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陈晓;韩利蓉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和比较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50例健康人群血浆FIB和D-D水平.结果 脑梗塞组患者血浆FIB和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临床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间血浆FIB和D-D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大面积梗死组>中等面积梗死组>腔隙性梗死组(P<0.01).结论 联合检测FIB水平和D-D在预测脑梗死面积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对策分析

    随着当前我国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临床医学中的检验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在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通过应用检验技术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得到进一步的确诊,为患者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提升检验技术质量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对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对策进行分析,旨在提升当前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整体质量.

    作者:李文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7年5月-9月来我院就诊的95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治疗、后检测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53例患者为发热患者和咽喉炎患者,治疗后均获得满意疗效.治疗前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27.62±5.53)mg/L,治疗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7.69±1.14)mg/L,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786,P<0.05).结论 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在机体发生感染时明显上升,可用于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和评估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红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常规性的血液检查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验手段在细菌感染性的儿童疾病中诊断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的100例细菌感染性的儿童疾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细菌感染性的儿童疾病患者进行常规性全血的检查,而研究组细菌感染性的儿童疾病患者进行常规性全血检查联合全血CRP的检查,比较两组细菌感染性的儿童疾病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对照组中一共检查出32例细菌感染性的儿童疾病患者,其准确率为64%,而研究组中一共检查出48例细菌感染性的儿童疾病患者,其准确率为9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性的血液检查联合全血CRP检查的诊断手段,能够提高细菌感染性的儿童疾病患者的准确率.

    作者:唐永华;胡新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9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血清前白蛋白、白细胞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39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降钙素原、前白蛋白水平、白细胞及血气分析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和前白蛋白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雪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64例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评价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受检验的64份免疫血样作为本次临床调查研究资料,其中32例血样为质量控制前接收,为对照组.32例血样为质量控制后接收,为观察组.通过对比两组免疫血样检查结果,对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做出评价.结果 观察两组免疫血样各项指标变差异指数,观察组的C-肽、血清胰岛素、甲胎蛋白、CA724、CA199、CA125、癌胚抗原等相关检验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我院采用的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方式可以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张立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评价

    目的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阿托伐他汀,探究其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48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6年1月-2017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4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应用基础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基础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TC(血清总胆固醇)、LDL(血清低密度脂蛋白)、TG(血清三酰甘油)、颈动脉IMT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阿托伐他汀可稳定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确切.

    作者:秘嘉伟;韩会来;尹红;段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作用分析

    目的 对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应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患儿共74例进行诊断实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血常规检验诊断,观察组采用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诊断,比较两组检验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及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总检出率,评估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检验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疾病总检出率(94.59%)显著较对照组(62.1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了提高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总检出率,保证诊断准确性,建议临床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应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诊断.

    作者:肖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CRP和外周血白细胞联检在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分析CRP和外周血白细胞联检在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109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资料,分A组(68例)和B组(41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患儿30例为C组,A组为细菌感染性患儿,B组是非细菌性感染,即病毒性或是其他类型感染患儿,对三组患儿皆实施CRP及外周血的白细胞联检,分析三组检查结果.结果 A组WBC为(15.20±3.01)×109/L,比B组(9.10±2.87)×109/L及C组(7.11±1.56)×109/L均高(P<0.05);CRP在细菌性感染中敏感性诊断为91.18%(62/68),比WBC的60.29%(41/68)及NEU的70.59%(48/68)高(P<0.05).结论 CRP、外周血白细胞在上呼吸道感染中实施联检诊断价值高.

    作者:姜桂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患者共254例,将其按照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进行随机分组,用颈动脉超声进行检测,其中斑块组186例,对照组68例,同时检测254例患者空腹的SdLDL-C、Hcy水平,并比较斑块组与正常组SdLDL-C、Hcy水平的差异性.结果 斑块组SdLDL-C(P=0.001)、Hcy(P=0.00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颈动脉斑块影响因素分析显示,SdLDL-C(P=0.001)、Hcy(P=0.001),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水平SdLDL-C和Hcy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建议临床将这两大因素作为干预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内容.

    作者:陈社安;张文斌;马婉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两种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两种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集的尿液潜血检验的48例尿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设定为A组、B组,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检测情况.结果 A组、B组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阳性检测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以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为尿液潜血检验标准,得出尿液分析仪检验假阳性率为10.00%,假阴性率为14.29%.结论 在尿液潜血检验中施以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均可以获取一定的检验效果,各有优点,建议两者联合使用,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罗怀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清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联合检测对贫血早期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联合检测对贫血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叶酸[(7.21±3.23)nmol/L]、维生素B12[(261.38±124.35)pmol/L]和铁蛋白[(65.62±22.83)ng/m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血清叶酸[(18.75±4.52)nmol/L]、维生素B12[(424.54±136.87)pmol/L]和铁蛋白[(152.34±44.58)ng/mL]水平(P<0.05).观察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铁蛋白水平三者联合检测贫血的检出率为86.67%,与血清叶酸(60.83%)、维生素B12(50.00%)和铁蛋白(75.83%)水平单独检测贫血检出率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 血清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贫血早期诊断的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针刺配合自拟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自拟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017年本科室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治疗组选用针刺外治、自拟方内服;对照组选用秋水仙碱、苯溴马隆片口服.结果 治疗组治愈32例,好转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治愈24例,好转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1.48%.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的变化及疗效有无差别.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疗效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尿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外治配合自拟方内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在临床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远东;樊奥;蒋晴;唐流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新生儿黄疸病因鉴别诊断中应用血型血清学检测的作用

    目的 探析新生儿黄疸病因鉴别诊断中应用血型血清学检测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输血科2014年4月-2017年4月所收治的70例黄疸患儿,经血型血清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黄疸患儿阳性检出率为25.71%,共检出18例血型血清学阳性患儿,包括游离抗体试验单项阳性患儿、抗体释放试验单项阳性患儿、游离抗体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两项阳性患儿、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三项阳性患儿各3例、4例、9例、2例.结论 血型血清学检测可对新生儿黄疸病因进行鉴别诊断,检出率较高.

    作者:葛一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循证心理护理策略改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认知功能、心境状态和生命质量的机制

    目的 探讨循证心理护理策略改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认知功能、心境状态和生命质量的机制.方法 本研究以60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循证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认知功能、心境状态和生命质量.结果 干预前后,对照组患者MMSE、SCL-90量表、SF-36量表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MSE、SCL-90量表、SF-36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心理护理有效改善了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心境状态与认知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顺秀;金璐;彭翠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

    目的 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科室接收的160例行血常规检验的健康体检人群进行研究,将其分为静脉组(80例,予以静脉采血)、末梢组(80例,予以末梢采血),分析检验指标结果.结果 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以及红细胞计数等指标,静脉组检验指标结果高于末梢组检验结果(P<0.05),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以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静脉组检验结果与末梢组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采血的检验结果准确性更高,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赵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浅谈基层医院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在临床诊疗中,检验发挥着重要作用,长久以来,基层医院检验科只对实验室内部的检验工作加以重视,却忽略了与临床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也很少参与到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导致检验与临床治疗中无法有效融合,共同发展,由于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之间存在的不协调关系也使得检验科的发展受到制约,因此,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基层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作者:马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骨折创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骨折创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方法 以2017年4月-2017年10月为时间区间,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916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查每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浆D-二聚体在不同骨折创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胫腓骨骨折、足骨骨折、多发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部位骨折,且胫腓骨骨折、足骨骨折、多发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阳性率分别为83.63%(143/916)、82.28%(65/916)、59.45%(129/916),明显高于其他部位骨折(P<0.05).急性骨折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组,且D-二聚体阳性率为66.32%(380/573)明显高于非急性骨折组的17.78%(61/343)(P<0.05).结论 不同部位、急性和非急性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当中可以根据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的骨折状况做出诊断.

    作者:欧志红;王滋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早期干预对单调性全身运动新生儿的不安运动阶段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单调性全身运动新生儿的运动功能的影响.以在临床上指导全身运动为单调性全身运动(PR)的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改善运动功能.方法 ①以2016年12月-2017年4月入住新生儿重症医学科,并请我科会诊进行神经系统的评估及GMS评估为单调性全身运动的新生儿20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家长意愿,分为早期治疗组(n=102),对照组(n=103).②早期干预:治疗组在婴儿入住新生儿重症医学科并进行GMS评估为单调性全身运动的新生儿给予早期干预,进行直接干预并且同时指导家长干预的方法.③比较各组新生儿不安运动阶段的不同.结果 治疗组正常不安运动的发生率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干预可以提高单调性全身运动的新生儿正常不安运动的发生率.

    作者:崔静;毕锋莉;赵瑶凡;邸卫华;王德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488份纤支镜灌洗液结核菌培养结果及耐药分析

    目的 探讨纤支镜灌洗液结核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对本院在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488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分枝杆菌快速培养法对罗氏培养基进行培养,并进行相应的药敏实验.结果 在所有488例患者中,灌洗液结核菌为阳性的共有114例,占23.36%;其中包含了4例非结合分枝杆菌;5例牛型结核分枝杆菌;105例结核分枝杆菌;而这105例结核分枝杆菌对于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利福平、氨基水杨酸以及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分别为15.24%、6.67%、1.90%、12.38%、2.86%、5.71%、0.95%.结论 对纤支镜灌洗液结核菌的培养对于结核病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意义,而其耐药性实验结果则是临床治疗中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韦旭;可国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放疗科收治118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干预组骨髓抑制13例,放射性皮炎27例,鼻腔出血2例,对照组骨髓抑制25例,放射性皮炎40例,鼻腔出血10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预组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鼻咽癌患者骨髓抑制、放射性皮炎、鼻腔出血等毒副反应.

    作者:高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