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萍;龚莲;黄林
目的 探讨在感染性疾病患者诊断过程中联合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与白细胞计数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接诊的8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将感染性疾病患者依照不同给药方式分成单一检测组(n=40)和联合检测组(n=40),对两组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别实施白细胞计数检测及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结果 单一检测组感染性疾病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与联合检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检测组优于单一检测组.结论 相较于单一实施白细胞计数检测,在感染性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联合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与白细胞计数检测的临床价值较为显著,具有更高的检出率.
作者:刘延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对婴幼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轮状病毒性肠炎婴幼儿11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就诊的非轮状病毒性肠炎婴幼儿11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入院心肌酶谱,以及两组心肌酶异常者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变化.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血清AST、LDH、CK和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酶异常者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更易导致婴幼儿心肌损伤,在治疗时应注意心肌酶的检测.
作者:程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检验免疫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收治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94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幼儿9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幼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的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儿IgA、IgM、IgG等免疫蛋白和C3、C4补体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检测其体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
作者:闵志梅;贺秀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将血浆BNP水平测定用于心功能不全(舒张型)患者中,探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本院诊治的30例心功能不全(舒张型)归于实验组研究样本,并抽取同时期的30例非心功能不全患者归于参照组研究样本,予以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测定,观察两组的血浆BNP水平统计值,以及心功能分级不同的心功能不全(舒张型)患者其血浆BNP水平改变状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统计值和参照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功能不全(舒张型)患者血浆BNP水平统计值随其心功能分级增加不断升高,且两两比较呈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心功能不全(舒张型)患者测定血浆BNP水平对其临床诊断具有价值.
作者:陈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酒泉市城乡居民脑卒中筛查高危人群血脂、血糖水平及其分布规律.方法 对酒泉市2013年-2014年筛查出的城乡居民中的脑卒中高危人群1,237例进行血脂、血糖水平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 城区男性和女性高危组血糖(GLU)、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男性和女性高危组GLU、TCH、TG、高密度脂蛋白(HDL-B)、LDL-C水平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男性和女性高危组GLU、TG、LDL-C水平高于农村高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女性高危组HDL-B水平比城区居民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年龄分组,同年龄段城乡间比较显示:城区居民高危组每一年龄段GLU、TG、LDL-C水平高于农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高危组各年龄段HDL-B水平均比相应城区居民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脑卒中筛查高危人群血糖、血脂水平异常值百分率为:GLU(25.04%)、TCH(41.2%)、TG(37.4%)、HDL-B(5.55%)、LDL-C(34.81%);农村脑卒中筛查高危人群血糖、血脂水平异常值百分率为:GLU(9.9%)、TCH(39.6%)、TG(32.01%)、HDL-B(4.13%)、LDL-C(33.33%).结论 血脂、血糖测定在脑卒中筛查中有重要意义;城区居民脑卒中筛查高危人群血糖、血脂水平和异常值百分率均比农村组高,对高危人群应进行早期干预,减少降低脑卒中发生.
作者:贺伟;高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IgA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的肉眼血尿(感染同步性血尿)、无症状尿检异常、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慢性肾衰竭等,其病理表现特征性较为明显,以肾小球系膜区IgA颗粒状或团块状沉积为主,该典型表现也是IgA肾病临床确诊的重要依据.IgA肾病的病理类型复杂多样,临床治疗也不够理想,仍需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治疗水平.为此,本文对IgA肾病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付正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CRP和外周血白细胞联检在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109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资料,分A组(68例)和B组(41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患儿30例为C组,A组为细菌感染性患儿,B组是非细菌性感染,即病毒性或是其他类型感染患儿,对三组患儿皆实施CRP及外周血的白细胞联检,分析三组检查结果.结果 A组WBC为(15.20±3.01)×109/L,比B组(9.10±2.87)×109/L及C组(7.11±1.56)×109/L均高(P<0.05);CRP在细菌性感染中敏感性诊断为91.18%(62/68),比WBC的60.29%(41/68)及NEU的70.59%(48/68)高(P<0.05).结论 CRP、外周血白细胞在上呼吸道感染中实施联检诊断价值高.
作者:姜桂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应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患儿共74例进行诊断实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血常规检验诊断,观察组采用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诊断,比较两组检验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及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总检出率,评估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检验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疾病总检出率(94.59%)显著较对照组(62.1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了提高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总检出率,保证诊断准确性,建议临床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应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诊断.
作者:肖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医院各科室的感染流行情况以及其耐药情况,为较好地预防和控制MRSA在医院内的感染流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分离出的188株MRSA菌株进行患者性别、科室分布、及耐药性的统计分析,并进行年度间的比较.结果 188株MRSA标本中男性占83.5%,女性占16.5%;科室分布数目以重症医学科病房、神经外科二病区、小儿科病房为主,同时重症医学科病房检出率也很高;MR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喹努普汀/达福普汀敏感,对其他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性,对于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有上升趋势;整体而言MRSA在医院3年检出率有升高趋势.结论 对医院感染工作进行更严格控制,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原则进行严格的执行,对重点科室、易感患者人群进行MRSA筛查和处理,结合患者感染MRSA的耐药特点以及患者自身的状态,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及治疗策略才能有效的控制和预防MRSA的医院感染.
作者:汪璐;曲远青;肖瑞;邹自英;万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诊断为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120例患儿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测量,为观察组,对同期健康体检的120例患儿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结论 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较高.
作者:龚萍;龚莲;黄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PD-1和PD-L1的表达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3例布鲁氏菌病患者(研究组)和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两组对象血液标本,检测PD-1、PD-L1表达水平.再根据病程的不同将研究组患者分为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对比两个亚组患者的PD-1、PD-L1表达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PD-1、PD-L1表达水平分别为(25.09±4.82)%、(48.52±6.69)%,高于对照组的(10.98±5.01)%、(20.17±3.50)%(P<0.05).急性期组的PD-1、PD-L1表达水平分别为(33.72±5.13)%、(54.43±6.80)%,高于慢性期组的(17.60±4.88)%、(42.39±6.38)%(P<0.05).结论 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可导致血清PD-1和PD-L1明显升高,且PD-1和PD-L1的表达水平会随着病程变化而变化.
作者:汪露;刘芳;李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行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价值.方法 选本院在2016年的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99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组,择同期72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对两组皆施以尿微量白蛋白及尿糖的联合检测,比对两组检验的结果.结果 尿糖的平均含量研究组是(3.67±0.42)mmol/L比对照组(1.14±0.50)mmol/L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糖检测阳性率研究组为80.81%(80/99)比对照组0(0/72)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行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价值高.
作者:郭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249例疑似菌血症的发热患者,分别进行血液细菌培养检测和外周血中PCT的检测,根据PCT结果与血培养的检测进行比较分析,观察PCT检测对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PCT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5%和65.4%,PCT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1.8%和97.2%.结论 临床可参照PCT检测结果,结合细菌学培养,早期诊断血流感染,及时治疗.
作者:吕守彦;张庆;刘广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和肽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诊的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45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受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抽取患者的静脉血检测和肽素和肌钙蛋白(cTnI),使用ROC曲线和AUC表示诊断性能,同时根据两种方法的阳性率计算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和肽素和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肽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900,标准误为0.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5%CI:0.833-0.967.当和肽素水平超过0.519时,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灵敏度为73.3%.特异性为50%.cTn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结论 和肽素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cTnI检查能够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冯雁明;杨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和血小板参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78例,对照人群85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RDW及血小板的相关参数.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组和对照组的RDW、PLT、PDW及MPV结果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RDW、PLT、PDW及MPV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8、0.402、0.710、0.647,当RDW诊断佳截点值12.45时,特异性为0.859,灵敏性为0.714,阴性预测值为0.768,阳性预测值为0.820.结论 RDW和血小板参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建国;陶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患者共254例,将其按照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进行随机分组,用颈动脉超声进行检测,其中斑块组186例,对照组68例,同时检测254例患者空腹的SdLDL-C、Hcy水平,并比较斑块组与正常组SdLDL-C、Hcy水平的差异性.结果 斑块组SdLDL-C(P=0.001)、Hcy(P=0.00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颈动脉斑块影响因素分析显示,SdLDL-C(P=0.001)、Hcy(P=0.001),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水平SdLDL-C和Hcy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建议临床将这两大因素作为干预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内容.
作者:陈社安;张文斌;马婉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两种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集的尿液潜血检验的48例尿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设定为A组、B组,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检测情况.结果 A组、B组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阳性检测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以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为尿液潜血检验标准,得出尿液分析仪检验假阳性率为10.00%,假阴性率为14.29%.结论 在尿液潜血检验中施以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均可以获取一定的检验效果,各有优点,建议两者联合使用,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罗怀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鼻咽分泌物EB病毒DNA(EBV-DNA)检验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3月3日-2017年9月3日在本院就诊的50例鼻咽癌患者(观察组)和50例慢性鼻咽炎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都接受鼻咽分泌物EB病毒DNA(EBV-DNA)检验,对比EBV-DNA阳性率和平均值.结果 观察组EBV-DNA阳性率(70.00%)、平均浓度[(4.95±1.16)×102 copies/mL]都高于对照组(8.00%、0×102 copies/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分泌物EB病毒DNA的定性、定量检测有利于鼻咽癌的诊断.
作者:何矣然;游义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肝硬化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进行联合检测,为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和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测70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并与70例健康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的PT、TT以及APTT明显和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IB方面,肝硬化组下降的幅度又明显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和血小板参数的检测结果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判断预后和降低出血风险及病死率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马红萍;牛莉莉;王昌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与分析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00例乙肝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全部临床资料,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将检测结果分为两组,即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300例)和观察组(化学发光法,300例),检测指标为HBcAb、HBeAb、HBeAg、HBsAb、HBsAg等.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结果 观察组对HBeAb、HBeAg、HBsAg的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45例检出低水平(0.06 IU/mL-3.00 IU/mL)HBsAg,而对照组检出33例,占比7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检测浓度0.03 IU/mL与对照组0.14 UmL相比显著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批次内、批次间检测的精密度(变异系数)分别为<3%、<5%与对照组3%-5%、5%-10%相比显著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化学发光法具有检出率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好、敏感度强、操作简单等优势,且检出低水平HBsAg的几率较高,因而可有效防止发生漏诊、误诊等情况,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吴红兵;陈小冬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