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对脂肪肝疾病的诊断意义分析

陈云华

关键词:肝功, 血清学指标, 脂肪肝, 诊断意义
摘要:目的 分析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测对脂肪肝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进行体检的人员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40例体质量超标30%的人群作为观察组,40例体质量正常人群作为参照组;将两组样本人员均进行肝功和血清学指标水平检测,观察两组样本人员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人员的肝功和血清检测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功与血清指标的评测对脂肪肝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作用,其为临床医学上治疗和预防脂肪肝提供了基础,为疾病的治愈提供了保证,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医学事业的发展,适用于临床推广.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在肺炎患儿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在肺炎患儿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快速血清学检验,观察组予以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经检测后,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0岁-2岁、5岁-10岁年龄段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2岁-5岁年龄段,两组患儿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也可以看出观察组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大而递减,对照组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检测方法均可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其阳性率均高,但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更高,值得推广.

    作者:苏云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MCV和RDW在贫血疾病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探析

    目的 探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在贫血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任选70例在我院就诊的贫血患者,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行MCV和RDW检测,分析两指标在各类贫血疾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结果 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的MCV和RDW值差异较大(P<0.05);MCV和RDW诊断各类型贫血的敏感性为83.3%-95.6%,特异度为91.5%-100.0%.结论 红细胞MCV和RDW的改变在各类型贫血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王一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清PCT、CRP水平检测在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检测在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7年9月间我院接诊的存在宫内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310例,按感染结局分为两组,感染组220例(局部感染者170例,败血症50例),非感染组90例,选择同期在我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9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PCT、CRP水平分布情况,并分析CRP和PCT在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 对照组PCT水平主要分布在<0.05 ng/mL,非感染组、局部感染组以及败血症组PCT水平主要分布在0.05 ng/mL-0.25 ng/mL范围内,分布频率随感染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为2 ng/mL-10 ng/mL时,败血症组较为常见,分布频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RP水平主要分布在0 mg/L-2 mg/L范围内,CRP水平为2 mg/L以上时,局部感染组以及败血症组分布频率较高,CRP水平为>8 mg/L时,败血症组分布频率高于局部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以8 mg/L为临界值,PCT以0.25 ng/mL为临界值,PCT诊断细菌感染的特异度和敏感度高于CRP,诊断败血症的特异度、敏感度高于CRP.结论 静脉血PCT诊断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特异度和敏感度高于CRP,对败血症的诊断敏感度较高,可将其作为早期诊断宫内细菌感染的有效指标,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

    作者:郭秀娟;唐慧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胃肠肿瘤标志物诊断大肠癌的检验医学研究

    目的 探讨胃肠肿瘤标志物诊断大肠癌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 抽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35例大肠癌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35例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将血清标志物糖链抗原72-4(CA72-4)、糖链抗原19-9(CA19-9)与癌胚抗原(CEA)作为诊断大肠癌的标志物,并进行检测,记录各项血清因子的检测结果与各自的敏感性、特异性、有效性.结果 实验组CA72-4、CA19-9与CEA血清因子含量高于对照组,三种血清因子联合的敏感性、特异性、有效性高于每种血清因子的敏感性、特异性、有效性(P<0.05).结论 将CA72-4、CA19-9与CEA血清因子作为胃肠肿瘤标志物对诊断大肠癌具有显著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姜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研究

    目的 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探讨有效的应对对策.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自愿者180例作为临床生化检验血液标本的提供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静脉血4 mL,对照组患者的血液标本按照规范进行规范化处理,确保其未发生溶血;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标本给予溶血处理,使其发生溶血现象,其余处理环节与对照组相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酸等都有显著差异,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素氨、肌酐及血清葡萄糖等,与对照组相当,组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溶血会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对策,可避免标本溶血的发生,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任丽峰;周雪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D-二聚体的临床检验意义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D-二聚体的临床检验意义.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接收的体检者3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D-二聚体含量检测,观察对比两组研究对象D-二聚体含量实际情况.结果 就D-二聚体含量而言,治疗前观察组较对照组高且差异明显,且在缓解期D-二聚体含量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诊治过程中,D-二聚体含量能够准确反映病情进展及预后情况,开展D-二聚体含量检测能够为并发症预防提供借鉴经验,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杨栋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良性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肺良性疾病患者96例,患者收取时间2015年2月10日-2016年1月5日,将96例肺良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肺良性疾病患者的住院时间[(8.01±2.51)d]、VAS评分[(2.75±1.20)分]、术中失血量[(125.15±30.15)mL]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肺良性疾病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42%)、总有效率(93.75%)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对肺良性疾病患者实施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取得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邓雄;沈学远;何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应用于外伤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应用于外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4例外伤患者,按照患者在急救部和整形外科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2)和实验组(n=52),对照组患者在急救部行传统缝合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改良真皮内缝合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缝合疗效、术后愈合情况、患者对瘢痕情况满意度.结果 临床疗效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愈合情况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瘢痕情况满意度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应用于外伤缝合的效果显著,愈合较好,瘢痕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洁;王凡;陈卓;王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有关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措施分析

    目的 对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临床血液检验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1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血液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观察组实施关键性的检验措施进行检验,并将两组样本的检验误差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样本的检验误差率为8.00%,对照组样本的检验误差率为28.00%,观察组样本在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率方面低于对照组样本,两组样本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临床血液检验误差采取关键性的检验措施,能够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临床血液检验误差,为就诊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依据.

    作者:贾梓含;王晓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预防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 探讨预防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546例产后患者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在这些产后患者中顺产人数为219例,剖宫产227例,将这些病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中病例人数均为273例,对照组病例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产后护理措施,观察组中病例患者采用的是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病例患者在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中病例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产后患者利用整体护理的干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产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护理价值,值得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郑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PCR联合RDB技术在β-地贫基因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PCR联合反向点杂交(RDB)技术在β-地贫基因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11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检测的84例β-地贫基因携带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基因诊断应用RDB技术,观察组则采取PCR联合RDB技术对基因进行检测.观察两组β-地贫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β41-42(-TCTT)19例(45.24%)、β17(A→T)5例(11.90%)、β71-72(+A)1例(2.38%)、IVS-Ⅱ654(C→T)10例(23.81%)、TAT盒-28(A→T)3例(7.14%)、无法检出4例(9.52%),对照组上述基因突变对应检出率30.95%、11.90%、7.14%、16.67%、4.76%、28.57%,观察组基因突变检测率(90.48%)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联合RDB技术检测β-地贫基因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利于提升β-地贫基因检出率,改善检测通量,进而节省检测时间与成本,更易于患者接受.

    作者:吴金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神经外科术后住院的过程中部分患者发生感染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的2,000例神经外科病例,通过试验来明确神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发生率较高的感染病症与预防措施.结果 2,000例病患发生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10.3%.结论 我们可以发现神外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正逐年下降,本次研究以资料分析的形式对神经外科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情况进行了探讨,供相关单位参考,以期能够对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研究工作能够有所帮助.

    作者:徐泽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AMH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卵巢储备低下患者血清中表达的差异分析

    目的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与卵巢储备低下(DOR)患者血清中抗苗勒管激素(AMH)表达的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5年8月诊治的PCOS患者120例为PCOS组,将同期诊治的120例DOR患者作为DOR组;同时选取同期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12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AMH水平检测,对比三组一般资料及血清AMH存在的差异,并分析血清AMH与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PCOS组年龄低于DOR组,血清AMH水平高于DO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年龄、体质量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OS组的血清AM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OR组年龄高于对照组,且血清AMH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PCOS组血清AMH水平无明显变化;DOR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AMH水平呈递减趋势,且各年龄段患者血清AMH水平低于PCO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COS组中,患者血清AMH水平与年龄未见明显相关性(r=-0.108,P>0.05);而在DOR组中,患者的血清AMH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性(r=-0.524,P<0.05).结论 PCOS患者与DOR患者的血清AMH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COS患者血清AMH水平较DOR患者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DOR患者的血清AMH水平将逐渐降低,而PCOS患者则无明显变化.

    作者:唐慧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脑血栓诊断中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应用与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在脑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治疗结果的评定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57例为研究组,并以非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55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的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可诊断脑血栓,且可对临床溶栓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王学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治疗鼻内翻乳头状瘤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内翻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鼻内镜及CT检查,明确患者病变范围,对患者进行临床分级,并进行随访.结果 48例患者中治愈39例,复发9例,通过对复发者进行鼻内镜治疗,并对患者复发部位进行低温等离子烧灼,没有恶性病变情况出现.结论 鼻内镜下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创伤小,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治疗效果良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覃玉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因素及解决措施研究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因素,并且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展开解决措施的讨论.方法 主要是将近两年内接受治疗的临床病例作为研究的对象,一共包括1,289例.在进行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分析的总结之前,对于出现误差的各种情况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一共观察的1,289例临床病例当中,有117例患者在接受样本采集的过程中都存在过误差,占据全部病例的9.1%,然后直接导致了分析前误差.研究发现,发生这些误差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多的就是在采集样本的过程中发生意外,其次是采集样本之前没有做好充分地准备工作导致发生分析前误差,还有就是样本已经正确采集完成,也做足了前期准备工作,但是采集完成以后还是会发生意外.另一大类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产生原因不是采集样本环节中导致的,还有可能是因为采集样本的设备本身存在问题,或者是试剂本身存在问题等.结论 检验结果存在误差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医学检验前的多种因素导致的,一定要对这些误差进行详细分析,重视起来,以解决问题.

    作者:徐淑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评价

    目的 对输血前患者接受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输血治疗患者20,000例为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通过卡式微柱凝胶法实施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对筛查和鉴定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输血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存在输血史、妊娠史输血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不存在输血史、妊娠史输血的患者(P<0.05).结论 患者在输血前接受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能够有效降低其出现溶血性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曲雪红;王向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糖尿病诊断中生化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对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依据并发症类型分为A组(合并糖尿病肾病组)、B组(单纯糖尿病组),2组患者各30例,另选取同期接受生化检验的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并对比组间的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浓度、阳性率.结果 A组的FPG、OGTT、HbAlc的浓度分别为(9.65±1.21)mmol/L、(16.97±0.24)mmol/L及(9.65±0.16)%,均高于其他2组(P<0.05),但A、B组的各项指标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C组(P<0.05).结论 对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的效果显著,临床中可依据上述指标鉴别糖尿病及其严重程度提供有力依据,可实施推广.

    作者:张淑花;朱宗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外周血NLR水平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变化,探讨NLR水平评估病情及指导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临床治疗.方法 通过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45例确诊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为观察组,选取30例同期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儿外周血NLR水平的关系及观察组不同NLR水平与住院时间的关系.结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组患儿与健康足月新生儿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新生儿颅内出血组患儿外周血NLR水平高于健康足月新生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颅内出血中高NLR组住院时间长于低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颅内出血中治疗前NLR水平高于治疗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外周血NLR水平对患儿的病情评估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新亚;史永强;米伟阳;江彬;李楠;高璐;席敏;杨张凯;史永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其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检验依据.方法 收集胶东地区医院铜绿假单胞菌186株,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痰液中检测出145株,占总分离数的78%,病例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及呼吸内科.2017年分离的菌株对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低于2015年分离出的菌株.菌株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高的是阿米卡星.结论 目前较为有效的常用抗菌药物是碳青霉烯类以及第三代喹诺酮类.临床治疗时,应该根据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联合用药,以降低此菌引起流行感染的暴发.

    作者:刘旭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