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艳花;周海蒙
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延长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利用品管工具及品管手法,找出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主要原因,制订对策并实施.结果 开展品管圈后本科患儿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由57.6 h延长至78.2 h,平均留置时间提高了35.7%.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使本科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有所延长,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及护士工作量,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提升了护理品质.
作者:刘倩;周雪贞;钟婷;蔡桂仪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卡马西平(CBZ)联合高频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效果及对疼痛缓解、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124例T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BZ联合高频电针组(观察组,n=62)和CBZ组(对照组,n=62).记录两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差异,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8 d后睡眠质量[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RCSQ)]、疼痛情况[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及生活质量[健康生活质素调查问卷(SF-12)-生理总得分(PCS)、心理总得分(MCS)]差异.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8 d后,两组RCSQ、PCS、M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 0.05),SF-MPQ评分则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CBZ联合高频电针治疗TN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其睡眠质量,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也有积极意义.
作者:殷艳花;周海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微课程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护理专业4年制本科二年级16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学生自主选课情况分为传统模式教学班80人及微课程教学班86人,采用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进行调查,结合护理学基础课程期末理论及操作考核的评估,对比不同教学模式下两个班级的期末成绩及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差异.结果 两教学班护生期末考试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6,P=0.075);微课程教学班的操作成绩为(89.22±4.32)分,传统教学班为(87.35±6.58)分,t=2.071,P=0.021;微课程教学班的自我学习效能总分为(61.01±2.99)分,传统教学班为(58.54±3.25)分,t=4.103,P=0.012.结论 微课程可显著提升学生的护理操作能力以及学习自我效能感,传统课堂教育与在线教育的融合有利于护理实践教学的发展.
作者:吴静;张锦玉;吴彩琴;周洁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后球囊放置术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后宫内放置节育器治疗并配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后球囊放置术治疗并配合全程围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26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愈15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与护理后,两组患者UFS-QOL量表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一般状况、社会活动、精神状态、控制力、自我感知、性生活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3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后球囊放置术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配合积极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十分必要,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莫雪梅;刘峰峰;吕晓萍;谭超群;张蔡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医院宣传工作,是医院与社会共建两个文明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医院宣传工作以其自身的工作特点和优势,通过借助各类媒体不同的传播作用,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医院自身所开展的新医疗技术和新服务项目,同时还有发生在医院内的那些具有正能量的新闻故事,为医院的发展创造出一个和谐的舆论环境.在新形势下,本院围绕构建和谐就诊环境这一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创新开展医院宣传工作,并归纳整理了一套较好医院宣传工作思路和做法.
作者:孙洁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脑卒中后患者认知障碍和功能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自2015年11月起2年内于本院确诊为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睡眠监测结果将其分为OSAS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分(MoCA)和改良Rankin评分比较.结果 OSAS组患者注意与集中、视空间与执行功能以及定向力各项MoCA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S组患者不同时间的改良Rankin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S与脑卒中后患者的认知障碍及功能状态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可以将其作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林小雨;邓永嘉;冼伟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联合运用多种检查方法:体格检查、彩超、X线钼靶摄片、核磁共振和血清分子标记物等,在提高乳腺肿块与病变的体检效果的作用.方法 收录在本院进行体检的成年女性,收集病史、既往史,开展规范的乳腺体格检查,结合彩色超声多普勒等方法检查双侧乳腺及引流区域的淋巴结.如果发现结节或病变,加用乳腺X线钼靶摄影(MG)、核磁共振(MRI)等方法进行检查.分析每个乳腺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包括病灶的形态、大小、数目、边缘,MR内部强化、早期强化率、对比剂注入后强化峰值及表观弥散系数等.采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作出分类及诊断.部分病例结合血清分子标记物如糖类抗原153(CA153)、细胞质胸苷激酶(TK1)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0 000例女性参检人员进行分析,其中8 113例进行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有5 324例发现乳腺结节影像(囊性、实性、囊实性,BIRAD分类2-4b类);其中2类者3 278例;3类者1 833例,需要进一步钼靶检查;4类及以上213例,需要进一步钼靶联合MRI、并进行血清CA153和TK1检查.发现疑似乳癌患者8例,转乳腺外科活检和(或)手术治疗.结论 根据病情逐步联合使用多种检查方法,体格检查、彩超、X线钼靶摄影、磁共振影像和血清分子标记物等,可提高乳腺体检工作的乳腺肿块或乳腺病变的检出效果.
作者:李小娟;刘相辰;刘建国;张苑;范晓宁;李桂娥;彭柳艺;何一水;庄琼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I2)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86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93例患者给予基础治疗+依达拉奉治疗为必存组,另93例患者在必存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为恩必普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脑梗死面积的变化和对血清TXA2、PGI2的影响.结果 两组治疗后脑梗死面积显著缩小,NIHSS评分明显下降,ADL评分显著升高,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且恩必普组改善效果优于必存组(均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XB2显著降低,6-Keto-PGF1 α水平明显升高,均优于治疗前(均P< 0.05),且恩必普组改善幅度高于必存组(均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ACI患者可有效纠正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修复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减少脑梗死面积,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申宝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12345优护模式”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中对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至6月本院收治行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的外科手术患者215例作为对照组,再将2017年7至12月本院收治行“12345优护模式”围术期护理干预的外科手术患者218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3.61±23.17) min、(151.09±41.36)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15±0.96)d、(4.51±1.38)d、(4.42±0.95)d、(16.12±3.52)h、(7.72±2.05)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51%,低于对照组(4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宣教、环境舒适、流程便捷、心理护理、总体服务评分分别为(95.62±3.44)分、(92.38±6.22)分、(93.27±6.01)分、(95.22±4.27)分、(94.65±4.1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12345优护模式”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可有效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周媛婷;胡雪萍;单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健康教育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本社区医院进行治疗的3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顺序分为甲组、乙组,每组175例.全部患者均予常规护理治疗,而甲组在常规护理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健康教育干预,评价甲乙两组治疗依从性.结果 甲组饮食、用药、睡眠、运动、情志、足浴等依从性均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健康教育干预明显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胡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20 mg/d)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剂量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6个月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并随访、复查两组血脂水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缓解率、HDL-C水平较对照组高,TG、TC水平及冠脉狭窄积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可提高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临床疗效,降低血压水平,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且安全性高.
作者:孔晓雯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下自制球体-纽扣固定装置在Vecchietti阴道成形术中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效果.方法 在单孔腹腔镜的指引下运用简易提拉装置于阴道成形术.结果 本手术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及副作用,术后住院7~8 d,出院后自行使用健慰器扩张阴道,术后3月性生活满意.结论 单孔腹腔镜下球体-纽扣固定装置使Vecchietti阴道成形术更加微创、简单、经济、有效、方便,这一术式值得推广.
作者:刘琴;汪昌玉;李玉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QCC活动在消毒供应手术器械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消毒供应中心15名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阶段进行常规消毒供应手术器械规范管理,为QCC活动实施前,2016年8月本院开始实施QCC活动,并组成QCC活动小组,另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阶段消毒供应中心实施QCC活动,为QCC活动实施后,于实施前后随机抽取1 000件手术器械包和本院2 000例手术患者(QCC活动前后各1 000例)进行调查,分析QCC活动实施前后手术器械包缺陷情况、清洗、消毒及灭菌合格情况以及手术患者院内感染情况.结果 QCC活动实施前后手术器械包总缺陷率分别为3.30%和0.80% (P<0.05),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分别为99.30%和100.00% (P<0.05),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分别为(99.60%和100.00%,P<0.05);实施前后两阶段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率分别为2.70%和0.80%(P<0.05);实施前后相关手术科室医护人员对手术器械清洁质量满意度分别为91.67%和100.00% (P<0.05).结论 QCC活动应用于消毒供应手术器械规范管理中,可显著降低手术器械包缺陷情况,提高手术器械洗消质量,降低院内感染风险,提高医疗安全性及医护人员对手术器材清洁质量满意度.
作者:陈萍;华叶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小针刀微创治疗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70例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小刀微创治疗,n=35)与对照组(局部封闭治疗,n=35),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24、48 h,两组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组间、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血肿、水肿、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29%和68.57% (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2.86%和11.43% (P>0.05).结论 在手术技术成熟、严格筛选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小针刀微创治疗可有效缓解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疼痛,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安全性高.
作者:华德军;神兴勤;王峰波;高学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术后镇痛中采用纳布啡与舒芬太尼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患者74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予舒芬太尼,观察组予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两组疼痛程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3h、9h、24h的VAS评分分别为(1.78±0.39)分、(2.24±0.45)分、(2.99±0.45)分与对照组的(1.84±0.41)分、(2.31±0.54)分、(3.07±0.51)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1%低于对照组的2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术后镇痛中采用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强镇痛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周晓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寻找疤痕疙瘩注射药物的佳方法.方法 选择门诊疤痕疙瘩药物注射患者80例,按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用5ml注射器注射药物,观察组用1 ml注射器注射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等量药物注入所需要的时间、单次注药量、护士注射的难易程度、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等量药物注入所需要的时间、单次注入药物的总量、护士注射的难易程度、患者治疗效果等指标T/X2分别为-44.410、21.710、-20.620、5.384.结论 使用1 ml注射器吸取药物注射疤痕疙瘩的注射时间、单次注药量、注射的难易程度、患者治疗效果等方面优于5 ml注射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咏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并分析鹿瓜多肽注射液在腰椎疾病临床治疗中的用药情况及特征.方法 针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院内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进行治疗的237例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用药患者的一般资料、鹿瓜多肽注射液的用药情况以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 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的患者男115例,女122例;41~60岁121例、骨科136例、腰间盘突出症194例,且合并骨折10例的患者人数相对较高;从药物的用药剂量和用药疗程来看,用药剂量为4~6ml和用药疗程为7~ 10d的患者人数多,分别为113例(47.68%)和201例(84.81%);从联合用药情况来看,与鹿瓜多肽注射液联合使用多的中成药为独一味胶囊67例(28.27%),西药为甲钴胺106例(44.73%).结论 鹿瓜多肽注射液在临床中主要应用于腰椎疾病的中老年患者当中,临床中多于独一味胶囊、甲钴胺等药物联合使用,用药剂量主要以小剂量为主,且用药疗程相对较长.
作者:黄冰雯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在黄疸新生儿护理中应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6例黄疸新生儿纳入本次研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早期综合护理组(n=33)和常规护理组(n=33),早期综合护理组黄疸新生儿接受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组黄疸新生儿只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比较观察66例黄疸新生儿的首次排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早期综合护理组黄疸新生儿的首次排胎便时间[(2.14±0.22)h]、胎便转黄时间[(33.42±0.65)h]显著优短常规护理组新生儿[分别为(5.44±0.57)h、(57.50±2.35)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结论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黄疸新生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黄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改善,缩短了患儿首次排胎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
作者:裴红艳;麻开旺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经电子支气管镜注入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36例,观察组电子支气管镜注入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常规组传统治疗,评价两组疗效及炎症因子水平和住院、感染控制用时.结果 入院时,两组WBC(白细胞计数)、CRP(C反应蛋白)、PCT(血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5,P=0.972;t=0.513,P=0.609;t=0.446,P=0.657).治疗后,观察组WBC、CRP、PCT水平优于常规组(t=4.296、13.873、2.759,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部感染控制用时平均为(8.59±2.10)d,短于常规组的(11.40±1.40)d(t=6.680,P=0.000);观察组住院用时平均为(12.40±2.10)d,短于常规组的05.28±2.02)d(t=5.930,P=0.000).结论 盐酸氨溴索药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疗效乐观,患者感染控制及住院用时均缩短,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作者:刘磊;孟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道德困扰和执业独立性水平对离职意向的影响,为降低基层急诊科护士离职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9家非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抽样调查对象包括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具有执业证的急诊科护士243名,其中公立医院212名,民营医院31名.道德困扰量表采用Hamnc开发的MDS量表,执业独立性水平采用Bahadon等开发修正的DPBS量表.结果 非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道德困扰来源于工作中与患者沟通不足以及与不称职的同事共事.年龄、职称、每周工作时间、MDS评分、DPBS评分是急诊科护士离职的预测因素.结论 道德困扰会影响到被调查者的离职意愿,护理管理者应该根据护士的道德困扰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轻精神上的痛苦,从而稳定急诊科护理队伍.
作者:罗清华;赖鹏;陈妤;岳利群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