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向红
目的 分析探讨不同教学模式在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方法 将2014年2月-2017年6月在我院实习的90名免疫检验实习生作为本研究对象,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其分成A、B、C三组,每组均为30例,分别选择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B组、C组的考试总成绩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对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在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进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师资力量等因素;针对师资力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有限的医院,实施传统教学模式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更加有效.
作者:张瑞娴;吴有全;郑雪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检测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377例患者,按照患者手术后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有深静脉血栓形成(32例),乙组患者无深静脉血栓形成(3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水平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术前,甲乙两组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水平及术后第7天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14天两组纤维蛋白原浓度以及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两组D-二聚体浓度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浓度水平的检测对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钟巧妮;黄变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诊断为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120例患儿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测量,为观察组,对同期健康体检的120例患儿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结论 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较高.
作者:龚萍;龚莲;黄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将血浆BNP水平测定用于心功能不全(舒张型)患者中,探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本院诊治的30例心功能不全(舒张型)归于实验组研究样本,并抽取同时期的30例非心功能不全患者归于参照组研究样本,予以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测定,观察两组的血浆BNP水平统计值,以及心功能分级不同的心功能不全(舒张型)患者其血浆BNP水平改变状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统计值和参照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功能不全(舒张型)患者血浆BNP水平统计值随其心功能分级增加不断升高,且两两比较呈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心功能不全(舒张型)患者测定血浆BNP水平对其临床诊断具有价值.
作者:陈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IgA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的肉眼血尿(感染同步性血尿)、无症状尿检异常、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慢性肾衰竭等,其病理表现特征性较为明显,以肾小球系膜区IgA颗粒状或团块状沉积为主,该典型表现也是IgA肾病临床确诊的重要依据.IgA肾病的病理类型复杂多样,临床治疗也不够理想,仍需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治疗水平.为此,本文对IgA肾病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付正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新生儿细菌感染性肺炎的临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100例,根据患儿细菌性感染情况分为观察组(54例细菌感染性肺炎)及对照组(46例非细菌感染性肺炎).两组患儿均检测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清PCT及hs-CRP阳性检出率,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PCT及hs-CRP阳性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血清PCT、hs-CRP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1周后,观察组血清PCT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hs-CRP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血清PCT及hs-CRP阳性检出率均明显低于治疗1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水平对新生儿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断较血清hs-CRP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治疗期间定期为患儿检测其血清PCT水平可帮助治疗效果进行有效评估,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更为有力的指导及参考.
作者:周维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科室接收的160例行血常规检验的健康体检人群进行研究,将其分为静脉组(80例,予以静脉采血)、末梢组(80例,予以末梢采血),分析检验指标结果.结果 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以及红细胞计数等指标,静脉组检验指标结果高于末梢组检验结果(P<0.05),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以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静脉组检验结果与末梢组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采血的检验结果准确性更高,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赵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随着临床医疗的发展,检验科的管理要求日渐繁琐且规范,它包含了质量、环境、设备、耗材、信息、数据、人员、临床沟通等多方面.本文针对性地对基层中医医院检验科的安全管理提出一些实用性的策略,以期帮助基层医院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实现安全生产.
作者:邓小芳;夏寅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固定技术在乳腺癌体外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进一步提高精确放射治疗的摆位精度.方法 将接受体外放射治疗的64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分为两组:A组应用乳腺托架固定体位;B组应用乳腺托架+真空垫固定体位.所有患者均在直线加速器的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下拍摄正、侧位射野验证片,与CT模拟定位图像重建的数字化重建图像(DRR)进行比较,得出摆位位移数据.比较各组摆位误差的不同.结果 两组各方向摆位误差如下:左右(X轴):(1.309±1.273)mm和(1.261±0.014)mm(P<0.05):头脚(Y轴):(1.926±1.816)mm和(1.636±0.930)mm(P<0.05);腹背(Z轴):(1.896±1.239)mm和(1.962±1.163)mm(P>0.05).结论 在定期的EPID验证条件下,采用两种不同固定技术,应用乳腺托架+真空垫的固定技术在左右(X轴)及头脚(Y轴)方向上优于单纯乳腺托架,而腹背(Z轴)方向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何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免疫阴阳平衡抗风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1日-2016年4月30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将64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别嘌醇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免疫阴阳平衡抗风疗法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中医症候评分以及血尿酸水平.结果 观察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后的中医症候评分和血尿酸水平均比对照组患者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阴阳平衡抗风疗法应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优越.
作者:祁冬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自拟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017年本科室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治疗组选用针刺外治、自拟方内服;对照组选用秋水仙碱、苯溴马隆片口服.结果 治疗组治愈32例,好转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治愈24例,好转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1.48%.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的变化及疗效有无差别.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疗效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尿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外治配合自拟方内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在临床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远东;樊奥;蒋晴;唐流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老年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应用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42例在我院接受多发性骨髓瘤诊治的患者,给予所有患者常规剂量的地塞米松联合来那度胺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患者完全缓解,14例患者部分缓解,6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5.71%.全部研究对象均出现乏力现象且均未超出患者耐受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4.29%,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9.05%,40.48%患者发生轻度周围神经病变,没有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 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应用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
作者:刘荟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析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WBC)检测在布鲁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187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感染菌属不同,将其分为布鲁氏菌组(n=36)、葡萄球菌组(n=48)、肠杆菌组(n=62)、链球菌组(n=41)、正常对照组(n=40).对四组患者的PCT、hs-CRP和WBC指标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四组患者的PCT、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与其他三组相比,布鲁氏菌组患者两项指标的升高幅度相对较低(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与其他三组相比呈中等程度升高(P<0.05).结论 在布鲁菌病诊断中,可根据PCT、hs-CRP和WBC中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百分比的检测结果进行早期辅助检测和诊断,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作者:汪露;张峰波;贾斌;朱玥洁;李智伟;甫拉提?热西提;庞盼;丁剑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应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患儿共74例进行诊断实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血常规检验诊断,观察组采用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诊断,比较两组检验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及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总检出率,评估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检验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疾病总检出率(94.59%)显著较对照组(62.1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了提高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总检出率,保证诊断准确性,建议临床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应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诊断.
作者:肖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分析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寰枢椎脱位患者46例,均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6个月患者的颈椎活动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年、2年患者的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者带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症状,按照ASIA分级,D级9例,C级5例.术后6个月,14例患者的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9例术前ASIA分级D级患者恢复到E级,5例术前ASIA分级C级患者恢复到D级,无螺钉松动、断钉、寰枢椎再移位等现象.结论 运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寰枢椎脱位患者的颈椎活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史相钦;孙彦鹏;彭晓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行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价值.方法 选本院在2016年的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99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组,择同期72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对两组皆施以尿微量白蛋白及尿糖的联合检测,比对两组检验的结果.结果 尿糖的平均含量研究组是(3.67±0.42)mmol/L比对照组(1.14±0.50)mmol/L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糖检测阳性率研究组为80.81%(80/99)比对照组0(0/72)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行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价值高.
作者:郭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分析检验标本前的质量控制,探究合理干预措施,提高标本采集质量.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间采集的检验标本627,3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313,699份标本.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手段,观察组给予临床对护理和检验人员专业培训后的检验标本分析前质控,并整理影响标本质量的相关因素,采取科学手段干预.结果 检出不合格标本6,119例,总不合格率为0.98%,其中观察组标本不合格率为0.64%,对照组标本不合格率为1.31%,观察组标本通过加强护理与检验科的沟通、指导后,各类标本的不合格率比对照组标本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巩固加强护理人员与检验科室的相互沟通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对于提高检验标本的质量、标本采集及分析结果准确性等相关环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作者:刘丹;张晶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胃功能三项[胃蛋白酶原(PG I)、胃蛋白酶原II(PG II)、胃泌素17(G-17)]检验对慢性胃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诊断不明的慢性胃病变患者8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均给予胃功能三项检验,比较分析对照组和慢性胃病变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慢性胃病变患者的胃功能三项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慢性胃病变进行胃镜检查前,可以将胃功能三项检验当成首选筛查方式,该检查方式易普查,操作简单方便,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美珠;陈展泽;李炜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多拉司琼对腔镜胆道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和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0月因胆囊结石在本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麻醉时间>2 h)的患者121例,实验组(n=56)术后常规给予多拉司琼12.5 mg静脉滴注,对照组(n=65)常规不使用止吐药,根据呕吐程度进行分级统计例数.结果 实验组发生恶心呕吐情况为轻微症状者8例,明显症状者3例,频繁恶心呕吐症状者2例,无恶心呕吐症状43例.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情况为轻微16例,明显8例,频繁1例,无症状40例.结论 使用多拉司琼对手术时间较长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进行预防效果显著.
作者:王静;吴开花;李立波;孟凡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白蛋白19片段(CYFRA21-1)、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甲状腺肿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7年7月我院本科室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87例,患者均经过手术组织病理检查终得到确诊.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甲状腺滤泡状癌组(n=32)和甲状腺良性病变组(n=5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组CYFRA21-1和TSGF水平,分析CYFRA21-1和TSGF在甲状腺肿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结果 甲状腺滤泡状癌组CYFRA21-1、TSGF水平均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P<0.05).甲状腺滤泡状癌组CYFRA21-1诊断符合率为84.38%(27/32)、TSGF诊断符合率为81.25%(26/32)、二者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6.86%(31/32);甲状腺良性病变组CYFRA21-1诊断符合率为87.27%(48/55)、TSGF诊断符合率为83.54%(46/55)、二者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6.36%(53/55).结论 将CYFRA21-1联合TSGF用于甲状腺肿瘤患者中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作者:孙燕翔;黄建平;杨乐;刘兆龙;杨华;刘坤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