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莎;王晨
目的 探讨抗CD137L单克隆抗体阻断CD137/CD137L信号通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T淋巴细胞亚群及单个核细胞体外诱生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在AA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方法,分析AA患者经抗CD137L单抗刺激前后骨髓T淋巴细胞亚群及单个核细胞诱生细胞因子IL-2、IFN-γ、IL-10的变化.结果 AA患者经抗CD137L单抗诱导后骨髓CD3+、CD4+、CD8+、CD25+T细胞比值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T细胞亚群几无影响.抗CD137L使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IL-2、IFN-γ水平降低,但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使IL-10水平升高,但较正常对照组仍显著降低(P<0.05).结论 抗CD137L单抗可使AA患者T细胞亚群恢复或接近正常,使免疫状态得到改善,亦可使体外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IL-2、IFN-γ水平下降,IL-10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志敏;潘学霞;李尊昌;王雨存;王立盼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HCY水平与糖尿病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8日-2016年8月31日在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正常的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循环法检测两组血清中HCY的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研究的实验组患者的血清HCY为(18.23±4.17)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46±2.5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HCY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定期监测HCY水平有助于评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刘仕发;何俊;田光云;陈晓勇;王艳;李峰;田兰茂;杨俊勇;王亮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针对医疗单位检验科生物安全的隐患进行分析以及探讨,并结合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全面降低医院内部可能出现内部感染的可能性,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通过检验科室内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以及相关意识,并且全面提升其个人专业能力以及素养,让工作人员将防护意识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并改善生物安全问题,全面强化医院的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并且采用全方位的监督方法,将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消毒处理.对于生物科室内出现的感染情况有着很大的改善.通过对生物安全隐患进行全面分析,并通过采取提升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加强安全基础建设、实时监控废物处理情况等方式能够有效减少生物安全感染事故的发生.
作者:林善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人体组织主要靠血糖供应能量,因中枢神经系统不能合成葡萄糖,且贮存的糖原极少,因此,低血糖可引起明显脑功能紊乱.若长期、严重的低血糖未及时纠正,会导致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死亡.
作者:高利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统计分析近5年本院开放性外伤患者清创前伤口分泌物病原菌种属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 对骨外科和创伤外科新收治开放性外伤患者清创前伤口分泌物进行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8,057份清创前伤口分泌物中检出致病菌2,484株,致病菌检出率为30.83%;其中革兰阳性球菌789株,所占百分比为31.7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革兰阴性杆菌1,671株,所占百分比为67.27%,以大肠埃希菌多见,真菌24株,所占百分比为0.97%.结论 统计发现我院清创前的开放性伤口病原菌分布情况和临床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但耐药率低于临床文献报道.了解本医院开放性伤口清创前伤口感染病原菌的组成结构及其耐药变化趋势,可加强临床医生抗感染治疗的针对性,为临床取得佳的感染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避免滥用抗菌药物而使细菌产生多重耐药.
作者:夏寅辉;邓小芳;敬金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原发肿瘤或其转移病灶经被动脱落(shedding)、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等方式逸入外周循环所形成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和循环肿瘤微栓子(circulating tumour microemboli,CTM)与肿瘤的发生、早期转移、病情进展及预后休戚相关.业已证实,对CTCs进行临床检测,掌握各类肿瘤实时动态,有助于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其疗效、预后的评估,是罹患肿瘤患者实施个体化诊疗、精准医疗的试金石.本文就该技术概况、研究进展、利弊权衡和前景展望做粗浅综述.
作者:余坤;周永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249例疑似菌血症的发热患者,分别进行血液细菌培养检测和外周血中PCT的检测,根据PCT结果与血培养的检测进行比较分析,观察PCT检测对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PCT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5%和65.4%,PCT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1.8%和97.2%.结论 临床可参照PCT检测结果,结合细菌学培养,早期诊断血流感染,及时治疗.
作者:吕守彦;张庆;刘广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3月17日-2017年3月17日我中心收治的20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重症组、一般组,各100例,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50例),对比3组观察对象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0.05).结论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能够直接反映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祁冬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分析检验标本前的质量控制,探究合理干预措施,提高标本采集质量.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间采集的检验标本627,3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313,699份标本.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手段,观察组给予临床对护理和检验人员专业培训后的检验标本分析前质控,并整理影响标本质量的相关因素,采取科学手段干预.结果 检出不合格标本6,119例,总不合格率为0.98%,其中观察组标本不合格率为0.64%,对照组标本不合格率为1.31%,观察组标本通过加强护理与检验科的沟通、指导后,各类标本的不合格率比对照组标本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巩固加强护理人员与检验科室的相互沟通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对于提高检验标本的质量、标本采集及分析结果准确性等相关环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作者:刘丹;张晶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行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价值.方法 选本院在2016年的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99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组,择同期72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对两组皆施以尿微量白蛋白及尿糖的联合检测,比对两组检验的结果.结果 尿糖的平均含量研究组是(3.67±0.42)mmol/L比对照组(1.14±0.50)mmol/L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糖检测阳性率研究组为80.81%(80/99)比对照组0(0/72)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行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价值高.
作者:郭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分析当前农村老年人对主要致盲性眼病知晓情况.方法 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051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是了解调查对象对高血压、糖尿病和白内障致盲知晓率情况.结果 农村老年人调查对象对高血压、糖尿病和白内障致盲知晓率在性别、年龄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农村老年人调查对象对高血压、糖尿病和白内障致盲知晓率分别为31.97%、37.01%和86.96%,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今后农村老年人低视力和盲的防治工作中,要将防治工作重点由白内障转向高血压、糖尿病上.
作者:章立新;宋伟;余永飞;裴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在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中,应用联合检测患者血清孕酮、β-HCG、雌二醇的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分别选取180例临床确诊为异位妊娠的患者及46例同期就诊的早孕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检测血清中β-HCG、孕酮、雌二醇的水平,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及异位妊娠组各项联合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正常宫内妊娠组的各项指标要明显高于异位妊娠组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β-HCG的临界值为1,013 IU/L时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2%和72.7%,孕酮的临界值为15.4 ng/mL时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9%和77.8%,雌二醇的临界值为404 pg/mL时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5%和61.4%;异位妊娠组β-HCG联合孕酮、β-HCG联合雌二醇以及三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2%、77.6%、89.2%、84.3%、81.2%、92.3%,漏诊率和误诊率分别为20.8%、22.4%、10.8%、15.7%、18.8%、7.7%.结论异位妊娠血清β-HCG、孕酮、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宫内妊娠;血清β-HCG、孕酮、雌二醇三项联合检测优于单项或者两项联合的检测结果,对于异位妊娠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提升以及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有显著效果.
作者:王亚武;李维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自拟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017年本科室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治疗组选用针刺外治、自拟方内服;对照组选用秋水仙碱、苯溴马隆片口服.结果 治疗组治愈32例,好转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治愈24例,好转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1.48%.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的变化及疗效有无差别.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疗效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尿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外治配合自拟方内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在临床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远东;樊奥;蒋晴;唐流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在当今的生物医学领域中,传统的身体检测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而基因芯片的价格又居高不下,当前医学界迫切需要新型基因检测系统来改善这种状况.本文主要对以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技术为基础研发的新型基因检测系统为中心,进一步针对该新型基因检测系统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作者:胡玉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相关性举措对检验所得结果可靠性、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以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免疫检验的120例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研究需求将他们随机分成对照组(血液检测行常规质控)、实验组(血液检测采取严格质量控制),比较不同组患者其临床效果情况.结果 两组检验质量问题发生几率方面,研究组(0.0%)与对照组(6.7%)相比更具优势;临床效果获得情况方面,研究组(96.7%)与对照组(78.3%)相比更具优势(P<0.05).结论 落实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可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降低问题发生率、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作者:金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超声内镜(EUS)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方法 在计算机上检索CNKI、CBM、万方及维普中文数据库,检索年限均从建库到2017年5月,全面收集国内中文发表的有关超声内镜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相关研究,同时扩展检索相关杂志、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及相关参考文献等.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研究并提取数据,采用Meta-Disc 1.4版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入组本系统评价,共计1,827例食管癌患者入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超声内镜检查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准确性均较高,其中T1-T4分期的合并敏感度分别为59.0%、71.0%、86.0%、70.0%;合并特异度分别为99.0%、89.0%、81.0%、98.0%;N分期的合并敏感度和合并特异度均为80.0%.结论 EUS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术前诊断、术前分期的重要方法,它对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斌;杨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IgA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的肉眼血尿(感染同步性血尿)、无症状尿检异常、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慢性肾衰竭等,其病理表现特征性较为明显,以肾小球系膜区IgA颗粒状或团块状沉积为主,该典型表现也是IgA肾病临床确诊的重要依据.IgA肾病的病理类型复杂多样,临床治疗也不够理想,仍需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治疗水平.为此,本文对IgA肾病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付正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种类变化,了解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支持.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34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取尿样进行细菌培养后开展药敏试验.结果 泌尿系统感染菌种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8.81%)、克雷伯杆菌(19.4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70%)三种,其大耐药性分别为氨苄西林(90.38%)、氨苄西林(96.15%)、复方新诺明(84.62%).结论 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杆菌这两种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比例也有所增多.且各类致病菌均会对抗生素产生一定耐药性,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时需参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
作者:郭璞;孔祥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医学实验室急诊检验是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急诊检验项目和报告时限的设置方法,分析在应用上出现的现象或问题.设置一些监控指标进行监控,以达到急诊检验应用合理,缩短急诊检验报告时间.
作者:彭华;董家书;黄志卓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固定技术在乳腺癌体外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进一步提高精确放射治疗的摆位精度.方法 将接受体外放射治疗的64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分为两组:A组应用乳腺托架固定体位;B组应用乳腺托架+真空垫固定体位.所有患者均在直线加速器的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下拍摄正、侧位射野验证片,与CT模拟定位图像重建的数字化重建图像(DRR)进行比较,得出摆位位移数据.比较各组摆位误差的不同.结果 两组各方向摆位误差如下:左右(X轴):(1.309±1.273)mm和(1.261±0.014)mm(P<0.05):头脚(Y轴):(1.926±1.816)mm和(1.636±0.930)mm(P<0.05);腹背(Z轴):(1.896±1.239)mm和(1.962±1.163)mm(P>0.05).结论 在定期的EPID验证条件下,采用两种不同固定技术,应用乳腺托架+真空垫的固定技术在左右(X轴)及头脚(Y轴)方向上优于单纯乳腺托架,而腹背(Z轴)方向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何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