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嫉妒心理案例分析与疏导

丁金凤

关键词:嫉妒心理, 学习成绩, 个人, 入学前, 幼师, 学生, 简介, 初中, 班级, 案例
摘要:案例简介:小爽与小丽现在是某中专幼师班的学生,他们初中就同在一个班级,当时小丽的学习成绩一直比小爽好.后来两个人又同时到中专学习.入学前两个人是好朋友.
医药与保健(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缺血性肠炎20例临床分析

    目的:谈缺血性结肠炎(IC)的诊治体会.方法:对20例IC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病理检查、X线钡灌肠检查资料及临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IC好发于中老年人,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左下腹痛及便血.内镜检查可见结肠黏膜充血、坏死糜烂及黏膜下出血,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钡灌肠检查阳性率低,中西结合及手术治疗均获良好效果.结论:中老年人突发左下腹痛及便血时应警惕IC,肠镜检查是确诊、了解病变程度及预后的主要方法.中西结合治疗效果良好,慢性型患者必要时应手术治疗.

    作者:张春彦;黄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腹泻分类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腹泻仍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发病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感染性腹泻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并影响儿童体格和智力正常发育.近期有隐孢子虫属、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艰难梭菌等腹泻的爆发流行,散发的腹泻为仅次于普通感冒的常见感染性疾病.感染性腹泻以抗菌素类药物治疗为佳.非感染性腹泻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一.抗生素不但无治疗作用,还可能引起肠道有益菌群的减少,导致病情加重.中医治疗则有一定优势.

    作者:裴海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嫉妒心理案例分析与疏导

    案例简介:小爽与小丽现在是某中专幼师班的学生,他们初中就同在一个班级,当时小丽的学习成绩一直比小爽好.后来两个人又同时到中专学习.入学前两个人是好朋友.

    作者:丁金凤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42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2007年间收治的42例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诊治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治愈40例,死亡2例.结论:及时诊断和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是提高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李忠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硬膜外麻醉自控镇痛泵对前列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近年来,我们对1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采用硬膜外麻醉自控镇痛泵(PCEA)镇痛,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陈开雄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术前访视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护理体会

    目的:减轻患者术前焦虑.方法: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一起为病人进行术前健康教育.结果:患者对这种术前访视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比较满意,满意率为95%.结论:增强护患之间的信任感,减轻了患者的焦虑;工作集中化,不影响患者休息.增强手术室与病房护士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增强了手术室与病房的联系.

    作者:彭雪芬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保证老年人的睡眠时间,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老年患者的睡眠障碍原因诸多.在临床护理中,采用合理的护理手段,配合医师的治疗,不仅能有效促进老年患者的康复,更能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作者:刘晓玲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儿童感染性眼内炎

    目的:分析儿童感染性眼内炎进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住院儿童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玻璃体切割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外伤性眼内炎占21/29,致病菌以杆菌为主.入院时患儿视力:无光感者6例,≥4.0者3例.玻璃体切割术后29例中20例视力提高,所有病例炎症得到控制.结论:儿童眼内炎预后差,及时有效治疗是提高视力预后的有效途径.玻璃体切割术是儿童眼内炎的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杨洪涛;张雁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手术室应用背景音乐对病人血压心律的影响

    目的:观察手术室应用背景音乐,对手术病人心率、血压及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手术患者76例,按手术日期不同随机分为音乐组和对照组,选择单手术日38例,(不愿接受音乐治疗的患者除外),术中播放背景音乐,选择双手术日38例对照组,术中常规护理.对术中意识、清醒、病人播放流行歌曲或轻音乐,观察病人心率、血压变化,结果患者在音乐干预前后血压、心率、降低而未听音乐组心率、血压升高,听音乐组术中恐惧、不适、疼痛减轻,结论:手术室应用背景音乐是减轻手术病人心理应激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汪沛芳;吴朝晖;吴小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检验医学在举证倒置中面对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医患纠纷不断,医疗官司频见报端.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正式实施,引起各医疗单位和广大医务工作高度重视,如何进一步提高检验质量,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并将其纳入标准化、科学化的统一管理轨道,已成为检验工作者急需思考和解决的主要课题之一.

    作者:袁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胶南市中小学学生PPD试验结果分析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全球约1/3的人口感染了结核菌,每年新发病人数约1000万,死亡人数约300万.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仅次于印度而居世界第二位,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

    作者:马福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发热预检在预防传染病中的实践与体会

    发热预检是医疗机构建立的一项传染病预防制度.我院常年通过在门诊部设立专门的发热预检处,配备专门的电子体温枪、普通体温计、一次性帽子、口罩、消毒剂和消毒器械和咨询导医护士,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开展发热病人预检,主要负责发热病人的体温监测和疑似病人的护送工作,不仅对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发挥了作用,还提高了患者对门诊工作的满意率.

    作者:张学奎;周天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黄芪桂芝五物汤加减治疗产后足跟痛16例

    笔者采用黄芪桂芝五物汤治疗产后足跟痛16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6例中,年龄小26岁,大40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短1个月,长半年,平均3个月;全部病例均自产后1月内起病,自诉足跟痛,行走不利,舌质淡,苔薄,脉沉细.全部病例足跟外观均无异常,X光摄片显示足跟无病理改变.

    作者:郑彩花;刘金栋;郑彩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加强心理护理模式整合是形成社区绿色护理的基础

    传统心理护理包含的内容很宽泛,实践中操作性不强,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使心理护理的开展难得广泛推行,无法判断心理护理在其间的作用.因此加强心理护理模式的整合,有利于符合当前医疗改革绿色护理模式的形成.

    作者:胡加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附55例病例分析)

    本文通过对我院2002年2月至2007年12月产后出血55例资料,同时采用1:4随机选配同期分娩产妇220例作配比对照分析.结果表明,77.48%(42/55)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第三产程延长致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9.64%(21/5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人工剥离胎盘产后出血组占31.51%(17/55),与对照组5.41%(12/220)相比有显著差异.妊娠期高血疾病、前置胎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双胎等产后出血发生率增高.

    作者:谢俊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腕骨损伤24例X线分析

    1 一般资料本文收集24例腕骨损伤病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5例.年龄小13岁,大75岁,18岁~45岁19例,占72%.2 结果

    作者:林银香;崔学武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利用浅表探头诊断膀胱前壁小肿瘤的优越性

    中档彩色超声仪器大多都配备三种类型探头:腹部探头、浅表器官探头及心脏探头.腹部探头大多对中场、远场组织分辩率较好,而对近场组织内的小肿块容易漏诊,而利用浅表探头对近场组织探查,分辩率明显提高,我们做下腹部B超检查时,大多利用腹部探头对男性膀胱、前列腺、腹腔及女性膀胱、子宫附件、盆腔进行探查,能够对相应脏器的大小、结构及占位性病变做出相应的超声诊断,而对膀胱前壁小肿瘤容易漏诊.

    作者:邢进刚;张君玲;张玮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浅谈产褥期母婴健康教育的实施

    产褥期是产妇分娩后身体各器官逐渐恢复正常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新生儿成长发育的一个关键时期.母亲的心理状态以及产褥期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母婴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

    作者:辛晓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大面积烧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护理对策

    大面积烧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多数是由创伤所引起, 大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障碍,我们针对烧伤患者不同时期的精神障碍,用启发、诱导、说服、解释、安慰、劝解及调整环境等方法进行护理, 精神障碍症状均在创面愈合前消失,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夏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抚触对婴儿健康发育的探讨

    目的:多年来,我们保健院一直将婴儿抚触应用于临床,本人将产科的临床护理与出院后保健指导及四十二天母婴复查,对全过程进行跟踪、指导、监督、总结.从而探讨抚触对新生儿健康发育的促进影响.方法:随机将16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分为两组,80例新生儿为抚触组,给予正规抚触,8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对照两组42天时头围、体重、身长的变化情况.结果:进行正规抚触组的婴儿,42天时头围、体重、身长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抚触是舒缓、是安慰、是关爱的传递抚触可以给孩子极大的安全感.抚触会让宝宝成长更快更结实.抚触让您和宝宝更亲密.抚触会促进婴儿发育更健康.

    作者:蒋延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医药与保健(下旬版)杂志

医药与保健(下旬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