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免疫分析系统检测孕酮的可比性研究

吴梅

关键词: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孕酮
摘要:目的 探讨电化学发光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孕酮的可比性.方法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使用ROCHE Cobas e601型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使用西门子ADVIA centaur xp免疫分析仪,均检测2016年9月同批采集的40例样本,比较检测结果的差异和批内、批间精密度.结果 两套系统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批内、批间精密度,且两组间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检测系统均具有较好的批内、批间精密度,且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较好的临床比对价值.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重症手足口病重型患儿预后的影响评价

    目的 分析针对重症手足口病重型患儿实施护理干预的方法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4例均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44例均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将预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儿发热、头痛、恶心以及肢体抖动等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继发感染发生率为2.27%,相对低于对照组的6.8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重症手足口病重型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助于降低继发感染发生率,促进患儿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陆萧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究生化检验指标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8例研究对象作为本次的观察组,同时选取来我院健康体检群体7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分别进行相应的生化检验,观察对比两组检测数据.结果 通过生化检验得出,观察组患者DBL、TBL、TBA、ALT、AST、ALP、r-GT的检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对于TP、A/G、CHE、ALB等指标的检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生化检验技术对于怀疑肝硬化患者进行诊断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及时获取患者病情发展情况,而且为诊断肝硬化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成军家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常规凝血检验指标对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价值

    目的 对常规凝血检验指标对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接诊的在输血过程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3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诊接受输血但未出现不良反应的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实行常规凝血检验,观察两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常规凝血检验指标.结果 两组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凝血指标异常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常规凝血检验应用于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中,可准确的评判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情况.

    作者:张保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大出血中输血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大出血中输血护理的临床成效.方法 选择产科大出血患者60例,均为我院产科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患者,分析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大出血患者的输血护理及其临床效果.结果 产科大出血患者需要及时抢救、明确诊断,成分输血治疗后APTT、PLT、TT等血液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60例患者均无出现输血反应,其中有58例在经过及时的系统治疗和有效护理之后,其症状得到缓解,2例患者因抢救不及时、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成分血的悬浮红细胞可有效增加患者的血红蛋白,冰冻血浆对补充出血患者血容量、凝血因子等极为有效.成分输血法治疗能有效改善产科大出血患者的病情,在临床应用上值得推广.

    作者:罗忠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多种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病中的检测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57例患者均行ANA、dsDNA及ENA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 在657例行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的患者中,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02例阳性患者中,非自身免疫性疾病共146例,自身免疫性疾病共156例,其中SLE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P<0.05).在4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检测中,ANA、dsDNA及ENA的诊断效能各具差异,三者联合应用可相互弥补,有效提高检出率.结论 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病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高参考依据.

    作者:孙金莲;刘平;王现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泌乳素的比较

    目的 比较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与化学发光法在泌乳素临床检测过程中的实际价值.方法 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体检的68名健康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利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与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分析两种方法检测泌乳素的异常率,并利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检测泌乳素异常率为17.65%,而化学发光法的异常检测率为20.59%,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泌乳素检测过程中,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与化学发光法差异并不明显,实际临床检测中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作者:李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四项生化指标检验在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分析四项生化指标检验在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50例作为观察1组,及病毒性肝炎患者50例作为观察2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研究对象均进食12 h,然后于次日清晨采集静脉血4 mL,分离血清,采用比色法对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等指标进行测定,采用循环酶速率法对患者的总胆酸(TBA)进行测定.结果 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患者之间的TBIL、ALB、TBA、ChE四项生化指标的检验结果,两两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患者的TBIL、ALB、TBA、ChE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观察2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IL、ALB、TBA、ChE四项生化指标与患者的肝损伤程度有较大的关联性,可作为肝硬化、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诊断的一项重要依据,在肝硬化、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雪红;任丽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病理诊断及临床特征

    目的 探讨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病理诊断方法和临床特征.方法 利用就诊的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病理诊断方法和临床资料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在案例中的普通平滑肌瘤只有十分之六,其余的有富于细胞型的,奇异型的,还有不典型的类型的.而恶性的没有案例,但是肉瘤的有一例.女性月经周期之内的瘤细胞异型和核分裂的状况影响显著程度都有所下降.结论 根据临床诊断的资料进行分析,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症状虽然和其他恶性潜能未定等肿瘤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治疗方式与平滑肌瘤的诊断方式基本一致,所以会安排随机的访问来提高治愈的几率.

    作者:肖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免疫检验在抗HIV检测中的结果对比

    目的 比较不同免疫检验在抗HIV检测中的结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用免疫印迹法确诊艾滋病患者66例,66例患者的血清标本中,有42例HIV抗体呈阳性,24例HIV抗体呈阴性.分别用金免疫层析试验方法和ELISA法检测方法对66例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可靠性.结果 金免疫层析试验组对HIV抗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检测准确率分别是92.86%、83.33%、89.39%,ELISA法检测组对HIV抗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检测准确率分别是97.62%、91.66%、95.45%,ELISA法检测组对HIV抗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检测准确率与金免疫层析试验组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艾滋病患者血清中的HIV抗体检测中,ELISA法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检测准确率相对要优于金免疫层析试验方法,而且操作相对比较简单,不复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红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糖尿病患者70例,所有患者都进行了尿常规定性检查.对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总结所有患者的蛋白尿情况,然后评价出尿常规检查的临床价值.结果 检验后,70例患者中有33例为一次性蛋白尿,占47.14%;25例为持续性蛋白尿,占35.71%;总尿微白蛋白呈阳性率为82.85%,患者病情随着年龄、病程的增长而上升.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常规定性检查,能够有效判定患病情况和病变严重性.

    作者:梁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D-二聚体的临床检验意义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D-二聚体的临床检验意义.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接收的体检者3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D-二聚体含量检测,观察对比两组研究对象D-二聚体含量实际情况.结果 就D-二聚体含量而言,治疗前观察组较对照组高且差异明显,且在缓解期D-二聚体含量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诊治过程中,D-二聚体含量能够准确反映病情进展及预后情况,开展D-二聚体含量检测能够为并发症预防提供借鉴经验,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杨栋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尿路感染尿液标本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尿液标本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进入我院接受尿路感染疾病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资料,对所有患者尿液标本进行常见病原菌分布检测与耐药性实验.结果 300例患者的尿液标本中共检测出181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到病原菌总数的70.2%,革兰阳性菌占到病原菌总数的18.8%,真菌占到病原菌总数的11.0%;居前三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药物与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均大于50%,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均大于50%.结论 在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标本中为常见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而病原菌的耐药性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且以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为显著.

    作者:李平难;韩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两种免疫分析系统检测孕酮的可比性研究

    目的 探讨电化学发光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孕酮的可比性.方法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使用ROCHE Cobas e601型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使用西门子ADVIA centaur xp免疫分析仪,均检测2016年9月同批采集的40例样本,比较检测结果的差异和批内、批间精密度.结果 两套系统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批内、批间精密度,且两组间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检测系统均具有较好的批内、批间精密度,且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较好的临床比对价值.

    作者:吴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根据入院时间前后顺序抽取200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90例,采取抽签方式,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各为45例.对照组进行红霉素治疗,研究组进行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73.3%)比较,研究组的(95.6%)较高;与对照组的退热、咳嗽以及啰音消失时间比较,研究组的较短;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方式率(20%)比较,研究组的(4.4%)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阿奇霉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小儿支原体肺炎病情加重,加快疾病好转,且副作用较弱,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邓卫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探讨

    目的 探究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的1,300份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探究影响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1,300份血液生化检验标中,共有72例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不符合标准,检验结果准确率为94.46%.结论 影响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主要包括采集因素、抗凝剂因素、保存因素、患者因素,为此必须要针对上述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作者:尚永明;陈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LP(a)与冠心病关系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LP(a)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35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3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人员LP(a)水平关系.结果 实验组患者LP(a)水平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实验组患者中,患者冠脉血管病变的支数越多,则LP(a)水平也随之增加.结论LP(a)是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重要指标,其与患者的病变程度呈正比关系,能够有效判定患者病变的范围与程度.

    作者:罗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T血小板生成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总结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T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从而为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以我院2013年6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20例AA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初诊患者28例(A组)、处于骨髓抑制阶段患者31例(B组)、部分缓解患者32例(C组)、完全缓解患者29例(D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人员的血清TPO,回顾分析不同组人员对应的血清TPO含量水平.结果 对照组血清TPO含量水平明显低于研究对象中各组患者的血清TPO含量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治疗进展,不同组患者血清TPO含量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且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TPO含量水平异常可作为AA患者临床诊断以及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AA患者在完全缓解后其血清TPO仍然存在异常,表明AA患者中TPO通路可能存在障碍.

    作者:王玉娟;胡春梅;曲荣峰;佟显爽;李亚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探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临床输血检验中运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180例血液检验患者,并根据双盲法分为2组,各90例患者.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予以盐水法、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进行检测.并统计2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正定型符合率为100.00%,对照组正定型符合率为90.00%,观察组正定型符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反定型符合率为98.89%,对照组反定型符合率为88.89%,观察组反定型符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临床输血检验中运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效果显著,安全性与灵敏度均较强,准确性较高,操作简便,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邵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小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脑梗塞 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小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变化关系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及在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方法对298例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和271例健康体检者血标本ApoE基因型进行检测,比较两组间ApoE基因型及表型的构成差异,并比较ApoE不同表型患者的小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和其他各项血脂水平.结果 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均以ε3高,且ApoE基因型以ε3/3频率高;病例组患者中ε3/3和ε2/3基因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χ2=8.366,P=0.004;χ2=5.102,P=0.024),而ε3/4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9.016,P<0.01);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病例组的ε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001,P=0.005),ε4基因频率又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2.115,P<0.01);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病例组中ApoE表型不同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其中表型E3、E4组的sdLDL-c、LDL-C、TCH水平均高于表型E2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中E2型人群LDL-c、sdLDL-c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不同表型与小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有相关性,对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疾病诊断治疗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美珠;朱嫦琳;陈斌鸿;李炜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分析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和对策

    目的 本文基于案例,对往年我院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根据问卷的回答进行数据的整理,针对现状,提出对策和措施,希望对妇科护理临床实践有所裨益.

    作者:帅纬纬;朱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