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萍
目的 本文主要探究尿液潜血检验之中应用尿液分析仪、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所取得检验结果,分析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用于尿液潜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望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方法 在2017年1月12日-2018年1月15日本中心进行尿液潜血检验的体检者中盲选1,000例纳入本次研究,体检者主要是源自门诊体检者,体检者均展开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之中其假阳性检出率为13.0%,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假阳性率检出率为27.0%,KAPPA值为0.94.结论 在尿液潜血检验之中将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联合应用,可有效的提升检验诊断正确率,在临床可指导医师展开治疗方案的制定,可推广.
作者:裴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法对临床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从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的正常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检测结果异常者60例为实验组,正常者60例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两组体检者均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法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实验组检出异常者42例,正常者18例,假阳性率为30.00%;对照组检出异常者2例,正常者58例,假阴性率为3.33%.实验组中,42例异常患者中存在白细胞异常者15例、红细胞异常者16例,细胞形态异常者7例,存在寄生虫患者4例.结论 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中,血细胞形态检查法可为其提供准确的证据,在临床中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姚文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的急诊治疗与疗效.方法 纳入2016年6月-2017年8月90例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以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抢救总有效率、恢复意识状态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急诊住院总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血压状况、心率水平.结果 观察组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抢救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意识状态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急诊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压状况、心率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压状况、心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的急诊治疗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率和血压,促进患者自主呼吸和意识恢复,提高抢救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杜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针对重症手足口病重型患儿实施护理干预的方法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4例均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44例均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将预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儿发热、头痛、恶心以及肢体抖动等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继发感染发生率为2.27%,相对低于对照组的6.8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重症手足口病重型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助于降低继发感染发生率,促进患儿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陆萧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乙肝五项指标定量与定性检测结果的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200例,空腹采集静脉血,分别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样本的乙肝五项指标定量与定性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的差异,评价乙肝五项指标定量与定性的临床意义.结果 定量检测的阳性结果中,HBsAg 135例,HBsAb 40例,HBeAg 51例,HBeAb 53例,HBcAb 140例;定性检测的阳性结果中,HBsAg 131例,HBsAb 38例,HBeAg 50例,HBeAb 59例,HBcAb 144例;对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种检测方法中共有12例检测结果不同,定性检测与定量检测结果对比,乙肝五项指标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阳性符合率依次为96.8%、91.3%、100%、96.2%、95.8%.结论 在乙肝五项指标的检测上,定性检测的影响因素较多,容易出现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定量检测的干扰因素较少,灵敏度与稳定性更优,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冉景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与卵巢储备低下(DOR)患者血清中抗苗勒管激素(AMH)表达的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5年8月诊治的PCOS患者120例为PCOS组,将同期诊治的120例DOR患者作为DOR组;同时选取同期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12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AMH水平检测,对比三组一般资料及血清AMH存在的差异,并分析血清AMH与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PCOS组年龄低于DOR组,血清AMH水平高于DO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年龄、体质量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OS组的血清AM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OR组年龄高于对照组,且血清AMH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PCOS组血清AMH水平无明显变化;DOR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AMH水平呈递减趋势,且各年龄段患者血清AMH水平低于PCO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COS组中,患者血清AMH水平与年龄未见明显相关性(r=-0.108,P>0.05);而在DOR组中,患者的血清AMH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性(r=-0.524,P<0.05).结论 PCOS患者与DOR患者的血清AMH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COS患者血清AMH水平较DOR患者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DOR患者的血清AMH水平将逐渐降低,而PCOS患者则无明显变化.
作者:唐慧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大出血中输血护理的临床成效.方法 选择产科大出血患者60例,均为我院产科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患者,分析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大出血患者的输血护理及其临床效果.结果 产科大出血患者需要及时抢救、明确诊断,成分输血治疗后APTT、PLT、TT等血液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60例患者均无出现输血反应,其中有58例在经过及时的系统治疗和有效护理之后,其症状得到缓解,2例患者因抢救不及时、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成分血的悬浮红细胞可有效增加患者的血红蛋白,冰冻血浆对补充出血患者血容量、凝血因子等极为有效.成分输血法治疗能有效改善产科大出血患者的病情,在临床应用上值得推广.
作者:罗忠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PCR联合反向点杂交(RDB)技术在β-地贫基因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11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检测的84例β-地贫基因携带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基因诊断应用RDB技术,观察组则采取PCR联合RDB技术对基因进行检测.观察两组β-地贫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β41-42(-TCTT)19例(45.24%)、β17(A→T)5例(11.90%)、β71-72(+A)1例(2.38%)、IVS-Ⅱ654(C→T)10例(23.81%)、TAT盒-28(A→T)3例(7.14%)、无法检出4例(9.52%),对照组上述基因突变对应检出率30.95%、11.90%、7.14%、16.67%、4.76%、28.57%,观察组基因突变检测率(90.48%)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联合RDB技术检测β-地贫基因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利于提升β-地贫基因检出率,改善检测通量,进而节省检测时间与成本,更易于患者接受.
作者:吴金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晚期妊娠B族链球菌核酸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预防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5月在我院产科门诊进行常规产检的孕妇300例,在其孕周为35周-37周时取阴道分泌物和肛周分泌物,并对这两种分泌物进行两种操作,一种是细菌培养作为对照组,另一种则为PCR检测作为研究组,观察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分析B族链球菌阳性及阴性对晚期妊娠中的作用和新生儿败血症影响.结果 300例孕妇中B族链球菌检出结果显示阳性9例,实行PCR检测检出结果显示阳性25例;B族链球菌阳性对象中,孕妇宫内感染4例(16.0%),胎膜早破9例(36.0%),早产4例(16.0%),均明显高于B族链球菌阴性对象.B族链球菌阳性孕妇所分娩新生儿患败血症4例(16.0%),明显高于B族链球菌阴性研究对象所分娩的新生儿(P<0.05).结论 在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携带会增加孕妇宫内感染、胎膜早破、早产的几率,导致新生儿患败血症几率增大,因此B族链球菌核酸检测在妊娠晚期对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和筛查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8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即为肺癌组)、46例肺炎患者(即为肺炎组)以及67例常规体检个体(即为健康组)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三组个体均进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肺癌组患者进行抗癌治疗后再次进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探究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肺癌组在进行抗癌治疗前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肺炎组和健康组,其中健康组患者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检出率低.肺癌组治疗前IV期患者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检出率依次高于IIIb期患者,IIIa期患者,II期患者,I期患者,肺癌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前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检出率为,三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期以及个体病情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个体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越好,生存期越长,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检出越低.
作者:倪沈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微生物标本培养前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的临床意义.方法 从2014年7月-2016年7月时段进入实验室送检的微生物标本中抽选350例,其中研究组进行微生物标本培养前,进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对照组只进行微生物标本培养.对比两种方式培养结果.结果 研究组培养结果显示阳性88例,阳性率25.5%,对照组培养阳性112例,阳性率32.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生物标本培养前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能够有效控制培养质量,减少培养假阳性,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宁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预防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546例产后患者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在这些产后患者中顺产人数为219例,剖宫产227例,将这些病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中病例人数均为273例,对照组病例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产后护理措施,观察组中病例患者采用的是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病例患者在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中病例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产后患者利用整体护理的干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产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护理价值,值得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郑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在临床常规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以及预防策略.方法 抽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在我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3例)当做分析的对象,此次研究患者均采集两份血液标本,乙组对血液标本进行常规处理,研究甲组对血液标本进行溶血处理,对两组标本的相关指标进行总结.结果 甲组的总蛋白、钾离子、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均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葡萄糖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乙两组的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尿素氮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常规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会对结果存在较大影响,所以在临床检验中检验人员要避免标本溶血,确保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
作者:王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痛风诊断中血尿酸检测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疑似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共110例,其中52例痛风患者设为A组,58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设为B组;同期选择55例健康体检者设为C组.采用尿酸氧化酶-过氧化物偶联法测定受试者的血清尿酸浓度,对各组男性和女性的血尿酸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A组男性和女性血尿酸浓度明显高于B组(t=2.300和2.167,P<0.05),同时明显高于C组(t=9.238和12.851,P<0.05);B组男性和女性血尿酸浓度明显高于C组(t=10.790和9.923,P<0.05).结论 血尿酸检测对痛风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徐国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术后综合护理联合心理沟通干预对肝癌患者的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96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单纯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联用心理沟通干预方案,对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疼痛改善程度、心理状况、生存质量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2%);观察组疼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SAS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各因子得分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肝癌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联合心理沟通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使术后疼痛程度大程度降低,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增强整体护理水平,进而全面增强生存质量.
作者:张宜;王健生;张玉娟;龚青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测对脂肪肝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进行体检的人员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40例体质量超标30%的人群作为观察组,40例体质量正常人群作为参照组;将两组样本人员均进行肝功和血清学指标水平检测,观察两组样本人员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人员的肝功和血清检测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功与血清指标的评测对脂肪肝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作用,其为临床医学上治疗和预防脂肪肝提供了基础,为疾病的治愈提供了保证,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医学事业的发展,适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陈云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检验设备更新换代飞速,特别是大型医院对尖端检验设备的使用特别频繁.检验科设备档案是检验科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的依据,本文分析了当下检验科档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有利于检验科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作者:雷程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尿液标本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进入我院接受尿路感染疾病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资料,对所有患者尿液标本进行常见病原菌分布检测与耐药性实验.结果 300例患者的尿液标本中共检测出181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到病原菌总数的70.2%,革兰阳性菌占到病原菌总数的18.8%,真菌占到病原菌总数的11.0%;居前三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药物与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均大于50%,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均大于50%.结论 在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标本中为常见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而病原菌的耐药性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且以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为显著.
作者:李平难;韩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电化学发光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孕酮的可比性.方法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使用ROCHE Cobas e601型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使用西门子ADVIA centaur xp免疫分析仪,均检测2016年9月同批采集的40例样本,比较检测结果的差异和批内、批间精密度.结果 两套系统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批内、批间精密度,且两组间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检测系统均具有较好的批内、批间精密度,且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较好的临床比对价值.
作者:吴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析三种免疫组化抗原热修复方法的对比情况.方法 分别采用胰酶修复法、高压修复法和微波修复法,并根据方法的不同分为酶消化组、高压加热组与微波修复组,三组均实施maxvison试剂盒,检测CD45RO和CDla、Ki-67和CD8、CD4和CD83及CD3染色结果.结果 三种抗原修复方法存在的差异性显著,相比微波修复方法,高压修复法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次为胰酶修复法.结论 相比胰酶修复法和微波修复方法,高压加热组织抗原修复方法具有操作便捷和经济等优势,能在大量标本中广泛应用.
作者:韦翠容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