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CV和RDW在贫血疾病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探析

王一淳

关键词:贫血疾病, MCV, 鉴别诊断, 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在贫血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任选70例在我院就诊的贫血患者,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行MCV和RDW检测,分析两指标在各类贫血疾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结果 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的MCV和RDW值差异较大(P<0.05);MCV和RDW诊断各类型贫血的敏感性为83.3%-95.6%,特异度为91.5%-100.0%.结论 红细胞MCV和RDW的改变在各类型贫血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CD4+T淋巴细胞计数定量分析诊断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CD4+T淋巴细胞计数定量分析诊断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因肺部疾病而前来我院就诊的64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痰涂片试验以明确抗酸杆菌有无,将其中的36例试验结果阳性者纳入观察组,余下28例试验结果为阴性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的计数位(128.76±54.32)个/μ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43±65.28)个/μ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早期诊断,CD4+T淋巴细胞计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术后护理联合心理沟通干预对肝癌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后综合护理联合心理沟通干预对肝癌患者的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96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单纯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联用心理沟通干预方案,对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疼痛改善程度、心理状况、生存质量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2%);观察组疼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SAS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各因子得分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肝癌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联合心理沟通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使术后疼痛程度大程度降低,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增强整体护理水平,进而全面增强生存质量.

    作者:张宜;王健生;张玉娟;龚青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探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临床输血检验中运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180例血液检验患者,并根据双盲法分为2组,各90例患者.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予以盐水法、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进行检测.并统计2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正定型符合率为100.00%,对照组正定型符合率为90.00%,观察组正定型符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反定型符合率为98.89%,对照组反定型符合率为88.89%,观察组反定型符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临床输血检验中运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效果显著,安全性与灵敏度均较强,准确性较高,操作简便,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邵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妊娠糖尿病筛查与筛查阳性的临床危险因素

    目的 分析妊娠糖尿病筛查与筛查阳性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本院门诊收治的孕产妇500例,所有孕产妇进行葡萄糖筛查试验,对于GCT≥7.8 mmol/L孕产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汇总500例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分析妊娠糖尿病筛查阳性率以及阳性危险因素.结果 在妊娠糖尿病筛查阳性率方面,500例孕产妇中,OGTT试验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产妇46例,阳性率9.2%;在GCT阳性危险因素方面,GCT阳性危险因素包含有年龄、孕前体质量、孕期增加体质量、身高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结论 妊娠糖尿病筛查阳性率9.2%,年龄、孕前体质量、孕期增加体质量、身高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都属于妊娠糖尿病危险因素.

    作者:郭腾;候继蓉;王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中管型结果的分析

    目的 对尿中管型检测应用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效果展开研讨.方法 在我院住院患者中随机收集患者晨尿600份作为检测标本,分别通过显微镜与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结果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结果 通过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600例尿液标本检测后显示阳性共计200例,显微镜检测出阳性共计39例,假阳率为29.1%.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600例尿液标本检测后显示阴性共计400例,显微镜检测出阳性共计7例,假阴率高达15.2%.结论 假阳率和假阴率在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准确率不高,因此,在对尿液检测中依然应以显微镜检测为主,如若必须使用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应当对检查结果进行检验后再确诊,避免误诊发生.

    作者:巩文平;秦连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胰酶修复法、高压修复法和微波修复法对免疫组化结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析三种免疫组化抗原热修复方法的对比情况.方法 分别采用胰酶修复法、高压修复法和微波修复法,并根据方法的不同分为酶消化组、高压加热组与微波修复组,三组均实施maxvison试剂盒,检测CD45RO和CDla、Ki-67和CD8、CD4和CD83及CD3染色结果.结果 三种抗原修复方法存在的差异性显著,相比微波修复方法,高压修复法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次为胰酶修复法.结论 相比胰酶修复法和微波修复方法,高压加热组织抗原修复方法具有操作便捷和经济等优势,能在大量标本中广泛应用.

    作者:韦翠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患者血浆万古霉素浓度

    目的 建立测定血浆万古霉素浓度的HPLC-MS/MS法,并应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方法 HPLC色谱柱为Ultimate XB-C18,柱温50 oC,流速0.8 mL/min,流动相为含0.1%甲酸和2 mmol/L乙酸铵的水溶液和含0.1%甲酸的甲醇溶液,梯度洗脱.质谱检测方式为ESI正离子模式,MRM扫描,监测万古霉素m/z 725.0-144.2作为定量离子.结果 万古霉素浓度在1μg/mL-1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8),日内及日间RSD<5%,平均回收率为91%-106%.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快速,适用于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测定.

    作者:王磊;刘红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对急诊生化检验中应用肝素抗凝血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探析.方法 将2017年1月-3月在我院自愿接受急诊生化项目检验的100例健康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采集外周静脉血,分别进行常规血清和肝素抗凝血浆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验.结果 通过检测,血清检验和肝素抗凝血浆检验的K+、Na+、GLU、LDH及α-HBD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在急诊生化检验中,应用肝素抗凝血浆是可行的,可相对客观、准确的反应患者病情,但要注意纠正钾、钠离子差异.

    作者:郭福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良性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肺良性疾病患者96例,患者收取时间2015年2月10日-2016年1月5日,将96例肺良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肺良性疾病患者的住院时间[(8.01±2.51)d]、VAS评分[(2.75±1.20)分]、术中失血量[(125.15±30.15)mL]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肺良性疾病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42%)、总有效率(93.75%)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对肺良性疾病患者实施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取得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邓雄;沈学远;何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唐氏筛查单项指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增高孕妇妊娠结局探讨

    目的 探讨唐氏筛查单项指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增高孕妇妊娠结局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210例唐氏筛查单项指标者,结合HCG水平情况是否增高,分为观察组(n=111)、对照组(n=99).观察组HCG水平增高,对照组HCG水平正常,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比两组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两组胎膜早破、巨大儿、胎儿畸形、胎盘异常相比较,除前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唐氏筛查单项指标中,HCG水平增高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妊娠结局.

    作者:夏英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检验方法对肺结核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检验方法对肺结核患者痰液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价值.方法 入组对象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共100例确诊肺结核患者与10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设置为肺结核组、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痰液采集,行痰液结核分枝杆菌检验,分别采用痰涂片、快速培养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痰中结核分枝杆菌,比较痰涂片、快速培养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肺结核组与对照组的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并以痰快速培养法检测结果为参照,计算痰涂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结果 肺结核组经三种检验方法检测的痰中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以痰快速培养法检测结果为参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灵敏度、准确性均高于痰涂片(P<0.01),但其特异度与痰涂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与痰快速培养法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45),痰涂片与痰快速培养法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为中等(Kappa=0.531).结论 肺结核患者的痰中结核分枝杆菌多呈阳性表达,在肺结核病变早期诊断时,应采用痰涂片、痰快速培养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联合测定痰中结核分枝杆菌,以提高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准确性.

    作者:王晶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感染性肺炎病原学实验室诊断——肺炎链球菌检测技术进展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SP)是感染性肺炎重要的病原微生物之一.而且,SP感染及其耐药现象日趋严重.我国每年因SP感染相关性疾病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数多的国家.因此,临床上及时、准确地诊断SP感染性肺炎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SP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及其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SP等感染性疾病的早期、精准、全面、高效的实验室诊断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及研究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者的挑战.

    作者:廖远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液检验在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血液检验在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贫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贫血患者中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50例缺叶酸性贫血患者分别作为实验A组以及实验B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展开血细胞的实验室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CV、RBC、Hb、MCH、RDW、RBC/MCV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CV、Hb、MCH水平明显高于实验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的MCV、MCH、RDW水平均明显高于实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的特异性、敏感性、符合率分别为72.0%、96.0%、66.0%;实验B组的特异性、敏感性、符合率分别为70.0%、94.0%、60.0%.结论 在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通过实验室科学检验,对MCV、RBC、Hb、MCH、RDW、RBC/MCV水平等各项血液指标的测定能够给贫血诊断提供部分可靠、准确的信息,值得应用.

    作者:张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口服维生素D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矮身材儿童的骨代谢变化

    目的 探讨使用维生素D后,观察其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J)患儿矮身材的骨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39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使用维生素D口服3个月后,检测其骨钙素、甲状旁腺、降钙素、维生素D水平.结果 治疗组骨钙素、降钙素变化幅度明显有别于对照组.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存在骨代谢异常,提示补充维生素D可以改善骨代谢,有可能改善终身高.

    作者:丘柳萍;阳文景;韦桂芬;赵优;李惠芬;李辉;林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PCR联合RDB技术在β-地贫基因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PCR联合反向点杂交(RDB)技术在β-地贫基因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11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检测的84例β-地贫基因携带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基因诊断应用RDB技术,观察组则采取PCR联合RDB技术对基因进行检测.观察两组β-地贫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β41-42(-TCTT)19例(45.24%)、β17(A→T)5例(11.90%)、β71-72(+A)1例(2.38%)、IVS-Ⅱ654(C→T)10例(23.81%)、TAT盒-28(A→T)3例(7.14%)、无法检出4例(9.52%),对照组上述基因突变对应检出率30.95%、11.90%、7.14%、16.67%、4.76%、28.57%,观察组基因突变检测率(90.48%)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联合RDB技术检测β-地贫基因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利于提升β-地贫基因检出率,改善检测通量,进而节省检测时间与成本,更易于患者接受.

    作者:吴金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肺炎支原体检验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检验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800例受到呼吸道疾病感染的患者,病原体培养法是相应的标准操作方法,其作为特异性与技术灵敏性依据参与实验,以资料研究的方式对三种主要的肺炎支原体医学检验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 相较于金标准的培养法,间接免疫荧光法以及被动颗粒凝集试验法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以及肺炎支原体特异性都非常高.结论 在临床中进行肺炎支原体检验时要积极根据需要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基础上采取操作简便,且周期较短的检验技术,以提升肺炎支原体检出的效率,为肺炎病人的科学救治争取时间.为相关同仁提供一些工作实践的技术选择依据.

    作者:陈蔚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阿司匹林代谢基因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价值

    收集阅读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和总结.阐述阿司匹林代谢基因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价值,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阿司匹林抵抗与心脑血管事件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基因多态性可显著影响血小板活性、阿司匹林抵抗程度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基因突变以及基因交互作用可使阿司匹林抵抗产生的比例和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依据药物代谢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合理调整给药方案实行个体化治疗,可以降低阿司匹林抵抗、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阿司匹林副作用发生率.

    作者:陈淑华;岳蕴华;马艳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探讨结核菌感染中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技术的应用过程及效果.方法 对近一年来入住我院并经过T细胞检测患者的检测数据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其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对结核病诊断所发挥出的作用,判断在结核病诊断工作中存在的意义及发挥的效果.结果 在我院住院并接受检查的760例患者中,有290例患者为肺结核患者,T细胞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的达到了91.0%,斑点数目为(274±100);在这些患有结核病的患者中有125例活动期患者阳性率为100.0%,斑点数为(300±220);其余的活动初期患者阳性率为84.5%,斑点数为(110±36).结论 经过T细胞检测技术对肺内外结核杆菌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能够大大提高结核病的诊断效率,在患者早期就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提高了治疗成功率.同时对于斑点数的检测对于结核病的治疗也能起到辅助性的作用.

    作者:贾馨兰;杨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评价

    目的 对输血前患者接受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输血治疗患者20,000例为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通过卡式微柱凝胶法实施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对筛查和鉴定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输血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存在输血史、妊娠史输血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不存在输血史、妊娠史输血的患者(P<0.05).结论 患者在输血前接受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能够有效降低其出现溶血性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曲雪红;王向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预防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 探讨预防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546例产后患者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在这些产后患者中顺产人数为219例,剖宫产227例,将这些病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中病例人数均为273例,对照组病例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产后护理措施,观察组中病例患者采用的是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病例患者在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中病例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产后患者利用整体护理的干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产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护理价值,值得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郑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