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司匹林代谢基因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价值

陈淑华;岳蕴华;马艳婷

关键词:阿司匹林抵抗, 基因多态性, 基因交互作用, 药物基因组学, 个体化治疗
摘要:收集阅读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和总结.阐述阿司匹林代谢基因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价值,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阿司匹林抵抗与心脑血管事件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基因多态性可显著影响血小板活性、阿司匹林抵抗程度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基因突变以及基因交互作用可使阿司匹林抵抗产生的比例和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依据药物代谢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合理调整给药方案实行个体化治疗,可以降低阿司匹林抵抗、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阿司匹林副作用发生率.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唐氏筛查单项指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增高孕妇妊娠结局探讨

    目的 探讨唐氏筛查单项指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增高孕妇妊娠结局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210例唐氏筛查单项指标者,结合HCG水平情况是否增高,分为观察组(n=111)、对照组(n=99).观察组HCG水平增高,对照组HCG水平正常,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比两组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两组胎膜早破、巨大儿、胎儿畸形、胎盘异常相比较,除前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唐氏筛查单项指标中,HCG水平增高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妊娠结局.

    作者:夏英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治疗鼻内翻乳头状瘤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内翻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鼻内镜及CT检查,明确患者病变范围,对患者进行临床分级,并进行随访.结果 48例患者中治愈39例,复发9例,通过对复发者进行鼻内镜治疗,并对患者复发部位进行低温等离子烧灼,没有恶性病变情况出现.结论 鼻内镜下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创伤小,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治疗效果良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覃玉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7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如果对妇科肿瘤患者进行护理,患者的心理将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进行心理的干预,完善护理相关制度以提升护理的质量,提供更好的服务.结论 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如施行干预,患者的心理状态较为稳定,对护理的进行也较为满意,投诉率明显下降,这对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余佳佳;余玲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生化代谢指标对精神疾病诊断学及临床治疗的意义

    目的 研究生化代谢指标对精神疾病诊断学及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 使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康复组和病区组(精神疾病患者组)的各项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血尿酸、血肌酐.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尿素氮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尿素氮异常值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化指标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用药指导、辅助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可以为探索精神疾病诊断与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

    作者:张志成;刘娜;安婷婷;李凌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一种新式压印平板在物体表面细菌监测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应用新式卵磷脂吐温胰蛋白胨大豆培养基,改良医院内感染监测活动中物体表面微生物检测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依据《医院感染控制指南》,在多批次院内感染监测中,在采用新式卵磷脂吐温胰蛋白胨大豆培养基进行物体表面细菌学检测同时,采用传统棉拭子涂抹法进行采样检测,将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改良的新式卵磷脂吐温胰蛋白胨大豆培养基检测方法和传统检测方法相比较,对检测结果无影响,但操作更简便,检测时间更短,有极大推广价值.

    作者:夏寅辉;邓小芳;敬金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骨科门诊肩周炎患者3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治疗组予以关节松动技术治疗,对照组予以推拿治疗.每日1次,10次1疗程,两组均治疗2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疗程后采用VAS模拟评分法及关节活动度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肩周炎,能明显改善患肩关节活动度,改善疼痛情况,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肩周炎的效果优于推拿治疗.

    作者:刘步云;胡松;史梦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清PCT、CRP水平检测在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检测在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7年9月间我院接诊的存在宫内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310例,按感染结局分为两组,感染组220例(局部感染者170例,败血症50例),非感染组90例,选择同期在我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9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PCT、CRP水平分布情况,并分析CRP和PCT在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 对照组PCT水平主要分布在<0.05 ng/mL,非感染组、局部感染组以及败血症组PCT水平主要分布在0.05 ng/mL-0.25 ng/mL范围内,分布频率随感染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为2 ng/mL-10 ng/mL时,败血症组较为常见,分布频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RP水平主要分布在0 mg/L-2 mg/L范围内,CRP水平为2 mg/L以上时,局部感染组以及败血症组分布频率较高,CRP水平为>8 mg/L时,败血症组分布频率高于局部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以8 mg/L为临界值,PCT以0.25 ng/mL为临界值,PCT诊断细菌感染的特异度和敏感度高于CRP,诊断败血症的特异度、敏感度高于CRP.结论 静脉血PCT诊断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特异度和敏感度高于CRP,对败血症的诊断敏感度较高,可将其作为早期诊断宫内细菌感染的有效指标,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

    作者:郭秀娟;唐慧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其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检验依据.方法 收集胶东地区医院铜绿假单胞菌186株,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痰液中检测出145株,占总分离数的78%,病例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及呼吸内科.2017年分离的菌株对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低于2015年分离出的菌株.菌株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高的是阿米卡星.结论 目前较为有效的常用抗菌药物是碳青霉烯类以及第三代喹诺酮类.临床治疗时,应该根据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联合用药,以降低此菌引起流行感染的暴发.

    作者:刘旭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泌乳素的比较

    目的 比较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与化学发光法在泌乳素临床检测过程中的实际价值.方法 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体检的68名健康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利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与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分析两种方法检测泌乳素的异常率,并利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检测泌乳素异常率为17.65%,而化学发光法的异常检测率为20.59%,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泌乳素检测过程中,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与化学发光法差异并不明显,实际临床检测中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作者:李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脑血栓诊断中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应用与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在脑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治疗结果的评定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57例为研究组,并以非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55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的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可诊断脑血栓,且可对临床溶栓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王学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检验凝血功能及血清胱抑素C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检验凝血功能(Fg、AT_III、PT)及血清胱抑素C(Cysc)的临床检验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在我院中选择5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观察组),与44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对比(对照组),对比两组的凝血功能和血清胱抑素C的指标差异,并对急性期进展型脑梗及完全型期脑梗死的凝血功能及血清胱抑素C指标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凝血功能及血清胱抑素C指标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进展型脑梗阻和急性完全型脑梗死与对照组的凝血功能和血清胱抑素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血清胱抑素C和凝血功能的检测能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和进展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凝血功能检测对于急性期完全型脑梗死患者并无临床价值.

    作者:马海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检验科设备档案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检验设备更新换代飞速,特别是大型医院对尖端检验设备的使用特别频繁.检验科设备档案是检验科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的依据,本文分析了当下检验科档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有利于检验科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作者:雷程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肺炎嗜衣原体蛋白酶样活性因子免疫优势区基因重组蛋白在早期诊断中的 应用方法及效果

    目的 探讨肺炎嗜衣原体蛋白酶样活性因子免疫优势区基因重组蛋白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将Cpn CPAF免疫优势区基因进行挑选并克隆,从而有效的完成原核载体的构建;通过完成诱导表达及纯化重组蛋白,分析其抗原特异性.结果整体符合率达97.3%,检测100份的呼吸道感染Cpn抗原,相较PCR试剂方法,符合率达到了87.6%.结论肺炎嗜衣原体蛋白酶样活性因子免疫优势区基因重组蛋白,存在较高的抗原性,在当前临床医学中,针对Cpn感染的患者行早期诊断中,存在较高的临床诊断利用价值.

    作者:袁红霞;周安文;陈虹亮;彭玉凤;黄诗斯;廖晓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对脂肪肝疾病的诊断意义分析

    目的 分析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测对脂肪肝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进行体检的人员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40例体质量超标30%的人群作为观察组,40例体质量正常人群作为参照组;将两组样本人员均进行肝功和血清学指标水平检测,观察两组样本人员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人员的肝功和血清检测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功与血清指标的评测对脂肪肝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作用,其为临床医学上治疗和预防脂肪肝提供了基础,为疾病的治愈提供了保证,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医学事业的发展,适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陈云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乙肝五项指标定量与定性检测结果的差异和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乙肝五项指标定量与定性检测结果的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200例,空腹采集静脉血,分别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样本的乙肝五项指标定量与定性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的差异,评价乙肝五项指标定量与定性的临床意义.结果 定量检测的阳性结果中,HBsAg 135例,HBsAb 40例,HBeAg 51例,HBeAb 53例,HBcAb 140例;定性检测的阳性结果中,HBsAg 131例,HBsAb 38例,HBeAg 50例,HBeAb 59例,HBcAb 144例;对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种检测方法中共有12例检测结果不同,定性检测与定量检测结果对比,乙肝五项指标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阳性符合率依次为96.8%、91.3%、100%、96.2%、95.8%.结论 在乙肝五项指标的检测上,定性检测的影响因素较多,容易出现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定量检测的干扰因素较少,灵敏度与稳定性更优,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冉景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MCV和RDW在贫血疾病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探析

    目的 探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在贫血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任选70例在我院就诊的贫血患者,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行MCV和RDW检测,分析两指标在各类贫血疾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结果 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的MCV和RDW值差异较大(P<0.05);MCV和RDW诊断各类型贫血的敏感性为83.3%-95.6%,特异度为91.5%-100.0%.结论 红细胞MCV和RDW的改变在各类型贫血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王一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PCT、CRP、ESR联合检测法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的应用

    目的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沉在下呼吸道感染疾病诊断及疗效观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的PCT、CRP和ESR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PCT、CRP和ES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细菌感染患者的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S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CRP和ESR联合定量检测能明显提高下呼吸道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洪元;李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检验方法对肺结核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检验方法对肺结核患者痰液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价值.方法 入组对象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共100例确诊肺结核患者与10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设置为肺结核组、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痰液采集,行痰液结核分枝杆菌检验,分别采用痰涂片、快速培养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痰中结核分枝杆菌,比较痰涂片、快速培养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肺结核组与对照组的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并以痰快速培养法检测结果为参照,计算痰涂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结果 肺结核组经三种检验方法检测的痰中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以痰快速培养法检测结果为参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灵敏度、准确性均高于痰涂片(P<0.01),但其特异度与痰涂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与痰快速培养法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45),痰涂片与痰快速培养法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为中等(Kappa=0.531).结论 肺结核患者的痰中结核分枝杆菌多呈阳性表达,在肺结核病变早期诊断时,应采用痰涂片、痰快速培养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联合测定痰中结核分枝杆菌,以提高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准确性.

    作者:王晶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糖尿病患者70例,所有患者都进行了尿常规定性检查.对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总结所有患者的蛋白尿情况,然后评价出尿常规检查的临床价值.结果 检验后,70例患者中有33例为一次性蛋白尿,占47.14%;25例为持续性蛋白尿,占35.71%;总尿微白蛋白呈阳性率为82.85%,患者病情随着年龄、病程的增长而上升.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常规定性检查,能够有效判定患病情况和病变严重性.

    作者:梁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学指标检验结果及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观察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学指标的检验结果,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74例甲亢性肝病患者为研究组,另根据配对原则选取初诊的甲亢患者74例为参照组.两组受试者均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来检测甲状腺和肝功能相关指标情况,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研究组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存在明显的统计差异(P<0.05);前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促甲状腺素(TSH)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甲亢患者容易并发肝损害,应该对肝功能指标及时的检测,为这种疾病的预防提供支持.

    作者:黄树通;唐汉物;李冰冰;邓敏丽;冼观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