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宁;邓丽花
目的:探讨开塞露在产后尿潴留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后尿潴留72例临床资料.结果:开塞露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显著.结论:开塞露应用于产后尿潴留,价格低廉,来源容易,操作简便,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痛苦,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郝宇鸣;刘冬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颈肩综合征的诊断有时借助CT.MR才能与单纯性肩周炎鉴别清楚,在治疗上方法很多,传统的包括手法松解(按摩)、理疗、口服消炎、止疼药物、神经阻滞等.我院自2006年设立疼痛门诊以来,我们采用星状神经节结合局部疼痛点
作者:李俊智;任建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气管插管可导致可逆性的支气管收缩.对哮喘患者,气管插管是诱发气管痉挛的危险因素,虽然吸入麻醉药有很强的舒张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但在插管前不可能吸入.
作者:陈开雄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针对门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分析容易导致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包括护士素质低.服务态度问题,护理观念陈旧,法律意识淡薄等,提示护士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法律观念,强化服务理念,培养职业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转变护理观念,以建立稳定的高素质的门诊护理队伍,真正提高医院门诊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有效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刘晓玲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我科于1985年7月-2006年7月,对8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用口服20%甘露醇加服中药汤剂治疗,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徐明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产褥期是产妇分娩后身体各器官逐渐恢复正常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新生儿成长发育的一个关键时期.母亲的心理状态以及产褥期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母婴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
作者:辛晓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204例ACVD患者入院时均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其中脑出血53例,脑梗死89例.结果:ACVD患者合并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73.9%,其中脑出血占85.6%,脑梗死占83.2%.心电图表现为ST-T改变及各种心律失常.结论:加强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的分析,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邵晓鸿;董留琴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发热预检是医疗机构建立的一项传染病预防制度.我院常年通过在门诊部设立专门的发热预检处,配备专门的电子体温枪、普通体温计、一次性帽子、口罩、消毒剂和消毒器械和咨询导医护士,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开展发热病人预检,主要负责发热病人的体温监测和疑似病人的护送工作,不仅对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发挥了作用,还提高了患者对门诊工作的满意率.
作者:张学奎;周天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案例简介:小爽与小丽现在是某中专幼师班的学生,他们初中就同在一个班级,当时小丽的学习成绩一直比小爽好.后来两个人又同时到中专学习.入学前两个人是好朋友.
作者:丁金凤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骨质疏松症,是指以低骨量和骨组织的纤维结构的显微结构的退化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本病主要与遗传因素、闭经、各种激素代谢异常,营养及生活方式等有关.
作者:刘亚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手术室应用背景音乐,对手术病人心率、血压及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手术患者76例,按手术日期不同随机分为音乐组和对照组,选择单手术日38例,(不愿接受音乐治疗的患者除外),术中播放背景音乐,选择双手术日38例对照组,术中常规护理.对术中意识、清醒、病人播放流行歌曲或轻音乐,观察病人心率、血压变化,结果患者在音乐干预前后血压、心率、降低而未听音乐组心率、血压升高,听音乐组术中恐惧、不适、疼痛减轻,结论:手术室应用背景音乐是减轻手术病人心理应激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汪沛芳;吴朝晖;吴小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全球约1/3的人口感染了结核菌,每年新发病人数约1000万,死亡人数约300万.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仅次于印度而居世界第二位,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
作者:马福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与美多心安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在常规硝酸酯类、阿司匹林及分子肝素治疗基础上应用比索洛尔治疗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为比较疗效,同期对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应用美多心安治疗,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血压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比索洛尔组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2例;美多心安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发生急性心肌梗1例. 结论: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较美多心安有明显疗效.
作者:邰秀洋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减轻患者术前焦虑.方法: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一起为病人进行术前健康教育.结果:患者对这种术前访视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比较满意,满意率为95%.结论:增强护患之间的信任感,减轻了患者的焦虑;工作集中化,不影响患者休息.增强手术室与病房护士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增强了手术室与病房的联系.
作者:彭雪芬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我们对老年性鼻出血的特点进一步探讨和认识,治疗原则和方法也应避免一般化.方法:在204人老年鼻出血的患者,60岁~84 岁男108(52.94%) 女96(44.05%).未填塞(保守疗法)43(24.37%)烧灼或电凝52(26.07)鼻腔填塞109(50.21%).结果:一次性治愈 130人 63.7% 两次以上治愈 74人 36.3% 讨论老年鼻出血多在下鼻道后端外侧壁的原因是该处血管浅在、丰富而壁薄,加之腺体分泌不足,保护功能低下.遇有咳嗽等使静脉压增高或血压增高时,则管壁破裂造成鼻出血而不易自止.这是老年人鼻出血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因而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银玉;果利;舒畅;李冬云;杜青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抗菌素(Antibiotics)亦名抗生素,一般系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性能的一类物质.在临床上是应用广和重要的一类抗感染药,同时也是滥用严重的一类药物.
作者:唐斌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回顾分析我科1998年至2006年确诊12例小血管炎,探讨误诊原因,以提高确诊率.小血管炎是以全身血管壁的炎性反应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伴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包括韦格纳肉芽肿(WG)、显微镜下多动脉炎(MPA)、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等.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大多数确诊时已为晚期.
作者:宁桂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2008年6月1日-9日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蟠龙中学发生一起以九年级学生为主的甲型流感暴发流行.2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经市疾控中心派人采集6例病人咽拭子标本,用胶体金法现场检测4例,3例甲型结果阳性(弱阳性1例).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证实为甲型流感暴发流行.
作者:薛斌;曾凡春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本文对2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支持性心理治疗与预后关系的1∶1配对研究,发现每年少于4次组与每年多于4次组的机会比(OR)为8(P<0.01),两者有显著差异;且支持性心理治疗次数越少,预后越差.
作者:周启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防止手术病员在术中及术后出现体温过低(即中心体温<35℃)保持病员中心体温在36℃以上.方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设法提高手术室及病室温度(手术室22-24℃,病室18-20℃).结果:通过近3年的临床实践对266例手术病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了病员术中及术后体温过低的发生.结论:围手术期病人体温过低可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增加病员痛苦.正确有效的保暖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员的治愈率.
作者:陈德秀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