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金宝
目的 对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临床血液检验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1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血液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观察组实施关键性的检验措施进行检验,并将两组样本的检验误差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样本的检验误差率为8.00%,对照组样本的检验误差率为28.00%,观察组样本在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率方面低于对照组样本,两组样本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临床血液检验误差采取关键性的检验措施,能够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临床血液检验误差,为就诊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依据.
作者:贾梓含;王晓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脐带血血清总胆红素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早期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4月-2017年11月期间诊疗的500例溶血病新生儿,对新生儿溶血三项予以试验,再经全自动分析仪的运用,对脐带血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实施检测,以此判断试验结果和母亲血型、黄疸时间的关联性.结果 500例新生儿中,母婴不同血型下其脐带血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溶血三项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如O-O型HDN为13.46%、O-A型HDN为55.75%、O-B型HDN为54.24%.结论 针对新生儿溶血病诊治工作,脐带血血清总胆红素检测、溶血三项试验存在相应的价值,可为后续诊疗创造条件.
作者:王新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临床输血检验中运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180例血液检验患者,并根据双盲法分为2组,各90例患者.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予以盐水法、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进行检测.并统计2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正定型符合率为100.00%,对照组正定型符合率为90.00%,观察组正定型符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反定型符合率为98.89%,对照组反定型符合率为88.89%,观察组反定型符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临床输血检验中运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效果显著,安全性与灵敏度均较强,准确性较高,操作简便,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邵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变化,探讨NLR水平评估病情及指导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临床治疗.方法 通过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45例确诊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为观察组,选取30例同期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儿外周血NLR水平的关系及观察组不同NLR水平与住院时间的关系.结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组患儿与健康足月新生儿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新生儿颅内出血组患儿外周血NLR水平高于健康足月新生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颅内出血中高NLR组住院时间长于低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颅内出血中治疗前NLR水平高于治疗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外周血NLR水平对患儿的病情评估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新亚;史永强;米伟阳;江彬;李楠;高璐;席敏;杨张凯;史永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本院18台床旁检验血糖仪测定结果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全面了解本院18台床旁检验血糖仪测定结果的准确率,确保病人的正确诊断.方法 挑选6例患者空腹样本,分别配制为高浓度样本2份、中浓度样本2份,低浓度样本2份,分别采用本院18台床旁检验血糖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时检测血糖,重复3次,算出均值,对结果进行准确度的分析,并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值为靶值,计算偏差.结果 在18台床旁检验血糖仪中,存在准确性比对结果不合格的只有1台,其余均合格,合格比率为94.4%.并且18台床旁检验血糖仪重复测定不同浓度血糖时,其中有15台血糖仪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合格,合格率为83.3%.结论 随着床旁检验血糖仪广泛使用,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督系统,能更好地提高血糖仪使用检测的准确性,确保病人的正确诊断.
作者:刘丹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输血前患者接受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输血治疗患者20,000例为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通过卡式微柱凝胶法实施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对筛查和鉴定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输血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存在输血史、妊娠史输血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不存在输血史、妊娠史输血的患者(P<0.05).结论 患者在输血前接受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能够有效降低其出现溶血性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曲雪红;王向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8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即为肺癌组)、46例肺炎患者(即为肺炎组)以及67例常规体检个体(即为健康组)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三组个体均进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肺癌组患者进行抗癌治疗后再次进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探究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肺癌组在进行抗癌治疗前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肺炎组和健康组,其中健康组患者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检出率低.肺癌组治疗前IV期患者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检出率依次高于IIIb期患者,IIIa期患者,II期患者,I期患者,肺癌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前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检出率为,三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期以及个体病情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个体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越好,生存期越长,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检出越低.
作者:倪沈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神经外科术后住院的过程中部分患者发生感染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的2,000例神经外科病例,通过试验来明确神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发生率较高的感染病症与预防措施.结果 2,000例病患发生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10.3%.结论 我们可以发现神外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正逐年下降,本次研究以资料分析的形式对神经外科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情况进行了探讨,供相关单位参考,以期能够对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研究工作能够有所帮助.
作者:徐泽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不同免疫检验在抗HIV检测中的结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用免疫印迹法确诊艾滋病患者66例,66例患者的血清标本中,有42例HIV抗体呈阳性,24例HIV抗体呈阴性.分别用金免疫层析试验方法和ELISA法检测方法对66例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可靠性.结果 金免疫层析试验组对HIV抗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检测准确率分别是92.86%、83.33%、89.39%,ELISA法检测组对HIV抗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检测准确率分别是97.62%、91.66%、95.45%,ELISA法检测组对HIV抗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检测准确率与金免疫层析试验组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艾滋病患者血清中的HIV抗体检测中,ELISA法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检测准确率相对要优于金免疫层析试验方法,而且操作相对比较简单,不复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红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血液检验在临床贫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接收进行血液检验的贫血患者228例,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地中海贫血组118例患者,缺铁性贫血组11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血液检验结果进行详细的观察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平均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在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方面比较,无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结论 在临床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以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为对贫血患者进行血液检验的重要指标,临床上予以准确诊断可有利于患者后续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林淼鑫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新式卵磷脂吐温胰蛋白胨大豆培养基,改良医院内感染监测活动中物体表面微生物检测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依据《医院感染控制指南》,在多批次院内感染监测中,在采用新式卵磷脂吐温胰蛋白胨大豆培养基进行物体表面细菌学检测同时,采用传统棉拭子涂抹法进行采样检测,将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改良的新式卵磷脂吐温胰蛋白胨大豆培养基检测方法和传统检测方法相比较,对检测结果无影响,但操作更简便,检测时间更短,有极大推广价值.
作者:夏寅辉;邓小芳;敬金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的临床意义,并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67例在我院诊断为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 通过检测发现有103例检测为过敏原阳性,阳性率为38.58%;在吸入组过敏原中共有27例为过敏原阳性,阳性率为10.11%,在食物组过敏原中共有21例为过敏原阳性,阳性率为7.87%.结论 通过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可有助于对其的病因进行更好的分析,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长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其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检验依据.方法 收集胶东地区医院铜绿假单胞菌186株,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痰液中检测出145株,占总分离数的78%,病例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及呼吸内科.2017年分离的菌株对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低于2015年分离出的菌株.菌株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高的是阿米卡星.结论 目前较为有效的常用抗菌药物是碳青霉烯类以及第三代喹诺酮类.临床治疗时,应该根据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联合用药,以降低此菌引起流行感染的暴发.
作者:刘旭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检验方法对肺结核患者痰液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价值.方法 入组对象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共100例确诊肺结核患者与10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设置为肺结核组、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痰液采集,行痰液结核分枝杆菌检验,分别采用痰涂片、快速培养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痰中结核分枝杆菌,比较痰涂片、快速培养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肺结核组与对照组的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并以痰快速培养法检测结果为参照,计算痰涂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结果 肺结核组经三种检验方法检测的痰中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以痰快速培养法检测结果为参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灵敏度、准确性均高于痰涂片(P<0.01),但其特异度与痰涂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与痰快速培养法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45),痰涂片与痰快速培养法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为中等(Kappa=0.531).结论 肺结核患者的痰中结核分枝杆菌多呈阳性表达,在肺结核病变早期诊断时,应采用痰涂片、痰快速培养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联合测定痰中结核分枝杆菌,以提高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准确性.
作者:王晶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晚期妊娠B族链球菌核酸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预防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5月在我院产科门诊进行常规产检的孕妇300例,在其孕周为35周-37周时取阴道分泌物和肛周分泌物,并对这两种分泌物进行两种操作,一种是细菌培养作为对照组,另一种则为PCR检测作为研究组,观察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分析B族链球菌阳性及阴性对晚期妊娠中的作用和新生儿败血症影响.结果 300例孕妇中B族链球菌检出结果显示阳性9例,实行PCR检测检出结果显示阳性25例;B族链球菌阳性对象中,孕妇宫内感染4例(16.0%),胎膜早破9例(36.0%),早产4例(16.0%),均明显高于B族链球菌阴性对象.B族链球菌阳性孕妇所分娩新生儿患败血症4例(16.0%),明显高于B族链球菌阴性研究对象所分娩的新生儿(P<0.05).结论 在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携带会增加孕妇宫内感染、胎膜早破、早产的几率,导致新生儿患败血症几率增大,因此B族链球菌核酸检测在妊娠晚期对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和筛查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在贫血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任选70例在我院就诊的贫血患者,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行MCV和RDW检测,分析两指标在各类贫血疾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结果 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的MCV和RDW值差异较大(P<0.05);MCV和RDW诊断各类型贫血的敏感性为83.3%-95.6%,特异度为91.5%-100.0%.结论 红细胞MCV和RDW的改变在各类型贫血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王一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血清孕酮联合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2例异位妊娠孕妇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0例正常宫内妊娠孕妇为对照组.比较单独检测β-HCG与孕酮以及β-HCG联合检测的确诊时间以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观察组妊娠第4 wk、第5 wk、第6 wk的血清孕酮、β-HC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孕酮以及β-HCG联合检测的确诊时间明显短于单独检测β-HCG(P<0.05),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β-HCG(P<0.05).结论 血清孕酮联合β-HCG检测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有效缩短确诊时间,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任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析三种免疫组化抗原热修复方法的对比情况.方法 分别采用胰酶修复法、高压修复法和微波修复法,并根据方法的不同分为酶消化组、高压加热组与微波修复组,三组均实施maxvison试剂盒,检测CD45RO和CDla、Ki-67和CD8、CD4和CD83及CD3染色结果.结果 三种抗原修复方法存在的差异性显著,相比微波修复方法,高压修复法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次为胰酶修复法.结论 相比胰酶修复法和微波修复方法,高压加热组织抗原修复方法具有操作便捷和经济等优势,能在大量标本中广泛应用.
作者:韦翠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病理诊断方法和临床特征.方法 利用就诊的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病理诊断方法和临床资料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在案例中的普通平滑肌瘤只有十分之六,其余的有富于细胞型的,奇异型的,还有不典型的类型的.而恶性的没有案例,但是肉瘤的有一例.女性月经周期之内的瘤细胞异型和核分裂的状况影响显著程度都有所下降.结论 根据临床诊断的资料进行分析,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症状虽然和其他恶性潜能未定等肿瘤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治疗方式与平滑肌瘤的诊断方式基本一致,所以会安排随机的访问来提高治愈的几率.
作者:肖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尿微量白蛋白与尿糖联合检验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选39例伴随早期肾损伤患者为研究组,从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士中抽选39例为对照组,分别给予受检人员尿糖检验和尿微量白蛋白检验,比较两组的检验数值及水平异常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尿糖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突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39例受检者,其尿糖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处于阴性区间,阳性检出率均为0;而研究组患者的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9.49%和51.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尿糖及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方法进行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伟昭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