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P(a)与冠心病关系临床分析

罗宇

关键词:Lp(a), 冠心病, 判定指标
摘要:目的 探讨LP(a)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35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3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人员LP(a)水平关系.结果 实验组患者LP(a)水平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实验组患者中,患者冠脉血管病变的支数越多,则LP(a)水平也随之增加.结论LP(a)是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重要指标,其与患者的病变程度呈正比关系,能够有效判定患者病变的范围与程度.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荨麻疹过敏原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病因分析

    目的 研究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的临床意义,并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67例在我院诊断为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 通过检测发现有103例检测为过敏原阳性,阳性率为38.58%;在吸入组过敏原中共有27例为过敏原阳性,阳性率为10.11%,在食物组过敏原中共有21例为过敏原阳性,阳性率为7.87%.结论 通过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可有助于对其的病因进行更好的分析,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长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有关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措施分析

    目的 对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临床血液检验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1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血液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观察组实施关键性的检验措施进行检验,并将两组样本的检验误差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样本的检验误差率为8.00%,对照组样本的检验误差率为28.00%,观察组样本在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率方面低于对照组样本,两组样本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临床血液检验误差采取关键性的检验措施,能够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临床血液检验误差,为就诊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依据.

    作者:贾梓含;王晓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其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检验依据.方法 收集胶东地区医院铜绿假单胞菌186株,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痰液中检测出145株,占总分离数的78%,病例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及呼吸内科.2017年分离的菌株对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低于2015年分离出的菌株.菌株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高的是阿米卡星.结论 目前较为有效的常用抗菌药物是碳青霉烯类以及第三代喹诺酮类.临床治疗时,应该根据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联合用药,以降低此菌引起流行感染的暴发.

    作者:刘旭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对急诊生化检验中应用肝素抗凝血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探析.方法 将2017年1月-3月在我院自愿接受急诊生化项目检验的100例健康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采集外周静脉血,分别进行常规血清和肝素抗凝血浆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验.结果 通过检测,血清检验和肝素抗凝血浆检验的K+、Na+、GLU、LDH及α-HBD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在急诊生化检验中,应用肝素抗凝血浆是可行的,可相对客观、准确的反应患者病情,但要注意纠正钾、钠离子差异.

    作者:郭福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检验凝血功能及血清胱抑素C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检验凝血功能(Fg、AT_III、PT)及血清胱抑素C(Cysc)的临床检验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在我院中选择5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观察组),与44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对比(对照组),对比两组的凝血功能和血清胱抑素C的指标差异,并对急性期进展型脑梗及完全型期脑梗死的凝血功能及血清胱抑素C指标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凝血功能及血清胱抑素C指标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进展型脑梗阻和急性完全型脑梗死与对照组的凝血功能和血清胱抑素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血清胱抑素C和凝血功能的检测能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和进展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凝血功能检测对于急性期完全型脑梗死患者并无临床价值.

    作者:马海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感染性肺炎病原学实验室诊断——肺炎链球菌检测技术进展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SP)是感染性肺炎重要的病原微生物之一.而且,SP感染及其耐药现象日趋严重.我国每年因SP感染相关性疾病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数多的国家.因此,临床上及时、准确地诊断SP感染性肺炎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SP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及其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SP等感染性疾病的早期、精准、全面、高效的实验室诊断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及研究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者的挑战.

    作者:廖远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泌乳素的比较

    目的 比较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与化学发光法在泌乳素临床检测过程中的实际价值.方法 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体检的68名健康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利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与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分析两种方法检测泌乳素的异常率,并利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检测泌乳素异常率为17.65%,而化学发光法的异常检测率为20.59%,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泌乳素检测过程中,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与化学发光法差异并不明显,实际临床检测中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作者:李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对脂肪肝疾病的诊断意义分析

    目的 分析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测对脂肪肝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进行体检的人员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40例体质量超标30%的人群作为观察组,40例体质量正常人群作为参照组;将两组样本人员均进行肝功和血清学指标水平检测,观察两组样本人员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人员的肝功和血清检测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功与血清指标的评测对脂肪肝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作用,其为临床医学上治疗和预防脂肪肝提供了基础,为疾病的治愈提供了保证,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医学事业的发展,适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陈云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应用于过敏性鼻炎患儿中的临床价值观察

    目的 分析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应用于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价值.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儿中选取416例,对其血清中食入性与吸入性sIgE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416例患儿至少出现了一种过敏原阳性反应,阳性率为100%;吸入性过敏原属于各年龄段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主要过敏原类型,所占比例为76.44%.结论 sIgE检测应用于过敏性鼻炎患儿中的效果显著.

    作者:李翔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究生化检验指标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8例研究对象作为本次的观察组,同时选取来我院健康体检群体7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分别进行相应的生化检验,观察对比两组检测数据.结果 通过生化检验得出,观察组患者DBL、TBL、TBA、ALT、AST、ALP、r-GT的检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对于TP、A/G、CHE、ALB等指标的检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生化检验技术对于怀疑肝硬化患者进行诊断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及时获取患者病情发展情况,而且为诊断肝硬化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成军家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学指标检验结果及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观察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学指标的检验结果,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74例甲亢性肝病患者为研究组,另根据配对原则选取初诊的甲亢患者74例为参照组.两组受试者均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来检测甲状腺和肝功能相关指标情况,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研究组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存在明显的统计差异(P<0.05);前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促甲状腺素(TSH)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甲亢患者容易并发肝损害,应该对肝功能指标及时的检测,为这种疾病的预防提供支持.

    作者:黄树通;唐汉物;李冰冰;邓敏丽;冼观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评价

    目的 对输血前患者接受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输血治疗患者20,000例为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通过卡式微柱凝胶法实施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对筛查和鉴定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输血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存在输血史、妊娠史输血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不存在输血史、妊娠史输血的患者(P<0.05).结论 患者在输血前接受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能够有效降低其出现溶血性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曲雪红;王向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脐带血血清总胆红素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早期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脐带血血清总胆红素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早期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4月-2017年11月期间诊疗的500例溶血病新生儿,对新生儿溶血三项予以试验,再经全自动分析仪的运用,对脐带血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实施检测,以此判断试验结果和母亲血型、黄疸时间的关联性.结果 500例新生儿中,母婴不同血型下其脐带血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溶血三项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如O-O型HDN为13.46%、O-A型HDN为55.75%、O-B型HDN为54.24%.结论 针对新生儿溶血病诊治工作,脐带血血清总胆红素检测、溶血三项试验存在相应的价值,可为后续诊疗创造条件.

    作者:王新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医学检验服务的研究与实践

    医疗卫生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和诊疗效率,但医疗资源分配和就诊人员分配不均的问题依旧严重.检验科作为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传统工作模式效率低下、容易出现纰漏、患者排队时间长等问题仍旧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本文就应用信息技术改善医学检验服务质量进行探讨,旨在为检验科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良好思路.

    作者:杨海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MCV和RDW在贫血疾病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探析

    目的 探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在贫血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任选70例在我院就诊的贫血患者,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行MCV和RDW检测,分析两指标在各类贫血疾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结果 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的MCV和RDW值差异较大(P<0.05);MCV和RDW诊断各类型贫血的敏感性为83.3%-95.6%,特异度为91.5%-100.0%.结论 红细胞MCV和RDW的改变在各类型贫血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王一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应用于外伤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应用于外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4例外伤患者,按照患者在急救部和整形外科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2)和实验组(n=52),对照组患者在急救部行传统缝合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改良真皮内缝合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缝合疗效、术后愈合情况、患者对瘢痕情况满意度.结果 临床疗效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愈合情况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瘢痕情况满意度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应用于外伤缝合的效果显著,愈合较好,瘢痕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洁;王凡;陈卓;王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与尿沉渣镜检在临床中的应用差异

    目的 分析与评估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与尿沉渣镜检在临床中的应用差异.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5年3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96例成年男性尿检者为研究主体,96例患者均给予尿液干化学分析法检验与尿沉渣镜检,其中尿液干化学分析法检验结果为A组,尿沉渣镜检结果为B组,对比检验结果.结果 A组的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8.33%,B组为22.92%;A组的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25.00%,B组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与尿沉渣镜检在临床中的应用存有差异,应将二者相结合,综合分析尿检者的检验结果,以提高疾病检出率.

    作者:吕金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纳入的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在空腹10 h后进行血糖、血脂检测,观察糖基化血红蛋白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 HbA1c>9%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较其他两组高(P<0.05);而HbA1c≤6.5%组FBG、PBG、TC以及TG水平低于其他两组(P<0.05);2型糖尿病患者FBG、PBG以及HbA1c水平与TC、TG、LDL-C呈正相关性(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负相关性,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血脂代谢具有一定相关性,其中HbA1c不仅能够判断血糖控制情况,同时可预示脂代谢紊乱.

    作者:黄承桂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研究

    目的 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探讨有效的应对对策.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自愿者180例作为临床生化检验血液标本的提供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静脉血4 mL,对照组患者的血液标本按照规范进行规范化处理,确保其未发生溶血;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标本给予溶血处理,使其发生溶血现象,其余处理环节与对照组相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酸等都有显著差异,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素氨、肌酐及血清葡萄糖等,与对照组相当,组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溶血会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对策,可避免标本溶血的发生,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任丽峰;周雪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贫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贫血类型,120例贫血患者包括55例地中海贫血患者和6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并选取同期来院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3组均施以血液检验,然后观察并比较其血液中各指标,包括RBC(红细胞计数)、MCV(红细胞平均体积)、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Hb(血红蛋白)以及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等指标水平差异.结果 经血液检验后,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RDW指标水平比其他两组均明显偏高,而RBC、Hb指标水平比地中海贫血组明显偏低;地中海贫血组患者RBC指标比其他两组均明显偏高;对照组患者MCH、MCV指标均比其他两组显著偏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显著,且血液中RBC、MCV、RDW、Hb及MCH等指标可作为贫血的诊断依据,并对贫血的不同类型进行鉴别诊断,因而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祖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