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蒙脱石散在临床上的应用

刘劲

关键词:
摘要:蒙脱石散是由双四面体氧化硅八面体氧化铝组成的多层纹状结构的不溶性铝酸盐矿物质,粒径为1-3μm,这种特殊结构使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的特点,因而具有很强的覆盖能力,并维持6h之久,并可吸附消化道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将其固定在消化道腔表面,而后随消化道自身蠕动排出体外.蒙脱石散还能减轻空肠曲菌所致的粘膜组织病变,修复损坏的细胞间桥,使细胞紧密连接,防止病原菌进入血循环,并抑制其繁殖[1],因此,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腹泻、各种溃疡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本文就蒙脱石散在临床上的应用综述如下.
医药与保健(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腹部超声检查的操作技巧

    诊断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过去一直依赖腹部平片、静脉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膀胱镜、甚至CT、MRl检查.超声医学的发展为诊断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提供了不少方便,并已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近年来也有很多报道腔内超声诊断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但它有一定的局限性,采用腹部探测方便、实用、不受设备条件限制,只要掌握操作技巧,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将我院就2008年1~12月经腹部超声诊断并经临床证实的248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超声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陆以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促进肾病综合征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病人遵医治疗行为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包括采取反复健康教育、纠正态度和信念、合理的膳食指导、调节情绪、合理安排休息、对病情的跟踪随访等措施,采取自行设计的肾病综合征病人遵医行为调查,调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治疗完全遵医率.结果两组病人遵医治疗行为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提高了病人遵医治疗行为,增强了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预防疾病的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雪梅;马洁茹;林小峰;林芳萍;伍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如何做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目的:做好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方法:系统设计在儿童预防接种中各个环节护理方法,确保预防接种的安全性.结果;在儿童预防接种中顺利进行,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结论:儿童预防接种前、中、后做好预防接种干预工作能极大地提高免疫接种的安全性.

    作者:张前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老年肥厚型心肌病酷似冠心病2例

    1临床资料例1,男,58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3小时于2008年3月17日以冠心病,急性前壁心内膜下心肌梗塞住某医院治疗.经卧床休息、吸氧、静脉滴注硝酸甘油、肝素、含镁极化液等治疗后无缓解,于3月19日转入我院.

    作者:张晓红;金淑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尺骨鹰嘴牵引配合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严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目的:报道应用尺骨鹰嘴过头牵引配合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严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鹰嘴过头牵引,配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及中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严重骨折32例.结果:随访时间长3年,短6月,治愈24例,占75%,好转8例,占25%,无一例无效,肘内翻发生率12.5%,但肘内翻程度均较轻,无一例需手术矫正.结论:尺骨鹰嘴牵引配舍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严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满意,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亚锋;袁恭贵;刘蜀君;蒋生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的化疗护理体会

    恶性肿瘤手术后再行化疗是根治的手段之一,而化疗药物在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对正常的细胞也有不同程度损害,并有较严重的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口腔粘膜溃疡,腹痛,腹泻等.特别是一旦化疗药物静脉外溢,即可引起局部软组织变性坏死,引起严重的后果.因此化疗病人必须加强护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护士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正确运用化疗药物是使化疗顺利进行的保证.

    作者:张宏瑛;赵立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克银灵填脐治疗银屑病77例临床观察

    目的:为中药填脐治疗银屑病的临床作用提供科学、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7例银屑病患者随机观察,用中药克银灵搽剂填敷肚脐(神厥穴),部份病例结合局部涂搽和内服中药.结果:总有效率达89.6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克银灵填脐治疗银屑病是科学的、有效的.

    作者:夏先斗;姚成蓉;杨富荣;李云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健康体检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与对策

    分析健康体检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的原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营造出和谐有序的体检环境,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健康体检的质量.

    作者:曲爱红;宋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彩超多普勒高频超声诊断腮腺混合瘤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混合瘤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结果:35例腮腺混合瘤回声均低于正常腮腺回声,肿瘤与正腮腺组织分界清楚,其中28例呈圆形或类圆形,7例呈分叶状.5.例肿块内有小囊性变,2例内可见强回声点,均未见耳周及颈部表浅淋巴结肿大.结论:高频超声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宁胃和中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 32例疗效观察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我院用自拟宁胃和中汤加减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立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杏林森森德泽莞邑——记为东莞市肿瘤专业的发展默默奉献的王彤主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莞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市的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推进,成绩斐然.回顾东莞医疗卫生事业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更离不开千千万万在医疗卫生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医务工作者,而王彤主任医师就是其中之一.

    作者:刘树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阿苯达唑治疗肺、肝多囊体包虫病3例报告

    包虫病是畜牧区、半农半牧区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多以外科手术为主,选择药物治疗的较少.近年来我们用阿苯达唑成功治愈肺、肝多囊体包虫病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西川;黄俊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探讨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

    由于上消化道出血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的并发症.所以为了探讨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各种危险因素,本人对111名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洪杰;徐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子宫肌瘤脂肪变性一例

    患者,女,66岁,因下腹部目触包块1年余,肿物增长不明显,当地卫生院B超发现盆腔巨大肿物入院.

    作者:苏雅拉其其格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特点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特点.方法总结68例进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康复训练指导及对关节功能的评估.结果由于术前准备充分,治疗护理得当,该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康复出院,提高了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然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论著脑梗死

    脑梗死以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重大疾病之一.目前溶栓治疗和神经保护治疗是脑梗死两大干预策略.溶栓治疗易合并出血机会较大,有一定风险性,神经保护治疗效果较脑神经损伤后很难恢复.针对梗塞后脑血流终断或缺血改变脑细胞能量代谢衰竭,细胞内钙的超载代谢物质增加,自由基症损害导致细胞的凋亡,液化细胞数目减少,细胞萎缩等多种问题陷入了窘境,使之难以改善脑部状态,至今未有脑神经保护作用特效保护剂,这样使我们在此治疗中寻找新的出路.

    作者:冯德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自杀者自杀行为的心理意象分析

    本文描述了自杀者常见的各种自杀行为,并对其中几种常见的自杀行为方式进行了心理意象分析.目的在了解自杀者在自杀成功之前的自杀观念或自杀行为可能选择的自杀方式,对极有可能的自杀方式进行心理意象分析.以便尝试针对不同自杀者更为有效的个别化干预方法.

    作者:蒋忠亮;戴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浅静脉无痛穿刺技巧

    针对康复科临床处置操作时,存在静脉穿刺疼痛,患者不认可这一现象,本人在临床实践中,仔细研读有关书籍、翻阅大量资料.尝试着把自己能掌握的浅静脉穿刺无痛技巧及近年来同事们的有关论述都融合到临床中去,在静脉穿刺的同时,使用一定的无痛穿刺技巧.具体技巧方法:医患心理准备、静脉的选择和准备、止血带的使用方法、局部穿刺皮肤的固定方法、握拳方法、持针方法、进针角度及长度、胶布固定技巧、拔针技巧等.通过以上技巧的使用,患者自述静脉穿刺痛感轻微,同时穿刺成功率较高,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忠革;刘雅丽;刘丽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良好的护理对糖尿病足的重要性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由于末梢神经病变,慢性进行性波及肢体大、中、微血管的特殊病变,以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足部病变.

    作者:赵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浅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和预防对策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已发生了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临床上常表现为持续或间断的上腹部疼痛或不适、上腹部饱胀、早饱感、暖气、恶心等.多见于中老年人,在慢性胃炎中约占10-20%.如病情进一步发展,胃上皮或化生的肠上皮在再生过程中发生发育异常,可形成异型增生(又称不典型增生),表现为细胞异型性和腺体结构的紊乱.患者常常因胸闷、早饱感、腹胀等不适而不愿进食或尽量少进食,夜里也不易安睡.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化学损伤(如胆汁反流和胰液反流)、吸烟、酗酒,以及自身免疫因素.

    作者:隋国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医药与保健(下旬版)杂志

医药与保健(下旬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