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云英;张磊
目的 探究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策略以及临床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ICU病房中收治的48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采用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均有240例,观察组患者在微生物检验前实施质量控制,并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为患者提供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在接受常规微生物检验后,接受对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检验结果与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致病菌类型以及检出率更高,两组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的对症治疗支持下,总有效率达到98.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5.4%,两组患者治疗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实施微生物检验前进行质量控制,有助于查明致病原因并提高临床检验准确率,提高治疗针对性与有效性.
作者:陈群;尚永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探讨有效的应对对策.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自愿者180例作为临床生化检验血液标本的提供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静脉血4 mL,对照组患者的血液标本按照规范进行规范化处理,确保其未发生溶血;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标本给予溶血处理,使其发生溶血现象,其余处理环节与对照组相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酸等都有显著差异,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素氨、肌酐及血清葡萄糖等,与对照组相当,组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溶血会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对策,可避免标本溶血的发生,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任丽峰;周雪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在临床常规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以及预防策略.方法 抽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在我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3例)当做分析的对象,此次研究患者均采集两份血液标本,乙组对血液标本进行常规处理,研究甲组对血液标本进行溶血处理,对两组标本的相关指标进行总结.结果 甲组的总蛋白、钾离子、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均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葡萄糖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乙两组的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尿素氮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常规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会对结果存在较大影响,所以在临床检验中检验人员要避免标本溶血,确保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
作者:王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7年1月收治86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入瑞舒伐他汀片,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6个月再发生房颤的情况,并观察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应用彩超检测两组患者心功能情况,包括LVEDd、LVFS、LVEF及E/A指标,并采用6 min步行试验评估患者心功能受损情况发现,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治疗时加入瑞舒伐他汀具有积极治疗效果,能改善患者心功能,长时间维持治疗后窦律,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疾病治疗和康复.
作者:杜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检测在指导合理输注血液成分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需手术或输血治疗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50例,研究组进行TEG检查,对照组进行常规凝血检查,分析两组血液制品输入情况.结果研究组中输入血小板、纤维蛋白原、血浆的输入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TEG检查可减少临床输入的血液制品,缓解血液制品的紧缺情况,为临床有关血制品的选择与输入量提供充分的依据.
作者:李晓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本院18台床旁检验血糖仪测定结果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全面了解本院18台床旁检验血糖仪测定结果的准确率,确保病人的正确诊断.方法 挑选6例患者空腹样本,分别配制为高浓度样本2份、中浓度样本2份,低浓度样本2份,分别采用本院18台床旁检验血糖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时检测血糖,重复3次,算出均值,对结果进行准确度的分析,并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值为靶值,计算偏差.结果 在18台床旁检验血糖仪中,存在准确性比对结果不合格的只有1台,其余均合格,合格比率为94.4%.并且18台床旁检验血糖仪重复测定不同浓度血糖时,其中有15台血糖仪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合格,合格率为83.3%.结论 随着床旁检验血糖仪广泛使用,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督系统,能更好地提高血糖仪使用检测的准确性,确保病人的正确诊断.
作者:刘丹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临床观察聚桂醇联合组织胶内镜下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情况.方法 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急诊情况下收治60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采取组织胶联合不同剂量聚桂醇[3 mL组(研究组)和2 mL组(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内镜下治疗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实施治疗后血管消失率分别为30.0%和40.0%,穿刺印证血流阻断率分别为90.0%和96.7%.90 d两组之间出血率并无显著的差异,未有患者死亡的情况发生.结论 内镜下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让患者死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风险得到明显的降低,同时让患者的生存期尽可能的得到延长,在实际临床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作者:何咖鲒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根据入院时间前后顺序抽取200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90例,采取抽签方式,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各为45例.对照组进行红霉素治疗,研究组进行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73.3%)比较,研究组的(95.6%)较高;与对照组的退热、咳嗽以及啰音消失时间比较,研究组的较短;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方式率(20%)比较,研究组的(4.4%)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阿奇霉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小儿支原体肺炎病情加重,加快疾病好转,且副作用较弱,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邓卫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及分析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质量产生的影响情况.方法 本研究对象是130例于我院实施健康体检的人员.对体检者采集血液并在两支试管中分配,其中一管实施常规处理送检,另外一管实施人工溶血送检.对于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和观察.结果 通过对比丙氨酸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血钾及总胆固醇含量几项指标,结果显示溶血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对比两组的三酰甘油、尿素氮、血糖、血尿酸及肌酐等指标,组间未见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 临床生化检验期间积极防控溶血现象尤为关键,溶血问题会严重影响到检测质量.
作者:柴方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本文报道1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病例,结合文献及近几年相关指南共识,谈谈个人体会.
作者:李科;张孝忠;张丽丽;朱正芳;张伟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临床血液检验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1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血液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观察组实施关键性的检验措施进行检验,并将两组样本的检验误差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样本的检验误差率为8.00%,对照组样本的检验误差率为28.00%,观察组样本在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率方面低于对照组样本,两组样本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临床血液检验误差采取关键性的检验措施,能够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临床血液检验误差,为就诊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依据.
作者:贾梓含;王晓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鼻咽癌(NPC)诊断中联合检测血清EB病毒基因(EBV-DNA)、癌胚抗原(CEA)、铁蛋白(SF)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接收的40例NPC患者作为A组,另选同期收治的40例良性鼻炎患者作为B组,再抽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对三组的EBV-DNA、CEA以及SF进行检测,分析这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A组的三项指标水平高于B组与C组(P<0.05);三种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显著高于两种指标联合检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NPC采取血清EB病毒基因、CEA、SF联合检测的敏感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卢天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析血液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间来我院检验的68例贫血患者,根据血液检验的结果分为32例地中海贫血组和36例缺铁性贫血组,并对各项血液检验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各项血液检验指标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将血液检验运用于地中海贫血及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鉴别中,诊断及鉴别价值高,值得加以广泛推广及运用.
作者:金群;吴甬;朱君瑶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其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检验依据.方法 收集胶东地区医院铜绿假单胞菌186株,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痰液中检测出145株,占总分离数的78%,病例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及呼吸内科.2017年分离的菌株对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低于2015年分离出的菌株.菌株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高的是阿米卡星.结论 目前较为有效的常用抗菌药物是碳青霉烯类以及第三代喹诺酮类.临床治疗时,应该根据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联合用药,以降低此菌引起流行感染的暴发.
作者:刘旭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医疗卫生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和诊疗效率,但医疗资源分配和就诊人员分配不均的问题依旧严重.检验科作为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传统工作模式效率低下、容易出现纰漏、患者排队时间长等问题仍旧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本文就应用信息技术改善医学检验服务质量进行探讨,旨在为检验科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良好思路.
作者:杨海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检验方法对肺结核患者痰液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价值.方法 入组对象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共100例确诊肺结核患者与10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设置为肺结核组、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痰液采集,行痰液结核分枝杆菌检验,分别采用痰涂片、快速培养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痰中结核分枝杆菌,比较痰涂片、快速培养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肺结核组与对照组的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并以痰快速培养法检测结果为参照,计算痰涂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结果 肺结核组经三种检验方法检测的痰中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以痰快速培养法检测结果为参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灵敏度、准确性均高于痰涂片(P<0.01),但其特异度与痰涂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与痰快速培养法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45),痰涂片与痰快速培养法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为中等(Kappa=0.531).结论 肺结核患者的痰中结核分枝杆菌多呈阳性表达,在肺结核病变早期诊断时,应采用痰涂片、痰快速培养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联合测定痰中结核分枝杆菌,以提高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准确性.
作者:王晶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术后综合护理联合心理沟通干预对肝癌患者的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96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单纯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联用心理沟通干预方案,对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疼痛改善程度、心理状况、生存质量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2%);观察组疼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SAS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各因子得分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肝癌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联合心理沟通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使术后疼痛程度大程度降低,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增强整体护理水平,进而全面增强生存质量.
作者:张宜;王健生;张玉娟;龚青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输血前患者接受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输血治疗患者20,000例为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通过卡式微柱凝胶法实施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对筛查和鉴定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输血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存在输血史、妊娠史输血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不存在输血史、妊娠史输血的患者(P<0.05).结论 患者在输血前接受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能够有效降低其出现溶血性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曲雪红;王向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PCR联合反向点杂交(RDB)技术在β-地贫基因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11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检测的84例β-地贫基因携带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基因诊断应用RDB技术,观察组则采取PCR联合RDB技术对基因进行检测.观察两组β-地贫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β41-42(-TCTT)19例(45.24%)、β17(A→T)5例(11.90%)、β71-72(+A)1例(2.38%)、IVS-Ⅱ654(C→T)10例(23.81%)、TAT盒-28(A→T)3例(7.14%)、无法检出4例(9.52%),对照组上述基因突变对应检出率30.95%、11.90%、7.14%、16.67%、4.76%、28.57%,观察组基因突变检测率(90.48%)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联合RDB技术检测β-地贫基因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利于提升β-地贫基因检出率,改善检测通量,进而节省检测时间与成本,更易于患者接受.
作者:吴金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T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从而为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以我院2013年6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20例AA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初诊患者28例(A组)、处于骨髓抑制阶段患者31例(B组)、部分缓解患者32例(C组)、完全缓解患者29例(D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人员的血清TPO,回顾分析不同组人员对应的血清TPO含量水平.结果 对照组血清TPO含量水平明显低于研究对象中各组患者的血清TPO含量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治疗进展,不同组患者血清TPO含量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且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TPO含量水平异常可作为AA患者临床诊断以及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AA患者在完全缓解后其血清TPO仍然存在异常,表明AA患者中TPO通路可能存在障碍.
作者:王玉娟;胡春梅;曲荣峰;佟显爽;李亚荣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