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塞托溴铵在哮喘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覃春海

关键词:塞托溴铵,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 哮喘,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分析塞托溴铵在哮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海选资料查证法筛选我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药物选用策略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治疗治疗,观察组60例联合塞托溴铵,观察和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临床疗效70.00%(42/60)明显低于观察组临床疗效[93.33%(56/60)];观察组潮气量(VT)、补吸气量(IRV)、深吸气量(IC)、肺活量(VC)、肺总量(TLC)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塞托溴铵在哮喘治疗中的疗效确切,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治疗对哮喘患儿临床症状、肺功能恢复和降低复发率,值得大力推广.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相关性举措对检验所得结果可靠性、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以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免疫检验的120例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研究需求将他们随机分成对照组(血液检测行常规质控)、实验组(血液检测采取严格质量控制),比较不同组患者其临床效果情况.结果 两组检验质量问题发生几率方面,研究组(0.0%)与对照组(6.7%)相比更具优势;临床效果获得情况方面,研究组(96.7%)与对照组(78.3%)相比更具优势(P<0.05).结论 落实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可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降低问题发生率、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作者:金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超声内镜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准确性的Meta分析

    目的 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超声内镜(EUS)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方法 在计算机上检索CNKI、CBM、万方及维普中文数据库,检索年限均从建库到2017年5月,全面收集国内中文发表的有关超声内镜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相关研究,同时扩展检索相关杂志、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及相关参考文献等.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研究并提取数据,采用Meta-Disc 1.4版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入组本系统评价,共计1,827例食管癌患者入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超声内镜检查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准确性均较高,其中T1-T4分期的合并敏感度分别为59.0%、71.0%、86.0%、70.0%;合并特异度分别为99.0%、89.0%、81.0%、98.0%;N分期的合并敏感度和合并特异度均为80.0%.结论 EUS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术前诊断、术前分期的重要方法,它对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斌;杨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液标本采集的部位、送检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和分析在生化检验中血液标本的采集部位不同、送检时间不同对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此次抽取于我院治疗的210例患者当做分析对象,其中男性112例,女性98例,均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并送检,选择104例患者分成甲组(52例)、乙组(52例),研究甲组抽取输液同侧血液标本,研究乙组抽取输液异侧血液标本;选择106例患者分成丙组(53例)、丁组(53例),研究丙组规范送检,研究丁组在规范送检时间后1 h送检.对甲乙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丙丁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乙组的氯浓度、钾浓度、肌酐浓度都大于甲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丁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都小于丙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丁组的肌酸激酶大于丙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患者的生化检验来说,血液采集部位不同以及送检时间不同会对检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作者:龚向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替硝唑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分析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替硝唑治疗慢性牙周炎(C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4例CP病患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行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研究组患者行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及替硝唑联合治疗,分析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牙龈指数为(0.50±0.21),低于对照组的(1.13±0.30)(P<0.05);研究组疗效比对照组疗效更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2/47),对照组为6.38%(3/47),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替硝唑共同对慢性牙周炎病患实施治疗效果佳.

    作者:劳均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金水宝联合奥美沙坦酯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应用金水宝、奥美沙坦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入我院就诊的10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患者50例.参照组接受奥美沙坦酯治疗,试验组接受金水宝、奥美沙坦酯联合治疗,对比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UTP、mAb/Cr、NAG对比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UTP、mAb/Cr、NAG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应用金水宝、奥美沙坦酯联合治疗,有助于降低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值得推广.

    作者:蔡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综合治疗分析

    目的 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综合治疗进行了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的94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性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0.2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止泻时间为(32.59±1.28)h,对照组为(39.27±1.27)h;观察组患儿的脱水纠正时间为(36.97±1.07)h,对照组为(43.97±1.22)h,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方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付元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尿微量白蛋白三联检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尿微量白蛋白(U-mAlb)三联检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2例早期糖尿病肾损伤患者与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2例健康者志愿者为观察对象,依健康情况将其归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两组观察对象均实施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尿微量白蛋白三联检测,观察并比较两组对象的相应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数据表明,研究组HbA1c、Hcy、U-mAlb等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HbA1c、Hcy、U-mAlb等指标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相关指标数据对比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加之三联检测的诊断阳性率可见优于单项检测与相应二连检测.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尿微量白蛋白三联检测在应用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疾病诊断中可获得较良好的诊断效果,并显著提升诊断阳性率,可为血糖控制提供良好的指示信息,其在临床上具备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王玉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有效性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寰枢椎脱位患者46例,均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6个月患者的颈椎活动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年、2年患者的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者带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症状,按照ASIA分级,D级9例,C级5例.术后6个月,14例患者的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9例术前ASIA分级D级患者恢复到E级,5例术前ASIA分级C级患者恢复到D级,无螺钉松动、断钉、寰枢椎再移位等现象.结论 运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寰枢椎脱位患者的颈椎活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史相钦;孙彦鹏;彭晓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IgA肾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IgA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的肉眼血尿(感染同步性血尿)、无症状尿检异常、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慢性肾衰竭等,其病理表现特征性较为明显,以肾小球系膜区IgA颗粒状或团块状沉积为主,该典型表现也是IgA肾病临床确诊的重要依据.IgA肾病的病理类型复杂多样,临床治疗也不够理想,仍需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治疗水平.为此,本文对IgA肾病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付正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无创气道咳痰机与叩背排痰用于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排痰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气道咳痰机与叩背排痰对肺结核患者排痰效果观察.方法 将8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无创气道咳痰机排痰,对照组采用常规叩背方法排痰.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痰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排痰治疗耐受程度、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与排痰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咳痰机用于老年肺结核患者较叩背排痰效果好,且患者耐受程度高.

    作者:罗晓莉;杨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脑卒中患者主要家庭照顾者负荷水平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和对策分析

    目的 探讨脑卒中疾病患者的主要家庭照顾者接受针对性降负荷干预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对该类人群负荷水平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方法 选取以往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疾病患者的主要家庭照顾者100例,随机分组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减压干预;研究组实施针对性降负荷干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对临床减压干预模式的满意度、在干预前后负荷评分的改善幅度.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对临床减压干预模式的满意度达到94.0%,高于对照组的8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前后负荷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疾病患者的主要家庭照顾者接受针对性降负荷干预,可以在短时间内降低其负荷程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同时,提高满意度.

    作者:傅煜;胡国庆;郭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放疗科收治118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干预组骨髓抑制13例,放射性皮炎27例,鼻腔出血2例,对照组骨髓抑制25例,放射性皮炎40例,鼻腔出血10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预组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鼻咽癌患者骨髓抑制、放射性皮炎、鼻腔出血等毒副反应.

    作者:高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大量蛋白尿免疫球蛋白A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分析探究在大量蛋白尿免疫球蛋白A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大量蛋白尿免疫球蛋白A肾病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在对照组患者中采用甲泼尼龙进行治疗,而在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对照组药物的同时采用环孢素A,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为期24周的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完全缓解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含量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大量蛋白尿免疫球蛋白A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不仅治疗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图木勒巴根;宝山;白玉山;于勒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成都某三甲医院MRSA流行情况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医院各科室的感染流行情况以及其耐药情况,为较好地预防和控制MRSA在医院内的感染流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分离出的188株MRSA菌株进行患者性别、科室分布、及耐药性的统计分析,并进行年度间的比较.结果 188株MRSA标本中男性占83.5%,女性占16.5%;科室分布数目以重症医学科病房、神经外科二病区、小儿科病房为主,同时重症医学科病房检出率也很高;MR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喹努普汀/达福普汀敏感,对其他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性,对于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有上升趋势;整体而言MRSA在医院3年检出率有升高趋势.结论 对医院感染工作进行更严格控制,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原则进行严格的执行,对重点科室、易感患者人群进行MRSA筛查和处理,结合患者感染MRSA的耐药特点以及患者自身的状态,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及治疗策略才能有效的控制和预防MRSA的医院感染.

    作者:汪璐;曲远青;肖瑞;邹自英;万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IDA和THAL临床鉴别诊断中血常规检测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测在缺铁性贫血(IDA)和地中海贫血(THAL)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科室收治的40例IDA患者和40例THAL患者,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均给予血常规检测,观察其诊断效果.结果 IDA组的RBC、Hb、MCV低于对照组,RDW高于对照组(P<0.05).THAL组的RBC、RDW高于对照组,Hb、MCV低于对照组(P<0.05).IDA组与THAL组的RBC、Hb、RDW等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IDA和THAL鉴别诊断中血常规检测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将RDW作为鉴别诊断要点.

    作者:王一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调查研究

    目的 对临产孕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观察和分析临床孕妇的凝血四项变化和凝血功能状况,研究凝血四项对于孕妇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0例临产孕妇和800例非妊娠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00例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800例临产妇女作为实验组,分别对其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并对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四项检测中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高于实验组,纤维蛋白原(FIB)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产孕妇与非妊娠妇女在凝血四项中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孕妇在临产期间的凝血四项检测对预防血液高凝等现象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作者:刘治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目的 分析医院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旨在提升医院护理服务质量,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几率.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78例护理不安全事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参考组和综合组.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综合组采用改进后的护理方式,探讨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例数,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身体舒适程度和身体恢复情况等.结果 综合组患者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2例,综合组患者满意程度为82.05%,身体舒适程度为82.05%,身体恢复情况为84.61%;参考组患者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8例,患者满意程度为43.58%,身体舒适程度为23.07%,身体恢复情况为25.64%.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医院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改进,执行规章制度标准,落实护理人员责任,显著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促使患者更快更好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小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骨折创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骨折创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方法 以2017年4月-2017年10月为时间区间,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916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查每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浆D-二聚体在不同骨折创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胫腓骨骨折、足骨骨折、多发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部位骨折,且胫腓骨骨折、足骨骨折、多发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阳性率分别为83.63%(143/916)、82.28%(65/916)、59.45%(129/916),明显高于其他部位骨折(P<0.05).急性骨折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组,且D-二聚体阳性率为66.32%(380/573)明显高于非急性骨折组的17.78%(61/343)(P<0.05).结论 不同部位、急性和非急性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当中可以根据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的骨折状况做出诊断.

    作者:欧志红;王滋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浓度水平检测与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检测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377例患者,按照患者手术后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有深静脉血栓形成(32例),乙组患者无深静脉血栓形成(3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水平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术前,甲乙两组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水平及术后第7天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14天两组纤维蛋白原浓度以及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两组D-二聚体浓度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浓度水平的检测对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钟巧妮;黄变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1月-12月各种标本中分离到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并对其临床分布、标本来源、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1.1%、3.8%、53.0%、0.4%,标本种类以痰及伤口分泌物居多;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等科室;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相对较低,而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检出率逐年增多,且耐药状况严重,需采取隔离感染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等措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暴发.

    作者:侯临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