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兴
目的 探讨早期先兆流产行血清β-HCG、孕酮和CA125检查的临床价值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5~12周单胎孕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其妊娠结局的不同分为正常妊娠组、先兆流产组及难免流产组,每组各30例.对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β-HCG、孕酮和CA125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同正常妊娠组对比先兆流产组和难免流产组的CA125水平较高(P<0.05);难免流产组的β-HCG和孕酮要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将孕酮<16.8ng/mL作为临界值,流产敏感度85.9%、特异度90.0%和准确度92.5%;CA125>52.2U/ML作为临界值,难免流产的敏感度82.5%、特异度83.5%和准确度84.2%;孕酮<16.8ng/mL和CA125>52.2U/mL作为临界值,难免流产的敏感度79.5%、特异度91.2%和准确度95.3%.结论 针对早期先兆流产进行血清β-HCG、孕酮和CA125联合检测其测定准确率要明显高于单项指标检测.
作者:刘金连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研究早期预见性护理对于剖宫产术后相关并发症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了我院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产妇,依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产妇平均分为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式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注重早期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在产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发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比例要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长短、出血量、要低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产褥病、感染、术后出血要低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早期预见性护理应用剖宫产,可以有效控制术后各类并发症的产生,临床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夏燕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探究外源性促性腺激素治疗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不孕不育疗法治疗,研究组采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的妊娠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采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的激素和子宫相关指标水平,进而有助于提高其妊娠成功率.
作者:潘宁开;霍结容;陈妮诗;欧国伟;邓卓航;郭蕾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在产后出血预防治疗中联合缩宫素和米索前列醇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01月~2018年06月收治的出血产妇400例,对所选产妇进行抽样分组,对照组200例采取缩宫素治疗,观察组200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米索前列醇,对比两组产妇治疗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相较于对照组的80.00%,数值明显要比对照组的大,组间对比显示有显著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6.8749,p=0.0043);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小时出血量明显要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后出血预防治疗中联合缩宫素和米索前列醇治疗能够降低产妇出血量,值得应用.
作者:耿志远;丁文;米玛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并探讨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临床诊治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62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观察并分析所有患者诊断准确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初诊时有5例患者被误诊,初诊准确率为91.94%,诊断准确率较高.确诊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治疗显效人数为40例(70.18%)、有效人数为16例(28.07%)、无效人数为1例(1.7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25%.结论 临床上诊断妇产科急腹症需要与患者病史相结合,全面考虑生化检查及超声检查等结果,促进急腹症诊断准确率的提升,确诊后患者需要结合其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促进患者治愈率的提升.
作者:黄燕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长效与短效曲普瑞林对垂体降调节效果.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间共纳入164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黄体中期长方案降调节控制性超排卵治疗的患者,根据给药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长效组一次给药1.33~1.50mg,短效组采用一次给药0.05~0.10 mg,对比对垂体的调节效果.结果 短效组降调节14天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黄体酮,注射HCG日的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黄体酮水平均高于长效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于垂体降调节的用药,需要结合个体化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
作者:莫玉芳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探究宫腔镜治疗子宫腔内良性占位性病变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子宫腔内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和观察组(宫腔镜治疗)各24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结果 应用宫腔镜技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月经恢复率、痛经改善率及术后6个月痛经改善率均显著高于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应用宫腔镜技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手术耗时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治疗子宫腔内良性占位性病变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月经的恢复,改善患者痛经症状,且该术式手术耗时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陈丽华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站于2013年5月~2017年5月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1200对待孕夫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优生健康检查,给予观察组给予全程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夫妇对于优生知识的认知情况.结果 观察组夫妇对于优生知识的认知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待孕夫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过程中给予其全程健康教育,对于提升待孕夫妇对于优生知识的了解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朱翻梅;徐瑞芬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凝血功能检验对提高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安全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所有异位妊娠并大出血患者均接受输血治疗,直至凝血功能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观察输血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有不良反应组与无不良反应组的输血前、输血治疗后8 h的血常规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输血治疗前后有不良反应组与无不良反应组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不良反应组输血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治疗8 h后,有不良反应组与无不良反应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输血治疗后检验凝血指标、血常规指标能够准确判断患者异位妊娠并大出血患者是否出血了不良反应,有利于临床做出相应急救措施,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王秀娟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补肾调周法合二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4月72例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36例,对照组接受二藤汤灌肠治疗,研究组接受补肾调周法合二藤汤灌肠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中医症候积分(2.87±0.68)分、局部体征积分(1.65±0.14)分、总积分(4.52±1.4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94.44%,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 补肾调周法与二藤汤灌肠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
作者:吕燕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分析对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应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7月在我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100例,根据围手术期护理对策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为联合护理组(n=50)与简单护理组(n=50).在围手术期内,给予简单护理组患者使用简单护理对策,而对联合护理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护理对策,以探讨对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应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效果情况.结果 联合护理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简单护理组,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作者:杨恩菊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对自身免疫性习惯性流产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结果 研究组自身免疫性习惯性流产患者成功分娩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研究组流产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可显著提高自身免疫性习惯性流产患者治疗效果,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作者:何爱宁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探究临床有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可靠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产科临床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66例,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分别给予甲基多巴和常规治疗.对患者血压指标、血粘度指标以及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血粘度指标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血粘度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并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压指标、血粘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研究组33例患者中,总不良反应发生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39%(13例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采用甲基多巴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同时安全性也较好,是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可靠方案之一.
作者:何颖君;何锦妍;李海珊;黄敏怡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对比分析在终止妊娠孕妇的治疗中应用无痛人流和药物流产的效果.方法 对照组采取药物流产,观察组采取无痛人流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终止妊娠有效率是97.62%,对照组患者的终止妊娠有效率是88.10%(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痛时间和阴道出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应用无痛人流术较药物流产治疗效果更优,无痛人流术终止妊娠成功率较高,且患者腹痛时间和阴道出血时间较短,患者的流产过程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无痛人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左月华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评估地屈孕酮联合来曲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本院选择7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来曲唑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地屈孕酮联合来曲唑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地屈孕酮联合来曲唑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清水平,还能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作者:刘衍姣;杨娜娜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监测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在女性卵巢功能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40~55岁患者,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及子宫、卵巢手术史、近3月激素用药史、恶性肿瘤史等,分为月经正常组、围绝经组、绝经组,于月经期第2天(绝经组于就诊当天),检测各组血清AM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水平,其中围绝经组于6个月后重复检查,结果与前比较.结果 与月经正常组比较,围绝经期组血清AMH下降(P<0.05),FSH、LH、E2无明显变化(P均>0.05),绝经组血清AMH、E2水平明显下降,FSH、LH水平明显上升(P均<0.05);与围绝经组比较,绝经组AMH、E2明显下降,FSH、LH明显上升(P<0.05);围绝经期组6个月以后复查上升指标,血清AMH水平较前进一步下降,而FSH水平较前上升(P<0,05),LH、E2水平变化不明显(P均>0.05).结论 对于围绝经期,血清AMH较FSH、LH、E2更早出现变化,能更早反应卵巢功能减退,并预测绝经期,为围绝经期的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梁艳;张媛媛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在初产妇产后出血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接收的产妇为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纳取标准为初产妇,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选取人数为80例,根据其住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主要为实验组的40例患者和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初产妇个人护理干预,对其产后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实验组产妇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两组数据对比中均显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在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产妇的出血量,缩短患者的生产时间,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柏萍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和对比阴式与腹式卵巢囊肿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实施不同切除术将其划分为观察组(阴式切除术)和对照组(腹式切除术),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住院天数均要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也存在显著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阴式切除术治疗卵巢囊肿,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吴静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宫颈癌的疗效观察研究.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6例,对照组39例.研究组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对照组为传统的开腹手术,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临床观察,治疗宫颈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效果有明显优势,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确切.
作者:鲁静;崔涌;张琴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 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知信行的调查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至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围绝经期妇女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300例围绝经期妇女BMC进行检查,根据患者是否有骨质疏松对参与研究人员进行分组,骨质疏松组136例,健康组167例.对所有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观察两组人员知、信、行三方面评分差异,分析骨质疏松组人员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人均月收入、在职情况以及围绝经等情况,观察不同情况的人员知、信、行三方面评分差异.结果 骨质疏松组参与研究人员的骨质疏松知识问卷评分中知识、健康信念、预防保健行为均明显低于健康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文化程度上,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知识、健康信念、预防保健行为得分均呈增加趋势,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人员月收入中,中等收入人群的健康信念得分高于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且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工作情况方面,未工作人员的预防保健行为得分高于工作人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围绝经期妇女应加强骨质疏松方面的知识教育,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作者:易敏 刊期: 2018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