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MH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卵巢储备低下患者血清中表达的差异分析

唐慧琳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卵巢储备低下, AMH, 血清表达
摘要:目的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与卵巢储备低下(DOR)患者血清中抗苗勒管激素(AMH)表达的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5年8月诊治的PCOS患者120例为PCOS组,将同期诊治的120例DOR患者作为DOR组;同时选取同期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12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AMH水平检测,对比三组一般资料及血清AMH存在的差异,并分析血清AMH与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PCOS组年龄低于DOR组,血清AMH水平高于DO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年龄、体质量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OS组的血清AM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OR组年龄高于对照组,且血清AMH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PCOS组血清AMH水平无明显变化;DOR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AMH水平呈递减趋势,且各年龄段患者血清AMH水平低于PCO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COS组中,患者血清AMH水平与年龄未见明显相关性(r=-0.108,P>0.05);而在DOR组中,患者的血清AMH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性(r=-0.524,P<0.05).结论 PCOS患者与DOR患者的血清AMH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COS患者血清AMH水平较DOR患者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DOR患者的血清AMH水平将逐渐降低,而PCOS患者则无明显变化.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肺炎支原体检验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检验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800例受到呼吸道疾病感染的患者,病原体培养法是相应的标准操作方法,其作为特异性与技术灵敏性依据参与实验,以资料研究的方式对三种主要的肺炎支原体医学检验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 相较于金标准的培养法,间接免疫荧光法以及被动颗粒凝集试验法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以及肺炎支原体特异性都非常高.结论 在临床中进行肺炎支原体检验时要积极根据需要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基础上采取操作简便,且周期较短的检验技术,以提升肺炎支原体检出的效率,为肺炎病人的科学救治争取时间.为相关同仁提供一些工作实践的技术选择依据.

    作者:陈蔚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因素及解决措施研究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因素,并且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展开解决措施的讨论.方法 主要是将近两年内接受治疗的临床病例作为研究的对象,一共包括1,289例.在进行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分析的总结之前,对于出现误差的各种情况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一共观察的1,289例临床病例当中,有117例患者在接受样本采集的过程中都存在过误差,占据全部病例的9.1%,然后直接导致了分析前误差.研究发现,发生这些误差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多的就是在采集样本的过程中发生意外,其次是采集样本之前没有做好充分地准备工作导致发生分析前误差,还有就是样本已经正确采集完成,也做足了前期准备工作,但是采集完成以后还是会发生意外.另一大类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产生原因不是采集样本环节中导致的,还有可能是因为采集样本的设备本身存在问题,或者是试剂本身存在问题等.结论 检验结果存在误差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医学检验前的多种因素导致的,一定要对这些误差进行详细分析,重视起来,以解决问题.

    作者:徐淑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小儿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及严重脓毒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和分析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小儿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严重脓毒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303例小儿肺炎患儿当做研究对象,遵循患儿的病情程度分为甲组(普通小儿肺炎)、乙组(小儿肺炎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丙组(小儿肺炎并严重脓毒症),每组101例.评价三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甲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0.32±0.05)ng/mL]少于乙组患儿[(1.12±0.27)ng/mL],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29.280,P=0.000).甲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8.37±1.24)mg/L]少于乙组患儿[(15.92±2.89)mg/L],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24.128,P=0.000).甲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0.32±0.05)ng/mL]少于丙组患儿[(2.94±0.53)ng/mL],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49.461,P=0.000).甲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8.37±1.24)mg/L]少于丙组患儿[(23.63±3.89)mg/L],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37.562,P=0.000).乙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1.12±0.27)ng/mL]少于丙组患儿[(2.94±0.53)ng/mL[,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30.751,P=0.000).乙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15.92±2.89)mg/L]少于丙组患儿[(23.63±3.89)mg/L],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15.989,P=0.000).结论 对于小儿肺炎来说,其病情越严重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就越高,所以,在小儿肺炎患儿入院后应密切关注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准确的判断.

    作者:王翠琼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尿路感染尿液标本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尿液标本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进入我院接受尿路感染疾病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资料,对所有患者尿液标本进行常见病原菌分布检测与耐药性实验.结果 300例患者的尿液标本中共检测出181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到病原菌总数的70.2%,革兰阳性菌占到病原菌总数的18.8%,真菌占到病原菌总数的11.0%;居前三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药物与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均大于50%,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均大于50%.结论 在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标本中为常见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而病原菌的耐药性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且以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为显著.

    作者:李平难;韩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清孕酮联合β-HCG检测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血清孕酮联合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2例异位妊娠孕妇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0例正常宫内妊娠孕妇为对照组.比较单独检测β-HCG与孕酮以及β-HCG联合检测的确诊时间以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观察组妊娠第4 wk、第5 wk、第6 wk的血清孕酮、β-HC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孕酮以及β-HCG联合检测的确诊时间明显短于单独检测β-HCG(P<0.05),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β-HCG(P<0.05).结论 血清孕酮联合β-HCG检测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有效缩短确诊时间,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任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临床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价值对比

    目的 对临床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抽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8例糖尿病患者确定为本课题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6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检验,观察组患者接受生化检验,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两组患者诊断效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检测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糖尿病临床诊断工作中,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更加理想,结果更加可靠,为糖尿病诊断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关注并推广.

    作者:杜云英;张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清PCT、CRP水平检测在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检测在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7年9月间我院接诊的存在宫内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310例,按感染结局分为两组,感染组220例(局部感染者170例,败血症50例),非感染组90例,选择同期在我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9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PCT、CRP水平分布情况,并分析CRP和PCT在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 对照组PCT水平主要分布在<0.05 ng/mL,非感染组、局部感染组以及败血症组PCT水平主要分布在0.05 ng/mL-0.25 ng/mL范围内,分布频率随感染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为2 ng/mL-10 ng/mL时,败血症组较为常见,分布频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RP水平主要分布在0 mg/L-2 mg/L范围内,CRP水平为2 mg/L以上时,局部感染组以及败血症组分布频率较高,CRP水平为>8 mg/L时,败血症组分布频率高于局部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以8 mg/L为临界值,PCT以0.25 ng/mL为临界值,PCT诊断细菌感染的特异度和敏感度高于CRP,诊断败血症的特异度、敏感度高于CRP.结论 静脉血PCT诊断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特异度和敏感度高于CRP,对败血症的诊断敏感度较高,可将其作为早期诊断宫内细菌感染的有效指标,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

    作者:郭秀娟;唐慧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Brugada综合征心脏骤停抢救成功1例

    本文报道1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病例,结合文献及近几年相关指南共识,谈谈个人体会.

    作者:李科;张孝忠;张丽丽;朱正芳;张伟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治疗鼻内翻乳头状瘤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内翻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鼻内镜及CT检查,明确患者病变范围,对患者进行临床分级,并进行随访.结果 48例患者中治愈39例,复发9例,通过对复发者进行鼻内镜治疗,并对患者复发部位进行低温等离子烧灼,没有恶性病变情况出现.结论 鼻内镜下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创伤小,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治疗效果良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覃玉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应用于外伤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应用于外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4例外伤患者,按照患者在急救部和整形外科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2)和实验组(n=52),对照组患者在急救部行传统缝合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改良真皮内缝合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缝合疗效、术后愈合情况、患者对瘢痕情况满意度.结果 临床疗效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愈合情况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瘢痕情况满意度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应用于外伤缝合的效果显著,愈合较好,瘢痕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洁;王凡;陈卓;王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LP(a)与冠心病关系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LP(a)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35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3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人员LP(a)水平关系.结果 实验组患者LP(a)水平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实验组患者中,患者冠脉血管病变的支数越多,则LP(a)水平也随之增加.结论LP(a)是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重要指标,其与患者的病变程度呈正比关系,能够有效判定患者病变的范围与程度.

    作者:罗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贫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贫血类型,120例贫血患者包括55例地中海贫血患者和6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并选取同期来院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3组均施以血液检验,然后观察并比较其血液中各指标,包括RBC(红细胞计数)、MCV(红细胞平均体积)、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Hb(血红蛋白)以及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等指标水平差异.结果 经血液检验后,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RDW指标水平比其他两组均明显偏高,而RBC、Hb指标水平比地中海贫血组明显偏低;地中海贫血组患者RBC指标比其他两组均明显偏高;对照组患者MCH、MCV指标均比其他两组显著偏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显著,且血液中RBC、MCV、RDW、Hb及MCH等指标可作为贫血的诊断依据,并对贫血的不同类型进行鉴别诊断,因而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祖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探讨

    目的 探究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的1,300份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探究影响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1,300份血液生化检验标中,共有72例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不符合标准,检验结果准确率为94.46%.结论 影响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主要包括采集因素、抗凝剂因素、保存因素、患者因素,为此必须要针对上述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作者:尚永明;陈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分析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和对策

    目的 本文基于案例,对往年我院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根据问卷的回答进行数据的整理,针对现状,提出对策和措施,希望对妇科护理临床实践有所裨益.

    作者:帅纬纬;朱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重症手足口病重型患儿预后的影响评价

    目的 分析针对重症手足口病重型患儿实施护理干预的方法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4例均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44例均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将预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儿发热、头痛、恶心以及肢体抖动等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继发感染发生率为2.27%,相对低于对照组的6.8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重症手足口病重型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助于降低继发感染发生率,促进患儿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陆萧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探析如何解决临床检验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目的 探讨临床检验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方法 阐述试剂、标本和设备三方面造成的问题,不合格予以加标注注明,甄别标本病理,了解被检者的用药史,熟悉仪器设备的排除方法,加强治理试剂,严格按照标准制定临床检验.结果 消除临床检验中的误差,保证临床检验的准确性.结论 提高临床医学检测的准确性,判定疾病的预防、诊断和疗效,以及在评价患者健康状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检测上值得借鉴.

    作者:周开慧;牟文密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多种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病中的检测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57例患者均行ANA、dsDNA及ENA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 在657例行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的患者中,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02例阳性患者中,非自身免疫性疾病共146例,自身免疫性疾病共156例,其中SLE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P<0.05).在4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检测中,ANA、dsDNA及ENA的诊断效能各具差异,三者联合应用可相互弥补,有效提高检出率.结论 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病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高参考依据.

    作者:孙金莲;刘平;王现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 探讨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需行临床医学检验病患1,00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00例,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管控上参照组行常规管理,研究组行针对性管理.比较两组质量控制效果.结果 研究组在医学检验过程中差错发生事件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在检验质量控制的满意度比较上,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实行针对性管理,可有效降低差错事件发生率,提高病患对检验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钟国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探讨结核菌感染中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技术的应用过程及效果.方法 对近一年来入住我院并经过T细胞检测患者的检测数据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其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对结核病诊断所发挥出的作用,判断在结核病诊断工作中存在的意义及发挥的效果.结果 在我院住院并接受检查的760例患者中,有290例患者为肺结核患者,T细胞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的达到了91.0%,斑点数目为(274±100);在这些患有结核病的患者中有125例活动期患者阳性率为100.0%,斑点数为(300±220);其余的活动初期患者阳性率为84.5%,斑点数为(110±36).结论 经过T细胞检测技术对肺内外结核杆菌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能够大大提高结核病的诊断效率,在患者早期就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提高了治疗成功率.同时对于斑点数的检测对于结核病的治疗也能起到辅助性的作用.

    作者:贾馨兰;杨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检验凝血功能及血清胱抑素C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检验凝血功能(Fg、AT_III、PT)及血清胱抑素C(Cysc)的临床检验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在我院中选择5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观察组),与44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对比(对照组),对比两组的凝血功能和血清胱抑素C的指标差异,并对急性期进展型脑梗及完全型期脑梗死的凝血功能及血清胱抑素C指标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凝血功能及血清胱抑素C指标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进展型脑梗阻和急性完全型脑梗死与对照组的凝血功能和血清胱抑素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血清胱抑素C和凝血功能的检测能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和进展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凝血功能检测对于急性期完全型脑梗死患者并无临床价值.

    作者:马海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