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
目的 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慢性主观性头晕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接受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较对照组也低(P<0.05).结论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安全有效.
作者:谢春荣;段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T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从而为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以我院2013年6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20例AA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初诊患者28例(A组)、处于骨髓抑制阶段患者31例(B组)、部分缓解患者32例(C组)、完全缓解患者29例(D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人员的血清TPO,回顾分析不同组人员对应的血清TPO含量水平.结果 对照组血清TPO含量水平明显低于研究对象中各组患者的血清TPO含量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治疗进展,不同组患者血清TPO含量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且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TPO含量水平异常可作为AA患者临床诊断以及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AA患者在完全缓解后其血清TPO仍然存在异常,表明AA患者中TPO通路可能存在障碍.
作者:王玉娟;胡春梅;曲荣峰;佟显爽;李亚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尿中管型检测应用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效果展开研讨.方法 在我院住院患者中随机收集患者晨尿600份作为检测标本,分别通过显微镜与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结果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结果 通过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600例尿液标本检测后显示阳性共计200例,显微镜检测出阳性共计39例,假阳率为29.1%.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600例尿液标本检测后显示阴性共计400例,显微镜检测出阳性共计7例,假阴率高达15.2%.结论 假阳率和假阴率在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准确率不高,因此,在对尿液检测中依然应以显微镜检测为主,如若必须使用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应当对检查结果进行检验后再确诊,避免误诊发生.
作者:巩文平;秦连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一次性与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牙髓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实验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手术,常规组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78%)显著高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减轻疼痛感,减缓牙髓炎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冶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变化,探讨NLR水平评估病情及指导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临床治疗.方法 通过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45例确诊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为观察组,选取30例同期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儿外周血NLR水平的关系及观察组不同NLR水平与住院时间的关系.结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组患儿与健康足月新生儿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新生儿颅内出血组患儿外周血NLR水平高于健康足月新生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颅内出血中高NLR组住院时间长于低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颅内出血中治疗前NLR水平高于治疗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外周血NLR水平对患儿的病情评估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新亚;史永强;米伟阳;江彬;李楠;高璐;席敏;杨张凯;史永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的1,300份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探究影响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1,300份血液生化检验标中,共有72例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不符合标准,检验结果准确率为94.46%.结论 影响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主要包括采集因素、抗凝剂因素、保存因素、患者因素,为此必须要针对上述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作者:尚永明;陈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测对脂肪肝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进行体检的人员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40例体质量超标30%的人群作为观察组,40例体质量正常人群作为参照组;将两组样本人员均进行肝功和血清学指标水平检测,观察两组样本人员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人员的肝功和血清检测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功与血清指标的评测对脂肪肝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作用,其为临床医学上治疗和预防脂肪肝提供了基础,为疾病的治愈提供了保证,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医学事业的发展,适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陈云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本文基于案例,对往年我院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根据问卷的回答进行数据的整理,针对现状,提出对策和措施,希望对妇科护理临床实践有所裨益.
作者:帅纬纬;朱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检验方法对肺结核患者痰液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价值.方法 入组对象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共100例确诊肺结核患者与10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设置为肺结核组、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痰液采集,行痰液结核分枝杆菌检验,分别采用痰涂片、快速培养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痰中结核分枝杆菌,比较痰涂片、快速培养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肺结核组与对照组的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并以痰快速培养法检测结果为参照,计算痰涂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结果 肺结核组经三种检验方法检测的痰中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以痰快速培养法检测结果为参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灵敏度、准确性均高于痰涂片(P<0.01),但其特异度与痰涂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与痰快速培养法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45),痰涂片与痰快速培养法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为中等(Kappa=0.531).结论 肺结核患者的痰中结核分枝杆菌多呈阳性表达,在肺结核病变早期诊断时,应采用痰涂片、痰快速培养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联合测定痰中结核分枝杆菌,以提高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准确性.
作者:王晶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沉在下呼吸道感染疾病诊断及疗效观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的PCT、CRP和ESR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PCT、CRP和ES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细菌感染患者的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S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CRP和ESR联合定量检测能明显提高下呼吸道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洪元;李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骨髓细胞的形态学检查.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48例患儿做为研究对象,收集初诊、二诊(治疗15天)、三诊(治疗30天)、四诊(治疗90天)的骨髓细胞涂片,共192份,对涂片进行复检,对比分析复检报告和原始报告.结果 复检报告同原始报告的染色情况符合率是97.40%;复检报告同原始报告的取材、增生程度符合率是96.88%;复检报告同原始报告符合率是94.27%.结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骨髓细胞的形态学检查的多中心综合分析可提高医院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水平.
作者:李长江;陈正文;杨彬;李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检验科的生化检验样本资料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每例样本进行初检和复检,筛选出两次检查结果误差较大的40例样本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再次进行复检并记录,分析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制定相关对策.结果 本组40例生化检验样本中,影响因素来源于临床者占65.83%,来源于实验室者占34.17%.对38例严重溶血患者进行复检,发现与初检时两者血钾、乳酸脱氢酶以及肌酸激酶存在较大差异,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侧采血时,其血糖以及钠、钾水平明显高于同侧结果,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很多,临床应积极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保证患者就医安全.
作者:韦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在临床常规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以及预防策略.方法 抽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在我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3例)当做分析的对象,此次研究患者均采集两份血液标本,乙组对血液标本进行常规处理,研究甲组对血液标本进行溶血处理,对两组标本的相关指标进行总结.结果 甲组的总蛋白、钾离子、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均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葡萄糖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乙两组的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尿素氮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常规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会对结果存在较大影响,所以在临床检验中检验人员要避免标本溶血,确保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
作者:王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检测在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7年9月间我院接诊的存在宫内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310例,按感染结局分为两组,感染组220例(局部感染者170例,败血症50例),非感染组90例,选择同期在我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9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PCT、CRP水平分布情况,并分析CRP和PCT在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 对照组PCT水平主要分布在<0.05 ng/mL,非感染组、局部感染组以及败血症组PCT水平主要分布在0.05 ng/mL-0.25 ng/mL范围内,分布频率随感染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为2 ng/mL-10 ng/mL时,败血症组较为常见,分布频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RP水平主要分布在0 mg/L-2 mg/L范围内,CRP水平为2 mg/L以上时,局部感染组以及败血症组分布频率较高,CRP水平为>8 mg/L时,败血症组分布频率高于局部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以8 mg/L为临界值,PCT以0.25 ng/mL为临界值,PCT诊断细菌感染的特异度和敏感度高于CRP,诊断败血症的特异度、敏感度高于CRP.结论 静脉血PCT诊断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特异度和敏感度高于CRP,对败血症的诊断敏感度较高,可将其作为早期诊断宫内细菌感染的有效指标,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
作者:郭秀娟;唐慧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急诊生化检验中应用肝素抗凝血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探析.方法 将2017年1月-3月在我院自愿接受急诊生化项目检验的100例健康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采集外周静脉血,分别进行常规血清和肝素抗凝血浆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验.结果 通过检测,血清检验和肝素抗凝血浆检验的K+、Na+、GLU、LDH及α-HBD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在急诊生化检验中,应用肝素抗凝血浆是可行的,可相对客观、准确的反应患者病情,但要注意纠正钾、钠离子差异.
作者:郭福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小儿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严重脓毒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303例小儿肺炎患儿当做研究对象,遵循患儿的病情程度分为甲组(普通小儿肺炎)、乙组(小儿肺炎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丙组(小儿肺炎并严重脓毒症),每组101例.评价三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甲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0.32±0.05)ng/mL]少于乙组患儿[(1.12±0.27)ng/mL],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29.280,P=0.000).甲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8.37±1.24)mg/L]少于乙组患儿[(15.92±2.89)mg/L],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24.128,P=0.000).甲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0.32±0.05)ng/mL]少于丙组患儿[(2.94±0.53)ng/mL],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49.461,P=0.000).甲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8.37±1.24)mg/L]少于丙组患儿[(23.63±3.89)mg/L],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37.562,P=0.000).乙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1.12±0.27)ng/mL]少于丙组患儿[(2.94±0.53)ng/mL[,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30.751,P=0.000).乙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15.92±2.89)mg/L]少于丙组患儿[(23.63±3.89)mg/L],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15.989,P=0.000).结论 对于小儿肺炎来说,其病情越严重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就越高,所以,在小儿肺炎患儿入院后应密切关注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准确的判断.
作者:王翠琼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侵袭性肺曲霉病的痰液的实验室检验,并与肺部CT的联合检查以提高其诊断.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008例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人的痰液中培养出曲霉菌的16例病例同时结合肺部CT检查.结果 对实验室培养出曲霉菌的病人再进行肺部CT检查,对符合侵袭性肺曲霉感染影像特征的病人进行抗真菌治疗,治疗效果非常的理想.结论 实验室痰液检查和肺部CT检查联合检查能提高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
作者:谢晓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液标本检验结果误差的原因,然后提出有效的预防策略.方法 以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血液检验中出现误差的60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发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结果 血液标本检验误差原因主要包括送检时间过长、患者未禁食、没能及时检测、血液量过少等.结论 提升血液检验正确率是临床诊治的关键,在检验过程中,必须规范相关操作,注重细节,方可减少检验误差.
作者:关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探讨结核菌感染中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技术的应用过程及效果.方法 对近一年来入住我院并经过T细胞检测患者的检测数据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其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对结核病诊断所发挥出的作用,判断在结核病诊断工作中存在的意义及发挥的效果.结果 在我院住院并接受检查的760例患者中,有290例患者为肺结核患者,T细胞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的达到了91.0%,斑点数目为(274±100);在这些患有结核病的患者中有125例活动期患者阳性率为100.0%,斑点数为(300±220);其余的活动初期患者阳性率为84.5%,斑点数为(110±36).结论 经过T细胞检测技术对肺内外结核杆菌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能够大大提高结核病的诊断效率,在患者早期就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提高了治疗成功率.同时对于斑点数的检测对于结核病的治疗也能起到辅助性的作用.
作者:贾馨兰;杨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法对临床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从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的正常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检测结果异常者60例为实验组,正常者60例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两组体检者均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法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实验组检出异常者42例,正常者18例,假阳性率为30.00%;对照组检出异常者2例,正常者58例,假阴性率为3.33%.实验组中,42例异常患者中存在白细胞异常者15例、红细胞异常者16例,细胞形态异常者7例,存在寄生虫患者4例.结论 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中,血细胞形态检查法可为其提供准确的证据,在临床中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姚文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