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培养与降钙素原联合检测的结果分析

吕守彦;张庆;刘广锋

关键词:降钙素原, 血流感染, 血培养, 早期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249例疑似菌血症的发热患者,分别进行血液细菌培养检测和外周血中PCT的检测,根据PCT结果与血培养的检测进行比较分析,观察PCT检测对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PCT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5%和65.4%,PCT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1.8%和97.2%.结论 临床可参照PCT检测结果,结合细菌学培养,早期诊断血流感染,及时治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无创气道咳痰机与叩背排痰用于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排痰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气道咳痰机与叩背排痰对肺结核患者排痰效果观察.方法 将8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无创气道咳痰机排痰,对照组采用常规叩背方法排痰.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痰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排痰治疗耐受程度、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与排痰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咳痰机用于老年肺结核患者较叩背排痰效果好,且患者耐受程度高.

    作者:罗晓莉;杨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金水宝联合奥美沙坦酯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应用金水宝、奥美沙坦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入我院就诊的10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患者50例.参照组接受奥美沙坦酯治疗,试验组接受金水宝、奥美沙坦酯联合治疗,对比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UTP、mAb/Cr、NAG对比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UTP、mAb/Cr、NAG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应用金水宝、奥美沙坦酯联合治疗,有助于降低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值得推广.

    作者:蔡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浅谈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质量管理

    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临床医学检验也在向着精细化、系统化的方向进军,这也为现代临床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受很多的因素所干扰,致使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大都偏低,同时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因此,加强对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质量管理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作者:李文波;李文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浆BNP水平检验对心功能不全(舒张型)的诊断价值

    目的 将血浆BNP水平测定用于心功能不全(舒张型)患者中,探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本院诊治的30例心功能不全(舒张型)归于实验组研究样本,并抽取同时期的30例非心功能不全患者归于参照组研究样本,予以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测定,观察两组的血浆BNP水平统计值,以及心功能分级不同的心功能不全(舒张型)患者其血浆BNP水平改变状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统计值和参照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功能不全(舒张型)患者血浆BNP水平统计值随其心功能分级增加不断升高,且两两比较呈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心功能不全(舒张型)患者测定血浆BNP水平对其临床诊断具有价值.

    作者:陈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检验及检验常见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种类变化,了解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支持.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34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取尿样进行细菌培养后开展药敏试验.结果 泌尿系统感染菌种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8.81%)、克雷伯杆菌(19.4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70%)三种,其大耐药性分别为氨苄西林(90.38%)、氨苄西林(96.15%)、复方新诺明(84.62%).结论 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杆菌这两种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比例也有所增多.且各类致病菌均会对抗生素产生一定耐药性,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时需参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

    作者:郭璞;孔祥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塞托溴铵在哮喘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塞托溴铵在哮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海选资料查证法筛选我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药物选用策略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治疗治疗,观察组60例联合塞托溴铵,观察和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临床疗效70.00%(42/60)明显低于观察组临床疗效[93.33%(56/60)];观察组潮气量(VT)、补吸气量(IRV)、深吸气量(IC)、肺活量(VC)、肺总量(TLC)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塞托溴铵在哮喘治疗中的疗效确切,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治疗对哮喘患儿临床症状、肺功能恢复和降低复发率,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覃春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胃功能三项检验对慢性胃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胃功能三项[胃蛋白酶原(PG I)、胃蛋白酶原II(PG II)、胃泌素17(G-17)]检验对慢性胃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诊断不明的慢性胃病变患者8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均给予胃功能三项检验,比较分析对照组和慢性胃病变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慢性胃病变患者的胃功能三项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慢性胃病变进行胃镜检查前,可以将胃功能三项检验当成首选筛查方式,该检查方式易普查,操作简单方便,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美珠;陈展泽;李炜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农村老年人致盲性眼病知晓率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分析当前农村老年人对主要致盲性眼病知晓情况.方法 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051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是了解调查对象对高血压、糖尿病和白内障致盲知晓率情况.结果 农村老年人调查对象对高血压、糖尿病和白内障致盲知晓率在性别、年龄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农村老年人调查对象对高血压、糖尿病和白内障致盲知晓率分别为31.97%、37.01%和86.96%,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今后农村老年人低视力和盲的防治工作中,要将防治工作重点由白内障转向高血压、糖尿病上.

    作者:章立新;宋伟;余永飞;裴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HCY水平与糖尿病发展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HCY水平与糖尿病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8日-2016年8月31日在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正常的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循环法检测两组血清中HCY的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研究的实验组患者的血清HCY为(18.23±4.17)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46±2.5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HCY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定期监测HCY水平有助于评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刘仕发;何俊;田光云;陈晓勇;王艳;李峰;田兰茂;杨俊勇;王亮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浅谈基层医院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在临床诊疗中,检验发挥着重要作用,长久以来,基层医院检验科只对实验室内部的检验工作加以重视,却忽略了与临床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也很少参与到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导致检验与临床治疗中无法有效融合,共同发展,由于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之间存在的不协调关系也使得检验科的发展受到制约,因此,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基层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作者:马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联合检测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在感染性疾病患者诊断过程中联合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与白细胞计数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接诊的8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将感染性疾病患者依照不同给药方式分成单一检测组(n=40)和联合检测组(n=40),对两组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别实施白细胞计数检测及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结果 单一检测组感染性疾病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与联合检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检测组优于单一检测组.结论 相较于单一实施白细胞计数检测,在感染性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联合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与白细胞计数检测的临床价值较为显著,具有更高的检出率.

    作者:刘延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布鲁氏菌病患者中PD-1和PD-L1的表达特点分析

    目的 观察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PD-1和PD-L1的表达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3例布鲁氏菌病患者(研究组)和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两组对象血液标本,检测PD-1、PD-L1表达水平.再根据病程的不同将研究组患者分为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对比两个亚组患者的PD-1、PD-L1表达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PD-1、PD-L1表达水平分别为(25.09±4.82)%、(48.52±6.69)%,高于对照组的(10.98±5.01)%、(20.17±3.50)%(P<0.05).急性期组的PD-1、PD-L1表达水平分别为(33.72±5.13)%、(54.43±6.80)%,高于慢性期组的(17.60±4.88)%、(42.39±6.38)%(P<0.05).结论 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可导致血清PD-1和PD-L1明显升高,且PD-1和PD-L1的表达水平会随着病程变化而变化.

    作者:汪露;刘芳;李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肺癌患者CEA、CYFRA21-1、ProGRP、CA125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分析联合检测CEA、CYFRA21-1、ProGRP、CA125对于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本院肺癌患者50例视作观察组,另外选取5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1组,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2组,均进行CEA、CYFRA21-1、ProGRP、CA125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CEA、CYFRA21-1、CA125指标结果明显高于另外2组,ProGRP指标结果与对照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鳞癌患者CA125、CYFRA2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CEA、CYFRA21-1、ProGRP、CA125能够提升肺癌临床诊断阳性率,保证临床诊断准确性.

    作者:张翠红;陈丽;王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在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诊断为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120例患儿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测量,为观察组,对同期健康体检的120例患儿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结论 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较高.

    作者:龚萍;龚莲;黄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64例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评价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受检验的64份免疫血样作为本次临床调查研究资料,其中32例血样为质量控制前接收,为对照组.32例血样为质量控制后接收,为观察组.通过对比两组免疫血样检查结果,对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做出评价.结果 观察两组免疫血样各项指标变差异指数,观察组的C-肽、血清胰岛素、甲胎蛋白、CA724、CA199、CA125、癌胚抗原等相关检验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我院采用的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方式可以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张立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在布鲁氏菌等血培养阳性患者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析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WBC)检测在布鲁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187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感染菌属不同,将其分为布鲁氏菌组(n=36)、葡萄球菌组(n=48)、肠杆菌组(n=62)、链球菌组(n=41)、正常对照组(n=40).对四组患者的PCT、hs-CRP和WBC指标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四组患者的PCT、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与其他三组相比,布鲁氏菌组患者两项指标的升高幅度相对较低(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与其他三组相比呈中等程度升高(P<0.05).结论 在布鲁菌病诊断中,可根据PCT、hs-CRP和WBC中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百分比的检测结果进行早期辅助检测和诊断,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作者:汪露;张峰波;贾斌;朱玥洁;李智伟;甫拉提?热西提;庞盼;丁剑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尿微量白蛋白三联检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尿微量白蛋白(U-mAlb)三联检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2例早期糖尿病肾损伤患者与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2例健康者志愿者为观察对象,依健康情况将其归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两组观察对象均实施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尿微量白蛋白三联检测,观察并比较两组对象的相应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数据表明,研究组HbA1c、Hcy、U-mAlb等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HbA1c、Hcy、U-mAlb等指标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相关指标数据对比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加之三联检测的诊断阳性率可见优于单项检测与相应二连检测.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尿微量白蛋白三联检测在应用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疾病诊断中可获得较良好的诊断效果,并显著提升诊断阳性率,可为血糖控制提供良好的指示信息,其在临床上具备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王玉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隐患与防护

    针对医疗单位检验科生物安全的隐患进行分析以及探讨,并结合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全面降低医院内部可能出现内部感染的可能性,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通过检验科室内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以及相关意识,并且全面提升其个人专业能力以及素养,让工作人员将防护意识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并改善生物安全问题,全面强化医院的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并且采用全方位的监督方法,将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消毒处理.对于生物科室内出现的感染情况有着很大的改善.通过对生物安全隐患进行全面分析,并通过采取提升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加强安全基础建设、实时监控废物处理情况等方式能够有效减少生物安全感染事故的发生.

    作者:林善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评价

    目的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阿托伐他汀,探究其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48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6年1月-2017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4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应用基础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基础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TC(血清总胆固醇)、LDL(血清低密度脂蛋白)、TG(血清三酰甘油)、颈动脉IMT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阿托伐他汀可稳定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确切.

    作者:秘嘉伟;韩会来;尹红;段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白介素及C反应蛋白检测研究

    目的 观察与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浆白介素及C反应蛋白变化.方法 选取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择30例健康检验者为对比组,取两组患者血液进行白介素与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两组检验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进行就诊的患者与心肌梗死患者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检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介素及C反应蛋白能够在临床中作为急性冠状动脉发病与冠心病诊断的重要检测指标,也是临床中预防急性冠状动脉发病的重要检测方式,在临床检测中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朱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