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应用于过敏性鼻炎患儿中的临床价值观察

李翔

关键词:过敏原, IgE检测, 过敏性鼻炎
摘要:目的 分析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应用于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价值.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儿中选取416例,对其血清中食入性与吸入性sIgE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416例患儿至少出现了一种过敏原阳性反应,阳性率为100%;吸入性过敏原属于各年龄段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主要过敏原类型,所占比例为76.44%.结论 sIgE检测应用于过敏性鼻炎患儿中的效果显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乙肝五项指标定量与定性检测结果的差异和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乙肝五项指标定量与定性检测结果的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200例,空腹采集静脉血,分别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样本的乙肝五项指标定量与定性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的差异,评价乙肝五项指标定量与定性的临床意义.结果 定量检测的阳性结果中,HBsAg 135例,HBsAb 40例,HBeAg 51例,HBeAb 53例,HBcAb 140例;定性检测的阳性结果中,HBsAg 131例,HBsAb 38例,HBeAg 50例,HBeAb 59例,HBcAb 144例;对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种检测方法中共有12例检测结果不同,定性检测与定量检测结果对比,乙肝五项指标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阳性符合率依次为96.8%、91.3%、100%、96.2%、95.8%.结论 在乙肝五项指标的检测上,定性检测的影响因素较多,容易出现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定量检测的干扰因素较少,灵敏度与稳定性更优,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冉景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口服维生素D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矮身材儿童的骨代谢变化

    目的 探讨使用维生素D后,观察其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J)患儿矮身材的骨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39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使用维生素D口服3个月后,检测其骨钙素、甲状旁腺、降钙素、维生素D水平.结果 治疗组骨钙素、降钙素变化幅度明显有别于对照组.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存在骨代谢异常,提示补充维生素D可以改善骨代谢,有可能改善终身高.

    作者:丘柳萍;阳文景;韦桂芬;赵优;李惠芬;李辉;林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常规凝血检验指标对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价值

    目的 对常规凝血检验指标对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接诊的在输血过程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3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诊接受输血但未出现不良反应的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实行常规凝血检验,观察两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常规凝血检验指标.结果 两组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凝血指标异常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常规凝血检验应用于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中,可准确的评判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情况.

    作者:张保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小儿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及严重脓毒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和分析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小儿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严重脓毒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303例小儿肺炎患儿当做研究对象,遵循患儿的病情程度分为甲组(普通小儿肺炎)、乙组(小儿肺炎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丙组(小儿肺炎并严重脓毒症),每组101例.评价三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甲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0.32±0.05)ng/mL]少于乙组患儿[(1.12±0.27)ng/mL],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29.280,P=0.000).甲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8.37±1.24)mg/L]少于乙组患儿[(15.92±2.89)mg/L],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24.128,P=0.000).甲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0.32±0.05)ng/mL]少于丙组患儿[(2.94±0.53)ng/mL],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49.461,P=0.000).甲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8.37±1.24)mg/L]少于丙组患儿[(23.63±3.89)mg/L],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37.562,P=0.000).乙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1.12±0.27)ng/mL]少于丙组患儿[(2.94±0.53)ng/mL[,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30.751,P=0.000).乙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15.92±2.89)mg/L]少于丙组患儿[(23.63±3.89)mg/L],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15.989,P=0.000).结论 对于小儿肺炎来说,其病情越严重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就越高,所以,在小儿肺炎患儿入院后应密切关注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准确的判断.

    作者:王翠琼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尿微量白蛋白与尿糖联合检验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选39例伴随早期肾损伤患者为研究组,从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士中抽选39例为对照组,分别给予受检人员尿糖检验和尿微量白蛋白检验,比较两组的检验数值及水平异常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尿糖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突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39例受检者,其尿糖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处于阴性区间,阳性检出率均为0;而研究组患者的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9.49%和51.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尿糖及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方法进行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伟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聚桂醇联合组织胶内镜下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临床观察聚桂醇联合组织胶内镜下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情况.方法 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急诊情况下收治60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采取组织胶联合不同剂量聚桂醇[3 mL组(研究组)和2 mL组(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内镜下治疗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实施治疗后血管消失率分别为30.0%和40.0%,穿刺印证血流阻断率分别为90.0%和96.7%.90 d两组之间出血率并无显著的差异,未有患者死亡的情况发生.结论 内镜下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让患者死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风险得到明显的降低,同时让患者的生存期尽可能的得到延长,在实际临床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作者:何咖鲒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研究

    目的 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探讨有效的应对对策.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自愿者180例作为临床生化检验血液标本的提供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静脉血4 mL,对照组患者的血液标本按照规范进行规范化处理,确保其未发生溶血;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标本给予溶血处理,使其发生溶血现象,其余处理环节与对照组相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酸等都有显著差异,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素氨、肌酐及血清葡萄糖等,与对照组相当,组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溶血会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对策,可避免标本溶血的发生,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任丽峰;周雪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探讨血清EB病毒基因、癌胚抗原、铁蛋白联合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 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在鼻咽癌(NPC)诊断中联合检测血清EB病毒基因(EBV-DNA)、癌胚抗原(CEA)、铁蛋白(SF)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接收的40例NPC患者作为A组,另选同期收治的40例良性鼻炎患者作为B组,再抽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对三组的EBV-DNA、CEA以及SF进行检测,分析这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A组的三项指标水平高于B组与C组(P<0.05);三种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显著高于两种指标联合检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NPC采取血清EB病毒基因、CEA、SF联合检测的敏感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卢天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床旁检验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血糖测定结果比较

    目的 探索本院18台床旁检验血糖仪测定结果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全面了解本院18台床旁检验血糖仪测定结果的准确率,确保病人的正确诊断.方法 挑选6例患者空腹样本,分别配制为高浓度样本2份、中浓度样本2份,低浓度样本2份,分别采用本院18台床旁检验血糖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时检测血糖,重复3次,算出均值,对结果进行准确度的分析,并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值为靶值,计算偏差.结果 在18台床旁检验血糖仪中,存在准确性比对结果不合格的只有1台,其余均合格,合格比率为94.4%.并且18台床旁检验血糖仪重复测定不同浓度血糖时,其中有15台血糖仪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合格,合格率为83.3%.结论 随着床旁检验血糖仪广泛使用,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督系统,能更好地提高血糖仪使用检测的准确性,确保病人的正确诊断.

    作者:刘丹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糖尿病患者70例,所有患者都进行了尿常规定性检查.对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总结所有患者的蛋白尿情况,然后评价出尿常规检查的临床价值.结果 检验后,70例患者中有33例为一次性蛋白尿,占47.14%;25例为持续性蛋白尿,占35.71%;总尿微白蛋白呈阳性率为82.85%,患者病情随着年龄、病程的增长而上升.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常规定性检查,能够有效判定患病情况和病变严重性.

    作者:梁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妊娠糖尿病筛查与筛查阳性的临床危险因素

    目的 分析妊娠糖尿病筛查与筛查阳性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本院门诊收治的孕产妇500例,所有孕产妇进行葡萄糖筛查试验,对于GCT≥7.8 mmol/L孕产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汇总500例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分析妊娠糖尿病筛查阳性率以及阳性危险因素.结果 在妊娠糖尿病筛查阳性率方面,500例孕产妇中,OGTT试验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产妇46例,阳性率9.2%;在GCT阳性危险因素方面,GCT阳性危险因素包含有年龄、孕前体质量、孕期增加体质量、身高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结论 妊娠糖尿病筛查阳性率9.2%,年龄、孕前体质量、孕期增加体质量、身高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都属于妊娠糖尿病危险因素.

    作者:郭腾;候继蓉;王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的急诊治疗与疗效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的急诊治疗与疗效.方法 纳入2016年6月-2017年8月90例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以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抢救总有效率、恢复意识状态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急诊住院总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血压状况、心率水平.结果 观察组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抢救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意识状态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急诊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压状况、心率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压状况、心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的急诊治疗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率和血压,促进患者自主呼吸和意识恢复,提高抢救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杜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一种新式压印平板在物体表面细菌监测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应用新式卵磷脂吐温胰蛋白胨大豆培养基,改良医院内感染监测活动中物体表面微生物检测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依据《医院感染控制指南》,在多批次院内感染监测中,在采用新式卵磷脂吐温胰蛋白胨大豆培养基进行物体表面细菌学检测同时,采用传统棉拭子涂抹法进行采样检测,将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改良的新式卵磷脂吐温胰蛋白胨大豆培养基检测方法和传统检测方法相比较,对检测结果无影响,但操作更简便,检测时间更短,有极大推广价值.

    作者:夏寅辉;邓小芳;敬金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外周血NLR水平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变化,探讨NLR水平评估病情及指导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临床治疗.方法 通过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45例确诊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为观察组,选取30例同期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儿外周血NLR水平的关系及观察组不同NLR水平与住院时间的关系.结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组患儿与健康足月新生儿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新生儿颅内出血组患儿外周血NLR水平高于健康足月新生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颅内出血中高NLR组住院时间长于低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颅内出血中治疗前NLR水平高于治疗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外周血NLR水平对患儿的病情评估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新亚;史永强;米伟阳;江彬;李楠;高璐;席敏;杨张凯;史永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探讨

    目的 探究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的1,300份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探究影响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1,300份血液生化检验标中,共有72例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不符合标准,检验结果准确率为94.46%.结论 影响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主要包括采集因素、抗凝剂因素、保存因素、患者因素,为此必须要针对上述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作者:尚永明;陈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根据入院时间前后顺序抽取200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90例,采取抽签方式,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各为45例.对照组进行红霉素治疗,研究组进行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73.3%)比较,研究组的(95.6%)较高;与对照组的退热、咳嗽以及啰音消失时间比较,研究组的较短;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方式率(20%)比较,研究组的(4.4%)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阿奇霉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小儿支原体肺炎病情加重,加快疾病好转,且副作用较弱,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邓卫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对脂肪肝疾病的诊断意义分析

    目的 分析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测对脂肪肝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进行体检的人员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40例体质量超标30%的人群作为观察组,40例体质量正常人群作为参照组;将两组样本人员均进行肝功和血清学指标水平检测,观察两组样本人员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人员的肝功和血清检测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功与血清指标的评测对脂肪肝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作用,其为临床医学上治疗和预防脂肪肝提供了基础,为疾病的治愈提供了保证,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医学事业的发展,适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陈云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有关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措施分析

    目的 对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临床血液检验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1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血液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观察组实施关键性的检验措施进行检验,并将两组样本的检验误差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样本的检验误差率为8.00%,对照组样本的检验误差率为28.00%,观察组样本在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率方面低于对照组样本,两组样本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临床血液检验误差采取关键性的检验措施,能够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临床血液检验误差,为就诊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依据.

    作者:贾梓含;王晓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CD4+T淋巴细胞计数定量分析诊断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CD4+T淋巴细胞计数定量分析诊断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因肺部疾病而前来我院就诊的64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痰涂片试验以明确抗酸杆菌有无,将其中的36例试验结果阳性者纳入观察组,余下28例试验结果为阴性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的计数位(128.76±54.32)个/μ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43±65.28)个/μ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早期诊断,CD4+T淋巴细胞计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7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如果对妇科肿瘤患者进行护理,患者的心理将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进行心理的干预,完善护理相关制度以提升护理的质量,提供更好的服务.结论 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如施行干预,患者的心理状态较为稳定,对护理的进行也较为满意,投诉率明显下降,这对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余佳佳;余玲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