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怡
目的 观察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PD-1和PD-L1的表达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3例布鲁氏菌病患者(研究组)和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两组对象血液标本,检测PD-1、PD-L1表达水平.再根据病程的不同将研究组患者分为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对比两个亚组患者的PD-1、PD-L1表达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PD-1、PD-L1表达水平分别为(25.09±4.82)%、(48.52±6.69)%,高于对照组的(10.98±5.01)%、(20.17±3.50)%(P<0.05).急性期组的PD-1、PD-L1表达水平分别为(33.72±5.13)%、(54.43±6.80)%,高于慢性期组的(17.60±4.88)%、(42.39±6.38)%(P<0.05).结论 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可导致血清PD-1和PD-L1明显升高,且PD-1和PD-L1的表达水平会随着病程变化而变化.
作者:汪露;刘芳;李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临产孕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观察和分析临床孕妇的凝血四项变化和凝血功能状况,研究凝血四项对于孕妇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0例临产孕妇和800例非妊娠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00例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800例临产妇女作为实验组,分别对其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并对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四项检测中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高于实验组,纤维蛋白原(FIB)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产孕妇与非妊娠妇女在凝血四项中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孕妇在临产期间的凝血四项检测对预防血液高凝等现象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作者:刘治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单调性全身运动新生儿的运动功能的影响.以在临床上指导全身运动为单调性全身运动(PR)的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改善运动功能.方法 ①以2016年12月-2017年4月入住新生儿重症医学科,并请我科会诊进行神经系统的评估及GMS评估为单调性全身运动的新生儿20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家长意愿,分为早期治疗组(n=102),对照组(n=103).②早期干预:治疗组在婴儿入住新生儿重症医学科并进行GMS评估为单调性全身运动的新生儿给予早期干预,进行直接干预并且同时指导家长干预的方法.③比较各组新生儿不安运动阶段的不同.结果 治疗组正常不安运动的发生率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干预可以提高单调性全身运动的新生儿正常不安运动的发生率.
作者:崔静;毕锋莉;赵瑶凡;邸卫华;王德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抗CD137L单克隆抗体阻断CD137/CD137L信号通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T淋巴细胞亚群及单个核细胞体外诱生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在AA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方法,分析AA患者经抗CD137L单抗刺激前后骨髓T淋巴细胞亚群及单个核细胞诱生细胞因子IL-2、IFN-γ、IL-10的变化.结果 AA患者经抗CD137L单抗诱导后骨髓CD3+、CD4+、CD8+、CD25+T细胞比值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T细胞亚群几无影响.抗CD137L使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IL-2、IFN-γ水平降低,但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使IL-10水平升高,但较正常对照组仍显著降低(P<0.05).结论 抗CD137L单抗可使AA患者T细胞亚群恢复或接近正常,使免疫状态得到改善,亦可使体外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IL-2、IFN-γ水平下降,IL-10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志敏;潘学霞;李尊昌;王雨存;王立盼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少白细胞技术与常规输血技术对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输血患者,根据输注成分进行分组,即为参照组(n=40)与实验组(n=40),以常规输血患者选为研究参照组,以少白细胞技术输血患者选为研究实验组,观察两组输血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前后发热情况.结果 实验组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前后发热情况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少白细胞技术与常规输血技术应用在输血患者中均存在一定效果,但少白细胞技术输血更具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李青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液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观察的联合应用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测的40例患者,分别对患者进行血液分析仪检测与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对比检测准确率.结果 血液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观察显示的成熟红细胞体积大小相同,对于其他异型红细胞形态无法提示(P<0.05);血液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观察对幼红细胞的提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分析仪在血液寄生虫,粒细胞内的空泡、变性以及中毒颗粒检测上无提示;血液分析仪能够提示幼稚粒细胞、核左移现象,对粒细胞形态无法判断.结论 临床诊断中血液分析仪仅依靠细胞的几种物理特性而无法达到完全的准确性,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对于异常血样还应当联合血细胞形态观察检测.
作者:潘艳;吴旭;刘大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子宫自发性破裂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分析我院发生的1例输卵管手术史患者围产期子宫破裂,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桂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联合检测对贫血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叶酸[(7.21±3.23)nmol/L]、维生素B12[(261.38±124.35)pmol/L]和铁蛋白[(65.62±22.83)ng/m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血清叶酸[(18.75±4.52)nmol/L]、维生素B12[(424.54±136.87)pmol/L]和铁蛋白[(152.34±44.58)ng/mL]水平(P<0.05).观察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铁蛋白水平三者联合检测贫血的检出率为86.67%,与血清叶酸(60.83%)、维生素B12(50.00%)和铁蛋白(75.83%)水平单独检测贫血检出率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 血清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贫血早期诊断的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探讨血浆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浆BNP、CRP和HCY,对检测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在血浆BNP、CRP和HCY水平方面,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检测血浆BNP、CRP和HCY水平,能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黄俊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生化检验中采用血气分析的动脉剩余血对减少其检验性失血的可行性.方法 挑选100例ICU重症患者,并根据采集血液标本方式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采用固体肝素锂锌平衡动脉血气针进行采集患者动脉血液2.5 mL)与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于进行采集患者肘静脉血液6.0 mL).比较分析两组的生化检测结果、患者失血量.结果 两组的生化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对照组失血量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 给予ICU重症患者采用血气分析的动脉剩余血做生化检验结果可靠,且检验性失血量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晨;叶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及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8例乙肝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各自24例,分别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次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析患者血清中AFP及CA15-3含量.结果 血清中肿瘤标记物检测阳性率AFP方面,观察组为91.67%,对照组为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液中糖类抗原15-3含量、甲胎蛋白AF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肿物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可有效提高检验准确率,为患者疾病的治疗提供积极的作用.
作者:杨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在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研究其对患者疗效以及卵巢功能、血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选取54例作为样本人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7例.参照组患者应用口服和达那唑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将两组患者实行不同治疗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数值.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血清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停药恢复月经时间、血清皮质醇水平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皮质醇水平,对显著改善患者的卵巢功能也存在一定的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段丽丽;尹红;韩会来;秘嘉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应用金水宝、奥美沙坦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入我院就诊的10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患者50例.参照组接受奥美沙坦酯治疗,试验组接受金水宝、奥美沙坦酯联合治疗,对比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UTP、mAb/Cr、NAG对比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UTP、mAb/Cr、NAG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应用金水宝、奥美沙坦酯联合治疗,有助于降低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值得推广.
作者:蔡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分析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寰枢椎脱位患者46例,均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6个月患者的颈椎活动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年、2年患者的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者带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症状,按照ASIA分级,D级9例,C级5例.术后6个月,14例患者的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9例术前ASIA分级D级患者恢复到E级,5例术前ASIA分级C级患者恢复到D级,无螺钉松动、断钉、寰枢椎再移位等现象.结论 运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寰枢椎脱位患者的颈椎活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史相钦;孙彦鹏;彭晓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新生儿的输血策略和输血前期的检验.方法 此次抽取我医院治疗的新生儿ABO溶血症患儿(60例)为分析的对象,收集患儿标本的血清和放散液,并选取5份ABO同型的红细胞制剂进行主侧交叉配血,分别为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卡法,对比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血清和放散液的不合格次数.结果 采用微柱凝胶卡法检验的不合格率明显高于采用凝聚胺法(P<0.05),且凝聚胺法检测阳性的患儿微柱凝胶卡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而微柱凝胶卡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儿凝聚胺法检测则部分为阴性,两种技术交叉配血结果一致性较差.结论 微柱凝胶技术是较为适用于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的方法,根据检验结果选择与患儿相容性高或者同血型血样进行输血,从而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作者:张保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和血小板参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78例,对照人群85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RDW及血小板的相关参数.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组和对照组的RDW、PLT、PDW及MPV结果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RDW、PLT、PDW及MPV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8、0.402、0.710、0.647,当RDW诊断佳截点值12.45时,特异性为0.859,灵敏性为0.714,阴性预测值为0.768,阳性预测值为0.820.结论 RDW和血小板参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建国;陶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温肾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基本方为温肾方,对照组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通过检测性激素(T、FSH、LH、E2、PRL、P)水平及超声监测排卵以观察患者排卵障碍改善情况.结果 ①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②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睾酮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睾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后与停药3个月后比较,对照组睾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睾酮水平比较,停药3个月后,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对照组每月月经来潮为激素撤退性出血,中药组在改善排卵功能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P<0.05).④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肾方可明显改善PCOS患者的排卵障碍,恢复正常月经周期,且疗效稳定,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陈怡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在生化检验中血液标本的采集部位不同、送检时间不同对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此次抽取于我院治疗的210例患者当做分析对象,其中男性112例,女性98例,均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并送检,选择104例患者分成甲组(52例)、乙组(52例),研究甲组抽取输液同侧血液标本,研究乙组抽取输液异侧血液标本;选择106例患者分成丙组(53例)、丁组(53例),研究丙组规范送检,研究丁组在规范送检时间后1 h送检.对甲乙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丙丁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乙组的氯浓度、钾浓度、肌酐浓度都大于甲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丁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都小于丙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丁组的肌酸激酶大于丙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患者的生化检验来说,血液采集部位不同以及送检时间不同会对检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作者:龚向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沙门菌临床检验中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的应用性.方法 选取2016年3月11日-2017年3月1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肠热症100例患者,抽签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检测方式和全面生化反应联合血清学检验.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检验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检验有效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确诊沙门菌感染患者时,加强全面生化反应联合血清学检验,能够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叶莎;王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两种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集的尿液潜血检验的48例尿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设定为A组、B组,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检测情况.结果 A组、B组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阳性检测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以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为尿液潜血检验标准,得出尿液分析仪检验假阳性率为10.00%,假阴性率为14.29%.结论 在尿液潜血检验中施以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均可以获取一定的检验效果,各有优点,建议两者联合使用,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罗怀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