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泌乳素的比较

李红

关键词: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 化学发光法, 泌乳素
摘要:目的 比较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与化学发光法在泌乳素临床检测过程中的实际价值.方法 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体检的68名健康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利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与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分析两种方法检测泌乳素的异常率,并利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检测泌乳素异常率为17.65%,而化学发光法的异常检测率为20.59%,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泌乳素检测过程中,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与化学发光法差异并不明显,实际临床检测中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小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脑梗塞 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小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变化关系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及在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方法对298例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和271例健康体检者血标本ApoE基因型进行检测,比较两组间ApoE基因型及表型的构成差异,并比较ApoE不同表型患者的小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和其他各项血脂水平.结果 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均以ε3高,且ApoE基因型以ε3/3频率高;病例组患者中ε3/3和ε2/3基因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χ2=8.366,P=0.004;χ2=5.102,P=0.024),而ε3/4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9.016,P<0.01);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病例组的ε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001,P=0.005),ε4基因频率又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2.115,P<0.01);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病例组中ApoE表型不同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其中表型E3、E4组的sdLDL-c、LDL-C、TCH水平均高于表型E2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中E2型人群LDL-c、sdLDL-c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不同表型与小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有相关性,对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疾病诊断治疗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美珠;朱嫦琳;陈斌鸿;李炜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唐氏筛查单项指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增高孕妇妊娠结局探讨

    目的 探讨唐氏筛查单项指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增高孕妇妊娠结局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210例唐氏筛查单项指标者,结合HCG水平情况是否增高,分为观察组(n=111)、对照组(n=99).观察组HCG水平增高,对照组HCG水平正常,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比两组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两组胎膜早破、巨大儿、胎儿畸形、胎盘异常相比较,除前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唐氏筛查单项指标中,HCG水平增高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妊娠结局.

    作者:夏英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探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临床输血检验中运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180例血液检验患者,并根据双盲法分为2组,各90例患者.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予以盐水法、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进行检测.并统计2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正定型符合率为100.00%,对照组正定型符合率为90.00%,观察组正定型符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反定型符合率为98.89%,对照组反定型符合率为88.89%,观察组反定型符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临床输血检验中运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效果显著,安全性与灵敏度均较强,准确性较高,操作简便,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邵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感染性肺炎病原学实验室诊断——肺炎链球菌检测技术进展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SP)是感染性肺炎重要的病原微生物之一.而且,SP感染及其耐药现象日趋严重.我国每年因SP感染相关性疾病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数多的国家.因此,临床上及时、准确地诊断SP感染性肺炎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SP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及其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SP等感染性疾病的早期、精准、全面、高效的实验室诊断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及研究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者的挑战.

    作者:廖远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生化代谢指标对精神疾病诊断学及临床治疗的意义

    目的 研究生化代谢指标对精神疾病诊断学及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 使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康复组和病区组(精神疾病患者组)的各项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血尿酸、血肌酐.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尿素氮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尿素氮异常值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化指标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用药指导、辅助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可以为探索精神疾病诊断与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

    作者:张志成;刘娜;安婷婷;李凌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分析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和对策

    目的 本文基于案例,对往年我院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根据问卷的回答进行数据的整理,针对现状,提出对策和措施,希望对妇科护理临床实践有所裨益.

    作者:帅纬纬;朱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浆BNP水平诊断舒张型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BNP水平诊断舒张型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患者,将50例舒张型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观察组,而另50例非心功能不全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测定血浆BN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NP水平随着病人舒张功能不全分级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测定血浆BNP水平,可为舒张型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同时还对于积极准确的治疗具有引导作用,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李敏;高洪元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探讨

    目的 探究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的1,300份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探究影响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1,300份血液生化检验标中,共有72例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不符合标准,检验结果准确率为94.46%.结论 影响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主要包括采集因素、抗凝剂因素、保存因素、患者因素,为此必须要针对上述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作者:尚永明;陈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大出血中输血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大出血中输血护理的临床成效.方法 选择产科大出血患者60例,均为我院产科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患者,分析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大出血患者的输血护理及其临床效果.结果 产科大出血患者需要及时抢救、明确诊断,成分输血治疗后APTT、PLT、TT等血液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60例患者均无出现输血反应,其中有58例在经过及时的系统治疗和有效护理之后,其症状得到缓解,2例患者因抢救不及时、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成分血的悬浮红细胞可有效增加患者的血红蛋白,冰冻血浆对补充出血患者血容量、凝血因子等极为有效.成分输血法治疗能有效改善产科大出血患者的病情,在临床应用上值得推广.

    作者:罗忠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胰酶修复法、高压修复法和微波修复法对免疫组化结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析三种免疫组化抗原热修复方法的对比情况.方法 分别采用胰酶修复法、高压修复法和微波修复法,并根据方法的不同分为酶消化组、高压加热组与微波修复组,三组均实施maxvison试剂盒,检测CD45RO和CDla、Ki-67和CD8、CD4和CD83及CD3染色结果.结果 三种抗原修复方法存在的差异性显著,相比微波修复方法,高压修复法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次为胰酶修复法.结论 相比胰酶修复法和微波修复方法,高压加热组织抗原修复方法具有操作便捷和经济等优势,能在大量标本中广泛应用.

    作者:韦翠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中管型结果的分析

    目的 对尿中管型检测应用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效果展开研讨.方法 在我院住院患者中随机收集患者晨尿600份作为检测标本,分别通过显微镜与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结果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结果 通过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600例尿液标本检测后显示阳性共计200例,显微镜检测出阳性共计39例,假阳率为29.1%.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600例尿液标本检测后显示阴性共计400例,显微镜检测出阳性共计7例,假阴率高达15.2%.结论 假阳率和假阴率在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准确率不高,因此,在对尿液检测中依然应以显微镜检测为主,如若必须使用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应当对检查结果进行检验后再确诊,避免误诊发生.

    作者:巩文平;秦连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多种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病中的检测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57例患者均行ANA、dsDNA及ENA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 在657例行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的患者中,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02例阳性患者中,非自身免疫性疾病共146例,自身免疫性疾病共156例,其中SLE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P<0.05).在4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检测中,ANA、dsDNA及ENA的诊断效能各具差异,三者联合应用可相互弥补,有效提高检出率.结论 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病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高参考依据.

    作者:孙金莲;刘平;王现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荨麻疹过敏原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病因分析

    目的 研究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的临床意义,并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67例在我院诊断为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 通过检测发现有103例检测为过敏原阳性,阳性率为38.58%;在吸入组过敏原中共有27例为过敏原阳性,阳性率为10.11%,在食物组过敏原中共有21例为过敏原阳性,阳性率为7.87%.结论 通过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可有助于对其的病因进行更好的分析,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长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目的 分析在临床常规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以及预防策略.方法 抽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在我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3例)当做分析的对象,此次研究患者均采集两份血液标本,乙组对血液标本进行常规处理,研究甲组对血液标本进行溶血处理,对两组标本的相关指标进行总结.结果 甲组的总蛋白、钾离子、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均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葡萄糖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乙两组的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尿素氮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常规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会对结果存在较大影响,所以在临床检验中检验人员要避免标本溶血,确保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

    作者:王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免疫检验在抗HIV检测中的结果对比

    目的 比较不同免疫检验在抗HIV检测中的结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用免疫印迹法确诊艾滋病患者66例,66例患者的血清标本中,有42例HIV抗体呈阳性,24例HIV抗体呈阴性.分别用金免疫层析试验方法和ELISA法检测方法对66例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可靠性.结果 金免疫层析试验组对HIV抗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检测准确率分别是92.86%、83.33%、89.39%,ELISA法检测组对HIV抗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检测准确率分别是97.62%、91.66%、95.45%,ELISA法检测组对HIV抗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检测准确率与金免疫层析试验组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艾滋病患者血清中的HIV抗体检测中,ELISA法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检测准确率相对要优于金免疫层析试验方法,而且操作相对比较简单,不复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红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BNP水平、平均血小板体积检测在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短期预后评估中的 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BNP水平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短期(6个月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并明确诊断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2例,分别根据两者基线中位数水平分为高值组、低值组,并随访发病6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病情况.结果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血清BNP及平均血小板体积高值组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率均分别高于低值组(P<0.05).结论血清BNP水平及平均血小板体积两项指标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短期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D-二聚体的临床检验意义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D-二聚体的临床检验意义.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接收的体检者3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D-二聚体含量检测,观察对比两组研究对象D-二聚体含量实际情况.结果 就D-二聚体含量而言,治疗前观察组较对照组高且差异明显,且在缓解期D-二聚体含量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诊治过程中,D-二聚体含量能够准确反映病情进展及预后情况,开展D-二聚体含量检测能够为并发症预防提供借鉴经验,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杨栋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清孕酮联合β-HCG检测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血清孕酮联合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2例异位妊娠孕妇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0例正常宫内妊娠孕妇为对照组.比较单独检测β-HCG与孕酮以及β-HCG联合检测的确诊时间以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观察组妊娠第4 wk、第5 wk、第6 wk的血清孕酮、β-HC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孕酮以及β-HCG联合检测的确诊时间明显短于单独检测β-HCG(P<0.05),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β-HCG(P<0.05).结论 血清孕酮联合β-HCG检测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有效缩短确诊时间,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任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晚期妊娠B族链球菌核酸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预防筛查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晚期妊娠B族链球菌核酸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预防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5月在我院产科门诊进行常规产检的孕妇300例,在其孕周为35周-37周时取阴道分泌物和肛周分泌物,并对这两种分泌物进行两种操作,一种是细菌培养作为对照组,另一种则为PCR检测作为研究组,观察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分析B族链球菌阳性及阴性对晚期妊娠中的作用和新生儿败血症影响.结果 300例孕妇中B族链球菌检出结果显示阳性9例,实行PCR检测检出结果显示阳性25例;B族链球菌阳性对象中,孕妇宫内感染4例(16.0%),胎膜早破9例(36.0%),早产4例(16.0%),均明显高于B族链球菌阴性对象.B族链球菌阳性孕妇所分娩新生儿患败血症4例(16.0%),明显高于B族链球菌阴性研究对象所分娩的新生儿(P<0.05).结论 在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携带会增加孕妇宫内感染、胎膜早破、早产的几率,导致新生儿患败血症几率增大,因此B族链球菌核酸检测在妊娠晚期对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和筛查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学指标检验结果及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观察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学指标的检验结果,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74例甲亢性肝病患者为研究组,另根据配对原则选取初诊的甲亢患者74例为参照组.两组受试者均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来检测甲状腺和肝功能相关指标情况,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研究组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存在明显的统计差异(P<0.05);前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促甲状腺素(TSH)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甲亢患者容易并发肝损害,应该对肝功能指标及时的检测,为这种疾病的预防提供支持.

    作者:黄树通;唐汉物;李冰冰;邓敏丽;冼观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