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配合自拟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程远东;樊奥;蒋晴;唐流刚

关键词:针刺, 自拟痛风散, 秋水仙碱, 苯溴马隆片, 痛风性关节炎
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自拟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017年本科室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治疗组选用针刺外治、自拟方内服;对照组选用秋水仙碱、苯溴马隆片口服.结果 治疗组治愈32例,好转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治愈24例,好转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1.48%.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的变化及疗效有无差别.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疗效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尿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外治配合自拟方内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在临床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塞托溴铵在哮喘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塞托溴铵在哮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海选资料查证法筛选我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药物选用策略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治疗治疗,观察组60例联合塞托溴铵,观察和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临床疗效70.00%(42/60)明显低于观察组临床疗效[93.33%(56/60)];观察组潮气量(VT)、补吸气量(IRV)、深吸气量(IC)、肺活量(VC)、肺总量(TLC)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塞托溴铵在哮喘治疗中的疗效确切,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治疗对哮喘患儿临床症状、肺功能恢复和降低复发率,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覃春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小板参数联合凝血检测在肝硬化患者诊疗及预后判断的研究

    目的 对肝硬化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进行联合检测,为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和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测70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并与70例健康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的PT、TT以及APTT明显和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IB方面,肝硬化组下降的幅度又明显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和血小板参数的检测结果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判断预后和降低出血风险及病死率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马红萍;牛莉莉;王昌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诊断中患者实施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验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诊断中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7年6月本院接诊的乙型肝炎病患50例为实验组,并将本院同期接收的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均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综合分析两组的检验结果,同时作出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IgG、IgM与IgA水平依次是(16.7±5.4)g/L、(3.9±0.8)g/L、(3.5±0.6)g/L,明显比对照组的(9.6±2.3)g/L、(2.0±0.6)g/L、(1.8±0.4)g/L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乙型肝炎组的IgG、IgM与IgA水平和慢性乙型肝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乙型肝炎病患施以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有助于评估其肝损害的程度,并能为患者疾病预后的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钱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肺癌患者CEA、CYFRA21-1、ProGRP、CA125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分析联合检测CEA、CYFRA21-1、ProGRP、CA125对于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本院肺癌患者50例视作观察组,另外选取5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1组,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2组,均进行CEA、CYFRA21-1、ProGRP、CA125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CEA、CYFRA21-1、CA125指标结果明显高于另外2组,ProGRP指标结果与对照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鳞癌患者CA125、CYFRA2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CEA、CYFRA21-1、ProGRP、CA125能够提升肺癌临床诊断阳性率,保证临床诊断准确性.

    作者:张翠红;陈丽;王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多拉司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和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多拉司琼对腔镜胆道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和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0月因胆囊结石在本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麻醉时间>2 h)的患者121例,实验组(n=56)术后常规给予多拉司琼12.5 mg静脉滴注,对照组(n=65)常规不使用止吐药,根据呕吐程度进行分级统计例数.结果 实验组发生恶心呕吐情况为轻微症状者8例,明显症状者3例,频繁恶心呕吐症状者2例,无恶心呕吐症状43例.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情况为轻微16例,明显8例,频繁1例,无症状40例.结论 使用多拉司琼对手术时间较长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进行预防效果显著.

    作者:王静;吴开花;李立波;孟凡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轮状病毒性肠炎对婴幼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影响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对婴幼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轮状病毒性肠炎婴幼儿11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就诊的非轮状病毒性肠炎婴幼儿11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入院心肌酶谱,以及两组心肌酶异常者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变化.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血清AST、LDH、CK和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酶异常者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更易导致婴幼儿心肌损伤,在治疗时应注意心肌酶的检测.

    作者:程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骨折创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骨折创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方法 以2017年4月-2017年10月为时间区间,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916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查每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浆D-二聚体在不同骨折创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胫腓骨骨折、足骨骨折、多发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部位骨折,且胫腓骨骨折、足骨骨折、多发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阳性率分别为83.63%(143/916)、82.28%(65/916)、59.45%(129/916),明显高于其他部位骨折(P<0.05).急性骨折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组,且D-二聚体阳性率为66.32%(380/573)明显高于非急性骨折组的17.78%(61/343)(P<0.05).结论 不同部位、急性和非急性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当中可以根据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的骨折状况做出诊断.

    作者:欧志红;王滋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012年-2014年济南市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情况简析

    目的 统计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导致的血液报废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探寻相应措施来减少因ALT不合格所导致的血液报废.方法 收集2012年-2014年无偿献血者标本的结果,分析ALT不合格情况.结果 因ALT不合格所导致的报废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比例逐年增高,高温月份ALT不合格率高于其他月份,男性献血者不合格率高于女性献血者,31岁-45岁组不合格率较高.结论 降低ALT不合格率能有效减少血液报废.

    作者:姜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拓展高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形式效果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拓展高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形式的具体效果,构建无结核病的校园环境.方法 选取某学校2015年6月-2016年9月的1,260名高校学生,根据不同的结核病健康教育形式将其分为四组(课堂教育组、媒介传播组、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组和面对面访谈组),每组均为315名.统计分析四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结核病基础知识知晓率.结果 干预前,课堂教育组、媒介传播组、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组和面对面访谈组学生的结核病基础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课堂教育组、媒介传播组、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组和面对面访谈组学生的结核病基础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媒介传播组学生的结核病基础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课堂教育组、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组和面对面访谈组(P<0.05).结论 在高校学生中开展防结核病基础知识能够显著受到学生欢迎,尤其是采取媒介传播宣传教育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结核病基础知识知晓率.

    作者:沈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肾功能损害检测的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ys-C)检测对于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 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本院接受的52例肾功能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采取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UV-GLDH法以及Jaffe法检测患者血清中Cys-C、血肌酐(Scr)及尿素(Urea)水平.结果 观察组肾功能正常期及肾功能储备下降期患者仅Cys-C同对照组差异显著,而肾功能不全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患者在Cys-C、Scr、Urea三项均比对照组显著.结论 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中,应用血清胱抑素C检测肾功能损伤要比血肌酐与尿素检测肾功能损伤的价值更加突出,通过血清胱抑素C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具体变化,以此确定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为患者早期疾病治疗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范博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与措施

    在医学检验中,生物安全防护变得越来也重要,因为生物方面涉及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但是现在医学检验的学生生物知识浅薄,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本文通过医学检验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现状做了全面的分析,并阐述了一系列应对的措施,目的是解决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问题,提高实验室的安全保障,提升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也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能力.

    作者:许晓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在布鲁氏菌等血培养阳性患者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析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WBC)检测在布鲁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187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感染菌属不同,将其分为布鲁氏菌组(n=36)、葡萄球菌组(n=48)、肠杆菌组(n=62)、链球菌组(n=41)、正常对照组(n=40).对四组患者的PCT、hs-CRP和WBC指标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四组患者的PCT、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与其他三组相比,布鲁氏菌组患者两项指标的升高幅度相对较低(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与其他三组相比呈中等程度升高(P<0.05).结论 在布鲁菌病诊断中,可根据PCT、hs-CRP和WBC中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百分比的检测结果进行早期辅助检测和诊断,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作者:汪露;张峰波;贾斌;朱玥洁;李智伟;甫拉提?热西提;庞盼;丁剑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在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诊断为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120例患儿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测量,为观察组,对同期健康体检的120例患儿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结论 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较高.

    作者:龚萍;龚莲;黄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急救护理校内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与探讨急救护理校内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效果.方法 选择本校14级护理大专11班54名学生作为A组,12班55名学生作为B组.给予A组任务驱动型教学训练加同伴合作综合训练,给予B组传统教学训练.对比其健康教育水平、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分数.结果 A组的健康教育水平评分、操作技能评分、理论知识评分、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 急救护理校内实践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训练加同伴合作综合训练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利于教学效果提升.

    作者:孙芸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浆BNP、CRP和HCY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探讨血浆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浆BNP、CRP和HCY,对检测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在血浆BNP、CRP和HCY水平方面,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检测血浆BNP、CRP和HCY水平,能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黄俊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农村老年人致盲性眼病知晓率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分析当前农村老年人对主要致盲性眼病知晓情况.方法 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051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是了解调查对象对高血压、糖尿病和白内障致盲知晓率情况.结果 农村老年人调查对象对高血压、糖尿病和白内障致盲知晓率在性别、年龄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农村老年人调查对象对高血压、糖尿病和白内障致盲知晓率分别为31.97%、37.01%和86.96%,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今后农村老年人低视力和盲的防治工作中,要将防治工作重点由白内障转向高血压、糖尿病上.

    作者:章立新;宋伟;余永飞;裴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究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于我院进行体检的32例健康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对其进行抽血实验,将其溶血标本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并将非溶血标本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分析两组血标本17项常规生化检测值.结果 对照组血标本的血糖较观察组低,其余值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血标本生化检验值,二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患者所提供的血液样本发生溶血反应后,其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较大,基于此,为了提升临床生化检验准确度,则需要注意患者血标本是否发生溶血反应.

    作者:王延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患者共254例,将其按照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进行随机分组,用颈动脉超声进行检测,其中斑块组186例,对照组68例,同时检测254例患者空腹的SdLDL-C、Hcy水平,并比较斑块组与正常组SdLDL-C、Hcy水平的差异性.结果 斑块组SdLDL-C(P=0.001)、Hcy(P=0.00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颈动脉斑块影响因素分析显示,SdLDL-C(P=0.001)、Hcy(P=0.001),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水平SdLDL-C和Hcy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建议临床将这两大因素作为干预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内容.

    作者:陈社安;张文斌;马婉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评价

    目的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阿托伐他汀,探究其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48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6年1月-2017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4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应用基础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基础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TC(血清总胆固醇)、LDL(血清低密度脂蛋白)、TG(血清三酰甘油)、颈动脉IMT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阿托伐他汀可稳定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确切.

    作者:秘嘉伟;韩会来;尹红;段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分析其疗效.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基础上再加强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血压情况.结果 干预组血压水平下降明显,临床疗效效果显著.结论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康复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卢文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