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华
目的 分析乙肝五项指标定量与定性检测结果的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200例,空腹采集静脉血,分别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样本的乙肝五项指标定量与定性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的差异,评价乙肝五项指标定量与定性的临床意义.结果 定量检测的阳性结果中,HBsAg 135例,HBsAb 40例,HBeAg 51例,HBeAb 53例,HBcAb 140例;定性检测的阳性结果中,HBsAg 131例,HBsAb 38例,HBeAg 50例,HBeAb 59例,HBcAb 144例;对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种检测方法中共有12例检测结果不同,定性检测与定量检测结果对比,乙肝五项指标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阳性符合率依次为96.8%、91.3%、100%、96.2%、95.8%.结论 在乙肝五项指标的检测上,定性检测的影响因素较多,容易出现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定量检测的干扰因素较少,灵敏度与稳定性更优,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冉景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测对脂肪肝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进行体检的人员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40例体质量超标30%的人群作为观察组,40例体质量正常人群作为参照组;将两组样本人员均进行肝功和血清学指标水平检测,观察两组样本人员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人员的肝功和血清检测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功与血清指标的评测对脂肪肝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作用,其为临床医学上治疗和预防脂肪肝提供了基础,为疾病的治愈提供了保证,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医学事业的发展,适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陈云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临床观察聚桂醇联合组织胶内镜下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情况.方法 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急诊情况下收治60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采取组织胶联合不同剂量聚桂醇[3 mL组(研究组)和2 mL组(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内镜下治疗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实施治疗后血管消失率分别为30.0%和40.0%,穿刺印证血流阻断率分别为90.0%和96.7%.90 d两组之间出血率并无显著的差异,未有患者死亡的情况发生.结论 内镜下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让患者死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风险得到明显的降低,同时让患者的生存期尽可能的得到延长,在实际临床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作者:何咖鲒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应用于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价值.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儿中选取416例,对其血清中食入性与吸入性sIgE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416例患儿至少出现了一种过敏原阳性反应,阳性率为100%;吸入性过敏原属于各年龄段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主要过敏原类型,所占比例为76.44%.结论 sIgE检测应用于过敏性鼻炎患儿中的效果显著.
作者:李翔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临床血液检验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1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血液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观察组实施关键性的检验措施进行检验,并将两组样本的检验误差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样本的检验误差率为8.00%,对照组样本的检验误差率为28.00%,观察组样本在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率方面低于对照组样本,两组样本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临床血液检验误差采取关键性的检验措施,能够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临床血液检验误差,为就诊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依据.
作者:贾梓含;王晓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本文报道1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病例,结合文献及近几年相关指南共识,谈谈个人体会.
作者:李科;张孝忠;张丽丽;朱正芳;张伟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检测在指导合理输注血液成分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需手术或输血治疗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50例,研究组进行TEG检查,对照组进行常规凝血检查,分析两组血液制品输入情况.结果研究组中输入血小板、纤维蛋白原、血浆的输入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TEG检查可减少临床输入的血液制品,缓解血液制品的紧缺情况,为临床有关血制品的选择与输入量提供充分的依据.
作者:李晓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内翻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鼻内镜及CT检查,明确患者病变范围,对患者进行临床分级,并进行随访.结果 48例患者中治愈39例,复发9例,通过对复发者进行鼻内镜治疗,并对患者复发部位进行低温等离子烧灼,没有恶性病变情况出现.结论 鼻内镜下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创伤小,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治疗效果良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覃玉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生化检验指标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8例研究对象作为本次的观察组,同时选取来我院健康体检群体7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分别进行相应的生化检验,观察对比两组检测数据.结果 通过生化检验得出,观察组患者DBL、TBL、TBA、ALT、AST、ALP、r-GT的检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对于TP、A/G、CHE、ALB等指标的检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生化检验技术对于怀疑肝硬化患者进行诊断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及时获取患者病情发展情况,而且为诊断肝硬化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成军家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因素,并且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展开解决措施的讨论.方法 主要是将近两年内接受治疗的临床病例作为研究的对象,一共包括1,289例.在进行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分析的总结之前,对于出现误差的各种情况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一共观察的1,289例临床病例当中,有117例患者在接受样本采集的过程中都存在过误差,占据全部病例的9.1%,然后直接导致了分析前误差.研究发现,发生这些误差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多的就是在采集样本的过程中发生意外,其次是采集样本之前没有做好充分地准备工作导致发生分析前误差,还有就是样本已经正确采集完成,也做足了前期准备工作,但是采集完成以后还是会发生意外.另一大类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产生原因不是采集样本环节中导致的,还有可能是因为采集样本的设备本身存在问题,或者是试剂本身存在问题等.结论 检验结果存在误差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医学检验前的多种因素导致的,一定要对这些误差进行详细分析,重视起来,以解决问题.
作者:徐淑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及分析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质量产生的影响情况.方法 本研究对象是130例于我院实施健康体检的人员.对体检者采集血液并在两支试管中分配,其中一管实施常规处理送检,另外一管实施人工溶血送检.对于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和观察.结果 通过对比丙氨酸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血钾及总胆固醇含量几项指标,结果显示溶血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对比两组的三酰甘油、尿素氮、血糖、血尿酸及肌酐等指标,组间未见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 临床生化检验期间积极防控溶血现象尤为关键,溶血问题会严重影响到检测质量.
作者:柴方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鼻咽癌(NPC)诊断中联合检测血清EB病毒基因(EBV-DNA)、癌胚抗原(CEA)、铁蛋白(SF)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接收的40例NPC患者作为A组,另选同期收治的40例良性鼻炎患者作为B组,再抽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对三组的EBV-DNA、CEA以及SF进行检测,分析这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A组的三项指标水平高于B组与C组(P<0.05);三种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显著高于两种指标联合检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NPC采取血清EB病毒基因、CEA、SF联合检测的敏感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卢天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在肺炎患儿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快速血清学检验,观察组予以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经检测后,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0岁-2岁、5岁-10岁年龄段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2岁-5岁年龄段,两组患儿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也可以看出观察组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大而递减,对照组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检测方法均可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其阳性率均高,但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更高,值得推广.
作者:苏云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侵袭性肺曲霉病的痰液的实验室检验,并与肺部CT的联合检查以提高其诊断.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008例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人的痰液中培养出曲霉菌的16例病例同时结合肺部CT检查.结果 对实验室培养出曲霉菌的病人再进行肺部CT检查,对符合侵袭性肺曲霉感染影像特征的病人进行抗真菌治疗,治疗效果非常的理想.结论 实验室痰液检查和肺部CT检查联合检查能提高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
作者:谢晓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纳入的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在空腹10 h后进行血糖、血脂检测,观察糖基化血红蛋白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 HbA1c>9%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较其他两组高(P<0.05);而HbA1c≤6.5%组FBG、PBG、TC以及TG水平低于其他两组(P<0.05);2型糖尿病患者FBG、PBG以及HbA1c水平与TC、TG、LDL-C呈正相关性(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负相关性,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血脂代谢具有一定相关性,其中HbA1c不仅能够判断血糖控制情况,同时可预示脂代谢紊乱.
作者:黄承桂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临床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抽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8例糖尿病患者确定为本课题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6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检验,观察组患者接受生化检验,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两组患者诊断效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检测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糖尿病临床诊断工作中,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更加理想,结果更加可靠,为糖尿病诊断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关注并推广.
作者:杜云英;张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血液检验在临床贫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接收进行血液检验的贫血患者228例,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地中海贫血组118例患者,缺铁性贫血组11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血液检验结果进行详细的观察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平均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在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方面比较,无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结论 在临床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以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为对贫血患者进行血液检验的重要指标,临床上予以准确诊断可有利于患者后续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林淼鑫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大出血中输血护理的临床成效.方法 选择产科大出血患者60例,均为我院产科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患者,分析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大出血患者的输血护理及其临床效果.结果 产科大出血患者需要及时抢救、明确诊断,成分输血治疗后APTT、PLT、TT等血液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60例患者均无出现输血反应,其中有58例在经过及时的系统治疗和有效护理之后,其症状得到缓解,2例患者因抢救不及时、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成分血的悬浮红细胞可有效增加患者的血红蛋白,冰冻血浆对补充出血患者血容量、凝血因子等极为有效.成分输血法治疗能有效改善产科大出血患者的病情,在临床应用上值得推广.
作者:罗忠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针对重症手足口病重型患儿实施护理干预的方法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4例均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44例均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将预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儿发热、头痛、恶心以及肢体抖动等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继发感染发生率为2.27%,相对低于对照组的6.8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重症手足口病重型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助于降低继发感染发生率,促进患儿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陆萧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检验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方法 阐述试剂、标本和设备三方面造成的问题,不合格予以加标注注明,甄别标本病理,了解被检者的用药史,熟悉仪器设备的排除方法,加强治理试剂,严格按照标准制定临床检验.结果 消除临床检验中的误差,保证临床检验的准确性.结论 提高临床医学检测的准确性,判定疾病的预防、诊断和疗效,以及在评价患者健康状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检测上值得借鉴.
作者:周开慧;牟文密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