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白介素及C反应蛋白检测研究

朱波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浆白介素, C反应蛋白检测
摘要:目的 观察与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浆白介素及C反应蛋白变化.方法 选取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择30例健康检验者为对比组,取两组患者血液进行白介素与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两组检验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进行就诊的患者与心肌梗死患者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检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介素及C反应蛋白能够在临床中作为急性冠状动脉发病与冠心病诊断的重要检测指标,也是临床中预防急性冠状动脉发病的重要检测方式,在临床检测中有着重要意义.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糖尿病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糖尿病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水平会随着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发展逐步上升,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蒙桂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质量控制探究及其常见故障的排除

    目的 研究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质量控制研究过程中的常见故障以及排除方法.方法 通过对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日常故障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探究其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以及对策,而后归纳其日常故障的排除方法.结果 经归纳分析,得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当将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及时进行维修调整,并跟踪观察,分析其故障成因,及时进行维修.结论 在使用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过程中,每一个使用细节都非常重要,需要格外注意,而对于日常易见仪器故障,则需要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及时的故障分析,并及时进行维修.

    作者:韦荣禄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肺癌患者CEA、CYFRA21-1、ProGRP、CA125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分析联合检测CEA、CYFRA21-1、ProGRP、CA125对于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本院肺癌患者50例视作观察组,另外选取5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1组,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2组,均进行CEA、CYFRA21-1、ProGRP、CA125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CEA、CYFRA21-1、CA125指标结果明显高于另外2组,ProGRP指标结果与对照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鳞癌患者CA125、CYFRA2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CEA、CYFRA21-1、ProGRP、CA125能够提升肺癌临床诊断阳性率,保证临床诊断准确性.

    作者:张翠红;陈丽;王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与措施

    在医学检验中,生物安全防护变得越来也重要,因为生物方面涉及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但是现在医学检验的学生生物知识浅薄,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本文通过医学检验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现状做了全面的分析,并阐述了一系列应对的措施,目的是解决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问题,提高实验室的安全保障,提升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也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能力.

    作者:许晓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作用分析

    目的 对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应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患儿共74例进行诊断实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血常规检验诊断,观察组采用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诊断,比较两组检验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及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总检出率,评估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检验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疾病总检出率(94.59%)显著较对照组(62.1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了提高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总检出率,保证诊断准确性,建议临床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应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诊断.

    作者:肖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沙门菌临床检验中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索沙门菌临床检验中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的应用性.方法 选取2016年3月11日-2017年3月1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肠热症100例患者,抽签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检测方式和全面生化反应联合血清学检验.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检验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检验有效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确诊沙门菌感染患者时,加强全面生化反应联合血清学检验,能够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叶莎;王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两种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两种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集的尿液潜血检验的48例尿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设定为A组、B组,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检测情况.结果 A组、B组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阳性检测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以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为尿液潜血检验标准,得出尿液分析仪检验假阳性率为10.00%,假阴性率为14.29%.结论 在尿液潜血检验中施以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均可以获取一定的检验效果,各有优点,建议两者联合使用,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罗怀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骨折创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骨折创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方法 以2017年4月-2017年10月为时间区间,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916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查每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浆D-二聚体在不同骨折创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胫腓骨骨折、足骨骨折、多发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部位骨折,且胫腓骨骨折、足骨骨折、多发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阳性率分别为83.63%(143/916)、82.28%(65/916)、59.45%(129/916),明显高于其他部位骨折(P<0.05).急性骨折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组,且D-二聚体阳性率为66.32%(380/573)明显高于非急性骨折组的17.78%(61/343)(P<0.05).结论 不同部位、急性和非急性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当中可以根据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的骨折状况做出诊断.

    作者:欧志红;王滋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检验标本分析前护理质量控制

    目的 通过分析检验标本前的质量控制,探究合理干预措施,提高标本采集质量.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间采集的检验标本627,3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313,699份标本.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手段,观察组给予临床对护理和检验人员专业培训后的检验标本分析前质控,并整理影响标本质量的相关因素,采取科学手段干预.结果 检出不合格标本6,119例,总不合格率为0.98%,其中观察组标本不合格率为0.64%,对照组标本不合格率为1.31%,观察组标本通过加强护理与检验科的沟通、指导后,各类标本的不合格率比对照组标本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巩固加强护理人员与检验科室的相互沟通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对于提高检验标本的质量、标本采集及分析结果准确性等相关环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作者:刘丹;张晶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液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观察的联合应用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液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观察的联合应用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测的40例患者,分别对患者进行血液分析仪检测与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对比检测准确率.结果 血液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观察显示的成熟红细胞体积大小相同,对于其他异型红细胞形态无法提示(P<0.05);血液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观察对幼红细胞的提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分析仪在血液寄生虫,粒细胞内的空泡、变性以及中毒颗粒检测上无提示;血液分析仪能够提示幼稚粒细胞、核左移现象,对粒细胞形态无法判断.结论 临床诊断中血液分析仪仅依靠细胞的几种物理特性而无法达到完全的准确性,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对于异常血样还应当联合血细胞形态观察检测.

    作者:潘艳;吴旭;刘大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常规性的血液检查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验手段在细菌感染性的儿童疾病中诊断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的100例细菌感染性的儿童疾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细菌感染性的儿童疾病患者进行常规性全血的检查,而研究组细菌感染性的儿童疾病患者进行常规性全血检查联合全血CRP的检查,比较两组细菌感染性的儿童疾病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对照组中一共检查出32例细菌感染性的儿童疾病患者,其准确率为64%,而研究组中一共检查出48例细菌感染性的儿童疾病患者,其准确率为9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性的血液检查联合全血CRP检查的诊断手段,能够提高细菌感染性的儿童疾病患者的准确率.

    作者:唐永华;胡新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1月-12月各种标本中分离到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并对其临床分布、标本来源、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1.1%、3.8%、53.0%、0.4%,标本种类以痰及伤口分泌物居多;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等科室;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相对较低,而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检出率逐年增多,且耐药状况严重,需采取隔离感染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等措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暴发.

    作者:侯临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临床免疫检验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探讨

    目的 分析并探讨临床免疫检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解决策略.方法 开展回顾性分析,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行酶联免疫检验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免疫检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到有效的解决策略.结果 临床免疫检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分为:样本质量、采集时间、送检时间、标本质量、试剂平衡时间、洗液更换、检验人员素质、湿度、实验室温度.结论 对免疫检验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开展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有效保证免疫检验结果的实效性及准确性.

    作者:康凌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联合检测血清β-HCG、E2、P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目的 对在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中,应用联合检测患者血清孕酮、β-HCG、雌二醇的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分别选取180例临床确诊为异位妊娠的患者及46例同期就诊的早孕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检测血清中β-HCG、孕酮、雌二醇的水平,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及异位妊娠组各项联合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正常宫内妊娠组的各项指标要明显高于异位妊娠组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β-HCG的临界值为1,013 IU/L时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2%和72.7%,孕酮的临界值为15.4 ng/mL时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9%和77.8%,雌二醇的临界值为404 pg/mL时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5%和61.4%;异位妊娠组β-HCG联合孕酮、β-HCG联合雌二醇以及三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2%、77.6%、89.2%、84.3%、81.2%、92.3%,漏诊率和误诊率分别为20.8%、22.4%、10.8%、15.7%、18.8%、7.7%.结论异位妊娠血清β-HCG、孕酮、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宫内妊娠;血清β-HCG、孕酮、雌二醇三项联合检测优于单项或者两项联合的检测结果,对于异位妊娠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提升以及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有显著效果.

    作者:王亚武;李维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教学模式在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不同教学模式在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方法 将2014年2月-2017年6月在我院实习的90名免疫检验实习生作为本研究对象,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其分成A、B、C三组,每组均为30例,分别选择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B组、C组的考试总成绩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对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在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进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师资力量等因素;针对师资力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有限的医院,实施传统教学模式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更加有效.

    作者:张瑞娴;吴有全;郑雪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消化止泻口服液质量标准提升方法的研究

    目的 探讨提升消化止泻口服液质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Waters Symmetry色谱柱,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7 nm.增加陈皮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以及黄芩苷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结果 薄层色谱显示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芩苷在10μg/mL-80μg/mL(r=0.999,9)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结论 所建标准简便、准确,能更好地控制消化止泻口服液的质量.

    作者:刘旻虹;钱红荟;栗金权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

    目的 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科室接收的160例行血常规检验的健康体检人群进行研究,将其分为静脉组(80例,予以静脉采血)、末梢组(80例,予以末梢采血),分析检验指标结果.结果 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以及红细胞计数等指标,静脉组检验指标结果高于末梢组检验结果(P<0.05),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以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静脉组检验结果与末梢组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采血的检验结果准确性更高,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赵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循环肿瘤细胞的磁分选俘获技术

    原发肿瘤或其转移病灶经被动脱落(shedding)、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等方式逸入外周循环所形成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和循环肿瘤微栓子(circulating tumour microemboli,CTM)与肿瘤的发生、早期转移、病情进展及预后休戚相关.业已证实,对CTCs进行临床检测,掌握各类肿瘤实时动态,有助于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其疗效、预后的评估,是罹患肿瘤患者实施个体化诊疗、精准医疗的试金石.本文就该技术概况、研究进展、利弊权衡和前景展望做粗浅综述.

    作者:余坤;周永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IgA肾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IgA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的肉眼血尿(感染同步性血尿)、无症状尿检异常、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慢性肾衰竭等,其病理表现特征性较为明显,以肾小球系膜区IgA颗粒状或团块状沉积为主,该典型表现也是IgA肾病临床确诊的重要依据.IgA肾病的病理类型复杂多样,临床治疗也不够理想,仍需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治疗水平.为此,本文对IgA肾病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付正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细菌定量计数结合尿沉渣白细胞检测与尿细菌培养诊断尿路感染的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细菌定量计数结合尿沉渣白细胞检测与尿细菌培养诊断尿路感染的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118例尿路感染患者,选取时间2015年10月1日-2017年2月10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尿细菌培养,观察组患者采用细菌定量计数结合尿沉渣白细胞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结果.结果 观察组尿路感染患者检出率为93.2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定量计数结合尿沉渣白细胞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绍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