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

赵倩

关键词: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检验
摘要:目的 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科室接收的160例行血常规检验的健康体检人群进行研究,将其分为静脉组(80例,予以静脉采血)、末梢组(80例,予以末梢采血),分析检验指标结果.结果 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以及红细胞计数等指标,静脉组检验指标结果高于末梢组检验结果(P<0.05),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以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静脉组检验结果与末梢组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采血的检验结果准确性更高,可以广泛应用.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白介素及C反应蛋白检测研究

    目的 观察与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浆白介素及C反应蛋白变化.方法 选取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择30例健康检验者为对比组,取两组患者血液进行白介素与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两组检验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进行就诊的患者与心肌梗死患者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检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介素及C反应蛋白能够在临床中作为急性冠状动脉发病与冠心病诊断的重要检测指标,也是临床中预防急性冠状动脉发病的重要检测方式,在临床检测中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朱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评价及卵巢功能和血皮质醇水平的变化研究

    目的 在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研究其对患者疗效以及卵巢功能、血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选取54例作为样本人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7例.参照组患者应用口服和达那唑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将两组患者实行不同治疗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数值.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血清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停药恢复月经时间、血清皮质醇水平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皮质醇水平,对显著改善患者的卵巢功能也存在一定的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段丽丽;尹红;韩会来;秘嘉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培养与降钙素原联合检测的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249例疑似菌血症的发热患者,分别进行血液细菌培养检测和外周血中PCT的检测,根据PCT结果与血培养的检测进行比较分析,观察PCT检测对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PCT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5%和65.4%,PCT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1.8%和97.2%.结论 临床可参照PCT检测结果,结合细菌学培养,早期诊断血流感染,及时治疗.

    作者:吕守彦;张庆;刘广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骨折创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骨折创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方法 以2017年4月-2017年10月为时间区间,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916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查每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浆D-二聚体在不同骨折创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胫腓骨骨折、足骨骨折、多发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部位骨折,且胫腓骨骨折、足骨骨折、多发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阳性率分别为83.63%(143/916)、82.28%(65/916)、59.45%(129/916),明显高于其他部位骨折(P<0.05).急性骨折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组,且D-二聚体阳性率为66.32%(380/573)明显高于非急性骨折组的17.78%(61/343)(P<0.05).结论 不同部位、急性和非急性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当中可以根据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的骨折状况做出诊断.

    作者:欧志红;王滋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与分析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00例乙肝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全部临床资料,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将检测结果分为两组,即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300例)和观察组(化学发光法,300例),检测指标为HBcAb、HBeAb、HBeAg、HBsAb、HBsAg等.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结果 观察组对HBeAb、HBeAg、HBsAg的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45例检出低水平(0.06 IU/mL-3.00 IU/mL)HBsAg,而对照组检出33例,占比7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检测浓度0.03 IU/mL与对照组0.14 UmL相比显著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批次内、批次间检测的精密度(变异系数)分别为<3%、<5%与对照组3%-5%、5%-10%相比显著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化学发光法具有检出率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好、敏感度强、操作简单等优势,且检出低水平HBsAg的几率较高,因而可有效防止发生漏诊、误诊等情况,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吴红兵;陈小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评价

    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间经化验的2,100例异常血标本以及680例正常血标本,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以充分了解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优势.结果 680例正常血标本经涂片检查提示异常9例,假阴性率为1.32%.2,100例异常血标本涂片检查提示正常983例,假阳性率为46.81%,且血涂片中存在异常红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异常淋巴细胞以及幼稚细胞.结论 做好血涂片镜检工作不仅能显著提高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性,同时还能为其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房翠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无创气道咳痰机与叩背排痰用于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排痰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气道咳痰机与叩背排痰对肺结核患者排痰效果观察.方法 将8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无创气道咳痰机排痰,对照组采用常规叩背方法排痰.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痰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排痰治疗耐受程度、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与排痰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咳痰机用于老年肺结核患者较叩背排痰效果好,且患者耐受程度高.

    作者:罗晓莉;杨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D-二聚体检测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 综合分析D-二聚体检测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变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分为少量脑出血组和多量脑出血组),再选取同一阶段我院健康体检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入院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等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 d、2 d和3 d时,实验组中的少量脑出血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多量脑出血组D-二聚体水平(P<0.05),少量脑出血组D-二聚体水平在入院1 d时达到高峰,多量脑出血组D-二聚体水平在入院2 d时达到高峰,实验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D-二聚体水平与脑出血量呈正相关(r=0.868,P<0.05).结论 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中,D-二聚体水平检测可以作为评价病情的标准.

    作者:曾兆云;王定波;华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胃功能三项检验对慢性胃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胃功能三项[胃蛋白酶原(PG I)、胃蛋白酶原II(PG II)、胃泌素17(G-17)]检验对慢性胃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诊断不明的慢性胃病变患者8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均给予胃功能三项检验,比较分析对照组和慢性胃病变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慢性胃病变患者的胃功能三项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慢性胃病变进行胃镜检查前,可以将胃功能三项检验当成首选筛查方式,该检查方式易普查,操作简单方便,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美珠;陈展泽;李炜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同型半胱氨酸试剂检测的性能验证

    目的 分析探讨北京九强(循环酶法)同型半胱氨酸在贝克曼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的性能验证.方法 依据CLSI-EP相关文件,在AU680生化分析仪上对该试剂盒的准确度、重复性、线性、灵敏度、特异性、精密度、临床可报告范围、回收实验等方面进行性能评价.结果 准确度偏差<5.48%、重复性CV<2.09%、线性R2=0.999,6、灵敏度=0.379,6、批内精密度(CV)为1.34%、批间精密度(CV)为1.31%;线性范围1.5μmol/L-50μmol/L,大稀释倍数为8,临床可报告范围1.5μmol/L-400μmol/L;抗坏血酸<20 mg/dL、血红蛋白<1,200 mg/dL、胆红素<20 mg/dL、甘油三酯<2,500 mg/dL,对试验无明显干扰、回收率101.7%.结论 北京九强(循环酶法)同型半胱氨酸在贝克曼AU680全自动生化仪上的分析性能良好,可用于临床检测.

    作者:帅奉飞;毛万成;田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某医院开放性伤口清创前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 统计分析近5年本院开放性外伤患者清创前伤口分泌物病原菌种属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 对骨外科和创伤外科新收治开放性外伤患者清创前伤口分泌物进行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8,057份清创前伤口分泌物中检出致病菌2,484株,致病菌检出率为30.83%;其中革兰阳性球菌789株,所占百分比为31.7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革兰阴性杆菌1,671株,所占百分比为67.27%,以大肠埃希菌多见,真菌24株,所占百分比为0.97%.结论 统计发现我院清创前的开放性伤口病原菌分布情况和临床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但耐药率低于临床文献报道.了解本医院开放性伤口清创前伤口感染病原菌的组成结构及其耐药变化趋势,可加强临床医生抗感染治疗的针对性,为临床取得佳的感染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避免滥用抗菌药物而使细菌产生多重耐药.

    作者:夏寅辉;邓小芳;敬金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探究盆底超声检查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 旨在探讨盆底超声检查在女性盆底功能性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方法 使用抽样的方法,收集西安市北方医院功能科2015年8月-2016年9月接收的女性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59例器官脱垂患者,42例阴道后壁膨出患者,87例尿失禁患者,以上患者选入为观察组,同时选择非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盆底超声进行检查,比对两组患者不同状态下的盆底结构各参数变化结果.结果 在静息状态下,观察组患者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左右支夹角、耻骨内脏肌厚度、肛提肌裂孔横径的各超声显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张力和缩肛状态下,分别观察组患者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左右支夹角、耻骨内脏肌厚度、肛提肌裂孔横径各超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超声可以清晰显示盆底解剖结构变化,是辅助临床诊断的关键性检查,方便获得一手病例资料,为进行下一步诊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杜燕;沈美玉;张宁宁;程漫峰;何莉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超声内镜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准确性的Meta分析

    目的 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超声内镜(EUS)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方法 在计算机上检索CNKI、CBM、万方及维普中文数据库,检索年限均从建库到2017年5月,全面收集国内中文发表的有关超声内镜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相关研究,同时扩展检索相关杂志、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及相关参考文献等.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研究并提取数据,采用Meta-Disc 1.4版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入组本系统评价,共计1,827例食管癌患者入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超声内镜检查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准确性均较高,其中T1-T4分期的合并敏感度分别为59.0%、71.0%、86.0%、70.0%;合并特异度分别为99.0%、89.0%、81.0%、98.0%;N分期的合并敏感度和合并特异度均为80.0%.结论 EUS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术前诊断、术前分期的重要方法,它对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斌;杨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对五种常见广泛耐药菌的一些探讨

    近一个世纪以来,抗菌药物在人类战胜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日益突出的多重耐药菌问题已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以细菌的耐药机制为着点,对五种常见广泛耐药菌的基础抗菌药物治疗作如下探讨.

    作者:鲁千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作用分析

    目的 对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应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患儿共74例进行诊断实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血常规检验诊断,观察组采用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诊断,比较两组检验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及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总检出率,评估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检验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疾病总检出率(94.59%)显著较对照组(62.1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了提高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总检出率,保证诊断准确性,建议临床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应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诊断.

    作者:肖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糖尿病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糖尿病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水平会随着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发展逐步上升,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蒙桂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液标本采集的部位、送检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和分析在生化检验中血液标本的采集部位不同、送检时间不同对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此次抽取于我院治疗的210例患者当做分析对象,其中男性112例,女性98例,均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并送检,选择104例患者分成甲组(52例)、乙组(52例),研究甲组抽取输液同侧血液标本,研究乙组抽取输液异侧血液标本;选择106例患者分成丙组(53例)、丁组(53例),研究丙组规范送检,研究丁组在规范送检时间后1 h送检.对甲乙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丙丁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乙组的氯浓度、钾浓度、肌酐浓度都大于甲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丁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都小于丙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丁组的肌酸激酶大于丙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患者的生化检验来说,血液采集部位不同以及送检时间不同会对检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作者:龚向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对策分析

    随着当前我国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临床医学中的检验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在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通过应用检验技术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得到进一步的确诊,为患者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提升检验技术质量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对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对策进行分析,旨在提升当前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整体质量.

    作者:李文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常规输血与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降低作用分析

    目的 比较少白细胞技术与常规输血技术对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输血患者,根据输注成分进行分组,即为参照组(n=40)与实验组(n=40),以常规输血患者选为研究参照组,以少白细胞技术输血患者选为研究实验组,观察两组输血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前后发热情况.结果 实验组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前后发热情况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少白细胞技术与常规输血技术应用在输血患者中均存在一定效果,但少白细胞技术输血更具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李青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细菌定量计数结合尿沉渣白细胞检测与尿细菌培养诊断尿路感染的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细菌定量计数结合尿沉渣白细胞检测与尿细菌培养诊断尿路感染的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118例尿路感染患者,选取时间2015年10月1日-2017年2月10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尿细菌培养,观察组患者采用细菌定量计数结合尿沉渣白细胞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结果.结果 观察组尿路感染患者检出率为93.2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定量计数结合尿沉渣白细胞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绍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