,分布特征与美国白人、亚欧人群相似, AA基因型少见。样本为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两等位基因多态位点均不是SIRS的危险因子,与SIRS的易感性无关。

    作者:韦艳丹;黄日平;毕凤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