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君
目的 探讨痛风诊断中血尿酸检测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疑似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共110例,其中52例痛风患者设为A组,58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设为B组;同期选择55例健康体检者设为C组.采用尿酸氧化酶-过氧化物偶联法测定受试者的血清尿酸浓度,对各组男性和女性的血尿酸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A组男性和女性血尿酸浓度明显高于B组(t=2.300和2.167,P<0.05),同时明显高于C组(t=9.238和12.851,P<0.05);B组男性和女性血尿酸浓度明显高于C组(t=10.790和9.923,P<0.05).结论 血尿酸检测对痛风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徐国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其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检验依据.方法 收集胶东地区医院铜绿假单胞菌186株,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痰液中检测出145株,占总分离数的78%,病例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及呼吸内科.2017年分离的菌株对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低于2015年分离出的菌株.菌株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高的是阿米卡星.结论 目前较为有效的常用抗菌药物是碳青霉烯类以及第三代喹诺酮类.临床治疗时,应该根据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联合用药,以降低此菌引起流行感染的暴发.
作者:刘旭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乙肝五项指标定量与定性检测结果的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200例,空腹采集静脉血,分别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样本的乙肝五项指标定量与定性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的差异,评价乙肝五项指标定量与定性的临床意义.结果 定量检测的阳性结果中,HBsAg 135例,HBsAb 40例,HBeAg 51例,HBeAb 53例,HBcAb 140例;定性检测的阳性结果中,HBsAg 131例,HBsAb 38例,HBeAg 50例,HBeAb 59例,HBcAb 144例;对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种检测方法中共有12例检测结果不同,定性检测与定量检测结果对比,乙肝五项指标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阳性符合率依次为96.8%、91.3%、100%、96.2%、95.8%.结论 在乙肝五项指标的检测上,定性检测的影响因素较多,容易出现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定量检测的干扰因素较少,灵敏度与稳定性更优,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冉景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鼻咽癌(NPC)诊断中联合检测血清EB病毒基因(EBV-DNA)、癌胚抗原(CEA)、铁蛋白(SF)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接收的40例NPC患者作为A组,另选同期收治的40例良性鼻炎患者作为B组,再抽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对三组的EBV-DNA、CEA以及SF进行检测,分析这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A组的三项指标水平高于B组与C组(P<0.05);三种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显著高于两种指标联合检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NPC采取血清EB病毒基因、CEA、SF联合检测的敏感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卢天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与化学发光法在泌乳素临床检测过程中的实际价值.方法 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体检的68名健康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利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与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分析两种方法检测泌乳素的异常率,并利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检测泌乳素异常率为17.65%,而化学发光法的异常检测率为20.59%,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泌乳素检测过程中,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与化学发光法差异并不明显,实际临床检测中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作者:李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在脑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治疗结果的评定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57例为研究组,并以非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55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的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可诊断脑血栓,且可对临床溶栓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王学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检验设备更新换代飞速,特别是大型医院对尖端检验设备的使用特别频繁.检验科设备档案是检验科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的依据,本文分析了当下检验科档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有利于检验科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作者:雷程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依据并发症类型分为A组(合并糖尿病肾病组)、B组(单纯糖尿病组),2组患者各30例,另选取同期接受生化检验的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并对比组间的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浓度、阳性率.结果 A组的FPG、OGTT、HbAlc的浓度分别为(9.65±1.21)mmol/L、(16.97±0.24)mmol/L及(9.65±0.16)%,均高于其他2组(P<0.05),但A、B组的各项指标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C组(P<0.05).结论 对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的效果显著,临床中可依据上述指标鉴别糖尿病及其严重程度提供有力依据,可实施推广.
作者:张淑花;朱宗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探讨结核菌感染中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技术的应用过程及效果.方法 对近一年来入住我院并经过T细胞检测患者的检测数据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其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对结核病诊断所发挥出的作用,判断在结核病诊断工作中存在的意义及发挥的效果.结果 在我院住院并接受检查的760例患者中,有290例患者为肺结核患者,T细胞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的达到了91.0%,斑点数目为(274±100);在这些患有结核病的患者中有125例活动期患者阳性率为100.0%,斑点数为(300±220);其余的活动初期患者阳性率为84.5%,斑点数为(110±36).结论 经过T细胞检测技术对肺内外结核杆菌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能够大大提高结核病的诊断效率,在患者早期就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提高了治疗成功率.同时对于斑点数的检测对于结核病的治疗也能起到辅助性的作用.
作者:贾馨兰;杨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糖尿病患者70例,所有患者都进行了尿常规定性检查.对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总结所有患者的蛋白尿情况,然后评价出尿常规检查的临床价值.结果 检验后,70例患者中有33例为一次性蛋白尿,占47.14%;25例为持续性蛋白尿,占35.71%;总尿微白蛋白呈阳性率为82.85%,患者病情随着年龄、病程的增长而上升.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常规定性检查,能够有效判定患病情况和病变严重性.
作者:梁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本文报道1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病例,结合文献及近几年相关指南共识,谈谈个人体会.
作者:李科;张孝忠;张丽丽;朱正芳;张伟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急诊生化检验中应用肝素抗凝血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探析.方法 将2017年1月-3月在我院自愿接受急诊生化项目检验的100例健康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采集外周静脉血,分别进行常规血清和肝素抗凝血浆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验.结果 通过检测,血清检验和肝素抗凝血浆检验的K+、Na+、GLU、LDH及α-HBD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在急诊生化检验中,应用肝素抗凝血浆是可行的,可相对客观、准确的反应患者病情,但要注意纠正钾、钠离子差异.
作者:郭福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应用于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价值.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儿中选取416例,对其血清中食入性与吸入性sIgE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416例患儿至少出现了一种过敏原阳性反应,阳性率为100%;吸入性过敏原属于各年龄段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主要过敏原类型,所占比例为76.44%.结论 sIgE检测应用于过敏性鼻炎患儿中的效果显著.
作者:李翔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CD4+T淋巴细胞计数定量分析诊断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因肺部疾病而前来我院就诊的64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痰涂片试验以明确抗酸杆菌有无,将其中的36例试验结果阳性者纳入观察组,余下28例试验结果为阴性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的计数位(128.76±54.32)个/μ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43±65.28)个/μ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早期诊断,CD4+T淋巴细胞计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微生物标本培养前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的临床意义.方法 从2014年7月-2016年7月时段进入实验室送检的微生物标本中抽选350例,其中研究组进行微生物标本培养前,进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对照组只进行微生物标本培养.对比两种方式培养结果.结果 研究组培养结果显示阳性88例,阳性率25.5%,对照组培养阳性112例,阳性率32.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生物标本培养前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能够有效控制培养质量,减少培养假阳性,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宁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因素,并且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展开解决措施的讨论.方法 主要是将近两年内接受治疗的临床病例作为研究的对象,一共包括1,289例.在进行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分析的总结之前,对于出现误差的各种情况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一共观察的1,289例临床病例当中,有117例患者在接受样本采集的过程中都存在过误差,占据全部病例的9.1%,然后直接导致了分析前误差.研究发现,发生这些误差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多的就是在采集样本的过程中发生意外,其次是采集样本之前没有做好充分地准备工作导致发生分析前误差,还有就是样本已经正确采集完成,也做足了前期准备工作,但是采集完成以后还是会发生意外.另一大类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产生原因不是采集样本环节中导致的,还有可能是因为采集样本的设备本身存在问题,或者是试剂本身存在问题等.结论 检验结果存在误差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医学检验前的多种因素导致的,一定要对这些误差进行详细分析,重视起来,以解决问题.
作者:徐淑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唐氏筛查单项指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增高孕妇妊娠结局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210例唐氏筛查单项指标者,结合HCG水平情况是否增高,分为观察组(n=111)、对照组(n=99).观察组HCG水平增高,对照组HCG水平正常,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比两组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两组胎膜早破、巨大儿、胎儿畸形、胎盘异常相比较,除前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唐氏筛查单项指标中,HCG水平增高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妊娠结局.
作者:夏英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生化代谢指标对精神疾病诊断学及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 使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康复组和病区组(精神疾病患者组)的各项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血尿酸、血肌酐.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尿素氮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尿素氮异常值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化指标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用药指导、辅助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可以为探索精神疾病诊断与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
作者:张志成;刘娜;安婷婷;李凌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在肺炎患儿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快速血清学检验,观察组予以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经检测后,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0岁-2岁、5岁-10岁年龄段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2岁-5岁年龄段,两组患儿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也可以看出观察组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大而递减,对照组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检测方法均可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其阳性率均高,但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更高,值得推广.
作者:苏云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120例本院自2016年8月-2017年9月收治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根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实验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感染控制,实验组实施微生物检验感染控制,分析两组感染严重程度、医院感染控制率.结果 感染严重程度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控制率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实施微生物检验,既可降低感染严重程度,又可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蓝小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