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在骨科中的研究和应用

原野;曾跃林;陈铖;谭海涛;吴安平;朱崇瑜

关键词:镍钛, 记忆合金, 骨科, 内固定
摘要:分析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采取文献分析法针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在骨科中的研究及应用文献资料进行整合,总结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在骨科中的主要应用方向.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可以被广泛应用于骨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在肋骨骨折、关节外科以及手外科的临床治疗中均发挥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作为一种有效的材料,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并在骨科疾病中发挥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肝病患者AFP、TP、ALB、SOD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肝病患者AFP、TP、ALB、SOD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的病情和特点,依次划分为肝癌组、肝硬化组和肝炎组,每组患者40例.对其进行AFP、TP、ALB、SOD.结果 健康人员组、肝硬化组、肝癌组的AFP、TP、ALB、SO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人员组和肝炎组的AFP、ALB、SO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人员组和肝炎组T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和肝硬化组的AFP、SO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和肝硬化组的TP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肝病患者,对AFP、TP、ALB、SOD进行检测,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袁单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脂肪肝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健康体检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结果 研究组的TC、TG、AST以及A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血清学、肝功指标水平对脂肪肝患者进行诊断,准确性高,能有效反映患者肝脏是否受损.

    作者:梁礼政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观察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式的应用成效.方法 本次7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取末梢血进行检验,而观察组采取静脉血检验.对比两组血常规检验成效.结果 观察组的红细胞、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白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中采取不用的采血方式,对血常规的检测结果均有着不同的影响,相比末梢血检验,静脉血检验的结果更有效,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信息.

    作者:苏大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脘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中医结合治疗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17年5月-2018月3月期间收治的胃脘痛患者72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西药铝碳酸镁、奥美拉唑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方剂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22%(35例),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55%(2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后期观察组患者复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得到患者广泛认可.结论 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干预治疗胃脘痛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既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能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临床胃脘痛的复发率,中西医联合治疗,安全系数高,无明显不良反应,获得患者一致认可和青睐,值得临床借鉴和参考.

    作者:杨新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乳腺肿瘤术后患者的疼痛护理干预方式研究

    目的 研究乳腺肿瘤术后患者的疼痛护理干预方式.方法 选取64例乳腺肿瘤术后患者做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常规化护理+疼痛护理干预),各32例.结果 研究组术后24 h、48 h、72 h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疼痛护理干预后,可以大大减轻乳腺肿瘤术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其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梁颖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联合检测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探讨其对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1,200例妊娠期妇女,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0例,观察组采取FBG和HbA1c的联合检测方式,对照组采用FBG检测方法,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FBG联合HbA1c检测的准确率更高.结论 FBG联合HbA1c检测在GDM筛查及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更能够筛查出具有GDM风险的孕妇人群.

    作者:曾丽;江演珠;连炬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药敏情况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药敏情况,并分析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细菌检验与药敏情况对症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①100例患者,37例呈阳性,阳性率为37%(37/100);63例呈阴性,占63%(63/100%).②粪肠球菌:青霉素类有药敏反应,沙星类无药敏反应;大肠埃希菌: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有药敏反应,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帕拉西林他唑巴坦轻微药敏反应;肺炎克雷伯菌:培南类有药敏反应,环丙沙星、磺胺甲硝唑、头孢克洛有耐药.③尿检阳性者,总有效率为97.2%(36/37);尿检阴性者,总有效率为95.3%(60/63).结论 复发性尿路感染,在细菌检验及药敏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疗效显著.

    作者:黄晓辉;张黎;王江凤;刁玮凤;迟小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及对策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及对策.方法 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100例.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对照组未进行质量控制,研究组进行质量控制,比较检验结果.结果 以临床病理检查为标准,研究组符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强,采取可行的对策,加强质量控制,可提高检查符合率.

    作者:尹华川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精子DNA损伤对试管婴儿助孕结局的影响探讨

    目的 分析精子DNA损伤对试管婴儿助孕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98例准备做试管婴儿的精子标本作为本研究对象,根据精子DNA损伤程度分为正常组和损伤组,观察其精子DNA损伤对助孕结局的影响.结果 损伤组精子浓度、正常形态精子比率、精子顶体酶活性、精子活力、试管婴儿受精率及优质胚胎率等方面均明显劣于正常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损伤组胞质内单精注射(ICSI)受精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结局显示,损伤组活产率为34.7%,流产率为12.7%,正常组活产率为56.8%,流产率为11.86%,正常组的活产率明显高于损伤组,流产率明显低于损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子DNA损伤检测对试管婴儿的临床风险预测具有重要参考,此方案适合精子损伤程度较小的精子,对试管婴儿助孕结局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合理的依据.

    作者:王彩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浅析聚合酶链反应在医学检验中的进展

    聚合酶链又名扩增体外基因技术,属于一种体外扩增DNA技术,其初是由Mullis等人开发的,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灵敏度,且操作便捷,可在体外快速放大所需研究的目的基因或某个DNA片段,实现从fg到μg的延伸,实现经琼脂糖的电泳效应,利用溴化乙锭对DNA进行染色,借助紫外灯可轻松用肉眼看到DNA的扩增过程.本文对聚合酶链反应在医学检验中的实验进展进行了探讨,可供参考.

    作者:胡红梅;潘细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联合检测PIVKA-Ⅱ、AFP和CA125在肝癌筛查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联合检测PIVKA-Ⅱ、AFP和CA125在肝癌筛查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病患者143例,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者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均在清晨空腹情况下采集外周循环血液样本5mL,分别检测PIVKA-Ⅱ、AFP和CA125,观察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肝病患者143例经病理确诊肝癌组35例,肝硬化组48例,肝炎组60例;肝癌组检测血PIVKA-Ⅱ、AFP和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及对照组(P<0.05),而且肝硬化组、肝炎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癌组、肝炎组、肝硬化组联合检测PIVKA-Ⅱ、AFP和CA125阳性确诊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者(P<0.05).结论 联合检测PIVKA-Ⅱ、AFP和CA125在肝癌筛查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良好.

    作者:邱志琦;朱嫦琳;詹建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腹泻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验的价值结果分析

    目的 对腹泻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验的价值结果分析.方法 对我县城区一所小学腹泻学生128例行肛拭,分别采用培养法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验,观察培养法的检出率.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培养法检验,显示阳性患者7例,阴性患者121例,阳性率为5.47%.结论 粪便肛拭粪便中检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时,采取培养法效果显著,检出率较高,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唐曼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临床检验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原因探讨

    目的 分析临床检验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原因.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集的不合格体液标本320例作为样本,调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标本不合格的原因.结果 在不合格的体液标本中,粪便标本的比重高,占总比重的47.5%、其次是尿液标本,占比为25.0%.各类型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标本污染以及送检不及时.结论 分析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后发现应从体液的采集、送检及检验3阶段加强医护人员培训,规范体液标本采集并及时送检,可有效降低标本结果不合格的情况,进而不断提升体液标本的整体质量,使送检标本的及格率不断提高,达到检测疾病检测率的终目标.

    作者:闫宏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临床感染控制管理中微生物检验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感染控制管理中微生物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患者1,02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11例和对照组51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微生物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感染率(1.37%)明显低于对照组(7.26%),感染程度较对照组轻,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感染控制管理应用微生物检验,能减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效果显著.

    作者:吴吕燕;蒙小枝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不同贫血类型,将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6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46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贫血患者均接受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两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比较,除MCH指标外,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检验中,采用血常规检验,可实现鉴别诊断的效果,为临床诊治贫血提供可靠参照,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作者:沈丽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重要性分析

    目的 观察并分析在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中,微生物标本采集具有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来我院接受诊治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采取常规微生物标本采集操作的为对照组,严格按照规范化流程进行微生物标本采集的为观察组.统计并比较两组微生物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血液、尿液、痰液、伤口分泌液等标本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标本采集的影响,通过规范化标本采集及检验流程,可有效提高临床检验水平,为疾病的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李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4月22日-2018年4月22日期间本院收治的各种细菌感染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00例,均进行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将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比对.结果 对比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可有效诊断细菌感染,并可对感染程度进行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效果观察及价值.方法 从本院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抽取所有患者血样标本作为观察组,抽取30例健康血样标本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凝血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患者凝血检验指标进行检测,有助于提高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准确性,能够了解到患者止血功能状况,有助于提前将保护措施做好,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对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PR)检测对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35例,将其设为实验组,同期选择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PCT与CPR联合检测,对两组PCT、CPR水平及检测阳性率进行统计.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PCT、CRP水平及PCT阳性率、CRP阳性率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PCT与CPR联合检测可提高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消化道大出血中成分输血的应用

    目的 探讨消化道大出血中成分输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共82例消化道大出血抢救患者.参照组:依据临床输血申请单发出血液成分.研究组:本科参与制订输血方案.结果 输血前1 h两组的Hb、HCT、PT、APTT、PLT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输血后3 h研究组的PT、APTT明显的比参照组的缩短,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运用机采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止血效果明显,从而达到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了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救治率,获得患者的认可与满意,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刘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