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研究

谢银

关键词:微生物, 检验标本, 不合格原因, 解决对策
摘要:目的 综合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解决对策.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500份需要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标本,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结果 500份需要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标本中有92份不合格样本,占18.40%;92份不合格样本中有40份标本受到污染导致不合格(占43.48%)、9份标本采集时间发生错误导致不合格(占9.78%)、15份标本送检不够及时导致不合格(占16.30%)、28份检验环境不够规范导致不合格(占30.43%),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研究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送检过程更为规范、协调,从而降低不合格发生率.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参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评价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和血小板参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78例,对照人群85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RDW及血小板的相关参数.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组和对照组的RDW、PLT、PDW及MPV结果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RDW、PLT、PDW及MPV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8、0.402、0.710、0.647,当RDW诊断佳截点值12.45时,特异性为0.859,灵敏性为0.714,阴性预测值为0.768,阳性预测值为0.820.结论 RDW和血小板参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建国;陶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在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诊断为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120例患儿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测量,为观察组,对同期健康体检的120例患儿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结论 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较高.

    作者:龚萍;龚莲;黄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医学实验室急诊检验项目与报告时限设置和应用

    临床医学管理人员需要加大临床医学重要环节的检验力度,对其检验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临床医学重要环节检验的结果符合国家制定的相关要求标准.本文通过对临床医学检验环节的质量控制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准确性,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全面发展.

    作者:马文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骨折创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骨折创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方法 以2017年4月-2017年10月为时间区间,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916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查每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浆D-二聚体在不同骨折创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胫腓骨骨折、足骨骨折、多发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部位骨折,且胫腓骨骨折、足骨骨折、多发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阳性率分别为83.63%(143/916)、82.28%(65/916)、59.45%(129/916),明显高于其他部位骨折(P<0.05).急性骨折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组,且D-二聚体阳性率为66.32%(380/573)明显高于非急性骨折组的17.78%(61/343)(P<0.05).结论 不同部位、急性和非急性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当中可以根据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的骨折状况做出诊断.

    作者:欧志红;王滋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液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观察的联合应用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液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观察的联合应用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测的40例患者,分别对患者进行血液分析仪检测与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对比检测准确率.结果 血液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观察显示的成熟红细胞体积大小相同,对于其他异型红细胞形态无法提示(P<0.05);血液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观察对幼红细胞的提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分析仪在血液寄生虫,粒细胞内的空泡、变性以及中毒颗粒检测上无提示;血液分析仪能够提示幼稚粒细胞、核左移现象,对粒细胞形态无法判断.结论 临床诊断中血液分析仪仅依靠细胞的几种物理特性而无法达到完全的准确性,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对于异常血样还应当联合血细胞形态观察检测.

    作者:潘艳;吴旭;刘大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探究盆底超声检查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 旨在探讨盆底超声检查在女性盆底功能性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方法 使用抽样的方法,收集西安市北方医院功能科2015年8月-2016年9月接收的女性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59例器官脱垂患者,42例阴道后壁膨出患者,87例尿失禁患者,以上患者选入为观察组,同时选择非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盆底超声进行检查,比对两组患者不同状态下的盆底结构各参数变化结果.结果 在静息状态下,观察组患者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左右支夹角、耻骨内脏肌厚度、肛提肌裂孔横径的各超声显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张力和缩肛状态下,分别观察组患者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左右支夹角、耻骨内脏肌厚度、肛提肌裂孔横径各超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超声可以清晰显示盆底解剖结构变化,是辅助临床诊断的关键性检查,方便获得一手病例资料,为进行下一步诊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杜燕;沈美玉;张宁宁;程漫峰;何莉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前路内固定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针对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前路内固定在边远基层医院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2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54例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后路内固定的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前路内固定的方式,并针对边远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临床讨论,提高可行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的椎体平均刚度、强度上优于对照组,且病情改善情况更佳,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患者,采用前路内固定的方式更加有效,是基层医院治疗的有效方案.

    作者:王治兵;徐秋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HCY水平与糖尿病发展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HCY水平与糖尿病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8日-2016年8月31日在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正常的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循环法检测两组血清中HCY的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研究的实验组患者的血清HCY为(18.23±4.17)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46±2.5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HCY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定期监测HCY水平有助于评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刘仕发;何俊;田光云;陈晓勇;王艳;李峰;田兰茂;杨俊勇;王亮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大量蛋白尿免疫球蛋白A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分析探究在大量蛋白尿免疫球蛋白A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大量蛋白尿免疫球蛋白A肾病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在对照组患者中采用甲泼尼龙进行治疗,而在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对照组药物的同时采用环孢素A,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为期24周的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完全缓解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含量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大量蛋白尿免疫球蛋白A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不仅治疗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图木勒巴根;宝山;白玉山;于勒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评价

    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间经化验的2,100例异常血标本以及680例正常血标本,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以充分了解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优势.结果 680例正常血标本经涂片检查提示异常9例,假阴性率为1.32%.2,100例异常血标本涂片检查提示正常983例,假阳性率为46.81%,且血涂片中存在异常红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异常淋巴细胞以及幼稚细胞.结论 做好血涂片镜检工作不仅能显著提高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性,同时还能为其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房翠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疾病活动及骨侵蚀的临床预测价值的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致畸性性疾病,早期诊断、早期规范治疗可明显降低其致畸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抗MCV抗体与RA患者疾临床预测价值及研究新进展进行阐述.

    作者:李旭旭;茹晋丽;靳雪琴;刘艳琼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培养与降钙素原联合检测的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249例疑似菌血症的发热患者,分别进行血液细菌培养检测和外周血中PCT的检测,根据PCT结果与血培养的检测进行比较分析,观察PCT检测对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PCT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5%和65.4%,PCT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1.8%和97.2%.结论 临床可参照PCT检测结果,结合细菌学培养,早期诊断血流感染,及时治疗.

    作者:吕守彦;张庆;刘广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金水宝联合奥美沙坦酯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应用金水宝、奥美沙坦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入我院就诊的10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患者50例.参照组接受奥美沙坦酯治疗,试验组接受金水宝、奥美沙坦酯联合治疗,对比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UTP、mAb/Cr、NAG对比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UTP、mAb/Cr、NAG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应用金水宝、奥美沙坦酯联合治疗,有助于降低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值得推广.

    作者:蔡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肾功能损害检测的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ys-C)检测对于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 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本院接受的52例肾功能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采取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UV-GLDH法以及Jaffe法检测患者血清中Cys-C、血肌酐(Scr)及尿素(Urea)水平.结果 观察组肾功能正常期及肾功能储备下降期患者仅Cys-C同对照组差异显著,而肾功能不全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患者在Cys-C、Scr、Urea三项均比对照组显著.结论 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中,应用血清胱抑素C检测肾功能损伤要比血肌酐与尿素检测肾功能损伤的价值更加突出,通过血清胱抑素C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具体变化,以此确定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为患者早期疾病治疗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范博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某医院开放性伤口清创前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 统计分析近5年本院开放性外伤患者清创前伤口分泌物病原菌种属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 对骨外科和创伤外科新收治开放性外伤患者清创前伤口分泌物进行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8,057份清创前伤口分泌物中检出致病菌2,484株,致病菌检出率为30.83%;其中革兰阳性球菌789株,所占百分比为31.7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革兰阴性杆菌1,671株,所占百分比为67.27%,以大肠埃希菌多见,真菌24株,所占百分比为0.97%.结论 统计发现我院清创前的开放性伤口病原菌分布情况和临床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但耐药率低于临床文献报道.了解本医院开放性伤口清创前伤口感染病原菌的组成结构及其耐药变化趋势,可加强临床医生抗感染治疗的针对性,为临床取得佳的感染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避免滥用抗菌药物而使细菌产生多重耐药.

    作者:夏寅辉;邓小芳;敬金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教学模式在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不同教学模式在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方法 将2014年2月-2017年6月在我院实习的90名免疫检验实习生作为本研究对象,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其分成A、B、C三组,每组均为30例,分别选择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B组、C组的考试总成绩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对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在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进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师资力量等因素;针对师资力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有限的医院,实施传统教学模式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更加有效.

    作者:张瑞娴;吴有全;郑雪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调查研究

    目的 对临产孕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观察和分析临床孕妇的凝血四项变化和凝血功能状况,研究凝血四项对于孕妇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0例临产孕妇和800例非妊娠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00例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800例临产妇女作为实验组,分别对其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并对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四项检测中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高于实验组,纤维蛋白原(FIB)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产孕妇与非妊娠妇女在凝血四项中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孕妇在临产期间的凝血四项检测对预防血液高凝等现象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作者:刘治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老年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应用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42例在我院接受多发性骨髓瘤诊治的患者,给予所有患者常规剂量的地塞米松联合来那度胺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患者完全缓解,14例患者部分缓解,6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5.71%.全部研究对象均出现乏力现象且均未超出患者耐受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4.29%,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9.05%,40.48%患者发生轻度周围神经病变,没有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 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应用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

    作者:刘荟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相关性举措对检验所得结果可靠性、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以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免疫检验的120例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研究需求将他们随机分成对照组(血液检测行常规质控)、实验组(血液检测采取严格质量控制),比较不同组患者其临床效果情况.结果 两组检验质量问题发生几率方面,研究组(0.0%)与对照组(6.7%)相比更具优势;临床效果获得情况方面,研究组(96.7%)与对照组(78.3%)相比更具优势(P<0.05).结论 落实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可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降低问题发生率、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作者:金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在布鲁氏菌等血培养阳性患者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析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WBC)检测在布鲁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187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感染菌属不同,将其分为布鲁氏菌组(n=36)、葡萄球菌组(n=48)、肠杆菌组(n=62)、链球菌组(n=41)、正常对照组(n=40).对四组患者的PCT、hs-CRP和WBC指标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四组患者的PCT、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与其他三组相比,布鲁氏菌组患者两项指标的升高幅度相对较低(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与其他三组相比呈中等程度升高(P<0.05).结论 在布鲁菌病诊断中,可根据PCT、hs-CRP和WBC中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百分比的检测结果进行早期辅助检测和诊断,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作者:汪露;张峰波;贾斌;朱玥洁;李智伟;甫拉提?热西提;庞盼;丁剑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