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慧
目的 探讨糖化血清白蛋白(GA)在糖尿病(DM)患者临床检测期间发挥的作用,验证其可行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诊的25例DM患者(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参与体检的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空腹血糖、动态血糖均值以及糖尿定量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值、糖化血清蛋白值、空腹血糖值、动态血糖均值以及糖尿定量均显著低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结果对DM患者诊治方案的编制起到导向作用,在DM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具有普及与应用价值.
作者:孙建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统计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导致的血液报废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探寻相应措施来减少因ALT不合格所导致的血液报废.方法 收集2012年-2014年无偿献血者标本的结果,分析ALT不合格情况.结果 因ALT不合格所导致的报废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比例逐年增高,高温月份ALT不合格率高于其他月份,男性献血者不合格率高于女性献血者,31岁-45岁组不合格率较高.结论 降低ALT不合格率能有效减少血液报废.
作者:姜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患者共254例,将其按照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进行随机分组,用颈动脉超声进行检测,其中斑块组186例,对照组68例,同时检测254例患者空腹的SdLDL-C、Hcy水平,并比较斑块组与正常组SdLDL-C、Hcy水平的差异性.结果 斑块组SdLDL-C(P=0.001)、Hcy(P=0.00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颈动脉斑块影响因素分析显示,SdLDL-C(P=0.001)、Hcy(P=0.001),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水平SdLDL-C和Hcy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建议临床将这两大因素作为干预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内容.
作者:陈社安;张文斌;马婉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人体组织主要靠血糖供应能量,因中枢神经系统不能合成葡萄糖,且贮存的糖原极少,因此,低血糖可引起明显脑功能紊乱.若长期、严重的低血糖未及时纠正,会导致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死亡.
作者:高利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原发肿瘤或其转移病灶经被动脱落(shedding)、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等方式逸入外周循环所形成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和循环肿瘤微栓子(circulating tumour microemboli,CTM)与肿瘤的发生、早期转移、病情进展及预后休戚相关.业已证实,对CTCs进行临床检测,掌握各类肿瘤实时动态,有助于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其疗效、预后的评估,是罹患肿瘤患者实施个体化诊疗、精准医疗的试金石.本文就该技术概况、研究进展、利弊权衡和前景展望做粗浅综述.
作者:余坤;周永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3月17日-2017年3月17日我中心收治的20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重症组、一般组,各100例,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50例),对比3组观察对象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0.05).结论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能够直接反映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祁冬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7年5月-9月来我院就诊的95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治疗、后检测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53例患者为发热患者和咽喉炎患者,治疗后均获得满意疗效.治疗前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27.62±5.53)mg/L,治疗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7.69±1.14)mg/L,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786,P<0.05).结论 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在机体发生感染时明显上升,可用于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和评估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红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妇科疾病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基础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前150例为对照组,后15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阴道分泌物干扰排除检测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尿检方案,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红细胞检出率为14.0%,上皮细胞检出率为6.0%,白细胞检出率为1.3%,蛋白质检出率为8.0%;对照组的红细胞检出率为26.0%,上皮细胞检出率为20.7%,白细胞检出率为12.7%,蛋白质检出率为22.7%;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的尿常规临床检查中阴道分泌物会对检查结果形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为提高尿液检测的准确率应当尽可能消除阴道分泌物的干扰.
作者:韩金;李平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检测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377例患者,按照患者手术后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有深静脉血栓形成(32例),乙组患者无深静脉血栓形成(3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水平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术前,甲乙两组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水平及术后第7天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14天两组纤维蛋白原浓度以及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两组D-二聚体浓度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浓度水平的检测对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钟巧妮;黄变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针对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前路内固定在边远基层医院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2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54例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后路内固定的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前路内固定的方式,并针对边远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临床讨论,提高可行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的椎体平均刚度、强度上优于对照组,且病情改善情况更佳,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患者,采用前路内固定的方式更加有效,是基层医院治疗的有效方案.
作者:王治兵;徐秋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检验免疫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收治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94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幼儿9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幼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的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儿IgA、IgM、IgG等免疫蛋白和C3、C4补体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检测其体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
作者:闵志梅;贺秀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在临床诊疗中,检验发挥着重要作用,长久以来,基层医院检验科只对实验室内部的检验工作加以重视,却忽略了与临床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也很少参与到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导致检验与临床治疗中无法有效融合,共同发展,由于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之间存在的不协调关系也使得检验科的发展受到制约,因此,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基层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作者:马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析新生儿黄疸病因鉴别诊断中应用血型血清学检测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输血科2014年4月-2017年4月所收治的70例黄疸患儿,经血型血清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黄疸患儿阳性检出率为25.71%,共检出18例血型血清学阳性患儿,包括游离抗体试验单项阳性患儿、抗体释放试验单项阳性患儿、游离抗体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两项阳性患儿、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三项阳性患儿各3例、4例、9例、2例.结论 血型血清学检测可对新生儿黄疸病因进行鉴别诊断,检出率较高.
作者:葛一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白蛋白19片段(CYFRA21-1)、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甲状腺肿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7年7月我院本科室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87例,患者均经过手术组织病理检查终得到确诊.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甲状腺滤泡状癌组(n=32)和甲状腺良性病变组(n=5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组CYFRA21-1和TSGF水平,分析CYFRA21-1和TSGF在甲状腺肿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结果 甲状腺滤泡状癌组CYFRA21-1、TSGF水平均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P<0.05).甲状腺滤泡状癌组CYFRA21-1诊断符合率为84.38%(27/32)、TSGF诊断符合率为81.25%(26/32)、二者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6.86%(31/32);甲状腺良性病变组CYFRA21-1诊断符合率为87.27%(48/55)、TSGF诊断符合率为83.54%(46/55)、二者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6.36%(53/55).结论 将CYFRA21-1联合TSGF用于甲状腺肿瘤患者中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作者:孙燕翔;黄建平;杨乐;刘兆龙;杨华;刘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温肾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基本方为温肾方,对照组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通过检测性激素(T、FSH、LH、E2、PRL、P)水平及超声监测排卵以观察患者排卵障碍改善情况.结果 ①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②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睾酮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睾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后与停药3个月后比较,对照组睾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睾酮水平比较,停药3个月后,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对照组每月月经来潮为激素撤退性出血,中药组在改善排卵功能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P<0.05).④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肾方可明显改善PCOS患者的排卵障碍,恢复正常月经周期,且疗效稳定,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陈怡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分析检验标本前的质量控制,探究合理干预措施,提高标本采集质量.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间采集的检验标本627,3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313,699份标本.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手段,观察组给予临床对护理和检验人员专业培训后的检验标本分析前质控,并整理影响标本质量的相关因素,采取科学手段干预.结果 检出不合格标本6,119例,总不合格率为0.98%,其中观察组标本不合格率为0.64%,对照组标本不合格率为1.31%,观察组标本通过加强护理与检验科的沟通、指导后,各类标本的不合格率比对照组标本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巩固加强护理人员与检验科室的相互沟通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对于提高检验标本的质量、标本采集及分析结果准确性等相关环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作者:刘丹;张晶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和肽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诊的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45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受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抽取患者的静脉血检测和肽素和肌钙蛋白(cTnI),使用ROC曲线和AUC表示诊断性能,同时根据两种方法的阳性率计算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和肽素和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肽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900,标准误为0.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5%CI:0.833-0.967.当和肽素水平超过0.519时,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灵敏度为73.3%.特异性为50%.cTn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结论 和肽素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cTnI检查能够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冯雁明;杨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诊断为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120例患儿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测量,为观察组,对同期健康体检的120例患儿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结论 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较高.
作者:龚萍;龚莲;黄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科室接收的160例行血常规检验的健康体检人群进行研究,将其分为静脉组(80例,予以静脉采血)、末梢组(80例,予以末梢采血),分析检验指标结果.结果 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以及红细胞计数等指标,静脉组检验指标结果高于末梢组检验结果(P<0.05),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以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静脉组检验结果与末梢组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采血的检验结果准确性更高,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赵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尿微量白蛋白(U-mAlb)三联检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2例早期糖尿病肾损伤患者与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2例健康者志愿者为观察对象,依健康情况将其归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两组观察对象均实施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尿微量白蛋白三联检测,观察并比较两组对象的相应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数据表明,研究组HbA1c、Hcy、U-mAlb等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HbA1c、Hcy、U-mAlb等指标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相关指标数据对比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加之三联检测的诊断阳性率可见优于单项检测与相应二连检测.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尿微量白蛋白三联检测在应用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疾病诊断中可获得较良好的诊断效果,并显著提升诊断阳性率,可为血糖控制提供良好的指示信息,其在临床上具备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王玉蓉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