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种新式压印平板在物体表面细菌监测中的应用体会

夏寅辉;邓小芳;敬金玉

关键词:院内感染, 物体表面, 采样方法
摘要:目的 应用新式卵磷脂吐温胰蛋白胨大豆培养基,改良医院内感染监测活动中物体表面微生物检测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依据《医院感染控制指南》,在多批次院内感染监测中,在采用新式卵磷脂吐温胰蛋白胨大豆培养基进行物体表面细菌学检测同时,采用传统棉拭子涂抹法进行采样检测,将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改良的新式卵磷脂吐温胰蛋白胨大豆培养基检测方法和传统检测方法相比较,对检测结果无影响,但操作更简便,检测时间更短,有极大推广价值.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诊断中生化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对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依据并发症类型分为A组(合并糖尿病肾病组)、B组(单纯糖尿病组),2组患者各30例,另选取同期接受生化检验的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并对比组间的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浓度、阳性率.结果 A组的FPG、OGTT、HbAlc的浓度分别为(9.65±1.21)mmol/L、(16.97±0.24)mmol/L及(9.65±0.16)%,均高于其他2组(P<0.05),但A、B组的各项指标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C组(P<0.05).结论 对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的效果显著,临床中可依据上述指标鉴别糖尿病及其严重程度提供有力依据,可实施推广.

    作者:张淑花;朱宗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AMH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卵巢储备低下患者血清中表达的差异分析

    目的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与卵巢储备低下(DOR)患者血清中抗苗勒管激素(AMH)表达的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5年8月诊治的PCOS患者120例为PCOS组,将同期诊治的120例DOR患者作为DOR组;同时选取同期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12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AMH水平检测,对比三组一般资料及血清AMH存在的差异,并分析血清AMH与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PCOS组年龄低于DOR组,血清AMH水平高于DO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年龄、体质量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OS组的血清AM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OR组年龄高于对照组,且血清AMH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PCOS组血清AMH水平无明显变化;DOR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AMH水平呈递减趋势,且各年龄段患者血清AMH水平低于PCO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COS组中,患者血清AMH水平与年龄未见明显相关性(r=-0.108,P>0.05);而在DOR组中,患者的血清AMH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性(r=-0.524,P<0.05).结论 PCOS患者与DOR患者的血清AMH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COS患者血清AMH水平较DOR患者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DOR患者的血清AMH水平将逐渐降低,而PCOS患者则无明显变化.

    作者:唐慧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聚桂醇联合组织胶内镜下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临床观察聚桂醇联合组织胶内镜下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情况.方法 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急诊情况下收治60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采取组织胶联合不同剂量聚桂醇[3 mL组(研究组)和2 mL组(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内镜下治疗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实施治疗后血管消失率分别为30.0%和40.0%,穿刺印证血流阻断率分别为90.0%和96.7%.90 d两组之间出血率并无显著的差异,未有患者死亡的情况发生.结论 内镜下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让患者死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风险得到明显的降低,同时让患者的生存期尽可能的得到延长,在实际临床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作者:何咖鲒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评价

    目的 对输血前患者接受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输血治疗患者20,000例为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通过卡式微柱凝胶法实施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对筛查和鉴定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输血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存在输血史、妊娠史输血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不存在输血史、妊娠史输血的患者(P<0.05).结论 患者在输血前接受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能够有效降低其出现溶血性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曲雪红;王向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生化代谢指标对精神疾病诊断学及临床治疗的意义

    目的 研究生化代谢指标对精神疾病诊断学及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 使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康复组和病区组(精神疾病患者组)的各项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血尿酸、血肌酐.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尿素氮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尿素氮异常值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化指标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用药指导、辅助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可以为探索精神疾病诊断与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

    作者:张志成;刘娜;安婷婷;李凌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T血小板生成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总结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T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从而为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以我院2013年6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20例AA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初诊患者28例(A组)、处于骨髓抑制阶段患者31例(B组)、部分缓解患者32例(C组)、完全缓解患者29例(D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人员的血清TPO,回顾分析不同组人员对应的血清TPO含量水平.结果 对照组血清TPO含量水平明显低于研究对象中各组患者的血清TPO含量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治疗进展,不同组患者血清TPO含量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且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TPO含量水平异常可作为AA患者临床诊断以及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AA患者在完全缓解后其血清TPO仍然存在异常,表明AA患者中TPO通路可能存在障碍.

    作者:王玉娟;胡春梅;曲荣峰;佟显爽;李亚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骨科门诊肩周炎患者3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治疗组予以关节松动技术治疗,对照组予以推拿治疗.每日1次,10次1疗程,两组均治疗2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疗程后采用VAS模拟评分法及关节活动度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肩周炎,能明显改善患肩关节活动度,改善疼痛情况,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肩周炎的效果优于推拿治疗.

    作者:刘步云;胡松;史梦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PCR联合RDB技术在β-地贫基因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PCR联合反向点杂交(RDB)技术在β-地贫基因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11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检测的84例β-地贫基因携带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基因诊断应用RDB技术,观察组则采取PCR联合RDB技术对基因进行检测.观察两组β-地贫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β41-42(-TCTT)19例(45.24%)、β17(A→T)5例(11.90%)、β71-72(+A)1例(2.38%)、IVS-Ⅱ654(C→T)10例(23.81%)、TAT盒-28(A→T)3例(7.14%)、无法检出4例(9.52%),对照组上述基因突变对应检出率30.95%、11.90%、7.14%、16.67%、4.76%、28.57%,观察组基因突变检测率(90.48%)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联合RDB技术检测β-地贫基因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利于提升β-地贫基因检出率,改善检测通量,进而节省检测时间与成本,更易于患者接受.

    作者:吴金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术后护理联合心理沟通干预对肝癌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后综合护理联合心理沟通干预对肝癌患者的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96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单纯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联用心理沟通干预方案,对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疼痛改善程度、心理状况、生存质量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2%);观察组疼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SAS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各因子得分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肝癌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联合心理沟通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使术后疼痛程度大程度降低,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增强整体护理水平,进而全面增强生存质量.

    作者:张宜;王健生;张玉娟;龚青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与尿沉渣镜检在临床中的应用差异

    目的 分析与评估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与尿沉渣镜检在临床中的应用差异.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5年3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96例成年男性尿检者为研究主体,96例患者均给予尿液干化学分析法检验与尿沉渣镜检,其中尿液干化学分析法检验结果为A组,尿沉渣镜检结果为B组,对比检验结果.结果 A组的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8.33%,B组为22.92%;A组的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25.00%,B组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与尿沉渣镜检在临床中的应用存有差异,应将二者相结合,综合分析尿检者的检验结果,以提高疾病检出率.

    作者:吕金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其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检验依据.方法 收集胶东地区医院铜绿假单胞菌186株,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痰液中检测出145株,占总分离数的78%,病例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及呼吸内科.2017年分离的菌株对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低于2015年分离出的菌株.菌株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高的是阿米卡星.结论 目前较为有效的常用抗菌药物是碳青霉烯类以及第三代喹诺酮类.临床治疗时,应该根据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联合用药,以降低此菌引起流行感染的暴发.

    作者:刘旭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目的 探究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策略以及临床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ICU病房中收治的48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采用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均有240例,观察组患者在微生物检验前实施质量控制,并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为患者提供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在接受常规微生物检验后,接受对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检验结果与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致病菌类型以及检出率更高,两组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的对症治疗支持下,总有效率达到98.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5.4%,两组患者治疗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实施微生物检验前进行质量控制,有助于查明致病原因并提高临床检验准确率,提高治疗针对性与有效性.

    作者:陈群;尚永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2002年-2017年钦州市固定献血者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固定献血者的基本特征及血液不合格的原因,探讨建立充足、稳定、安全的血液供应的保障体系.方法 选择2002年-2017年参加无偿献血的6,192位固定献血者,对献血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次数以及近一次献血量、献血品种、血型等因素与血液的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合格率高低与献血者性别、年龄、献血次数、献血量有关(P<0.05),与文化程度、献血品种、职业、血型无关(P>0.05).血液不合格原因以ALT指标不合格所占比例高.结论 针对固定献血者基本特征,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血液安全.

    作者:严芝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的急诊治疗与疗效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的急诊治疗与疗效.方法 纳入2016年6月-2017年8月90例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以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抢救总有效率、恢复意识状态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急诊住院总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血压状况、心率水平.结果 观察组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抢救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意识状态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急诊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压状况、心率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压状况、心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的急诊治疗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率和血压,促进患者自主呼吸和意识恢复,提高抢救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杜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探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临床输血检验中运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180例血液检验患者,并根据双盲法分为2组,各90例患者.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予以盐水法、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进行检测.并统计2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正定型符合率为100.00%,对照组正定型符合率为90.00%,观察组正定型符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反定型符合率为98.89%,对照组反定型符合率为88.89%,观察组反定型符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临床输血检验中运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效果显著,安全性与灵敏度均较强,准确性较高,操作简便,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邵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对急诊生化检验中应用肝素抗凝血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探析.方法 将2017年1月-3月在我院自愿接受急诊生化项目检验的100例健康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采集外周静脉血,分别进行常规血清和肝素抗凝血浆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验.结果 通过检测,血清检验和肝素抗凝血浆检验的K+、Na+、GLU、LDH及α-HBD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在急诊生化检验中,应用肝素抗凝血浆是可行的,可相对客观、准确的反应患者病情,但要注意纠正钾、钠离子差异.

    作者:郭福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液检验在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血液检验在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贫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贫血患者中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50例缺叶酸性贫血患者分别作为实验A组以及实验B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展开血细胞的实验室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CV、RBC、Hb、MCH、RDW、RBC/MCV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CV、Hb、MCH水平明显高于实验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的MCV、MCH、RDW水平均明显高于实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的特异性、敏感性、符合率分别为72.0%、96.0%、66.0%;实验B组的特异性、敏感性、符合率分别为70.0%、94.0%、60.0%.结论 在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通过实验室科学检验,对MCV、RBC、Hb、MCH、RDW、RBC/MCV水平等各项血液指标的测定能够给贫血诊断提供部分可靠、准确的信息,值得应用.

    作者:张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创伤骨折后多项血生化指标连续性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血液生化指标连续检测用于创伤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从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7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分成重症组和轻症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血液生化指标的连续检测,观察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 重症组患者在第1 d、第5 d的CRP、LDH、CK、CK-MB、LDL、ALP碱性磷酸酶指标值上均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 对创伤骨折患者行血液生化指标连续检测有助于预测创伤严重程度、预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郑传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糖尿病患者70例,所有患者都进行了尿常规定性检查.对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总结所有患者的蛋白尿情况,然后评价出尿常规检查的临床价值.结果 检验后,70例患者中有33例为一次性蛋白尿,占47.14%;25例为持续性蛋白尿,占35.71%;总尿微白蛋白呈阳性率为82.85%,患者病情随着年龄、病程的增长而上升.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常规定性检查,能够有效判定患病情况和病变严重性.

    作者:梁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重症手足口病重型患儿预后的影响评价

    目的 分析针对重症手足口病重型患儿实施护理干预的方法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4例均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44例均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将预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儿发热、头痛、恶心以及肢体抖动等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继发感染发生率为2.27%,相对低于对照组的6.8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重症手足口病重型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助于降低继发感染发生率,促进患儿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陆萧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